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這馬幫根本就沒想跟他們對質,於開堂的前天晚上,派人暗殺他們。


    聶紹祺等人死的死傷的傷,一路奔逃,眾位俠客護著聶紹祺逃出了太原城。


    次日,縣令宣布聶紹祺等人畏罪潛逃,乃誣告之罪,是北方蠻族的探子間諜,意欲破壞北地江湖關係,故而汙蔑馬幫少幫主。


    聶紹祺等人一路逃難,安定下來方才得知其全家被斬,自己與各位俠客則被全國通緝。


    聶紹祺將碗中餛飩一嘴吸溜完,放下碗筷淡淡說道:


    “剩下的無非是一個複仇的故事罷了。”


    李鴻升聽完故事相當滿足,但還是不解:


    “這與你近日連續滅門這些大戶有什麽關係?他們也參與當初對你的陷害?”


    聶紹祺微笑搖頭:


    “我之仇人盡在北地,此地大戶怎可能與我有仇?”


    不等李鴻升追問,聶紹祺便給出答案:


    “我殺此地大戶一為複仇,二為練功。”


    複仇?複的什麽仇?練功?練的什麽功?


    喟然哀歎一聲,聶紹祺才接著說了下去:


    “自我年幼,流離江湖飄蕩至今已有五十八年了,這世道我也算見識過了。”


    “這個江湖看上去刀光劍影,以武為尊,但背地裏卻是人情世故,少有人把武功當為目標,而僅僅作為貫徹心中所想的手段罷了,當然我也如此,倒是無顏指責。”


    “三十年前,我武功有成,又於江南武林小有威名,多有摯友,便欲複仇。”


    “嘉懿道長親自前來勸說於我,說北地馬幫事關重大,我前往複仇容易引得南北江湖爭鬥,屆時江湖動蕩,北蠻入侵,恐生靈塗炭。”


    李鴻升可以理解,之前這道人為聶紹祺出麵便是因為馬幫不義,且聶紹祺勢弱,即使爭鬥也不過是聶紹祺與馬幫少幫主之事。


    而等聶紹祺在江南武林混出名頭,地位不低,性質就變了。


    聶紹祺依舊繼續講述:


    “嘉懿道長於我有大恩,但滅門血仇不可不報,我便隱匿身份,獨自一人前往北地複仇。”


    “既不能勝之以勢,又不能滅之以武,我隻能以謀略算之,我設計讓馬幫與北地各派爭鬥,引得北地江湖紛爭四起。”


    說道這裏,聶紹祺不禁苦笑:


    “奈何,此時北蠻入侵,馬幫舉全幫之力為北軍供應馬匹,昔日滅我全門的縣令升遷到北軍任一將軍,馬幫幫主與那縣令殉國於長城之上。”


    “你說,我該如何報這家仇?”


    李鴻升僅僅代入便感覺棘手,若是當初那縣令沒有偏袒乃至滅聶紹祺滿門,而是公正裁斷,按江湖規矩或者官府法律,馬幫少幫主薑盤必要以命償命。


    如此,馬幫勢必與官府離心,北蠻入侵時絕不可能如此盡心盡力。


    可以說馬幫幫主與縣令確實有衛國大義,但這大義卻建立在滅了聶氏一門的基礎下。


    更痛苦的是仇人死了一半,原本的馬幫少幫主還沒死,但他父親死於外敵入侵,天下大義在薑不在聶。


    若以仇怨殺薑盤,則天下之間從大義者必少,畢竟為國捐軀了,兒子卻死於國人之手,還會有人為國拚殺嗎?


    聶紹祺也沒指望李鴻升迴答,這是過去之事,他雖仍不能忘懷,久久耿於心間,但他早已做出了選擇:


    “自我啟蒙,家父便以孔孟之學教我,我素知忠君報國之理,縣令滅我滿門,此君不忠也罷,然報國之念如何忘卻?”


    從之前故事便可看出聶紹祺是個很冷靜的人,即使父母慘死於前,仍舊能夠冷靜思考,也正因如此,常人能不管不顧直接複仇,他卻要反複糾結。


    “我思之再三,武功謀算之道難有此解,便複求孔孟之道,欲知仁義仇怨如何得解。”


    “通讀三日儒書,我便明白了,我不過一小人爾,欲要從書中找到複仇的道理,不過是虛偽之舉罷了,大義是約束君子的,我既為小人,自不必管。”


    聶紹祺不再繼續說結果,但李鴻升也聽得出來他的選擇,也不知如何評價,他未受滅門之痛,未學孔孟之理,不懂聶紹祺的糾結,也無法評判他的對錯。


    聶紹祺複仇的故事結束了,而這才是潯陽城滅門大案的開始,聶紹祺繼續迴憶道:


    “複仇之後三十年裏,我每每思之,如烈火燒灼肺腑,便知此前小人之說也不過為了尋仇找個借口,便又起此念,欲究其根本。”


    “我為了複仇常年習武,少讀經書,唯賴天資尚可,通讀儒書後方知孔孟不足以信。”


    這話對於一個讀書人而言可謂大逆不道,不過聶紹祺自四十歲後才重讀經書,曆經世事,或有高深見解,李鴻升繼續聽著。


    聶紹祺也算個讀書人,對孔孟的批評也絕不含糊:


    “孔孟之說,多有舉一例以定天下之事,孟子所言性善論有一則故事。”


    聶紹祺背出一篇《孟子·公孫醜章句上》: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此為孟子所謂性善論之所證,欲要言人天生便有惻隱之心。”


    “孟子又有言‘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故君子遠庖廚’。”


    李鴻升對這幾句倒是頗為熟悉,孟子的性善論其實在他穿越之前並不流行,但在此世卻實天下正統之學,荀子性惡論都快被打成法家嚴苛之說了。


    “我細細琢磨之,人見母獸護子也心生不忍,無意加害,然我與孟子之想不同。”


    “凡人之不忍惻隱之心,不過是感同身受罷了。我見稚子將入井,乃其與我相像,能夠代入感受他的恐懼,進而與其共鳴,其死若我死,故救之。”


    李鴻升聽到這也沒覺得他的想法跟孟子有多大區別,便出聲問道:


    “若如此,你不過在孟子的思考上從另一角度看罷了,又有何不同,又何以敢稱孟子之言不足以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仙俠的我又進入無限空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灶並收藏穿越仙俠的我又進入無限空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