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暗記啊?”
李國慶想起自己淘來的那堆琺琅彩,不會也是仿造的吧?
“我們家有一代族長橫死,根本沒來得及交代給接任的族長就去世了,因此我們家族好多傳承也都斷了。你關心這個幹什麽?”
李國慶就把他手裏有琺琅彩的事告訴了那毓秀。
“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五爺仿造的那批琺琅彩都被毀了。”
“毀了?”李國慶驚訝道。
“嗯,抄和珅的家,抄出一大批隻有宮裏才有的琺琅彩,畢竟琺琅彩這東西,每個圖案隻造一次,絕不再造。又查出宮內也有一批同樣的東西,嘉慶爺大怒,知道是被狸貓換太子了。”
“然後呢?”
“嘉慶爺找人做鑒定,最後鑒定出來宮裏那批是仿造的,嘉慶爺就讓人把宮裏那批給銷毀了。但是宮外那批畢竟是和珅碰過的,為嘉慶爺所不喜,嘉慶爺隻要一生氣,就摔那批,沒兩年就全摔完了。”
和珅是搶了嘉慶的老婆還是抱著嘉慶的兒子跳井了啊,嘉慶這是得有多恨和珅啊。
“做鑒定的也是你們那家的人?”
“聰明。”那毓秀頭一次誇獎李國慶。
果然九五之尊皇上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下麵的人隻要想騙他,尤其是一群人勾結起來騙他,他想不上當都難。
“那嘉慶就不追究造假的人?”
“看在死去的發妻喜塔臘氏麵子上,嘉慶爺連盛住這個罪魁禍首都不追究,更別說幫他造假的人了,把盛住趕出宮,到此為止。”
“好東西啊。”李國慶搓著手道:“不知道……”
慢著,李國慶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道:“這批琺琅彩在嘉慶年間就‘漂沒’了,道光年間做的檔案登記的400餘件琺琅彩名錄裏麵肯定沒這批東西了唄。”
“當然。”那毓秀道:“這本來就是一批已經消失在曆史中的東西,隻不過我們家族世代在造辦處琺琅處為生,對琺琅有感情,才把這批東西一代代留存了下來。”
“沒有曆史記載的東西,就算傳承有序啊,這個傳承也是不為人承認的,那就沒法上拍賣,不值錢。”李國慶心裏懊惱道。
其實這是李國慶有點著相了,所謂的傳承有序,還不是在近代收藏家裏麵傳來傳去,上過幾次拍賣,可是東西進入第一個有名氣的收藏家手裏之前,那些傳承誰又能說得清呢。
隻要東西真,現在又有各種科學儀器可以檢測,是真的假不了。
當然,就算東西是真的,能不能值錢,也得看有沒有人炒。
漢代陶器流傳下來的多了去了,又真又老,但沒人買,就不值錢。
“水墨竹子茶碗一對、玉蘭花茶碗一對、黃地菊花茶碗一對、長春花大茶圓一對、淺黃蟠桃九熟茶圓一對、深黃六寸盤一對、水墨梅花六寸盤一對、萱花五寸碟一對、壽竹長春四寸碟一對。”
“玉蘭花四寸碟一對、綠竹大酒圓一對、梅花喜雀酒圓一對、蘆雁酒圓一對、墨竹酒圓一對、八哥酒圓一對、黑地番花大酒圓一對……”
“畫法琅白地黃菊花四寸碟一對、畫法琅白地黃菊花三寸碟一對、畫法琅白地水墨菊花三寸碟一對、畫法琅綠地黃菊花大磁盤一對。”
“畫法琅白地黃菊花大磁盤一對、畫法琅白地黃菊花飯碗一對、畫法琅白地黃菊花茶圓一對、畫法琅綠地黃菊花酒圓一對……”
李國慶繞著保險庫轉了一圈,念著上麵貼著的標簽,都是一對兒一兒的,都給李國慶看眼氣了:啥時候咱老李也跟人湊一對啊?
“臥槽,瓷母?”
走到角落裏,李國慶看到一件大瓷器,失聲叫道。
“好眼力。”
那毓秀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跟在李國慶身後,道:“沒想到你小子還挺有見識,那我考考你,這上麵都有什麽類型的瓷器啊?”
“這件瓷母的口,為洗口,所謂洗口,就是像一個筆洗一樣。瓶口沿處的裝飾為洋彩胭脂地纏枝花,胭脂地中還使用軋道手法使之顯得更加華美有層次,所以又得美名錦上添花。”
“第二層的紋飾裝飾為‘洋彩綠地纏枝花卉’。這裏麵采用了乾隆時期的仿生瓷技術。所謂的仿生瓷,指的是用陶瓷去模仿其他材質的器物。瓷母第二層模仿的是銅胎掐絲琺琅,俗稱景泰藍。”
“第三層紋飾,裝飾采用了仿哥釉的技法,哥窯眾所周知,是華夏古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特點就是金絲鐵線、紫口鐵足。”
“第四層紋飾,是典型乾隆官窯的青花纏枝花卉。第五層裝飾一道鬆石綠釉,同樣又是一層仿生瓷,以鬆石綠釉和開片紋相結合,模仿天然綠鬆石的顏色和鐵線,惟妙惟肖。”
……
李國慶一口氣把瓷母的各層特點說了一遍,如數家珍。
“不錯,不錯,你小子對華夏瓷器知識的了解,算是小學畢業了。”
姓李的他畢業個屁錘子啊。
出國之前剛好參觀了一次故宮,不是買門票進去,而是“開著大奔”進去那種。故宮裏好幾個老專家陪著他,多對一給他當導遊,給他講解裏麵的藏品知識。
故宮裏也有一件瓷母,那些老專家就把那玩意兒當教具,給李大老板講解華夏瓷器通史了。
感興趣、記憶力還算不錯,隔得時間還不算太長,李國慶才能“現學現賣”,要是再過一段時間,他還能說出來多少,那就不一定了。
“那你覺得這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那毓秀問。
“真的假的?”
李國慶愣了一下:“能放進保險庫的東西,應該假不了吧?”
“我覺得這種東西應該是臆造出來的。”
那格格插嘴說:“這件各色釉大瓶,匯集了各種高溫,低溫彩釉於一身,各類彩釉的燒造溫度不同,怎麽可能燒製成功?”
“錯。”那毓秀道:“普通人肯定燒製不成功這種重器,但是你別忘了,燒製這件東西的可是皇家,舉國之力,全國最好的工匠匯集起來,不計成本,總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些東西不是你堆人堆錢就能搞出來了,技術上不可行,你再堆也沒用。”那格格道。
“技術上?”那毓秀笑道;“古人的智慧,是咱們這些不肖子孫想象不到的。多少絕技消失在曆史長河裏,數不勝數。不過這件東西確實不是真瓷母,是我們先祖先燒出各層瓷器,然後粘在一起的。”
李國慶想起自己淘來的那堆琺琅彩,不會也是仿造的吧?
“我們家有一代族長橫死,根本沒來得及交代給接任的族長就去世了,因此我們家族好多傳承也都斷了。你關心這個幹什麽?”
李國慶就把他手裏有琺琅彩的事告訴了那毓秀。
“這個你不用擔心,我們五爺仿造的那批琺琅彩都被毀了。”
“毀了?”李國慶驚訝道。
“嗯,抄和珅的家,抄出一大批隻有宮裏才有的琺琅彩,畢竟琺琅彩這東西,每個圖案隻造一次,絕不再造。又查出宮內也有一批同樣的東西,嘉慶爺大怒,知道是被狸貓換太子了。”
“然後呢?”
“嘉慶爺找人做鑒定,最後鑒定出來宮裏那批是仿造的,嘉慶爺就讓人把宮裏那批給銷毀了。但是宮外那批畢竟是和珅碰過的,為嘉慶爺所不喜,嘉慶爺隻要一生氣,就摔那批,沒兩年就全摔完了。”
和珅是搶了嘉慶的老婆還是抱著嘉慶的兒子跳井了啊,嘉慶這是得有多恨和珅啊。
“做鑒定的也是你們那家的人?”
“聰明。”那毓秀頭一次誇獎李國慶。
果然九五之尊皇上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憐的人,下麵的人隻要想騙他,尤其是一群人勾結起來騙他,他想不上當都難。
“那嘉慶就不追究造假的人?”
“看在死去的發妻喜塔臘氏麵子上,嘉慶爺連盛住這個罪魁禍首都不追究,更別說幫他造假的人了,把盛住趕出宮,到此為止。”
“好東西啊。”李國慶搓著手道:“不知道……”
慢著,李國慶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道:“這批琺琅彩在嘉慶年間就‘漂沒’了,道光年間做的檔案登記的400餘件琺琅彩名錄裏麵肯定沒這批東西了唄。”
“當然。”那毓秀道:“這本來就是一批已經消失在曆史中的東西,隻不過我們家族世代在造辦處琺琅處為生,對琺琅有感情,才把這批東西一代代留存了下來。”
“沒有曆史記載的東西,就算傳承有序啊,這個傳承也是不為人承認的,那就沒法上拍賣,不值錢。”李國慶心裏懊惱道。
其實這是李國慶有點著相了,所謂的傳承有序,還不是在近代收藏家裏麵傳來傳去,上過幾次拍賣,可是東西進入第一個有名氣的收藏家手裏之前,那些傳承誰又能說得清呢。
隻要東西真,現在又有各種科學儀器可以檢測,是真的假不了。
當然,就算東西是真的,能不能值錢,也得看有沒有人炒。
漢代陶器流傳下來的多了去了,又真又老,但沒人買,就不值錢。
“水墨竹子茶碗一對、玉蘭花茶碗一對、黃地菊花茶碗一對、長春花大茶圓一對、淺黃蟠桃九熟茶圓一對、深黃六寸盤一對、水墨梅花六寸盤一對、萱花五寸碟一對、壽竹長春四寸碟一對。”
“玉蘭花四寸碟一對、綠竹大酒圓一對、梅花喜雀酒圓一對、蘆雁酒圓一對、墨竹酒圓一對、八哥酒圓一對、黑地番花大酒圓一對……”
“畫法琅白地黃菊花四寸碟一對、畫法琅白地黃菊花三寸碟一對、畫法琅白地水墨菊花三寸碟一對、畫法琅綠地黃菊花大磁盤一對。”
“畫法琅白地黃菊花大磁盤一對、畫法琅白地黃菊花飯碗一對、畫法琅白地黃菊花茶圓一對、畫法琅綠地黃菊花酒圓一對……”
李國慶繞著保險庫轉了一圈,念著上麵貼著的標簽,都是一對兒一兒的,都給李國慶看眼氣了:啥時候咱老李也跟人湊一對啊?
“臥槽,瓷母?”
走到角落裏,李國慶看到一件大瓷器,失聲叫道。
“好眼力。”
那毓秀坐在輪椅上被人推著跟在李國慶身後,道:“沒想到你小子還挺有見識,那我考考你,這上麵都有什麽類型的瓷器啊?”
“這件瓷母的口,為洗口,所謂洗口,就是像一個筆洗一樣。瓶口沿處的裝飾為洋彩胭脂地纏枝花,胭脂地中還使用軋道手法使之顯得更加華美有層次,所以又得美名錦上添花。”
“第二層的紋飾裝飾為‘洋彩綠地纏枝花卉’。這裏麵采用了乾隆時期的仿生瓷技術。所謂的仿生瓷,指的是用陶瓷去模仿其他材質的器物。瓷母第二層模仿的是銅胎掐絲琺琅,俗稱景泰藍。”
“第三層紋飾,裝飾采用了仿哥釉的技法,哥窯眾所周知,是華夏古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特點就是金絲鐵線、紫口鐵足。”
“第四層紋飾,是典型乾隆官窯的青花纏枝花卉。第五層裝飾一道鬆石綠釉,同樣又是一層仿生瓷,以鬆石綠釉和開片紋相結合,模仿天然綠鬆石的顏色和鐵線,惟妙惟肖。”
……
李國慶一口氣把瓷母的各層特點說了一遍,如數家珍。
“不錯,不錯,你小子對華夏瓷器知識的了解,算是小學畢業了。”
姓李的他畢業個屁錘子啊。
出國之前剛好參觀了一次故宮,不是買門票進去,而是“開著大奔”進去那種。故宮裏好幾個老專家陪著他,多對一給他當導遊,給他講解裏麵的藏品知識。
故宮裏也有一件瓷母,那些老專家就把那玩意兒當教具,給李大老板講解華夏瓷器通史了。
感興趣、記憶力還算不錯,隔得時間還不算太長,李國慶才能“現學現賣”,要是再過一段時間,他還能說出來多少,那就不一定了。
“那你覺得這東西是真的還是假的?”那毓秀問。
“真的假的?”
李國慶愣了一下:“能放進保險庫的東西,應該假不了吧?”
“我覺得這種東西應該是臆造出來的。”
那格格插嘴說:“這件各色釉大瓶,匯集了各種高溫,低溫彩釉於一身,各類彩釉的燒造溫度不同,怎麽可能燒製成功?”
“錯。”那毓秀道:“普通人肯定燒製不成功這種重器,但是你別忘了,燒製這件東西的可是皇家,舉國之力,全國最好的工匠匯集起來,不計成本,總有成功的可能性。”
“有些東西不是你堆人堆錢就能搞出來了,技術上不可行,你再堆也沒用。”那格格道。
“技術上?”那毓秀笑道;“古人的智慧,是咱們這些不肖子孫想象不到的。多少絕技消失在曆史長河裏,數不勝數。不過這件東西確實不是真瓷母,是我們先祖先燒出各層瓷器,然後粘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