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頁有什麽?


    如果不是羅克理提起,如果不是侍立在旁的少年指點,都不會有人注意到邊幾和圓桌之下的格子中會放著書冊。


    但既然有了幾十顆人頭作為保證,羅相公的話便不容人去質疑。


    精美的裝幀和整潔的印刷,與門口那一摞盒子裏尚未幹透血跡的首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卻都是宋人的得意手筆。


    三處寨子,既是地方大族的安身之處,更是平日與海匪們勾結銷贓的據點,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更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寨子裏從不乏強人,寨子外又有紅夷的挑唆,自四十年前老王哈山的爺爺賽爾夫裏賈素檀兵敗於西班牙人之手後,國勢便日趨沉重,哪怕在國都周邊,也有著足以與王家抗衡的豪強,這也是老王哈山對宋人忌憚的發端,不獨宋人,任何外來勢力,王族都抱有極大的戒心,這是後來梅凱西翻閱了大量史料才得以恍然。


    然而國勢如此,國中對幾處豪強的討伐,多年來也就徒喚奈何了。


    但羅克理方才隻是輕描淡寫的一句耽誤了大家的時間,便用了三處寨子的覆亡做了注腳,當真是又給了在座諸公一個‘驚喜’。其實成本也頗為不低,畢竟新近投效的土著尚未成軍,這樣的髒活累活還得穿越者親自上陣,同時發起進攻不難,但要保障殲滅而不是擊潰,以當前穿越者的人數實在是勉為其難。


    翻開素色無字的硬殼封麵,再翻開蒙著薄紗般半透的扉頁,接著看入眼中的便是所謂的目錄,這一樣和早前宋人賣出的各種書籍一般無二,書中內容分頁列項,最是簡單明白不過。


    隻是這數字似乎是泰西人用的,在南洋久了,一到十的數字胡八榮還是能夠明白。


    在座的各位老爺們按照目錄的指點翻到第一頁,橫跨了整個板幅的是一副彩色輿圖,那輿圖以往從未見過,但隻覺得精細異常。


    輿圖上方八個端端正正宋體大字——大宋南洋諸路詳圖。


    在座諸公,多有曾經看過土人、明人與西人繪製的輿圖,和這書冊上的一比就如垃圾一般了。


    一比兩千萬的比例尺地圖在一眾首長眼中就如小學地理教材一般的小兒科,但在其他與會各家的當家人看來,則是了不得的軍國利器,盡管已經去掉了諸多細節,但南洋的主要城市都已標注明白,又有海路及裏程等諸多要素,隻要有了這樣一張輿圖,有心人要在南洋有所作為完全是如虎添翼。


    地圖的範圍北到安南和大明的瓊州,南到爪哇及香料諸島,西至亞齊、勃固,東至呂宋、馬魯古,幾乎就是在座諸公對於南洋世界的全部認知。


    而隻是簡單的將圖上瞥過一眼,便能得出一句在渤泥早已被證明了多少次的‘短毛其誌非小’。


    婆羅州、香林州、摩鹿州,這是南洋東路;


    訶陵州、金島州、帝汶州,這是南洋西路;


    交趾州、瀾滄州、林邑州,這是廣南南路;


    蒲甘州、暹羅州、真臘州,這是扶南路;


    普吉州、佛逝州、星島州,這是昭南路;


    蘇祿州、宿務州、呂宋州,這是海東路。


    樣樣都用色彩分明,規劃詳備,讓人一望而知。


    甚至各路治所全都標注得明明白白,文萊府、椰城府、海門府、曼穀府、昭南府、岷裏府,與路州一一對應,府名之側又注有今名。


    “敢問相公,這是?”根本不用猜,僅憑書頁上的漢字便能得出答案,但黃順之已經學會了在宋人麵前不露聲色的討好賣乖,畢竟已經與以往不同了,雖還不至於戰戰兢兢,但剛才一幕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正如仲明所見,這是我大宋南洋總督府所轄的輿圖。”


    黃順之原本並無表字,為了表現大宋的懷柔,也是為了拉攏,梅凱西便專門給他取了個字,黃順之也樂得受用。


    黃副臣如今已然明白,宋人從不會做無用之事,既然拿出了輿圖,定然便是有事要著落到這圖上。


    “不知在座諸位可有誰知道文萊府一地一年的商貿和稅入的?”


    雖然換了說法,但在座的人還是很快明白了羅克理的問題。


    黃順之當仁不讓,“相公若是問別的,我便不知,不過這財稅一事,倒是曉得一些。”


    “還請仲明說說看。”


    “以文萊一地來說,原先並未征稅,有商船到港時候,便是按日計征,但也有包幹,進口的多在什五之數,出口則要少了許多,百中抽一而已,一年當不會多於四千兩白銀。”


    “農稅呢?”至少此時的大明,還是靠著巨量農稅的征收維持著國家的運轉,羅克理自要關心這種問題。


    “那就更是少得可憐,八世王之前,都是按每畝稻田征稅一方來算,合白銀五分不到,但卻有六、七成都是實物。況且出了都外,這錢也征收不得了。”


    黃順之這話說得不錯,莫說是此時的南洋,即便是北京紫禁城中的那一位,到了京郊,說話管用與否,端的還是要看心情。


    黃副臣見在座都在側耳恭聽,心中頓覺舒爽,過去向國主說事可從來沒有這樣的效果,一到數字羅列,有人可就要打起瞌睡了。


    於是抖擻精神,“單以稅入而言,都中十之七八都是看著商貨上,泰半又是海貿,與農稅一起,總計卻不過五千兩之數,是以年後相公們未登陸前,那時海貿斷絕,國中貴人們都十分焦急,正是這個緣故。”


    “難怪薩義德那廝堪稱豪富,此番從起家中抄出的銅錢就值得此數。”


    “聽聞都是真錢?”黃順慶趁機問道。


    “對,都是真錢。”徐玄策在旁搭腔,也不避諱。


    成祖以後,海禁漸嚴,流入南洋的銅錢日少,不敷使用之時,便有大食奸商鑄出偽錢使用,也一樣在這渤泥國中流通,隻是比不得真錢價值。值得五千兩的真錢,光是能夠搜羅得來便是一樁本事,畢竟永樂年間的銅錢,也用了快兩百年了,若以價值來輪,倍半的偽錢不止。


    羅克理則打斷道:“所以,我想向在座的諸公請教幾個問題。”


    眾人都學著華商模樣拱手,道:“願聽首長賜教。”


    “不敢,我隻想說,大家看這南洋輿圖,圖中所列各州各路,人口當不下千萬,僅以各港口大城而論,人口也在兩百萬上下。”


    其中有幾個去過馬打蘭和暹羅的便齊聲道:“當有此數。”


    “那各位可知每年光是紅夷與東夷流入南洋的白銀又是多少?”


    一陣短暫的沉默,羅克理沒有給各家思考的時間,一個數字脫口而出。


    “四十七萬八千四百兩。”


    這是鳳閣這幾日在資料中整理出來的曆年來英國、荷蘭、葡萄牙、西班牙、日本在東南亞貿易中的白銀輸入數據。


    “其一這還隻是明麵上的,其二並未算上大明海商與南洋貿易的份額,這其三嘛,香料、寶石、黃金、棉布等貨物貿易尚未算在其中。若以以上所論,再加三倍,也是不止。”


    後麵的話沒幾個人聽進去,但四十七萬八千四百兩這個數字卻被眾人牢牢的記在了心中。


    東夷有銀山,及西之地的大洋上也有銀山,東夷和紅夷的銀子和本洋源源不斷的送來南洋,又運迴了炙手可熱的商貨,可在此之前,至少在這渤泥國中,並沒有人真去算過。現在這樣一個數字被輕描淡寫的拿上台麵,在一個大明一年正稅也不過幾百萬的時代,宋人這是想說什麽?


    “諸公難道就從沒想過他們這錢原本就應該是我們的麽?”


    ‘他們’?‘我們’?意味深長的兩個字,看似簡單卻是在區分敵我。


    到了這份上,誰還會想去當那個‘他們’?但是要加入‘我們’,想必就是下麵宋人要開出的條件了。


    這一迴又沒有讓各位等得太久,羅克理就慢慢說了起來。


    “我大宋此番光複神州,正要借這南洋之地以為依托,各位想必都願做我大宋的忠臣,那哪有光盡忠卻全無褒獎的道理。”


    亮出了鉤子,眾人都在等著下麵的魚餌。


    “朝廷定下的三條,隻要各家願意遵從,便能保下將來闔族數代潑天的富貴。”


    這迴鐵鉤上已經掛好了餌,就等著放線,哪個還能再捱下去。


    “願聽相公賜教。”


    “卻隻在殖產興業、富國強兵、文明開化……”


    耕……戰……學……


    三條戰略三個字,正與前日商議的一般。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標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老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老爺並收藏標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