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年6月18日)
除了身體的傷害,許多其它事情也發生了。
那個住院的警察說,這些天報案的人劇增。有的人說某人強奸了某人,有人說某人潛入機要部門去偷東西,被他看見了。什麽樣的報案的都有。也有女的來報案說某人強奸了她。可是,所有這些報案都查無實據。
曼珈說,這些日子裏,許多人到行政樓來找區長凱特,說是有事情要揭發。有兩天,凱特辦公室門口甚至排上了隊。凱特跟兩個人談了以後,就宣布說,以後有誰要揭發誰,就找他們的頂頭上司,比如室主任,他一概不接待了。
索娃問波曆,發生這麽多事情,氣氛變化得這麽大,是因為那件事情嗎?
那天,波曆剛從彼得的病房裏出來。波曆跟她說,你現在要是沒事,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她就跟著他出來了,盡管有護士找她說是來了一個重傷的病人,讓她猶豫了一下,她還是讓那護士去找另外一位醫生了。
波曆知道,她其實很願意跟他走在一起。她還跟他說過,“走在一起”在她的家鄉有別的意思。
波曆沒有去試圖理解她的“別的意思”。不是因為她的眼睛被高度數的眼鏡縮得很小的緣故,其實她挺可愛的。可是他已經是曾經娜拉難為情了。更何況,娜拉之前他還有過素華。他說有過,其實他跟娜拉最終沒有走到那種程度,還真是因為他骨子裏的傳統意識,與情沒有太大關係。
他從彼得病房裏出來的時候,彼得病房的門口站著不少人。那些天這也成了一種新常態。索娃告訴過他,這些天很多人到彼得病房這裏來,倒也沒有說一定要進去進到彼得的床邊。就是忽然對彼得這個植物病人產生了興趣。有幾個人問過他,這位躺在床上的到底是什麽人,領導們為什麽會專程來探望她,這跟那件事情是否有關係。她對那些人說,她隻是一名醫生,病人和醫療之外的事情她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可是,跟他在一起,索娃就變得好奇了。其實她不是對其它的事情好奇。他知道的,她隻是對他好奇。他說的每一句話落到她的耳朵裏都可能是天籟之音。受累,這隻是他的感覺。
他帶著索娃去了那個圓湖頂端的方亭那裏。他相信索娃這些天一定沒到這裏來過。她太忙了。
可是這個地方自從凱特和範加騰在發表了簡單的告民眾書後,成了一個固定的景點了。
每天都會有很多人聚集在這裏。當然不會有那天那麽多人,但幾十個人總是有的。
有的人,尤其搶著到亭子上去發言的那些人,已經是常客了。
這些天他經常特意經過這裏。
這裏成了三區穀底或者說桶底的論壇,或者說雄辯專區。
但他隻是聽聽而已。
頭幾天,這裏的爭論焦點是什麽地方是“東麵”,即領導們說的“東麵”。有的人說是非洲東部,有的人說是東亞,有的人說是美洲東部,也有說太平洋的某個島,或者說大西洋的某個角落的。
這些人爭論得極其激烈,有引經據典的,也有認死理的,不時有人被其他人從亭子上拉下來或者推下來,有人擠上去。
之後,討論的焦點也會不時被扭轉被推移。另一個話題是,領導們說的重在表現指的是哪個方麵的,是科研成果,還是政治態度,對研究院的忠誠度,還是在研究院的資曆。還有其它一些話題,比如為什麽會讓這裏的人返迴到世界上去,比如有了去東麵的,會不會也有去西麵的,南麵的,北麵的,開了一個頭,就會延續下去。
索娃先是變得目瞪口呆,繼而變得笑逐顏開。
其實他跟她一樣,他覺得這些事情充滿了滑稽性質。一點都不嚴肅。連可信度都不存在。就當是研究院領導倡導活躍氣氛吧。
他也見到了童城。
跟前幾次一樣。在這裏,他見到了童城,他就會轉身走開。
童城已經很少到波曆和洛麗塔的實驗室裏來了。畢竟他們對三體病的研究似乎是到了極限,距離下一下突破口很遠。而童城自己也有研究項目。
在廢棄廠區的小房子裏,有時有歡樂世界裏,他們幾個人,雨蓮,洛麗塔,童城和波曆,他們每天都會討論這個話題,畢竟兩位領導的方亭簡短演講才過去短短幾天,畢竟這短短幾天裏他們三區他們山穀裏桶底部發生了那麽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可是,如果童城也在,他卻完全沒有參與度。也就是說,他會在他們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做別的事情,比如(如果在小房子裏),逗孩子們玩,或者(比如在歡樂世界裏)轉著他手裏的酒杯,仿佛在觀察酒杯旋轉中的光柵變化。
波曆不認為他會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可是他就好像是不感興趣。
波曆有時候覺得,童城其實比誰都更感興趣。即使在跟孩子們玩著,他也會有停頓,不時地有停頓。
難道他是故意要讓人覺得他對這事不在乎嗎?
說實在的,波曆覺得,如果這事是真的,那麽跟他們中國人的關係可能很大,甚至可能是最大的。在傳統的地理概念裏,還有比東亞更東麵的地方嗎?當然了,還有日本,那被稱為太陽邊緣的地方。可是中國也在最東麵之列。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這也是他們幾個人這幾天談到最多的一點,如果那個“東麵”真的指的是中國,為什麽要讓他們這裏的人到那裏去呢?
波曆說,我們在這裏至少待了二十來年了,雨蓮時間更長,也許這些年來世界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許這個生命島跟中國緊密地掛在一起了,要有密切的交流了。
但這當然隻是可能性之一。事情不應該隻往好的方麵去想。我們在這裏在這個所謂的生命島上所經曆的一切,幾乎不容我們往好的方麵想。
再說了,所謂東麵,也不一定指的是東亞。那些人辯論得沒錯,也可能是東歐、東美,東非。
在跟索娃離開方亭後的路上,我對她說:你覺得會是東歐嗎?你們醫院裏的人好象認為可能跟你有關。
索娃說:我當然也想迴到家鄉去。可是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事應該跟我沒有關係。或許東歐會是第二批吧。如果有第二批的話。
除了身體的傷害,許多其它事情也發生了。
那個住院的警察說,這些天報案的人劇增。有的人說某人強奸了某人,有人說某人潛入機要部門去偷東西,被他看見了。什麽樣的報案的都有。也有女的來報案說某人強奸了她。可是,所有這些報案都查無實據。
曼珈說,這些日子裏,許多人到行政樓來找區長凱特,說是有事情要揭發。有兩天,凱特辦公室門口甚至排上了隊。凱特跟兩個人談了以後,就宣布說,以後有誰要揭發誰,就找他們的頂頭上司,比如室主任,他一概不接待了。
索娃問波曆,發生這麽多事情,氣氛變化得這麽大,是因為那件事情嗎?
那天,波曆剛從彼得的病房裏出來。波曆跟她說,你現在要是沒事,我帶你去一個地方。
她就跟著他出來了,盡管有護士找她說是來了一個重傷的病人,讓她猶豫了一下,她還是讓那護士去找另外一位醫生了。
波曆知道,她其實很願意跟他走在一起。她還跟他說過,“走在一起”在她的家鄉有別的意思。
波曆沒有去試圖理解她的“別的意思”。不是因為她的眼睛被高度數的眼鏡縮得很小的緣故,其實她挺可愛的。可是他已經是曾經娜拉難為情了。更何況,娜拉之前他還有過素華。他說有過,其實他跟娜拉最終沒有走到那種程度,還真是因為他骨子裏的傳統意識,與情沒有太大關係。
他從彼得病房裏出來的時候,彼得病房的門口站著不少人。那些天這也成了一種新常態。索娃告訴過他,這些天很多人到彼得病房這裏來,倒也沒有說一定要進去進到彼得的床邊。就是忽然對彼得這個植物病人產生了興趣。有幾個人問過他,這位躺在床上的到底是什麽人,領導們為什麽會專程來探望她,這跟那件事情是否有關係。她對那些人說,她隻是一名醫生,病人和醫療之外的事情她都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可是,跟他在一起,索娃就變得好奇了。其實她不是對其它的事情好奇。他知道的,她隻是對他好奇。他說的每一句話落到她的耳朵裏都可能是天籟之音。受累,這隻是他的感覺。
他帶著索娃去了那個圓湖頂端的方亭那裏。他相信索娃這些天一定沒到這裏來過。她太忙了。
可是這個地方自從凱特和範加騰在發表了簡單的告民眾書後,成了一個固定的景點了。
每天都會有很多人聚集在這裏。當然不會有那天那麽多人,但幾十個人總是有的。
有的人,尤其搶著到亭子上去發言的那些人,已經是常客了。
這些天他經常特意經過這裏。
這裏成了三區穀底或者說桶底的論壇,或者說雄辯專區。
但他隻是聽聽而已。
頭幾天,這裏的爭論焦點是什麽地方是“東麵”,即領導們說的“東麵”。有的人說是非洲東部,有的人說是東亞,有的人說是美洲東部,也有說太平洋的某個島,或者說大西洋的某個角落的。
這些人爭論得極其激烈,有引經據典的,也有認死理的,不時有人被其他人從亭子上拉下來或者推下來,有人擠上去。
之後,討論的焦點也會不時被扭轉被推移。另一個話題是,領導們說的重在表現指的是哪個方麵的,是科研成果,還是政治態度,對研究院的忠誠度,還是在研究院的資曆。還有其它一些話題,比如為什麽會讓這裏的人返迴到世界上去,比如有了去東麵的,會不會也有去西麵的,南麵的,北麵的,開了一個頭,就會延續下去。
索娃先是變得目瞪口呆,繼而變得笑逐顏開。
其實他跟她一樣,他覺得這些事情充滿了滑稽性質。一點都不嚴肅。連可信度都不存在。就當是研究院領導倡導活躍氣氛吧。
他也見到了童城。
跟前幾次一樣。在這裏,他見到了童城,他就會轉身走開。
童城已經很少到波曆和洛麗塔的實驗室裏來了。畢竟他們對三體病的研究似乎是到了極限,距離下一下突破口很遠。而童城自己也有研究項目。
在廢棄廠區的小房子裏,有時有歡樂世界裏,他們幾個人,雨蓮,洛麗塔,童城和波曆,他們每天都會討論這個話題,畢竟兩位領導的方亭簡短演講才過去短短幾天,畢竟這短短幾天裏他們三區他們山穀裏桶底部發生了那麽多奇奇怪怪的事情。
可是,如果童城也在,他卻完全沒有參與度。也就是說,他會在他們討論這個話題的時候做別的事情,比如(如果在小房子裏),逗孩子們玩,或者(比如在歡樂世界裏)轉著他手裏的酒杯,仿佛在觀察酒杯旋轉中的光柵變化。
波曆不認為他會對這個問題不感興趣,可是他就好像是不感興趣。
波曆有時候覺得,童城其實比誰都更感興趣。即使在跟孩子們玩著,他也會有停頓,不時地有停頓。
難道他是故意要讓人覺得他對這事不在乎嗎?
說實在的,波曆覺得,如果這事是真的,那麽跟他們中國人的關係可能很大,甚至可能是最大的。在傳統的地理概念裏,還有比東亞更東麵的地方嗎?當然了,還有日本,那被稱為太陽邊緣的地方。可是中國也在最東麵之列。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是,這也是他們幾個人這幾天談到最多的一點,如果那個“東麵”真的指的是中國,為什麽要讓他們這裏的人到那裏去呢?
波曆說,我們在這裏至少待了二十來年了,雨蓮時間更長,也許這些年來世界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許這個生命島跟中國緊密地掛在一起了,要有密切的交流了。
但這當然隻是可能性之一。事情不應該隻往好的方麵去想。我們在這裏在這個所謂的生命島上所經曆的一切,幾乎不容我們往好的方麵想。
再說了,所謂東麵,也不一定指的是東亞。那些人辯論得沒錯,也可能是東歐、東美,東非。
在跟索娃離開方亭後的路上,我對她說:你覺得會是東歐嗎?你們醫院裏的人好象認為可能跟你有關。
索娃說:我當然也想迴到家鄉去。可是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事應該跟我沒有關係。或許東歐會是第二批吧。如果有第二批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