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你,王通,你說你不該死嗎?”譚子同突然大喝一聲,言辭質問:“兩軍對峙,你以王師之名,竟然提出清化以南劃歸黎利!通敵叛國你還有何臉麵活著?怕死你就別帶兵啊!”
王通、陳智、柳溥三人雖然被綁,口卻沒有被堵上,可眼下三人一個字都不敢說。
“譚子同,王通等人即便有罪,也不該你……”周曆高聲製止,想要說服對方繳械投降。
“閉上你的鳥嘴,讓我把話說完,否則我現在就砍了這三顆腦袋!”譚子同猛然抽出長劍,指向周曆,厲聲喝道:“我們本來是交趾人,是大明的子民,我們本來可以在南京杭州做官,可以在泉州廣州經商,可以用大明瓷器,可以喝大明的茶葉,可以穿大明的絲綢,老了可以迴到交趾享受天倫之樂……結果呢?就因為這些人,我們失去了夢想,失去了家園。”
“我本來是要把他們一起綁到午門前,讓我的大明同胞看看這些人都幹了什麽,讓大明的文武百官睜大眼看看,他們舍棄交趾害慘了多少家庭。”
譚子同冷靜得可怕,慘然笑道:“你們不用擔心,我不會殺你們,因為你們是我的同胞,我的手足。我隻會殺該殺的人,沒錯,馬騏和他的手下,還有山壽,是我們殺的。兩位楊閣老的兒子,我們也沒殺。”
譚子同又指了指鬼頭刀下的三人,道:“我也不會殺他們。本來我想殺了王通,因為他通敵叛國……”
奇怪的是,他說出這句話之後,沒有一支箭射向他。
“但我現在不能殺他。”譚子同咬了下嘴唇,字正腔圓高聲喊道:“因為我要向你們證明,我們不是惡人,我們不是刁民,我們也不是亂臣賊子,我們是你們的同胞,是你們的手足。我們隻想讓你們,讓大明的子民,讓大明的文武百官,知曉我們的心聲——請你們,今後,不要再舍棄同胞!”
說完,譚子同橫過長劍,雙眼放出最後一道亮光,劍刃就已經劃破他的喉嚨。
他身後的兩位高壯中年男子,六位執鬼頭刀的漢子,十二位弓箭手,齊聲高唿:“不要舍棄同胞!”
喊完盡皆自刎而死。短劍早就藏在腰間。
這場麵,完全出乎意料!這陣勢,顯然是預演過的。包括申式南、周曆、潘德森、劉捕頭等人在內的所有官吏將士,都怔在了當場。
沒有人下令,軍卒捕快也一動不動。
良久,申式南才看向劉捕頭和潘德森,道:“收集物證。屍首讓兄弟們好生收殮,不可辱沒了手足同胞。”
天不亮就全城搜捕,動靜鬧得很大。返城的路上,在申式南的暗示下,胡觀故意找了一輛隻有車板的牛車,載上王通等三人,慢騰騰迴大理寺。
路人的指指點點又不犯法,護送的軍卒捕快都沒有幹涉。
結果才剛到大理寺官署,刑部侍郎、都察院右都禦史、順天府府尹和通判等各位頭頭都已經等在門口。想必早有人將路上見聞飛報給了他們。
申式南和胡觀倒沒所謂,反正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認識。周曆人則暗暗叫苦:案子破了,摘桃子的人也來了。
申式南佯裝看不懂他們的官服,自顧走進大理寺衙門。胡觀猶豫了一下,也低頭跟著走進去。後麵的周曆等人,卻不得不堆起笑臉接受上官問話。
趁著人都在門外,申式南問胡觀:“你以前吹牛說認識三個說書先生?”
“沒說過。”胡觀沒好氣地道。
“嗯?”這迴換申式南不解了。
胡觀白了他一眼,道:“我隻說過我認識四個說書先生,而且還請他們喝過酒。”
“這幾天也認識幾個捕快軍卒了吧?”他知道胡觀家裏有錢,卻沒有看不起三教九流的習慣,反而樂意結交。
胡觀果然拍胸脯道:“那當然,與好幾個都喝過了。還真別說,這些捕快還有軍卒,別看他們平時被吆來喝去的,卻是各有各的本事。”
“嗯,兵馬司是我們請過來幫忙的,午後就沒他們什麽事了。我看那個潘副指揮值得一交,晚上你陪他們多喝點。不過,今天大夥情緒都不高,喝悶酒也不是個辦法。”
申式南道:“不如你多叫些人,比如說書先生,比如樓裏的姐妹,叫幾個做席糾。”
胡觀聽言,晃著腦袋左右看了看他,道:“你不對勁,你今兒不對勁。”席糾一般是文人雅士才玩的調調,大字不識的捕快軍卒喝花酒的還真不多。
申式南踢了他一腳,道:“你才不對勁。我是擔心你們喝悶酒傷身。”
胡觀閃身避開,沉思片刻後,恍然大悟:“哦,你是想讓晨間的事在坊間……”
“唉,兄弟們喝高了,說些醉話,也是常有的事嘛。”申式南依舊不動聲色地道。
有錄事送來表冊,軍卒輕傷五人,疑犯死亡二十人,其中二十來歲的有四人,四十多歲的有四人,其餘十二人均為五十歲以上老卒。
“盡快與戶部核對,查清所有人的姓名戶籍。”申式南將表冊遞還,眼睛仍然看著牆上的幾個名字沉思。他感覺表冊被接過去,對方人卻沒動,微覺詫異,便轉頭去看,是一位身穿正四品文官服的中年人。
他剛要行禮,中年人卻將手中表冊遞給錄事,錄事接過轉身出去。“陳布林是戶部主事,掌江西戶籍。”中年人指著牆上貼著的其中一個名字道。
“多謝商大人指教。他管江西的話,那就通了。得馬上審訊軟轎中人。”申式南道。
“你怎麽知道是我?”
“大理寺正四品就兩人,能夠將二楊案合並調查,並一眼看穿我的疑惑,除了我們祭酒大人盛讚不已的左寺丞商大人,恐怕沒有第二人了。”
“不愧是棲桐的外甥。”商屹道:“這個案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商屹不是無能之輩,這一係列案子,他早就看出不尋常,奈何沒了年輕時的銳氣,不敢放開手腳去查。
但申式南周曆每天的進展,他都仔細看過卷宗,也詳細問過下麵參與的人,不然也不可能看出陳布林的問題。
正在這時,刑部侍郎和都察院右都禦史王文嚷嚷著走了進來,門外順天府府尹雙手倒背,在走廊裏看著天花板慢慢悠悠來迴踱步。
“商大人,元兇已自裁伏法,案子可以結了吧?”右都禦史氣唿唿地道,也不知道剛才誰惹了他不高興。
“王大人,皇上欽點我大理寺主理此案,我大理寺負責此案的,是這位檢校右評事。他說可以結案,我大理寺自會行文上奏。”商屹硬懟道。
“他一個檢校評事,連品級都沒有,有什麽資格主理如此大案重案?”右都禦史王文不依不饒。
“首先,他是檢校右評事。不是檢校評事,也不是左評事。就像王大人你是右都禦史,不是檢校都禦史,也不是左都禦史。”
商屹淡定從容道:“其次,你說他沒資格,難道今晨抓捕嫌犯是你都察院安排的?皇上說的都察院協理,可你們都察院有人來協理過嗎?我會向皇上說明,都察院藐視皇命。”
“你……”王大人又氣又怕,都察院與大理寺相互視如仇寇,確實沒派人協理,如果商屹較真,他也確實擔不起藐視皇命的罪名。自己不占理,他隻好拂袖而去。
“曾大人,此案目前仍有疑犯正待緝捕。刑部審訊有方,稍後疑犯帶到,懇請曾大人擔任主審?”
商屹說是懇請,用的卻是商量的語氣,但人家又給足了臉麵,曾大人豈會聽不出其中意味。
花花轎子人抬人嘛,順杆爬那就是不懂禮數了。
曾大人連忙推辭道:“大理寺主理此案,短短三天時間就取得如此重大進展,商大人強將手下無弱兵,你們主審,我信得過,信得過,刑部一旁協理就好。”
當時馬車逃竄,案情緊急,隻有一個母雞跟蹤軟轎中人。
等倉庫事了,申式南才有空了解到整個事件走向,當即下令搜查榮昌伯府附近那個獨門小院,同時緝拿軟轎中人和轎夫,劉捕頭和潘德森分別帶隊從出發。
王通等三人既是受害人,也是證人,辦案的人沒慣著他們,一律先做筆錄,事情說清楚才放迴去。
等拿到三人畫押的筆錄,劉捕頭已經搜查迴來,潘德森也已經將人緝拿歸案。獨門小院搜到了麻袋和兩套夜行衣,推測是轎夫換下來的。
讓申式南意外的是,軟轎中人竟然是楊克定,兩名轎夫沒有抓到。
臨時布置的一個房間作審訊房,麵對刑部侍郎、大理寺左寺丞、順天府尹和申式南周曆等五人,以及負責記錄的大理寺主簿,楊克定像跟老朋友談天一樣:“我是主謀,所有經過我都可以告訴你們。”說著雙手抬起枷鎖,平靜地看向眾人。
沒戴腳鐐,也不知道他怎麽說服了抓捕他的軍卒。
申式南朝門口喊道:“來人,給他打開。”
門口值守的是兵馬司軍卒,他二話不說就上去打開枷鎖並拿走。
“有點意思。”楊克定目光在眾人身上掃了一圈,仿佛他才是審訊者。
最後目光落在申式南身上,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道:“他們都有點怕我,就你不怕。你連品級都沒有,居然也不問問其他幾位大人的意見,就敢下令。”
這番挑撥離間的話,其他五人眼觀鼻鼻觀心,仿佛沒聽進去。
申式南搖搖頭,淡淡一笑,道:“你說錯了。各位大人不開口,是因為不對等,你不夠資格,他們品級太高,正眼看你都掉份。我出麵才是合適的。”
審訊很順利。隨著楊克定的交代,這一係列的案子逐漸真相大白。
宣德三年,交趾遭朝廷棄置,官吏軍民撤迴,很多交趾家庭以及與交趾有姻親關係和生意關係的家庭,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為了互幫互助,一些人開始抱團取暖,組建了交趾會館。
由於當時在京的官員,很多其實是沒有能力購置田產房舍的,主要是靠租房過日子,當然也有一些人購置有家產。
官員到地方做官,也不是就一定可以或者有能力帶上家人赴任,這個時候,往往就會把家人托付給同鄉官員照料,房屋田舍等也會委托同鄉打理,或租或賣啥的。
交趾會館也不例外,而且發揮的作用更大,因為永樂朝、宣德朝每年都有很多交趾人被派帶國子監讀書,甚至被派往各地做官,很多匠戶也被派到北京和南京等各個地方。
到了正統七年臘月底,交趾會館來了一個新人,叫阮佛海,自稱江西人,妻子是交趾人。在他的提議下,交趾會館改名百越會館。
阮佛海頗有些詩文才華,迅速結交了一批文人學子,並以百越詩會的名義經常聚會。
楊克定也正是在這個詩會上認識了阮佛海和董處機,因為阮佛海經常在詩會上講述交趾人的境遇。
楊克定身為史官檢討,熟悉史料,史料上記載的那些交趾人的悲慘遭遇,他一遍又一遍地校對過。
因此他是“保交派”,反對棄置交趾,而董處機則每次都附和他倆,因此三人一見如故。
楊克定是翰林院庶吉士,典型的儒家門徒,他認為,就像人娶了一個女子,那這女子就是家庭中的一員,就不能對人家始亂終棄。朝廷也不能始亂終棄,對交趾不負責。
漸漸地,百越詩會發展成以三人為首的緊密團體,並吸納了一批行動力量。
經過大半年的密謀,他們開始行動,首先拿首惡馬騏開刀。之所以選擇在臘月廿九動手,就是不想讓他活過正月。
一不做二不休,又在今年元宵將馬騏的手下斬殺示眾。
在對付力主棄置交趾的內閣三楊時,三人意見發生分歧,阮佛海和董處機主張將三楊一一梟首示眾。
但楊克定認為,三楊隻是眼光狹隘,不配擔任朝廷重臣,罪不至死。
為此還舉例說,先秦時期的百越一帶也被認為荒服之地,可昔日的浙江、福建、湖北、廣東等地,如今都富得流油。
王通、陳智、柳溥三人雖然被綁,口卻沒有被堵上,可眼下三人一個字都不敢說。
“譚子同,王通等人即便有罪,也不該你……”周曆高聲製止,想要說服對方繳械投降。
“閉上你的鳥嘴,讓我把話說完,否則我現在就砍了這三顆腦袋!”譚子同猛然抽出長劍,指向周曆,厲聲喝道:“我們本來是交趾人,是大明的子民,我們本來可以在南京杭州做官,可以在泉州廣州經商,可以用大明瓷器,可以喝大明的茶葉,可以穿大明的絲綢,老了可以迴到交趾享受天倫之樂……結果呢?就因為這些人,我們失去了夢想,失去了家園。”
“我本來是要把他們一起綁到午門前,讓我的大明同胞看看這些人都幹了什麽,讓大明的文武百官睜大眼看看,他們舍棄交趾害慘了多少家庭。”
譚子同冷靜得可怕,慘然笑道:“你們不用擔心,我不會殺你們,因為你們是我的同胞,我的手足。我隻會殺該殺的人,沒錯,馬騏和他的手下,還有山壽,是我們殺的。兩位楊閣老的兒子,我們也沒殺。”
譚子同又指了指鬼頭刀下的三人,道:“我也不會殺他們。本來我想殺了王通,因為他通敵叛國……”
奇怪的是,他說出這句話之後,沒有一支箭射向他。
“但我現在不能殺他。”譚子同咬了下嘴唇,字正腔圓高聲喊道:“因為我要向你們證明,我們不是惡人,我們不是刁民,我們也不是亂臣賊子,我們是你們的同胞,是你們的手足。我們隻想讓你們,讓大明的子民,讓大明的文武百官,知曉我們的心聲——請你們,今後,不要再舍棄同胞!”
說完,譚子同橫過長劍,雙眼放出最後一道亮光,劍刃就已經劃破他的喉嚨。
他身後的兩位高壯中年男子,六位執鬼頭刀的漢子,十二位弓箭手,齊聲高唿:“不要舍棄同胞!”
喊完盡皆自刎而死。短劍早就藏在腰間。
這場麵,完全出乎意料!這陣勢,顯然是預演過的。包括申式南、周曆、潘德森、劉捕頭等人在內的所有官吏將士,都怔在了當場。
沒有人下令,軍卒捕快也一動不動。
良久,申式南才看向劉捕頭和潘德森,道:“收集物證。屍首讓兄弟們好生收殮,不可辱沒了手足同胞。”
天不亮就全城搜捕,動靜鬧得很大。返城的路上,在申式南的暗示下,胡觀故意找了一輛隻有車板的牛車,載上王通等三人,慢騰騰迴大理寺。
路人的指指點點又不犯法,護送的軍卒捕快都沒有幹涉。
結果才剛到大理寺官署,刑部侍郎、都察院右都禦史、順天府府尹和通判等各位頭頭都已經等在門口。想必早有人將路上見聞飛報給了他們。
申式南和胡觀倒沒所謂,反正這些人他一個也不認識。周曆人則暗暗叫苦:案子破了,摘桃子的人也來了。
申式南佯裝看不懂他們的官服,自顧走進大理寺衙門。胡觀猶豫了一下,也低頭跟著走進去。後麵的周曆等人,卻不得不堆起笑臉接受上官問話。
趁著人都在門外,申式南問胡觀:“你以前吹牛說認識三個說書先生?”
“沒說過。”胡觀沒好氣地道。
“嗯?”這迴換申式南不解了。
胡觀白了他一眼,道:“我隻說過我認識四個說書先生,而且還請他們喝過酒。”
“這幾天也認識幾個捕快軍卒了吧?”他知道胡觀家裏有錢,卻沒有看不起三教九流的習慣,反而樂意結交。
胡觀果然拍胸脯道:“那當然,與好幾個都喝過了。還真別說,這些捕快還有軍卒,別看他們平時被吆來喝去的,卻是各有各的本事。”
“嗯,兵馬司是我們請過來幫忙的,午後就沒他們什麽事了。我看那個潘副指揮值得一交,晚上你陪他們多喝點。不過,今天大夥情緒都不高,喝悶酒也不是個辦法。”
申式南道:“不如你多叫些人,比如說書先生,比如樓裏的姐妹,叫幾個做席糾。”
胡觀聽言,晃著腦袋左右看了看他,道:“你不對勁,你今兒不對勁。”席糾一般是文人雅士才玩的調調,大字不識的捕快軍卒喝花酒的還真不多。
申式南踢了他一腳,道:“你才不對勁。我是擔心你們喝悶酒傷身。”
胡觀閃身避開,沉思片刻後,恍然大悟:“哦,你是想讓晨間的事在坊間……”
“唉,兄弟們喝高了,說些醉話,也是常有的事嘛。”申式南依舊不動聲色地道。
有錄事送來表冊,軍卒輕傷五人,疑犯死亡二十人,其中二十來歲的有四人,四十多歲的有四人,其餘十二人均為五十歲以上老卒。
“盡快與戶部核對,查清所有人的姓名戶籍。”申式南將表冊遞還,眼睛仍然看著牆上的幾個名字沉思。他感覺表冊被接過去,對方人卻沒動,微覺詫異,便轉頭去看,是一位身穿正四品文官服的中年人。
他剛要行禮,中年人卻將手中表冊遞給錄事,錄事接過轉身出去。“陳布林是戶部主事,掌江西戶籍。”中年人指著牆上貼著的其中一個名字道。
“多謝商大人指教。他管江西的話,那就通了。得馬上審訊軟轎中人。”申式南道。
“你怎麽知道是我?”
“大理寺正四品就兩人,能夠將二楊案合並調查,並一眼看穿我的疑惑,除了我們祭酒大人盛讚不已的左寺丞商大人,恐怕沒有第二人了。”
“不愧是棲桐的外甥。”商屹道:“這個案子,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商屹不是無能之輩,這一係列案子,他早就看出不尋常,奈何沒了年輕時的銳氣,不敢放開手腳去查。
但申式南周曆每天的進展,他都仔細看過卷宗,也詳細問過下麵參與的人,不然也不可能看出陳布林的問題。
正在這時,刑部侍郎和都察院右都禦史王文嚷嚷著走了進來,門外順天府府尹雙手倒背,在走廊裏看著天花板慢慢悠悠來迴踱步。
“商大人,元兇已自裁伏法,案子可以結了吧?”右都禦史氣唿唿地道,也不知道剛才誰惹了他不高興。
“王大人,皇上欽點我大理寺主理此案,我大理寺負責此案的,是這位檢校右評事。他說可以結案,我大理寺自會行文上奏。”商屹硬懟道。
“他一個檢校評事,連品級都沒有,有什麽資格主理如此大案重案?”右都禦史王文不依不饒。
“首先,他是檢校右評事。不是檢校評事,也不是左評事。就像王大人你是右都禦史,不是檢校都禦史,也不是左都禦史。”
商屹淡定從容道:“其次,你說他沒資格,難道今晨抓捕嫌犯是你都察院安排的?皇上說的都察院協理,可你們都察院有人來協理過嗎?我會向皇上說明,都察院藐視皇命。”
“你……”王大人又氣又怕,都察院與大理寺相互視如仇寇,確實沒派人協理,如果商屹較真,他也確實擔不起藐視皇命的罪名。自己不占理,他隻好拂袖而去。
“曾大人,此案目前仍有疑犯正待緝捕。刑部審訊有方,稍後疑犯帶到,懇請曾大人擔任主審?”
商屹說是懇請,用的卻是商量的語氣,但人家又給足了臉麵,曾大人豈會聽不出其中意味。
花花轎子人抬人嘛,順杆爬那就是不懂禮數了。
曾大人連忙推辭道:“大理寺主理此案,短短三天時間就取得如此重大進展,商大人強將手下無弱兵,你們主審,我信得過,信得過,刑部一旁協理就好。”
當時馬車逃竄,案情緊急,隻有一個母雞跟蹤軟轎中人。
等倉庫事了,申式南才有空了解到整個事件走向,當即下令搜查榮昌伯府附近那個獨門小院,同時緝拿軟轎中人和轎夫,劉捕頭和潘德森分別帶隊從出發。
王通等三人既是受害人,也是證人,辦案的人沒慣著他們,一律先做筆錄,事情說清楚才放迴去。
等拿到三人畫押的筆錄,劉捕頭已經搜查迴來,潘德森也已經將人緝拿歸案。獨門小院搜到了麻袋和兩套夜行衣,推測是轎夫換下來的。
讓申式南意外的是,軟轎中人竟然是楊克定,兩名轎夫沒有抓到。
臨時布置的一個房間作審訊房,麵對刑部侍郎、大理寺左寺丞、順天府尹和申式南周曆等五人,以及負責記錄的大理寺主簿,楊克定像跟老朋友談天一樣:“我是主謀,所有經過我都可以告訴你們。”說著雙手抬起枷鎖,平靜地看向眾人。
沒戴腳鐐,也不知道他怎麽說服了抓捕他的軍卒。
申式南朝門口喊道:“來人,給他打開。”
門口值守的是兵馬司軍卒,他二話不說就上去打開枷鎖並拿走。
“有點意思。”楊克定目光在眾人身上掃了一圈,仿佛他才是審訊者。
最後目光落在申式南身上,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道:“他們都有點怕我,就你不怕。你連品級都沒有,居然也不問問其他幾位大人的意見,就敢下令。”
這番挑撥離間的話,其他五人眼觀鼻鼻觀心,仿佛沒聽進去。
申式南搖搖頭,淡淡一笑,道:“你說錯了。各位大人不開口,是因為不對等,你不夠資格,他們品級太高,正眼看你都掉份。我出麵才是合適的。”
審訊很順利。隨著楊克定的交代,這一係列的案子逐漸真相大白。
宣德三年,交趾遭朝廷棄置,官吏軍民撤迴,很多交趾家庭以及與交趾有姻親關係和生意關係的家庭,生活受到極大影響,為了互幫互助,一些人開始抱團取暖,組建了交趾會館。
由於當時在京的官員,很多其實是沒有能力購置田產房舍的,主要是靠租房過日子,當然也有一些人購置有家產。
官員到地方做官,也不是就一定可以或者有能力帶上家人赴任,這個時候,往往就會把家人托付給同鄉官員照料,房屋田舍等也會委托同鄉打理,或租或賣啥的。
交趾會館也不例外,而且發揮的作用更大,因為永樂朝、宣德朝每年都有很多交趾人被派帶國子監讀書,甚至被派往各地做官,很多匠戶也被派到北京和南京等各個地方。
到了正統七年臘月底,交趾會館來了一個新人,叫阮佛海,自稱江西人,妻子是交趾人。在他的提議下,交趾會館改名百越會館。
阮佛海頗有些詩文才華,迅速結交了一批文人學子,並以百越詩會的名義經常聚會。
楊克定也正是在這個詩會上認識了阮佛海和董處機,因為阮佛海經常在詩會上講述交趾人的境遇。
楊克定身為史官檢討,熟悉史料,史料上記載的那些交趾人的悲慘遭遇,他一遍又一遍地校對過。
因此他是“保交派”,反對棄置交趾,而董處機則每次都附和他倆,因此三人一見如故。
楊克定是翰林院庶吉士,典型的儒家門徒,他認為,就像人娶了一個女子,那這女子就是家庭中的一員,就不能對人家始亂終棄。朝廷也不能始亂終棄,對交趾不負責。
漸漸地,百越詩會發展成以三人為首的緊密團體,並吸納了一批行動力量。
經過大半年的密謀,他們開始行動,首先拿首惡馬騏開刀。之所以選擇在臘月廿九動手,就是不想讓他活過正月。
一不做二不休,又在今年元宵將馬騏的手下斬殺示眾。
在對付力主棄置交趾的內閣三楊時,三人意見發生分歧,阮佛海和董處機主張將三楊一一梟首示眾。
但楊克定認為,三楊隻是眼光狹隘,不配擔任朝廷重臣,罪不至死。
為此還舉例說,先秦時期的百越一帶也被認為荒服之地,可昔日的浙江、福建、湖北、廣東等地,如今都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