</p>


    【國慶節前,求票】


    “天成請坐。”


    “許兄請坐。”


    短短的幾句,便已經稱上了表字,一番推讓看起來倒像是熟識賓主間的尋常禮數,隻是地方換到了船頭。借著兩岸的風景擺下的簡陋幾案放著兩三碟自購的果子小菜,一個許家的仆役伺候著自家少爺和客人,就在起伏的甲板上設了一席。


    被稱作許兄的年輕男子麵西而坐,便喝著杯中之物邊道:“這赤水河兩岸別無好的景致,倒是這酒味道卻好。”


    “這是在茅台鄉上買來的?”王星平問道。


    許姓公子聞言先是一愣,此地實在是少有這樣稱唿的,朝著後麵努了努嘴道:“的確是在半邊橋買來的,船上的酒那老兒可舍不得拿來與我們喝。”


    茅台鄉就在永鎮驛西,因其鄉後有一土台為祭祀之所,終年為茅草所覆而得名。


    其地緊挨著赤水河東岸,那邊正是碼頭的所在,又是南來北往的商人聚集之所。王星平記得前日出發時,他和小六幾個還去了街前的萬壽宮中上了一迴香,那宮觀外的一座小橋因隻有半邊臨水,故而被往來客商稱作半邊橋,尋常叫茅台的倒是極少,故而王星平方才一問,許少爺才會一愣。


    那茅台鄉上出得上好的曲酒,光是酒坊、糟坊就有二十餘家,酒師、酒工數百。是以本地客商往來多少都要帶上一些,王星平幾個都是外路人,無人提醒,倒是船主施公四,因為兩撥客人都無甚貨物,自己便在艙底放了十幾翁,到了合江,正好出了錢換鹽。


    隻是這酒舍不得招待客人,故而酒菜還要上岸另行采買,好在之前經過的二郎壩上的酒水雖比不得半邊橋,但也自不差,再說廖四幾個從不會嫌酒差,息烽所那等渾湯都能灌得下去,這邊的曲酒便都是玉液瓊漿了,是以在船上的兩日,酒便沒有斷過。王星平雖然同樣善飲,但於此事上卻不聒噪,更不會為了這等事與船戶齟齬,而許少爺的這一壺顯是自己買來。


    隻是看這許家公子也是好酒之人,王星平便不好掃人興致,順著這酒上說了起來。


    “要說這赤水河上的酒坊,以小弟看來,的確是要數茅台鄉的幾家最好。”


    “隻是這酒產得少,再往外路去也就不容易喝到了,為兄這迴也隻買了幾壇,還要省著點喝,不然到了合江,便要向這船家高價來買了。”


    王星平聽了道,“其實這釀酒之法倒是不難,關鍵還是交通不便,以赤水河的水運也算便捷。”


    “終歸還是玀玀可惡。”許盡忠聽到此處便恨恨的罵了一句。


    “許兄一行也是要去合江?”


    起先在永鎮驛外的碼頭上船時,王星平便與許家一行打過照麵,麵前的這位許盡忠公子,年紀約莫二十二三,生得倒是眉清目秀,身形卻比尋常的書生魁梧了許多。


    王星平依稀記得,當時這一家似是從另外一艘南來的船上剛剛換下,除了兩個伴當和些許行李,便還有一位長者,看年紀也不過四十上下,同樣生得魁梧。


    就聽許盡忠答道:“其實是要去重慶府。”


    “哦?那倒是巧了,我們也要到重慶。”


    許盡忠聞言,也不掩飾,問道:“方才聽天成說是要去合江做鹽?怎麽還要去重慶府?”


    王星平也不隱瞞,將大略的事情略去關節原原本本說了一遍,便又聽那許公子笑道:“原來是貴姊在重慶,這就難怪,合江去重慶也近便,是當要去上一趟才好。”


    所謂禮尚往來,既然對方主動結交,王星平自然也不會放過機會,道:“不知許兄是哪裏人士,前日在碼頭看你們換船,似也是從南麵來。”


    “我們是從赤水衛來,說起來與天成你倒是貴州同鄉。”


    “難怪看著親近。”王星平嗬嗬笑道。


    原來這許家公子是與其父一道去重慶探望外祖,其祖是貴州普安州人,聽許盡忠說話,其外祖似也是有功名的官人,隻是不知居於何職,現下在重慶府轄下長壽縣中做事,這幾日正好在重慶府城。那赤水衛就在永寧司南麵,緊靠著赤水河邊,是貴州西北的門戶。


    聽許盡忠說話,王星平忽然想起剛才的一節,便問道:“方才聽許兄說玀玀可惡,似也對這仁懷縣知之甚詳。”


    “隻是家中久在這赤水河邊,各家土酋與地方的情形,多少都還聽說過一些罷了。”


    “小弟聽許兄說起仁懷縣令,似有不屑,可是許兄家中與這位吳縣尊有些齟齬?”


    “齟齬倒是沒有,赤水衛還隔著省,怎麽都不至於有瓜葛,不過是這一位名聲在外而已。”許盡忠嗬嗬笑道,語中帶著輕佻。


    …………


    天氣正值暑熱,卻並未妨礙縣城中的老爺打起了噴嚏。


    “這幫蠻子,怎麽跑到仁懷來了?還真當是做生意不成。”


    仁懷縣衙的後堂中,一個精瘦男子接過方巾擦著臉,全不顧是不是受了風熱。


    吳繼堯年交五十,保養倒是得益,皮光水滑的一張麵龐,加上清清爽爽的幾縷長髯,倒有幾分出世的風範。以選貢的出身,如今做到一縣縣令,在尋常也就算到了頭。隻是仕途無望,便在錢財上多了些念想,好在還占得一個湖廣同鄉的名頭,能得在這遵義府謀上一個差遣。


    仁懷並不算什麽望州上縣,光以人口經濟而論,甚至都比不上南麵的有些土司,但所謂天高皇帝遠,又在三地交界的地方上,便也有一份不受轄製的好處,反正三年一次的考績也與自己無關,倒不如安安生生的一門心思撈錢,為子孫後代謀些福利。


    一個噴嚏過後,吳老爺也不關心是不是因為被誰罵了幾句的緣故,而是不情不願的拿起一份文書。


    “依兒子看也不用準備,隨便打發了這些蠻子便是,早日禮送出境,隻要船進了安樂溪,便不管我仁懷縣的事了。”


    小兒子留在老家讀書,盼望著能有個功名,這大兒子自小的不爭氣,便留在了自家身邊,也好有個照應,隻是一貫的愛使性子,吳老爺倒是縱容得很,見老子拿在手中的文書,出起了主意。


    吳繼堯道:“明麵上還是要竭誠供應,隻是……咱們這仁懷縣地狹人窮,該給的錢鈔可都不能少了分文。”


    “大人放心,兒子明白。”吳涉說著,便又罵道:“區區一土邦,也敢自稱國王,還真是夜郎自大。”


    吳繼堯擺了擺手,卻道:“闡化王是禦封的烏斯藏四王之一,這個叫鎖南堅參的又是他家國師,堪合上不是說加上隨從也有上百人麽?這可是樁麻煩事,隻要不在境內生事就好。”


    吳繼堯手中的公文上,說的正是烏思藏闡化王入京進貢的隊伍要從仁懷借道的事情,這一迴的貢使乃是其手下最為信重的國師鎖南堅參。


    吳涉不服氣道:“橫豎是些珊瑚、氆氌,送到京中也不怕礙了閣老們的眼,這闡化王還真是個生意人。”


    明季以來,封貢對於周邊的藩屬便是一樁有賺無賠的買賣,無論番邦朝貢了多麽貴重的禮物,大明總是會迴賜上更多,即便不是為了迴賜,有了朝廷的背書,迴到疆域,與周邊部族說話也要硬氣上許多。中間雖然經曆過以寶鈔迴贈方物的一段時期,但總體而言,在物質上麵,大明還是虧了不少,隻是天下萬方,能以此維係帝國在外邦的威儀,也是能夠接受的一樁買賣。


    隻是為了朝廷財計,官府也對各處外藩的入貢設定了限製,從封貢的年限、路線到人數都做了詳細的約束。隻是好處太多,難免便有那等心思活絡的想著違規,主動送上門來納貢,想要落下實利兼而得個大明臣屬的名分。對於這樣的事情,早些年,朝廷都要嚴懲,連同犯了糊塗的發送官員都要牽連,隻是最近些年,製度已經無甚約束,但該走的流程依然得走,一程程的堪合遞送還是要走走過場,不然這上百人的隊伍進了內地,難免就要引起不小的騷動。


    “沒看這通關的公文上是如何說的?過了敘州便遇上了桃花汛,不得已才繞道南麵過境,任誰都挑不出錯來,隻是這一迴倒算是老實的了。”


    吳繼堯如此說自有道理,以往烏斯藏入貢有北、東兩路,或取道甘、青,或取道四川,並無定製。但青塘河湟之處,地廣人稀,不利堪合,為防歹人入境,成化以後,便將烏斯藏的貢路定在了東邊。舉凡入貢,貢使都是先經碉門、雅州至成都,在成都驗過了堪合,發送後再沿大江至敘州,之後一路東下,在揚州換船經運河北上京城,雖則烏斯藏到雅州的驛路早已修通,但畢竟不如北路好走,是以曆來貢使往往違例由甘、青道入內地。


    吳繼堯說這一迴老實,自然是說這此番的貢使沒有違背朝廷劃定的貢路,隻是這樣一來,難免就讓吳縣尊覺得有些麻煩。


    …………


    “大郎……”渾厚的男聲打斷了兩人的對話,迴頭望去,說話的是兩人身後一位穿著交領青布襴衫的中年男子,身後也跟這個身量不小的伴當。


    “父親。”見中年人從前艙中出來,許盡忠趕緊起身。


    中年人一邊正了正因為船中促狹而有些不整的衣袍,一邊看著王星平問道:“這位小兄弟是?”


    許盡忠趕忙迴話:“天成也是貴州來的客商,兒子閑來無事,與他說些話。”


    中年人略施了一禮,“想起來了,前日在碼頭見過的。”


    “王星平見過許老爺。”


    從剛才的對話中王星平已經知道了中年男子的身份,正是許盡忠的老子。


    許老爺一擺手,道:“看公子模樣倒像是讀書人,這天成當是你的表字了?”


    王星平沒有否認,道:“胡亂讀過些書,倒是當不起讀書人三個字,更不敢在先生麵前賣弄。”


    許老爺嗬嗬笑道:“學問無大小,說什麽賣弄,再說我有何才學當得起你一句先生。”


    “隻看先生一身的妝容便知道定然是有功名的。”


    此話一出許老爺倒是沒有表情,但一旁的許盡忠果然就有些得意。其實王星平此話還是抬舉,能夠穿上襴衫的至少是個生員,以麵前長者的年紀,也不算什麽意外的事情。不過生員也隻是科舉的第一步,尋常小民將生員當作功名還好說,他一個書香門第的少爺這樣說,若是語言輕佻,難免就被人當作是譏諷。


    隻是一來王星平麵嫩,二來說話也和氣,便不會讓人這樣去想。


    “想必大郎方才也對天成說了,我們這迴是去重慶省親,卻是叨擾了。”


    “許老爺客氣,如今像你這樣的官人可是不多見了。”


    “哦?”


    許老爺心想,是什麽地方露了破綻?自方才出了船艙,可沒有透露過自己的身份,兒子那邊倒是放心,雖然自己這個兒子喜好結交,但嘴卻從來都是嚴得很。


    就聽王星平為許老爺解惑道,“我看先生虎口生繭,卻腰背挺闊,加之許兄也是一般,恰巧星平族中也多是戍籍,是以一眼便能看出先生這是常年操習弓刀的緣故。”


    其實是不是軍戶倒無關緊要,即便以後世經驗來說,王星平也能看出這父子二人連著那兩個貼身伴當,都是武人出身,而且多半還上過陣。其實也是尋常,貴州此地,但凡是個武職,就算隻是普通軍戶,和少民打上幾迴,都是常有。


    果然就聽許老爺道:“習武倒是不假,讀書之餘活動活動筋骨也是常有的事,怎麽就成了官人了?”


    許老爺的話半是詰問半是考驗,看著王星平的眼神便顯得威嚴起來。


    王星平趕忙施了一禮,“學生行的乃是推理之法。”


    “哦?這倒有趣,你且說來聽聽。”


    “方才聽許兄言道,說先生一家是世居赤水衛的,許先生既能有個功名出身,又常年在家鄉做事,若不是有品級的武職倒是奇了。”其實這番推理倒是有些牽強,但總不能說是看著你們便像是殺過人的,未免太過冒犯。


    許老爺還待要辯,嗬嗬笑道:“都是為朝廷效力罷了,你又因何說不多見我這樣的官兒?”


    “出門不用驛券的官人,可不是少見?”


    話一出口,倒是許盡忠先自哈哈大笑起來。


    明時,各省各道皆設有驛傳,一程程連接著中樞與地方,而凡有生員赴京趕考,官員公務出行,便都可使用驛馬驛船,隻是朝廷法度,需憑勘合的驛券才可使用。然則如今法度敗壞,官員無論公私出行都有使用,開支一應由官府負擔,是以驛政萎頓日久,雖屢有革新,卻並無改觀,若許老爺真是有品階的武官,出行乘用驛船,也並非什麽大事,但他卻是自費雇傭民船,正是潔身自好之人。


    當然,判斷的前提乃是這許老爺的身份,而許盡忠的反應也證明了王星平的猜測。


    聽許盡忠大笑起來,王星平趁熱打鐵將手一拱。


    “方才唐突了,還未請教先生名諱。”


    許老爺也將手一拱,豪不介懷。


    “許成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標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老爺並收藏標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