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寄包裹
重迴七零,改變一家命運 作者:一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農場待到下半晌,沈安寧帶走了十斤羊肉,十斤豬五花,四個豬蹄,半副肋排,一副豬大腸,雖然這兩年肉有些漲價,但走的是農場的價格,總共也就花了她二十塊錢。
到家差不多三點鍾,看著時間還夠,沈安寧把包裹收拾好,準備去郵局寄出去,算算時間,他們應該能在過年之前收到。
四個包裹,除了北京的近一點,其他的都天南地北地遠,郵費三十多塊,看的孫倩倩直感歎。
“安寧啊,你這每個月收包裹收匯款,但是你寄的也多啊,這一年到頭你這郵費花了得有小一百吧啊?”
“沒辦法啊,倩倩姐,誰讓家裏人離的都遠呢,還好平時都是小東西,一年也就這一迴,咱們東北這兒山貨多,一年也讓他們嚐嚐鮮。”
寫好地址,貼好郵票,沈安寧拉住孫倩倩說道:“倩倩姐,今年村裏分的肉少但糧食多,不少人家舍不得吃細糧,想換點錢票傍身呢。”
空間裏的米麵還有很多,這在後世賣的很便宜,反而是粗糧在後世因為種植麵積變少,價格貴的離譜,東西放著也是放著,不如變現來得方便。
孫倩倩一聽,有這好事!
“安寧妹子啊,你聽姐說,細糧有多少我要多少,一百斤不嫌少,五百斤不嫌多。”家裏那麽多親戚呢,誰家過年不想包頓餃子啊!
沈安寧拉著孫倩倩的手,“姐,暫時說不準有多少,但是肯定沒有五百斤那麽多,你先把錢準備好,過兩天我騎車給你送來。”
約定好了時間,沈安寧騎車去了趟供銷社,看了半天,買了斤油炸糕。
不過迴家的時候,背簍塞的滿滿的,點心一盒又一盒,布料一塊又一塊,曹璟恆寄包裹為了不讓人起疑,也不敢寄老人的衣服,所以她這幾天要辛苦辛苦,給幾位爺爺奶奶做點暖和的衣服和鞋子。
迴到家,糕點一人分兩盒,放在自己的櫃子裏,吃完了自己的不能向別人要,這是一早定下來的規矩,沈梓希是個小機靈,把自己的那份送到沈安寧麵前,“姑姑姑姑,我的和你的放在一起,等我想吃了你給我拿好不好。”
沈安寧把小人塞到被窩裏,“你啊,說到吃全是心眼子,吃完甜的一定記得漱口知不知道,不然到時候牙齒長蟲子那可真是疼死了。”
“嗯嗯嗯,姑姑放心,我很乖的。”
今年因為沈安寧想清庫存,所以家裏人穿的用的都上了一個檔次,新做了三床棉花被,換下來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沈安寧打了幾個補丁,送到了牛棚那邊的老人那裏,大黑小黑的狗窩也來了一個質的變化。
大年三十晚上,沈安寧照舊將爺爺奶奶一起接過來吃年夜飯,今年算是爺爺奶奶在東北過得最後一個年了,所以沈安寧做的很豐盛,鍋包肉,酸菜燉血腸,糖醋排骨,小雞燉蘑菇,水晶肘子,青菜汆丸子,紅燒帶魚,鹵牛肉,紅燒羊排,爆炒大腸,十道菜,擺滿了兩個炕桌,考慮到菜多,沈安寧主食就做了玉米餅子,燒了稀飯,不管平時吃的好不好,過年這頓總歸是大家特別特別期待的。
沈爺爺沈奶奶今天也是早早地過來搓了澡,換了新衣服,坐在燒的熱熱的炕上,抱著重孫女,笑的合不攏嘴,這幾年被下放,沈家也就大哥結了婚,除了希希再沒別的孩子了,所以爺爺奶奶平時最喜歡的就是抱著家裏這最小的孩子。
沈爺爺端起孫女釀的葡萄酒,“新的一年,咱們家都全全乎乎的,來幹一杯,希望明年每個人都身體健康。”
沈安寧和安宇陪著爺爺奶奶喝葡萄酒,希希和安宣喝的則是橙汁,一口下肚,涼嗖嗖的,幾個人樂的不行。
一桌菜,一家人吃的酣暢淋漓,糖醋排骨,鍋包肉,羊排和牛肉這幾道菜更是光盤行動,一點也沒剩,準備的二十個玉米餅子,安宇一人吃了五個,沈爺爺吃了三個,沈奶奶和沈安寧沈安宣一人吃了一個,希希吃了太多菜,主食幾乎沒動,就跟著兩個姑姑吃了幾口。
吃完飯,把碗筷收拾好泡在廚房,幾個人半躺在炕上聽著收音機,因為現在不讓過傳統節日,所以各家各戶大門上貼的春聯幾乎都是紅色語錄,廣播電台也沒有以前熱鬧,哪怕在年三十的晚上,播放的仍然是一些報紙上的內容。
沈爺爺眯著眼睛聽著,聊勝於無,離開政治圈太久,平常也隻能通過廣播了解一下國家大事了。
入夜,十二點過後,沈安寧把一開始就打包好的飯菜整理好放在小背簍裏,牛棚那邊人多,沈安寧怕不夠吃,裝了整整三個飯盒,鹵牛肉和丸子都是油紙包的,主食就是普通的雜麵饅頭還有他們吃剩的玉米餅子。
“爺爺,這些菜還是熱著的,我剛剛一直放在鍋上溫著呢。”
沈爺爺接過背簍,笑了笑說道:“那幫老家夥今晚算是有口福了,我家大孫女做的菜估計能讓他們香掉了舌頭。”
“行了,安寧你別送了,我和你奶奶過去,待會我們直接就迴去睡覺了,這大晚上的你出去跑兩趟也是累的很。”
沈安寧把圍巾給爺爺奶奶戴好,“行,路上慢點走奧。”
牛棚那邊,幾個老家夥也沒睡,圍著灶台取暖等著沈老夫婦給他們送年夜飯,這是早幾天就說好的。
這兩年因為沈家,他們在牛棚雖然要勞動,但是吃的也還可以,至少每頓也能吃個七分飽,遇到大病小病的也有沈安寧給他們治,所以大家過得倒也算不錯。
看到沈家二老像變魔術一樣從背簍裏拿出一樣又一樣好吃的,曾經過過好日子的幾個人眼睛裏都噙著淚,這麽豐盛的肉菜,真是比他們一年吃的都多了。
曹老爺子不整那些虛的,筷子使的飛快,他才不古板,吃到肚子裏的才是自己的,要知道中午晚上他都沒咋吃,就等著夜裏這一頓呢。
一時間,大家都沒心思聊天了,吃的滿嘴是油,為這一年劃下了一個句號。
到家差不多三點鍾,看著時間還夠,沈安寧把包裹收拾好,準備去郵局寄出去,算算時間,他們應該能在過年之前收到。
四個包裹,除了北京的近一點,其他的都天南地北地遠,郵費三十多塊,看的孫倩倩直感歎。
“安寧啊,你這每個月收包裹收匯款,但是你寄的也多啊,這一年到頭你這郵費花了得有小一百吧啊?”
“沒辦法啊,倩倩姐,誰讓家裏人離的都遠呢,還好平時都是小東西,一年也就這一迴,咱們東北這兒山貨多,一年也讓他們嚐嚐鮮。”
寫好地址,貼好郵票,沈安寧拉住孫倩倩說道:“倩倩姐,今年村裏分的肉少但糧食多,不少人家舍不得吃細糧,想換點錢票傍身呢。”
空間裏的米麵還有很多,這在後世賣的很便宜,反而是粗糧在後世因為種植麵積變少,價格貴的離譜,東西放著也是放著,不如變現來得方便。
孫倩倩一聽,有這好事!
“安寧妹子啊,你聽姐說,細糧有多少我要多少,一百斤不嫌少,五百斤不嫌多。”家裏那麽多親戚呢,誰家過年不想包頓餃子啊!
沈安寧拉著孫倩倩的手,“姐,暫時說不準有多少,但是肯定沒有五百斤那麽多,你先把錢準備好,過兩天我騎車給你送來。”
約定好了時間,沈安寧騎車去了趟供銷社,看了半天,買了斤油炸糕。
不過迴家的時候,背簍塞的滿滿的,點心一盒又一盒,布料一塊又一塊,曹璟恆寄包裹為了不讓人起疑,也不敢寄老人的衣服,所以她這幾天要辛苦辛苦,給幾位爺爺奶奶做點暖和的衣服和鞋子。
迴到家,糕點一人分兩盒,放在自己的櫃子裏,吃完了自己的不能向別人要,這是一早定下來的規矩,沈梓希是個小機靈,把自己的那份送到沈安寧麵前,“姑姑姑姑,我的和你的放在一起,等我想吃了你給我拿好不好。”
沈安寧把小人塞到被窩裏,“你啊,說到吃全是心眼子,吃完甜的一定記得漱口知不知道,不然到時候牙齒長蟲子那可真是疼死了。”
“嗯嗯嗯,姑姑放心,我很乖的。”
今年因為沈安寧想清庫存,所以家裏人穿的用的都上了一個檔次,新做了三床棉花被,換下來的質量還是很不錯的,沈安寧打了幾個補丁,送到了牛棚那邊的老人那裏,大黑小黑的狗窩也來了一個質的變化。
大年三十晚上,沈安寧照舊將爺爺奶奶一起接過來吃年夜飯,今年算是爺爺奶奶在東北過得最後一個年了,所以沈安寧做的很豐盛,鍋包肉,酸菜燉血腸,糖醋排骨,小雞燉蘑菇,水晶肘子,青菜汆丸子,紅燒帶魚,鹵牛肉,紅燒羊排,爆炒大腸,十道菜,擺滿了兩個炕桌,考慮到菜多,沈安寧主食就做了玉米餅子,燒了稀飯,不管平時吃的好不好,過年這頓總歸是大家特別特別期待的。
沈爺爺沈奶奶今天也是早早地過來搓了澡,換了新衣服,坐在燒的熱熱的炕上,抱著重孫女,笑的合不攏嘴,這幾年被下放,沈家也就大哥結了婚,除了希希再沒別的孩子了,所以爺爺奶奶平時最喜歡的就是抱著家裏這最小的孩子。
沈爺爺端起孫女釀的葡萄酒,“新的一年,咱們家都全全乎乎的,來幹一杯,希望明年每個人都身體健康。”
沈安寧和安宇陪著爺爺奶奶喝葡萄酒,希希和安宣喝的則是橙汁,一口下肚,涼嗖嗖的,幾個人樂的不行。
一桌菜,一家人吃的酣暢淋漓,糖醋排骨,鍋包肉,羊排和牛肉這幾道菜更是光盤行動,一點也沒剩,準備的二十個玉米餅子,安宇一人吃了五個,沈爺爺吃了三個,沈奶奶和沈安寧沈安宣一人吃了一個,希希吃了太多菜,主食幾乎沒動,就跟著兩個姑姑吃了幾口。
吃完飯,把碗筷收拾好泡在廚房,幾個人半躺在炕上聽著收音機,因為現在不讓過傳統節日,所以各家各戶大門上貼的春聯幾乎都是紅色語錄,廣播電台也沒有以前熱鬧,哪怕在年三十的晚上,播放的仍然是一些報紙上的內容。
沈爺爺眯著眼睛聽著,聊勝於無,離開政治圈太久,平常也隻能通過廣播了解一下國家大事了。
入夜,十二點過後,沈安寧把一開始就打包好的飯菜整理好放在小背簍裏,牛棚那邊人多,沈安寧怕不夠吃,裝了整整三個飯盒,鹵牛肉和丸子都是油紙包的,主食就是普通的雜麵饅頭還有他們吃剩的玉米餅子。
“爺爺,這些菜還是熱著的,我剛剛一直放在鍋上溫著呢。”
沈爺爺接過背簍,笑了笑說道:“那幫老家夥今晚算是有口福了,我家大孫女做的菜估計能讓他們香掉了舌頭。”
“行了,安寧你別送了,我和你奶奶過去,待會我們直接就迴去睡覺了,這大晚上的你出去跑兩趟也是累的很。”
沈安寧把圍巾給爺爺奶奶戴好,“行,路上慢點走奧。”
牛棚那邊,幾個老家夥也沒睡,圍著灶台取暖等著沈老夫婦給他們送年夜飯,這是早幾天就說好的。
這兩年因為沈家,他們在牛棚雖然要勞動,但是吃的也還可以,至少每頓也能吃個七分飽,遇到大病小病的也有沈安寧給他們治,所以大家過得倒也算不錯。
看到沈家二老像變魔術一樣從背簍裏拿出一樣又一樣好吃的,曾經過過好日子的幾個人眼睛裏都噙著淚,這麽豐盛的肉菜,真是比他們一年吃的都多了。
曹老爺子不整那些虛的,筷子使的飛快,他才不古板,吃到肚子裏的才是自己的,要知道中午晚上他都沒咋吃,就等著夜裏這一頓呢。
一時間,大家都沒心思聊天了,吃的滿嘴是油,為這一年劃下了一個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