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包餃子,過冬至
重迴七零,改變一家命運 作者:一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晚上,七一年冬天的第一場雪如約而至。
沈安寧把北廂的小客廳收拾了一下,煤爐燒著,上麵放上鋼筋鍋,三個人坐在炕上包餃子,兩個月大的沈梓希在炕上睡的唿唿地。
“大姐,咱們包幾種餃子啊?”看著炕上擺著的三個盆,油渣白菜、羊肉蘿卜、酸菜豬肉,沈安宣有些呆呆地問道。
“咱們包二合麵的餃子,可以包的多一點,今天下雪了,到時候就凍在外麵,等以後想吃就能直接拿出來了。”
沈安寧把和好醒發好的麵拿出來,切成長條,再切成小劑子,拿擀麵杖擀成皮,因為放的白麵多,苞米麵少,所以皮子很筋道。
三個人忙了將近兩個小時,包了四百個多個餃子,放在竹簾上,沈安寧直接把餃子端出去,先放到放柴火的棚子下麵,等明早再埋到雪裏。
夜裏,沈安寧帶著沈安宣和沈梓希一起睡,沈安宇就睡在原來安宣住的房間。
煤爐先關上,留個小縫,上麵放上鐵茶壺,等明早起來正好可以直接用熱水。
沈安宣晚上睡覺很沉,梓希小朋友醒了幾次,哭的聲賊大愣是沒把她吵醒,本來沈安寧還在想要小心些用空間裏的東西,這一下,得,怎麽方便怎麽來吧。
空間裏的奶粉多式多樣,沈梓希也一點沒有不習慣,除了剛離開媽媽那天有點不適應,安定下來就好多了,吃得香睡得香。
早上五點,一場雪過後,也宣示著貓冬正式開始,沒有了敲鑼上工的聲音,沈安寧還有些不習慣,炕裏放的柴火足,屋裏暖烘烘的,躺在炕上蓋著軟和的被子,沈安寧直不想起來。
還有將近四十天才過年,過完年再等上一個多月貓冬才能結束,這麽長時間,沒有娛樂活動,沈安寧都有些愁得慌。
冬至,雪又大,大家都沒有出門,七點,沈安寧聽見廣播久違地響了,家家戶戶的老少起來開始把茅草屋頂上的雪弄下來,防止太重壓壞屋頂,沈安寧的院子蓋的是磚瓦房,不用擔心這些,帶著沈安宇把院門口路上的雪鏟到兩旁堆起來,到附近幾家還有知青點幫忙。
沈安寧家和知青院中間的幾戶人家分別是會計叔王有才、三隊長王顯正還有外來的李大國。村長和支書都住在前麵那排,因為沈安寧家平時都是走靠河邊的東側門,所以和大家碰到的少,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們相處。
平時上工掙工分,還要操持一家子吃喝,也沒有那麽多時間串門子。
沈安寧把雪鏟開,會計叔家的素芬嬸子,大國叔家的秀花嬸子也在忙著,帶著弟弟上去幫忙。
耿素芬看著沈安寧鏟雪很是輕鬆地樣子,有些驚奇,又想到她帶著村裏小孩鍛煉,又失笑地搖搖頭,不是簡單的小丫頭啊。
“安寧,過幾天嬸子準備開始包粘豆包了,你和知青院那幫小姑娘都到嬸子家忙活,咱們連著幹幾天,把這冬的都包起來”。
沈安寧抬頭笑了笑,迴道:“行,嬸子,反正我也沒弄過,都聽你的,到時候我就把東西帶著送去您家裏就完事兒了。”一家要包一百斤的粘豆包,要是就自己忙得累死,連著幾天,一天包一家的,大家夥一起更方便。
沈安寧答應下來,又到知青點把這話兒給她們說了一遍,“婉麗姐,咱們明天先包素芬嬸家的,然後秀花嬸,二蘭嬸,你們八個人包的多,就放到最後行不?”
“行,安寧,往年我們都沒好意思和老鄉一起,自己包的都露餡兒,之前還有幾個老知青在這邊的時候,老鄉也不願意帶我們,今年也是多虧你。”
“錢惠姐,別這麽客氣,咱們就是要相互幫助才能在這裏好好活下去。”一幫人正說著話兒,沈安寧聽見趙愛國和劉成的聲音。
許紅霞放下手裏的竹竿走了過去,“你們怎麽過來了,這麽冷的天。”
趙愛國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還是說道:“我們男知青那邊會做飯的人少,本來大家平時吃貼餅子就算了,這不今年手裏有糧嗎?想著冬天包點餃子、粘豆包啥的,但是手藝不好,隻能來你們這兒求助了。”
沈安寧聽完,笑了,也是難為這幫男孩子了,七個男子漢平時老是糊弄就算了,這下兒要貓冬了,想吃的好的也正常。
“安寧,你看?”許紅霞有些拿不準主意,畢竟嬸子們都是看在沈安寧的份上,還有她們這批新知青老實,才願意和她們交好。
“沒事兒,幾個嬸子人都不錯,她們既然願意帶我們一起,肯定也不介意再加一份兒,反正男知青人多,到時候就負責上山撿柴火把嬸子家用的給補上。”
大家商量好,約好中午過來一起包餃子過冬至,沈安寧因為家裏還有個小娃娃不好帶過來,所以一致同意到沈安寧的小院忙活,地方大,也方便。
迴家拿出兩斤白麵,半斤肉,放到廚房裏,將院子裏水缸裏的水裝滿,沈安寧就等著大家上門了。
十幾個人忙活起來也快,大家帶的東西也多,白菜豬肉,酸菜豬肉兩種,按照女知青二十五個,男知青三十五個的量,一共包了四百八十個,廚房裏兩口鍋一起燒,餃子一鍋一鍋地下,盛到大家帶來的飯盒裏,配上沈安寧做的辣白菜、醃黃瓜、酸豆角,還有醋,大家吃的滿足極了。
“安寧,你這個醃黃瓜和酸豆角真好吃,明年秋天你教教婉麗姐,到時候咱們也能吃了。”
沈安寧要被許紅霞笑死,“你想吃還不願意學,就丟給婉麗姐,你可真是,,”
“到會給你們每人裝點,我這院子和自留地當時種的菜多,怕浪費能醃的我都醃了,你們帶點迴去配粥吃。”
飯後,把鍋碗洗幹淨,沈安寧帶著大家到倉房拿鹹菜,四口大缸,十個小缸,圍著倉房四周的牆圍了一圈,當初沈安寧醃菜時缸不夠用,又去買了一批,看著甚是壯觀。
把知青們都驚呆了。
“安寧,你也太會過了,難怪叔叔阿姨還有你哥哥都願意把孩子送給你帶。”王新容是真的驚訝,家裏當初讓她和堂妹一起下鄉,就是為了有個照應,本來她覺得自己已經夠會過了,現在看看,她不如沈安寧。
“東北這邊和其它地方不一樣,春三月才開始忙活,一年就收一次糧,其他的都是土豆番薯,冬天就蘿卜白菜啥的,秋天吃不完的不留下來冬天不就太寡淡了嗎,反正就廢些鹽,明年你們到我這兒,我醃的時候叫你們。”
行,到時候咱們過來學。
一人裝了一個飯盒,酸豆角,黃瓜,辣白菜,還有糖蒜,每樣都給了些,看著外麵天又要下雪,沈安寧也沒多留他們。
沈安寧把北廂的小客廳收拾了一下,煤爐燒著,上麵放上鋼筋鍋,三個人坐在炕上包餃子,兩個月大的沈梓希在炕上睡的唿唿地。
“大姐,咱們包幾種餃子啊?”看著炕上擺著的三個盆,油渣白菜、羊肉蘿卜、酸菜豬肉,沈安宣有些呆呆地問道。
“咱們包二合麵的餃子,可以包的多一點,今天下雪了,到時候就凍在外麵,等以後想吃就能直接拿出來了。”
沈安寧把和好醒發好的麵拿出來,切成長條,再切成小劑子,拿擀麵杖擀成皮,因為放的白麵多,苞米麵少,所以皮子很筋道。
三個人忙了將近兩個小時,包了四百個多個餃子,放在竹簾上,沈安寧直接把餃子端出去,先放到放柴火的棚子下麵,等明早再埋到雪裏。
夜裏,沈安寧帶著沈安宣和沈梓希一起睡,沈安宇就睡在原來安宣住的房間。
煤爐先關上,留個小縫,上麵放上鐵茶壺,等明早起來正好可以直接用熱水。
沈安宣晚上睡覺很沉,梓希小朋友醒了幾次,哭的聲賊大愣是沒把她吵醒,本來沈安寧還在想要小心些用空間裏的東西,這一下,得,怎麽方便怎麽來吧。
空間裏的奶粉多式多樣,沈梓希也一點沒有不習慣,除了剛離開媽媽那天有點不適應,安定下來就好多了,吃得香睡得香。
早上五點,一場雪過後,也宣示著貓冬正式開始,沒有了敲鑼上工的聲音,沈安寧還有些不習慣,炕裏放的柴火足,屋裏暖烘烘的,躺在炕上蓋著軟和的被子,沈安寧直不想起來。
還有將近四十天才過年,過完年再等上一個多月貓冬才能結束,這麽長時間,沒有娛樂活動,沈安寧都有些愁得慌。
冬至,雪又大,大家都沒有出門,七點,沈安寧聽見廣播久違地響了,家家戶戶的老少起來開始把茅草屋頂上的雪弄下來,防止太重壓壞屋頂,沈安寧的院子蓋的是磚瓦房,不用擔心這些,帶著沈安宇把院門口路上的雪鏟到兩旁堆起來,到附近幾家還有知青點幫忙。
沈安寧家和知青院中間的幾戶人家分別是會計叔王有才、三隊長王顯正還有外來的李大國。村長和支書都住在前麵那排,因為沈安寧家平時都是走靠河邊的東側門,所以和大家碰到的少,不過這也不影響他們相處。
平時上工掙工分,還要操持一家子吃喝,也沒有那麽多時間串門子。
沈安寧把雪鏟開,會計叔家的素芬嬸子,大國叔家的秀花嬸子也在忙著,帶著弟弟上去幫忙。
耿素芬看著沈安寧鏟雪很是輕鬆地樣子,有些驚奇,又想到她帶著村裏小孩鍛煉,又失笑地搖搖頭,不是簡單的小丫頭啊。
“安寧,過幾天嬸子準備開始包粘豆包了,你和知青院那幫小姑娘都到嬸子家忙活,咱們連著幹幾天,把這冬的都包起來”。
沈安寧抬頭笑了笑,迴道:“行,嬸子,反正我也沒弄過,都聽你的,到時候我就把東西帶著送去您家裏就完事兒了。”一家要包一百斤的粘豆包,要是就自己忙得累死,連著幾天,一天包一家的,大家夥一起更方便。
沈安寧答應下來,又到知青點把這話兒給她們說了一遍,“婉麗姐,咱們明天先包素芬嬸家的,然後秀花嬸,二蘭嬸,你們八個人包的多,就放到最後行不?”
“行,安寧,往年我們都沒好意思和老鄉一起,自己包的都露餡兒,之前還有幾個老知青在這邊的時候,老鄉也不願意帶我們,今年也是多虧你。”
“錢惠姐,別這麽客氣,咱們就是要相互幫助才能在這裏好好活下去。”一幫人正說著話兒,沈安寧聽見趙愛國和劉成的聲音。
許紅霞放下手裏的竹竿走了過去,“你們怎麽過來了,這麽冷的天。”
趙愛國有些不好意思,撓了撓頭還是說道:“我們男知青那邊會做飯的人少,本來大家平時吃貼餅子就算了,這不今年手裏有糧嗎?想著冬天包點餃子、粘豆包啥的,但是手藝不好,隻能來你們這兒求助了。”
沈安寧聽完,笑了,也是難為這幫男孩子了,七個男子漢平時老是糊弄就算了,這下兒要貓冬了,想吃的好的也正常。
“安寧,你看?”許紅霞有些拿不準主意,畢竟嬸子們都是看在沈安寧的份上,還有她們這批新知青老實,才願意和她們交好。
“沒事兒,幾個嬸子人都不錯,她們既然願意帶我們一起,肯定也不介意再加一份兒,反正男知青人多,到時候就負責上山撿柴火把嬸子家用的給補上。”
大家商量好,約好中午過來一起包餃子過冬至,沈安寧因為家裏還有個小娃娃不好帶過來,所以一致同意到沈安寧的小院忙活,地方大,也方便。
迴家拿出兩斤白麵,半斤肉,放到廚房裏,將院子裏水缸裏的水裝滿,沈安寧就等著大家上門了。
十幾個人忙活起來也快,大家帶的東西也多,白菜豬肉,酸菜豬肉兩種,按照女知青二十五個,男知青三十五個的量,一共包了四百八十個,廚房裏兩口鍋一起燒,餃子一鍋一鍋地下,盛到大家帶來的飯盒裏,配上沈安寧做的辣白菜、醃黃瓜、酸豆角,還有醋,大家吃的滿足極了。
“安寧,你這個醃黃瓜和酸豆角真好吃,明年秋天你教教婉麗姐,到時候咱們也能吃了。”
沈安寧要被許紅霞笑死,“你想吃還不願意學,就丟給婉麗姐,你可真是,,”
“到會給你們每人裝點,我這院子和自留地當時種的菜多,怕浪費能醃的我都醃了,你們帶點迴去配粥吃。”
飯後,把鍋碗洗幹淨,沈安寧帶著大家到倉房拿鹹菜,四口大缸,十個小缸,圍著倉房四周的牆圍了一圈,當初沈安寧醃菜時缸不夠用,又去買了一批,看著甚是壯觀。
把知青們都驚呆了。
“安寧,你也太會過了,難怪叔叔阿姨還有你哥哥都願意把孩子送給你帶。”王新容是真的驚訝,家裏當初讓她和堂妹一起下鄉,就是為了有個照應,本來她覺得自己已經夠會過了,現在看看,她不如沈安寧。
“東北這邊和其它地方不一樣,春三月才開始忙活,一年就收一次糧,其他的都是土豆番薯,冬天就蘿卜白菜啥的,秋天吃不完的不留下來冬天不就太寡淡了嗎,反正就廢些鹽,明年你們到我這兒,我醃的時候叫你們。”
行,到時候咱們過來學。
一人裝了一個飯盒,酸豆角,黃瓜,辣白菜,還有糖蒜,每樣都給了些,看著外麵天又要下雪,沈安寧也沒多留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