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三曹之爭
後漢英雄傳之重生呂布 作者:張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建安十一年(206年)春,魏延將蔡帽的首級送至鄴城,之後又奉呂布之命帶著這千人小隊一路南下,與江夏的黃蓋,交趾的史阿會合,這一年魏延三十歲,正有著最好的體力和最堅強的意誌。
被呂布任命為平定南方的總指揮後,魏延不知疲倦,一鼓作氣,在兩個月內連克交州十城,征服了兩廣之地,俘虜了士燮的兩個兒子,堂而皇之的進入了交趾郡。
時年正值二月,呂布組織了河北官員,在黃河邊祭奠曹操,想起了這位亦師亦友的英雄豪傑,呂布紅了眼眶。曹操有著舉世無雙的卓越功績,卻喪於小人之手,好不容易的太平日子也到頭了,今後他將接過這位霸主的旗幟,繼續讓大漢的旗幟飄揚四方。
呂布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洛陽,他一方麵下令三十萬大軍集結於官渡,另一方麵讓四州的糧官籌集糧食運往烏巢,為即將到來的南征做好準備。
凡事親力親為的呂布有著超常的精力,這源自他從不把辛勞作為辛勞看待,在他的胸中,從來就無“辛勞之辭”。他夜以繼日,每進一步,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也感到莫大的欣慰。這種“辛勞之樂”非但不會令人疲勞,隻會磨練人的意誌,鼓舞人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呂布仿佛成了一名無我之人,而他的喜悅便如登高迴望之情。在來到這個世界後二十二載的沉浮中,他深深地體會到了這種“辛勞之樂”的功效,一直將其奉為座右銘。
呂布為何會軍指洛陽?
洛陽是天下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曹操經營了數十年政權的所在地。
如今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但是曹彰和曹植並不服這位兄長,三人都是卞夫人所生,年齡相仿,在繼承曹操大業這件事上,三人形同水火。
從性情上看,曹丕為人狡詐,曹彰霸氣十足,曹植平易近人,但是三人的實力卻是大相徑庭。文人們傾慕曹植的才華,武將們心向曹彰的武勇。曹丕這一邊不僅有潁川司馬家,兗州陳家,還有宗室二代曹真、曹休、夏侯尚三人的支持,可謂實力最強者。
因此,誰能占領洛陽,就意味著他會成為新的天下人。呂布多年治理河北,已經收獲了河北士族的支持,還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新士族,百姓生活安定,也沒有了山賊流寇的侵擾,現在的他終於可以騰出手來爭霸天下了。
中原之地畢竟是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呂布想到了扶植一個傀儡,在曹家三兄弟中,他選中了曹植,一方麵因為曹植年輕利於控製,另一方麵之前的洛陽之行與曹植有過接觸。這一次,呂布動用了洛陽墨者的力量,將曹植秘密救出,送至鄴城。
呂布親自相迎曹植,“子建,我已經知道魏王罹難之事,真是痛斷肝腸!”
曹植說:“蒙大將軍掛懷,植感激不盡。”
呂布說:“沒想到蔡帽居然謀反弑主,我已取得蔡帽首級,為魏王報了仇,魏王留下的大業,不能沒有繼承人,我屬意由子建繼承魏王大業,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曹植難掩心中的激動,“隻是目前家兄已經繼承魏王之位,恐怕我難以取而代之。”
呂布說:“曹丕的魏王,並沒有得到宗室的支持,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都沒有承認他,我看內戰不可避免,我將全力支持公子,帶領河北大軍度過黃河,拿下洛陽。”
曹植說:“若大將軍能助我奪得魏王之位,我願意永世與大將軍交好。”
呂布滿意地點了點頭,在他的計劃中,將分四路出兵,一路由青州南下,攻取徐州,一路由蒙古大漠西進,攻取涼州,一路渡過黃河,攻取洛陽,最後一路由交趾的魏延東進,攻取揚州。一旦四路大軍全部取勝,那麽天下將落在他的手中,呂氏的後人將代替劉氏後人,執掌大漢江山。
洛陽的曹丕在得知曹植前往鄴城之後,心急如焚,眼下他的王位並沒有坐穩,夏侯惇雖然表麵上奉詔,但是卻收留了自己的三弟曹彰,西征的夏侯淵手中握有十二萬騎兵,加上夏侯惇手中的十八萬步兵,夏侯兄弟掌握了三十萬大軍,曹仁、曹洪二人手中也握有五萬精兵,整個曹魏的兵馬加起來不過五十萬,有三十五萬人都不歸自己掌握,這是巨大的隱患。
司馬懿出了個計策:“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魏王想要坐穩王位,最大的敵人是長安的天子,隻要魏王成為天子,那麽從道義上講,天下的諸侯百姓都會臣服於魏王。”
取代漢帝成為天子,這是曹操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他一心用王道治理天下,天子德行並無虧,自己沒有取而代之的理由。
曹丕自然不敢做這樣的事。
司馬懿呈上了一批竹簡,說:“此物出自先秦魏襄王之墓,上麵記載之事與司馬公所著史記大相徑庭,竹簡記載:“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自古君王德衰,自有取而代之者,如今此書問世,昭示著魏王將取代漢之天下。”
曹丕對此將信將疑,畢竟堯舜禹三王乃上古聖王,竹簡記載之事完全顛覆了他所知道的曆史。
被呂布任命為平定南方的總指揮後,魏延不知疲倦,一鼓作氣,在兩個月內連克交州十城,征服了兩廣之地,俘虜了士燮的兩個兒子,堂而皇之的進入了交趾郡。
時年正值二月,呂布組織了河北官員,在黃河邊祭奠曹操,想起了這位亦師亦友的英雄豪傑,呂布紅了眼眶。曹操有著舉世無雙的卓越功績,卻喪於小人之手,好不容易的太平日子也到頭了,今後他將接過這位霸主的旗幟,繼續讓大漢的旗幟飄揚四方。
呂布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洛陽,他一方麵下令三十萬大軍集結於官渡,另一方麵讓四州的糧官籌集糧食運往烏巢,為即將到來的南征做好準備。
凡事親力親為的呂布有著超常的精力,這源自他從不把辛勞作為辛勞看待,在他的胸中,從來就無“辛勞之辭”。他夜以繼日,每進一步,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也感到莫大的欣慰。這種“辛勞之樂”非但不會令人疲勞,隻會磨練人的意誌,鼓舞人的精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呂布仿佛成了一名無我之人,而他的喜悅便如登高迴望之情。在來到這個世界後二十二載的沉浮中,他深深地體會到了這種“辛勞之樂”的功效,一直將其奉為座右銘。
呂布為何會軍指洛陽?
洛陽是天下的經濟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曹操經營了數十年政權的所在地。
如今曹丕繼承了魏王之位,但是曹彰和曹植並不服這位兄長,三人都是卞夫人所生,年齡相仿,在繼承曹操大業這件事上,三人形同水火。
從性情上看,曹丕為人狡詐,曹彰霸氣十足,曹植平易近人,但是三人的實力卻是大相徑庭。文人們傾慕曹植的才華,武將們心向曹彰的武勇。曹丕這一邊不僅有潁川司馬家,兗州陳家,還有宗室二代曹真、曹休、夏侯尚三人的支持,可謂實力最強者。
因此,誰能占領洛陽,就意味著他會成為新的天下人。呂布多年治理河北,已經收獲了河北士族的支持,還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新士族,百姓生活安定,也沒有了山賊流寇的侵擾,現在的他終於可以騰出手來爭霸天下了。
中原之地畢竟是曹操一手打下的江山,呂布想到了扶植一個傀儡,在曹家三兄弟中,他選中了曹植,一方麵因為曹植年輕利於控製,另一方麵之前的洛陽之行與曹植有過接觸。這一次,呂布動用了洛陽墨者的力量,將曹植秘密救出,送至鄴城。
呂布親自相迎曹植,“子建,我已經知道魏王罹難之事,真是痛斷肝腸!”
曹植說:“蒙大將軍掛懷,植感激不盡。”
呂布說:“沒想到蔡帽居然謀反弑主,我已取得蔡帽首級,為魏王報了仇,魏王留下的大業,不能沒有繼承人,我屬意由子建繼承魏王大業,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曹植難掩心中的激動,“隻是目前家兄已經繼承魏王之位,恐怕我難以取而代之。”
呂布說:“曹丕的魏王,並沒有得到宗室的支持,曹仁、曹洪、夏侯淵、夏侯惇都沒有承認他,我看內戰不可避免,我將全力支持公子,帶領河北大軍度過黃河,拿下洛陽。”
曹植說:“若大將軍能助我奪得魏王之位,我願意永世與大將軍交好。”
呂布滿意地點了點頭,在他的計劃中,將分四路出兵,一路由青州南下,攻取徐州,一路由蒙古大漠西進,攻取涼州,一路渡過黃河,攻取洛陽,最後一路由交趾的魏延東進,攻取揚州。一旦四路大軍全部取勝,那麽天下將落在他的手中,呂氏的後人將代替劉氏後人,執掌大漢江山。
洛陽的曹丕在得知曹植前往鄴城之後,心急如焚,眼下他的王位並沒有坐穩,夏侯惇雖然表麵上奉詔,但是卻收留了自己的三弟曹彰,西征的夏侯淵手中握有十二萬騎兵,加上夏侯惇手中的十八萬步兵,夏侯兄弟掌握了三十萬大軍,曹仁、曹洪二人手中也握有五萬精兵,整個曹魏的兵馬加起來不過五十萬,有三十五萬人都不歸自己掌握,這是巨大的隱患。
司馬懿出了個計策:“天無二日,民無二主,魏王想要坐穩王位,最大的敵人是長安的天子,隻要魏王成為天子,那麽從道義上講,天下的諸侯百姓都會臣服於魏王。”
取代漢帝成為天子,這是曹操想做卻沒有做的事情,他一心用王道治理天下,天子德行並無虧,自己沒有取而代之的理由。
曹丕自然不敢做這樣的事。
司馬懿呈上了一批竹簡,說:“此物出自先秦魏襄王之墓,上麵記載之事與司馬公所著史記大相徑庭,竹簡記載:“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自古君王德衰,自有取而代之者,如今此書問世,昭示著魏王將取代漢之天下。”
曹丕對此將信將疑,畢竟堯舜禹三王乃上古聖王,竹簡記載之事完全顛覆了他所知道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