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買了糧食後來後得知這個消息當場就樂瘋了!
激動得圍著縣衙跑了好幾圈,然後才去寫信給陸謙報喜。
糧食買迴來了,又能堅持一段時間,周越就大方的給石頭玲瓏放了幾天假,讓小兩口消化完高興的情緒之後再說其他。
眼看著街道就要建設完成了,原本那些泥巴建築的房屋就和這街道十分不匹配了,怎麽看怎麽突兀。周越很想直接把它們拆了重建,可一沒錢二沒時間的,隻能押後再提。
街道修建完成後,那些人就開始修建各個村子到縣衙這段路了。修城牆的人還在那修城牆,因為周越畫的圖紙是參考了某些名著設計的,東南西北皆開有城門,城門上還有城樓和箭樓等,格外的大氣恢弘,所以這工期就比修路的長很多。
又過了十來天的樣子,周越終於接到了蕭瑾送來的物資。
很是奇怪,蕭瑾送來的東西是打著林錦等人送年禮的名頭。
送東西的人交給周越一封密信,周越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京城發生了這麽多事,包括與匈奴的戰事膠著以及皇帝用他出的主意讓百官大出血的事。
想象了一下百官當時的表情,周越莫名打了個冷顫,內心十分慶幸,除皇帝和蕭瑾外,沒有人知道這餿主意是他出的。
要不,他身上該背負多少人的怨恨啊!
蕭瑾還說韓源興禁足在家閑著太無聊沒事幹,就把各方人馬盯得死緊,蕭瑾無法隻能選擇林錦他們作為掩護,反正林錦等人本就要給劉致遠送年禮,隻不過這東西稍微多了些,但劉致遠去的是那麽個鬼地方,林錦他們多送一些東西也說的過去。
還有幹渠的事,蕭瑾說特別希望周越能把土地的問題調查清楚,皇帝可以無條件提供任何支持。
這話不用蕭瑾說周越也會做,不過他這段時間忙,還沒來得及去想之前那個轉瞬即逝的靈光到底是什麽?
說完了正事,就到了私事。小棗莊那蕭瑾已經把懷疑全部弄到了自己身上,周越一點都沒有被懷疑,小棗莊的佃戶們也好好的。因為韓源興盯得太緊,蕭瑾就又讓人給韓玉兒下了兩味藥,這次一個是會讓全身發癢隻能泡冷水澡緩解的,還有一種是會拉肚子的藥,是那種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恭桶的拉肚子,把韓府又弄的天翻地覆了一把。
至於周越說的另一個計劃,暫時蕭瑾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不過蕭瑾保證了,一定會加快動作的。
看完了密信,周越自然也知道了皇帝給劉致遠下密旨的事。
說是密旨,實際上除了蕭瑾說的那麽幾句話之外,一點證據都沒有!
周越覺得皇帝一點誠意都沒有,要真的有個人刁難他們,京城山高水遠的,他們手上又沒個證據,鞭長莫及的,怎麽能指望得上他們?
不過好在蕭瑾暗中送來的朝廷資助數量相當可觀,周越就暫時不和他們計較了。
把蕭瑾送來的糧食安排入庫,剩下的就是林錦等人送來的年禮。
周越清點著東西,心裏暗忖,劉致遠這幾個好友怕不是真的擔心劉致遠會在幹渠餓死?這個送糧食那個送布匹,還有送炭火、棉花和現銀的,各式各樣的裝了好幾車。
與他們的年禮一對比,周越覺得自己送的年禮很不走心。
不過幹渠真的沒有什麽值得送的東西,他是直接給京城寫信,讓留守在那的人拿錢去買了年禮送過去,當然,劉文禮那是絕對不能忘的。
可周越到現在也沒有收到劉文禮送來的年禮...
林錦還給劉致遠帶了信,說的都是京城的近況,劉致遠本想給林錦迴信說說幹渠的近況,可皇帝有密旨,要他把幹渠的事情保密,劉致遠隻能三緘其口了。
蕭瑾送的東西才到沒多久,周家村那邊送的東西也到了。除了周越要的種子外,還有周家村的人給他們送的年禮。
劉致遠去幹渠當縣令的事在周家村已經傳開了,幹渠是大慶著名的窮鄉僻壤,周家村的人都怕周越和劉致遠在幹渠受苦,都借著這次機會送了東西過來。總共有近二十輛馬車,其中包括劉地主準備的生活物資、許老特意去深山打的獵物做的風幹肉、周青送的五百斤粉條、周容送的五百斤調味料,豆瓣醬八角桂皮香葉什麽的都有、還有周家村每家每戶你一把幹香菇我一把幹木耳組成的大禮包,把將要吃空的庫房再次塞滿了,且還有一部分根本就塞不下。
縣衙突然在短時間內來了幾十輛馬車,每一輛都滿滿當當的裝著東西,這不得不讓幹渠的百姓好奇,車裏到底裝了些什麽?
休息時周越被人問起,周越想著這事早晚就要說,索性就直言了,“幹渠的土地不是有問題種不好糧食嗎?我就想著從我老家弄一批種子過來試試,看會不會出現一樣的問題。”朝廷援助的事,周越和劉致遠的意見一樣,對幹渠百姓保密。
“原來是為了這個啊!”好奇的人恍然大悟,“可那有用嗎?”幹渠的土地問題已經困擾他們幾十年了,換一下種子就能解決嗎?他們覺得沒有這麽簡單!
“試試唄!”周越本來也沒有抱多大希望,隻是這種子是他用靈泉水改良後的,也許受的影響會比幹渠本地的種子小,“沒有試過,我們怎麽知道這個選擇沒有用?萬一有用呢?這土地的問題豈不是就這樣解決了!”當務之急,周越最想改變的是幹渠百姓吃半熟糧的習慣,要改變這個習慣,首先就得讓幹渠的百姓收獲足夠多的糧食。
百姓們覺得周越說得很有道理,試試對他們來說又沒有什麽壞處!反正最差也不過是收獲半熟糧,他們不是已經習慣了嗎?
“夫人,幹渠地也不少,這種子怎麽分配?是按人頭還是按土地分配?”想通了,他們就想知道怎麽才能得到外地來的種子。
這個周越暫時還沒想好,“還沒定呢!待定下了會發告示的。”
一聽還沒定,百姓們就不問了,心裏卻在暗中打算,怎麽著也要弄些外地種子來種種,萬一呢?
有了足夠的糧食供應,幹渠的樣子就一天一個樣。
很快,幹渠所有村子到縣城青磚路就修建完成了!
那寬敞幹淨又平整的路一修建完成,幹渠所有百姓都沒有忍住到上麵去走一走,周越已經估量過了,幹渠治下的四個村子走現在這條路到縣城都隻需要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牛車和馬車會更快一些,騎馬就更不必說了。
道路修建完畢,分了一部分人去修建城牆,剩下的就在各個村子裏修學堂。
這是周越一開始給百姓的保證,也是周越一開始就打算做的事。
學堂是要掛在縣衙名下,是正兒八經的公立學堂,所以這土地是縣衙給錢在各個村子買了一塊地。
不過這學堂具體修在哪,周越還是挨個和各個村子開會討論過了,然後才動工的。
周越打算把學堂建的稍微大一點,現在幹渠的孩子是不多,但總要為了以後考慮。
每個學堂的圖紙都是一樣的,分為六間大教室,兩個老師辦公室,一個圖書館,再加一個操場。想著都是本村的孩子,周越就沒有設計宿舍,隻給老師預留了兩間小院。建學堂的人一看這圖紙就驚唿,這學堂建的比縣城裏的還要好了!
一座學堂占地大概是五畝左右,周越還在買房基地時還買了不少土地,也歸在了學堂名下,算是將來維持學堂發展的根基。
學堂的設計算是徹底打消了幹渠百姓對劉致遠這個縣令的懷疑,哪怕最後劉致遠解決不了幹渠土地的問題選擇離開幹渠這個地方,就劉致遠現在做的這些事,幹渠百姓就已經非常感激他了。
在劉致遠之前,從來沒有哪一任縣令如劉致遠這般,處處為他們著想。
感激的結果就是,學堂動工那一天,每個村子的人除了老的不能動的和小的不能動之外,都到工地上幫著幹活了,哪怕是幫著挖一鋤土,搬一塊磚,隻要是能幫得上忙的,他們都會幫!
大概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學堂終於建設好了,就連桌椅板凳什麽的都準備好了。
考慮到幹渠百姓沒有錢,周越還設計了黑板、粉筆以及沙盤,最大程度上節省孩子們上學的費用。
學堂建好了,城牆還隻建起了一個城門,不過想著這是以後要屹立百年的東西,周越覺得慢工出細活仔細點做也好!
就是錢袋子瘦身太快!
前一個月他還在為蕭瑾送來了錢不愁花而高興,一個月後的今天,他看著瘦身到隻剩下一半的錢袋子唉聲歎氣。
這縣衙還沒有開始呢!
錢真的太不經花了!
估計了下這錢應該隻能勉強撐到城牆建完,周越就感歎縣衙完全重建之日遙遙無期。
但周越也隻是感歎了一下下而已,萬眾期盼的學堂終於建好了,這什麽時候開學就成了幹渠百姓最為關心的大事。
周越和劉致遠一合計,又廣發了告示,麵向全縣招聘學堂夫子人選!
顧良才帶著新鮮出爐的告示滿大街敲鑼打鼓的宣告,走在平坦的青磚路上,看著日漸成型的圍牆,心裏萬分感激當日沒有放棄的自己。
劉致遠發布的上任之後的第二個告示,已經不像第一個那樣令人懷疑了,但同樣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幹渠的改變他們都是看得見的,之前猶豫著不相信縣令不相信朝廷的人對學堂夫子這個位置已然動了心!
學堂夫子和吏員捕快不一樣,他雖是掛在縣衙名下,有著公立的名頭,但夫子的俸祿更多的還是來自學生交的束修,比他們更穩定。
於是乎,到了報名這一天,好多人早早的就堵在縣衙門口,讓一早起來開門的張三李四嚇了一大跳。
激動得圍著縣衙跑了好幾圈,然後才去寫信給陸謙報喜。
糧食買迴來了,又能堅持一段時間,周越就大方的給石頭玲瓏放了幾天假,讓小兩口消化完高興的情緒之後再說其他。
眼看著街道就要建設完成了,原本那些泥巴建築的房屋就和這街道十分不匹配了,怎麽看怎麽突兀。周越很想直接把它們拆了重建,可一沒錢二沒時間的,隻能押後再提。
街道修建完成後,那些人就開始修建各個村子到縣衙這段路了。修城牆的人還在那修城牆,因為周越畫的圖紙是參考了某些名著設計的,東南西北皆開有城門,城門上還有城樓和箭樓等,格外的大氣恢弘,所以這工期就比修路的長很多。
又過了十來天的樣子,周越終於接到了蕭瑾送來的物資。
很是奇怪,蕭瑾送來的東西是打著林錦等人送年禮的名頭。
送東西的人交給周越一封密信,周越讀了之後才知道原來京城發生了這麽多事,包括與匈奴的戰事膠著以及皇帝用他出的主意讓百官大出血的事。
想象了一下百官當時的表情,周越莫名打了個冷顫,內心十分慶幸,除皇帝和蕭瑾外,沒有人知道這餿主意是他出的。
要不,他身上該背負多少人的怨恨啊!
蕭瑾還說韓源興禁足在家閑著太無聊沒事幹,就把各方人馬盯得死緊,蕭瑾無法隻能選擇林錦他們作為掩護,反正林錦等人本就要給劉致遠送年禮,隻不過這東西稍微多了些,但劉致遠去的是那麽個鬼地方,林錦他們多送一些東西也說的過去。
還有幹渠的事,蕭瑾說特別希望周越能把土地的問題調查清楚,皇帝可以無條件提供任何支持。
這話不用蕭瑾說周越也會做,不過他這段時間忙,還沒來得及去想之前那個轉瞬即逝的靈光到底是什麽?
說完了正事,就到了私事。小棗莊那蕭瑾已經把懷疑全部弄到了自己身上,周越一點都沒有被懷疑,小棗莊的佃戶們也好好的。因為韓源興盯得太緊,蕭瑾就又讓人給韓玉兒下了兩味藥,這次一個是會讓全身發癢隻能泡冷水澡緩解的,還有一種是會拉肚子的藥,是那種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恭桶的拉肚子,把韓府又弄的天翻地覆了一把。
至於周越說的另一個計劃,暫時蕭瑾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不過蕭瑾保證了,一定會加快動作的。
看完了密信,周越自然也知道了皇帝給劉致遠下密旨的事。
說是密旨,實際上除了蕭瑾說的那麽幾句話之外,一點證據都沒有!
周越覺得皇帝一點誠意都沒有,要真的有個人刁難他們,京城山高水遠的,他們手上又沒個證據,鞭長莫及的,怎麽能指望得上他們?
不過好在蕭瑾暗中送來的朝廷資助數量相當可觀,周越就暫時不和他們計較了。
把蕭瑾送來的糧食安排入庫,剩下的就是林錦等人送來的年禮。
周越清點著東西,心裏暗忖,劉致遠這幾個好友怕不是真的擔心劉致遠會在幹渠餓死?這個送糧食那個送布匹,還有送炭火、棉花和現銀的,各式各樣的裝了好幾車。
與他們的年禮一對比,周越覺得自己送的年禮很不走心。
不過幹渠真的沒有什麽值得送的東西,他是直接給京城寫信,讓留守在那的人拿錢去買了年禮送過去,當然,劉文禮那是絕對不能忘的。
可周越到現在也沒有收到劉文禮送來的年禮...
林錦還給劉致遠帶了信,說的都是京城的近況,劉致遠本想給林錦迴信說說幹渠的近況,可皇帝有密旨,要他把幹渠的事情保密,劉致遠隻能三緘其口了。
蕭瑾送的東西才到沒多久,周家村那邊送的東西也到了。除了周越要的種子外,還有周家村的人給他們送的年禮。
劉致遠去幹渠當縣令的事在周家村已經傳開了,幹渠是大慶著名的窮鄉僻壤,周家村的人都怕周越和劉致遠在幹渠受苦,都借著這次機會送了東西過來。總共有近二十輛馬車,其中包括劉地主準備的生活物資、許老特意去深山打的獵物做的風幹肉、周青送的五百斤粉條、周容送的五百斤調味料,豆瓣醬八角桂皮香葉什麽的都有、還有周家村每家每戶你一把幹香菇我一把幹木耳組成的大禮包,把將要吃空的庫房再次塞滿了,且還有一部分根本就塞不下。
縣衙突然在短時間內來了幾十輛馬車,每一輛都滿滿當當的裝著東西,這不得不讓幹渠的百姓好奇,車裏到底裝了些什麽?
休息時周越被人問起,周越想著這事早晚就要說,索性就直言了,“幹渠的土地不是有問題種不好糧食嗎?我就想著從我老家弄一批種子過來試試,看會不會出現一樣的問題。”朝廷援助的事,周越和劉致遠的意見一樣,對幹渠百姓保密。
“原來是為了這個啊!”好奇的人恍然大悟,“可那有用嗎?”幹渠的土地問題已經困擾他們幾十年了,換一下種子就能解決嗎?他們覺得沒有這麽簡單!
“試試唄!”周越本來也沒有抱多大希望,隻是這種子是他用靈泉水改良後的,也許受的影響會比幹渠本地的種子小,“沒有試過,我們怎麽知道這個選擇沒有用?萬一有用呢?這土地的問題豈不是就這樣解決了!”當務之急,周越最想改變的是幹渠百姓吃半熟糧的習慣,要改變這個習慣,首先就得讓幹渠的百姓收獲足夠多的糧食。
百姓們覺得周越說得很有道理,試試對他們來說又沒有什麽壞處!反正最差也不過是收獲半熟糧,他們不是已經習慣了嗎?
“夫人,幹渠地也不少,這種子怎麽分配?是按人頭還是按土地分配?”想通了,他們就想知道怎麽才能得到外地來的種子。
這個周越暫時還沒想好,“還沒定呢!待定下了會發告示的。”
一聽還沒定,百姓們就不問了,心裏卻在暗中打算,怎麽著也要弄些外地種子來種種,萬一呢?
有了足夠的糧食供應,幹渠的樣子就一天一個樣。
很快,幹渠所有村子到縣城青磚路就修建完成了!
那寬敞幹淨又平整的路一修建完成,幹渠所有百姓都沒有忍住到上麵去走一走,周越已經估量過了,幹渠治下的四個村子走現在這條路到縣城都隻需要半個時辰不到的時間,牛車和馬車會更快一些,騎馬就更不必說了。
道路修建完畢,分了一部分人去修建城牆,剩下的就在各個村子裏修學堂。
這是周越一開始給百姓的保證,也是周越一開始就打算做的事。
學堂是要掛在縣衙名下,是正兒八經的公立學堂,所以這土地是縣衙給錢在各個村子買了一塊地。
不過這學堂具體修在哪,周越還是挨個和各個村子開會討論過了,然後才動工的。
周越打算把學堂建的稍微大一點,現在幹渠的孩子是不多,但總要為了以後考慮。
每個學堂的圖紙都是一樣的,分為六間大教室,兩個老師辦公室,一個圖書館,再加一個操場。想著都是本村的孩子,周越就沒有設計宿舍,隻給老師預留了兩間小院。建學堂的人一看這圖紙就驚唿,這學堂建的比縣城裏的還要好了!
一座學堂占地大概是五畝左右,周越還在買房基地時還買了不少土地,也歸在了學堂名下,算是將來維持學堂發展的根基。
學堂的設計算是徹底打消了幹渠百姓對劉致遠這個縣令的懷疑,哪怕最後劉致遠解決不了幹渠土地的問題選擇離開幹渠這個地方,就劉致遠現在做的這些事,幹渠百姓就已經非常感激他了。
在劉致遠之前,從來沒有哪一任縣令如劉致遠這般,處處為他們著想。
感激的結果就是,學堂動工那一天,每個村子的人除了老的不能動的和小的不能動之外,都到工地上幫著幹活了,哪怕是幫著挖一鋤土,搬一塊磚,隻要是能幫得上忙的,他們都會幫!
大概過了一個月的時間,學堂終於建設好了,就連桌椅板凳什麽的都準備好了。
考慮到幹渠百姓沒有錢,周越還設計了黑板、粉筆以及沙盤,最大程度上節省孩子們上學的費用。
學堂建好了,城牆還隻建起了一個城門,不過想著這是以後要屹立百年的東西,周越覺得慢工出細活仔細點做也好!
就是錢袋子瘦身太快!
前一個月他還在為蕭瑾送來了錢不愁花而高興,一個月後的今天,他看著瘦身到隻剩下一半的錢袋子唉聲歎氣。
這縣衙還沒有開始呢!
錢真的太不經花了!
估計了下這錢應該隻能勉強撐到城牆建完,周越就感歎縣衙完全重建之日遙遙無期。
但周越也隻是感歎了一下下而已,萬眾期盼的學堂終於建好了,這什麽時候開學就成了幹渠百姓最為關心的大事。
周越和劉致遠一合計,又廣發了告示,麵向全縣招聘學堂夫子人選!
顧良才帶著新鮮出爐的告示滿大街敲鑼打鼓的宣告,走在平坦的青磚路上,看著日漸成型的圍牆,心裏萬分感激當日沒有放棄的自己。
劉致遠發布的上任之後的第二個告示,已經不像第一個那樣令人懷疑了,但同樣引起了激烈的討論。
幹渠的改變他們都是看得見的,之前猶豫著不相信縣令不相信朝廷的人對學堂夫子這個位置已然動了心!
學堂夫子和吏員捕快不一樣,他雖是掛在縣衙名下,有著公立的名頭,但夫子的俸祿更多的還是來自學生交的束修,比他們更穩定。
於是乎,到了報名這一天,好多人早早的就堵在縣衙門口,讓一早起來開門的張三李四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