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師,聽說您從70年代就開始做買賣了。”
“那是,‘雞毛換糖’是我們稠州人祖祖輩輩的傳統,你知道什麽是雞毛換糖嗎?”
“是什麽?”
“我們稠州自古以來人多地瘠,為了填飽肚子,先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提高土地肥力。後來發現家禽、家畜的毛羽當肥料可以肥田,就到處收羅毛羽。老百姓又沒錢,就想到了以物易物的方式。”
“我們稠州有老手藝人,可以用粳米或者劣質火燒米加上大麥芽製成糖油,煎成老糖,在摻和堿水,做成各種糖餅、糖條、糖塊。”
“用這些製成的糖換取別人家的毛羽,這就叫雞毛換糖。”
“毛羽肥田,有科學依據嗎?”
“管他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反正我們一輩輩人就這麽幹下來了。”
“陳大師”道:“到了前清順治年間,我們稠州開始種植甘蔗然後用甘蔗製糖,使得雞毛換糖生意越做越大,後來形成了敲糖幫。”
“敲糖幫走出浙省,北至蘇省彭城,南到湖廣,大半個東南省份都留下他們的身影。後來他們不光換毛羽,還經營針頭線腦和各種小百貨。隻要能賺錢的生意,不管利潤有多薄,他們都幹。”
“敲糖幫分為坐坊和擔頭兩部分,坐坊就是坐地戶,負責製作糖果、租賃客棧、采購百貨、迴收換迴來的物資;擔頭就是挑著擔子上門換貨,我們家世世代代就是幹擔頭的。”
“挑擔的貨郎可不是什麽好東西。”旁邊一大哥說:“坑蒙拐騙偷才是貨郎們最擅長幹的事,這個‘偷’,可不光是偷東西,還他麽偷人。說是跟大嫂子小媳婦換東西,經常是把人家大嫂子小媳婦拐跑。”
“能偷人,也是本事。”一小年輕道。
“49年以後,尤其是56年公私合營以後,上麵不允許私人做買賣,但做生意是刻在我們稠州人骨子裏的。哪怕是那十年,照樣不耽誤我們稠州人挎著籃子到處換東西。”
“我外婆家是廿三裏公社的,她們公社辦有毛羽廠,我小時候就跟著我爹去下麵各個生產隊換雞毛、豬毛,然後賣到毛羽廠。”
“那十年結束以後,政策開始逐漸放寬,我就在火車上做起了流動商販。就算打那時候算起,我做買賣也快有二十年了。”
“切,瞧你那窮酸樣,肯定是做買賣沒做出名堂。還他麽‘陳大師’,這是混成蒙人的算卦先生了?”小年輕不屑一顧道。
“時也命也。”
“陳大師”那空洞的眼角流下兩滴眼淚,道:“一生漂泊,居無定所,換來的卻是雙目失明,命運何其不公也,可悲可歎。幸好得遇我恩師,龍虎山清風真人,教我一身本領,要不然我早就餓死了。”
一直追隨“陳大師”的“小助理”心裏暗道:“你瞎了跟命運有啥關係,還不是你用甲醇勾兌假酒賣,鬧出了人命,被受害者家屬逮住了,給你灌你賣的假酒,雖然沒丟命,但瞎了。”
“老天爺怎麽對你不公了?”小年輕問。
“我恩師清風真人給我批過八字,說我本來是有大氣運的,可是被人截胡了。截胡我的不是人,而是一個老鬼。”“陳大師”說道。
“截胡氣運?怎麽截?說得這麽邪乎,還有老鬼,這世上有鬼嗎?”小年輕一連發出三個問題。
“我曾經在東海邊的普陀山島待過一段時間,有一天在海邊遊玩的時候,撿到了一塊白色的石頭,不知道什麽原因,我把那塊重約十斤的石頭裝進包裏帶走,並跟著我走南闖北。”
“直到78年,也是在這趟火車上,已經好幾天沒怎麽好好吃飯的我把那塊石頭以5個罐頭的代價換給了別人。後來才知道那塊石頭是菩薩賜給我的大機緣,我把機緣換走了,氣運也被人截胡了。”
“喂喂。”小年輕道:“你師父是龍虎山的,意思是你信的是道教,怎麽又扯到菩薩,菩薩可是佛教的啊。”
“你個蠢貨。”旁邊大哥道:“自古佛道不分家。”
“那到底是什麽機緣啊?一塊石頭破也能成為機緣?”小年輕問。
“龍涎香你聽說過嗎?”“陳大師”幽幽道。
“臥槽,居然是龍涎香,那東西值老鼻子錢了。聽說那東西是海裏龍王的口水凝結而成,是上天的恩賜。”大哥還是個東北的。
“是不是海裏精怪的口水不好說,但那東西確實挺貴的。”
兩排六人座裏麵,一直坐著靜靜聽,不言語的老頭道:“聽說龍涎香是華夏四大名香之首,除了能製香,還可以做香水的添加劑。外國香水公司高價收購龍涎香,據說論克收,一克好幾百美刀。”
“好幾百美刀?不會吧?黃金才多少錢一克?那東西能比黃金還貴?我一直覺得黃金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了。”小年輕道。
“年輕人,你懂什麽。”老頭道:“世界上比黃金值錢的東西多了去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龍涎香這東西一般出現在蘇門答臘島沿海,能漂到東海,確實是上天的恩賜。”
“蘇門答臘島是哪裏?”年輕人問。
“就是現在的印尼,馬六甲海峽就是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夾著的海峽,鄭和下西洋就曾經到過蘇門答臘島。”
“明代《星槎勝覽》中曾記載鄭和下西洋去往蘇門答臘島北部的龍涎嶼,此島以盛產龍涎香而出名。”
“隨行的譯官還記錄了龍涎香的售價:‘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準中華夏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老爺子好學問啊。”東北大哥讚道。
“不敢當,老朽退休前曾經是一所大學曆史係的老師,教明史的。”
“老先生說得對。”“陳大師”道:“那東西確實很貴。後來我在燕京聽說,一家外國的香水公司花了10萬美刀,在國內買了一塊重約10斤的龍涎香,搞不好就是我那塊白石頭。”
“臥槽。”
小年輕也跟著“臥槽”了起來:“10萬美刀,80多萬軟妹幣?”
“那時候的匯率沒那麽高,也就不到20萬軟妹幣吧。”
“陳大師”嘴上說得很輕鬆,心裏在滴血。
“那是,‘雞毛換糖’是我們稠州人祖祖輩輩的傳統,你知道什麽是雞毛換糖嗎?”
“是什麽?”
“我們稠州自古以來人多地瘠,為了填飽肚子,先民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來提高土地肥力。後來發現家禽、家畜的毛羽當肥料可以肥田,就到處收羅毛羽。老百姓又沒錢,就想到了以物易物的方式。”
“我們稠州有老手藝人,可以用粳米或者劣質火燒米加上大麥芽製成糖油,煎成老糖,在摻和堿水,做成各種糖餅、糖條、糖塊。”
“用這些製成的糖換取別人家的毛羽,這就叫雞毛換糖。”
“毛羽肥田,有科學依據嗎?”
“管他有沒有科學依據呢,反正我們一輩輩人就這麽幹下來了。”
“陳大師”道:“到了前清順治年間,我們稠州開始種植甘蔗然後用甘蔗製糖,使得雞毛換糖生意越做越大,後來形成了敲糖幫。”
“敲糖幫走出浙省,北至蘇省彭城,南到湖廣,大半個東南省份都留下他們的身影。後來他們不光換毛羽,還經營針頭線腦和各種小百貨。隻要能賺錢的生意,不管利潤有多薄,他們都幹。”
“敲糖幫分為坐坊和擔頭兩部分,坐坊就是坐地戶,負責製作糖果、租賃客棧、采購百貨、迴收換迴來的物資;擔頭就是挑著擔子上門換貨,我們家世世代代就是幹擔頭的。”
“挑擔的貨郎可不是什麽好東西。”旁邊一大哥說:“坑蒙拐騙偷才是貨郎們最擅長幹的事,這個‘偷’,可不光是偷東西,還他麽偷人。說是跟大嫂子小媳婦換東西,經常是把人家大嫂子小媳婦拐跑。”
“能偷人,也是本事。”一小年輕道。
“49年以後,尤其是56年公私合營以後,上麵不允許私人做買賣,但做生意是刻在我們稠州人骨子裏的。哪怕是那十年,照樣不耽誤我們稠州人挎著籃子到處換東西。”
“我外婆家是廿三裏公社的,她們公社辦有毛羽廠,我小時候就跟著我爹去下麵各個生產隊換雞毛、豬毛,然後賣到毛羽廠。”
“那十年結束以後,政策開始逐漸放寬,我就在火車上做起了流動商販。就算打那時候算起,我做買賣也快有二十年了。”
“切,瞧你那窮酸樣,肯定是做買賣沒做出名堂。還他麽‘陳大師’,這是混成蒙人的算卦先生了?”小年輕不屑一顧道。
“時也命也。”
“陳大師”那空洞的眼角流下兩滴眼淚,道:“一生漂泊,居無定所,換來的卻是雙目失明,命運何其不公也,可悲可歎。幸好得遇我恩師,龍虎山清風真人,教我一身本領,要不然我早就餓死了。”
一直追隨“陳大師”的“小助理”心裏暗道:“你瞎了跟命運有啥關係,還不是你用甲醇勾兌假酒賣,鬧出了人命,被受害者家屬逮住了,給你灌你賣的假酒,雖然沒丟命,但瞎了。”
“老天爺怎麽對你不公了?”小年輕問。
“我恩師清風真人給我批過八字,說我本來是有大氣運的,可是被人截胡了。截胡我的不是人,而是一個老鬼。”“陳大師”說道。
“截胡氣運?怎麽截?說得這麽邪乎,還有老鬼,這世上有鬼嗎?”小年輕一連發出三個問題。
“我曾經在東海邊的普陀山島待過一段時間,有一天在海邊遊玩的時候,撿到了一塊白色的石頭,不知道什麽原因,我把那塊重約十斤的石頭裝進包裏帶走,並跟著我走南闖北。”
“直到78年,也是在這趟火車上,已經好幾天沒怎麽好好吃飯的我把那塊石頭以5個罐頭的代價換給了別人。後來才知道那塊石頭是菩薩賜給我的大機緣,我把機緣換走了,氣運也被人截胡了。”
“喂喂。”小年輕道:“你師父是龍虎山的,意思是你信的是道教,怎麽又扯到菩薩,菩薩可是佛教的啊。”
“你個蠢貨。”旁邊大哥道:“自古佛道不分家。”
“那到底是什麽機緣啊?一塊石頭破也能成為機緣?”小年輕問。
“龍涎香你聽說過嗎?”“陳大師”幽幽道。
“臥槽,居然是龍涎香,那東西值老鼻子錢了。聽說那東西是海裏龍王的口水凝結而成,是上天的恩賜。”大哥還是個東北的。
“是不是海裏精怪的口水不好說,但那東西確實挺貴的。”
兩排六人座裏麵,一直坐著靜靜聽,不言語的老頭道:“聽說龍涎香是華夏四大名香之首,除了能製香,還可以做香水的添加劑。外國香水公司高價收購龍涎香,據說論克收,一克好幾百美刀。”
“好幾百美刀?不會吧?黃金才多少錢一克?那東西能比黃金還貴?我一直覺得黃金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了。”小年輕道。
“年輕人,你懂什麽。”老頭道:“世界上比黃金值錢的東西多了去了,要不然也不會有‘黃金有價玉無價’的說法。龍涎香這東西一般出現在蘇門答臘島沿海,能漂到東海,確實是上天的恩賜。”
“蘇門答臘島是哪裏?”年輕人問。
“就是現在的印尼,馬六甲海峽就是蘇門答臘島和馬來半島夾著的海峽,鄭和下西洋就曾經到過蘇門答臘島。”
“明代《星槎勝覽》中曾記載鄭和下西洋去往蘇門答臘島北部的龍涎嶼,此島以盛產龍涎香而出名。”
“隨行的譯官還記錄了龍涎香的售價:‘貨於蘇門之市,價亦非輕,官秤一兩,用彼國金錢十二個,一斤該金錢一百九十二個,準中華夏銅錢四萬九十文,尤其貴也。’”
“老爺子好學問啊。”東北大哥讚道。
“不敢當,老朽退休前曾經是一所大學曆史係的老師,教明史的。”
“老先生說得對。”“陳大師”道:“那東西確實很貴。後來我在燕京聽說,一家外國的香水公司花了10萬美刀,在國內買了一塊重約10斤的龍涎香,搞不好就是我那塊白石頭。”
“臥槽。”
小年輕也跟著“臥槽”了起來:“10萬美刀,80多萬軟妹幣?”
“那時候的匯率沒那麽高,也就不到20萬軟妹幣吧。”
“陳大師”嘴上說得很輕鬆,心裏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