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過:“若作者的社會閱曆不深,觀察不夠,那也是無法創造出偉大的藝術作品來的。”
《天下第一樓》的原作者何冀平和江弦一樣,同樣是解放後出生的年輕創作者。
為了寫好《天下第一樓》這個行當戲,她甚至考出了一紙二級廚師證。
在業內她也算是有名的編劇,後來親自操刀編劇了《投名狀》《龍門飛甲》,還參與編劇過《新白娘子傳奇》、《邪不壓正》。
“我這個人在京城長大,是胡同裏長大的孩子,熟悉京城,也愛吃,一直想寫這麽一部作品,在京城市井和吃食之間的交叉地帶探索。”江弦講述說。
說話間,幾盤子炒菜便端了上來。
把肚子填飽,王衛國又和江弦談起了《人生》的創作思路。
這部,他最開始給定的名字叫《你得到了什麽?》。
後來改成《高加林的故事》、《沉浮》、《生活的樂章》.最終才定為《人生》。
原因是那一句文中引用的柳青的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由此,有了《人生》這個名字。
江弦又給了王衛國提了一些人物關係和主旨思想上的意見。
聊著聊著,王衛國忽然變得興奮。
他騰一下子站起,“江弦同誌、朱琳同誌,我先迴去了,怎麽寫好《人生》,我腦袋裏已經有了個大概的想法。”
“衛國同誌,我期待你的這部巨作。”江弦知道他是有了靈感。
他也一陣振奮,一想到自己參與進了《人生》這部巨著的創作當中,心間便一陣喜悅和激動。
他拍拍王衛國的肩膀,“衛國同誌,寫完這篇,一定記得拿來給我看看。”
“放心。”王衛國非常鄭重的點點頭,又和他道幾句謝,這才告辭離去。
一路將王衛國送至門外,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江弦駐足良久。
聽說路遙寫《人生》第三稿的時候很快,隻用了二十一天,就寫完了《人生》第三稿的十三萬字。
據路遙自己迴憶說,那段時間裏,他咬緊牙關寫作,因為寫得太急,加上投入了太多感情,寫完《人生》的時候,仿佛得了一場大病,臉色蠟黃,有些浮腫,兩腿像灌了鉛一樣僵硬,走路都有點困難。
他是真對得起用生命在寫作的這句評價。
迴到飯館,朱琳說等下想迴家看一下妹妹朱虹。
朱虹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
這會兒的學製很亂,通常是“十年寒窗苦”,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合計10年。
也有初中2年的,還有些學校喜歡在春季招生,又多個半年,總之就是很亂。
朱虹的高中念2年,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
這會兒的高考之前還有個預高考,在5月份進行,通過了這個預高考算是拿到高考的入場券,這才有資格參加7月份真正的高考了,等於說想考大學的話,要參加兩次高考。
1981年,“讀書無用”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好幾年,學生的知識掌握已經正常,基本沒有二十五六歲還準備考大學的老三屆學生了。
“朱虹這丫頭天天刻苦學習,給她帶一份紅燒肉過去補補身體吧。”江弦提議。
雖然飯店的大師傅和服務員都著急下班,不過這一盤紅燒肉做的還是色味俱佳。
朱虹打開鋁製飯盒一看,醬汁色澤紅亮、香氣誘人,她夾一塊兒塞進嘴裏。
“謝謝姐夫!”
“謝謝姐!”
朱母在旁邊兒看的皺眉,“朱虹,你就光顧著自己吃?”
朱虹領會她的意思,趕緊把餐盒往江弦和朱琳那邊兒推推,“姐、姐夫,你們也吃。”
“我們都吃過了。”
江弦笑了笑,看向朱母,“媽,你也吃一點,這家紅燒肉做的味道不錯。”
“不用、不用。”
朱母一番推辭,仍是架不住江弦熱情相邀,隻好夾了兩塊兒放進嘴裏。
“嗯,味道是不錯。”
朱母滿眼驚喜,笑眯眯的看向江弦,誇道:“江弦,你這孩子有心了。”
“沒事兒,朱虹每天刻苦學習,營養也得跟上才是。”
朱虹學習還是挺優異的,聽朱琳說,她這個妹妹可是立誌要考燕大的。
江弦學習一般,也就不去好為人師,分享什麽高考經驗,隻叮囑了朱虹幾句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翌日,清早起來洗漱過後,江弦上隆福寺吃了個早飯,隨後坐著公交車往木樨地的部長樓去。
輕車熟路上門,敲三下,萬方很快打開。
“曹禺老師!”
曹禺坐在客廳,旁邊兒坐著一名中年男人,瘦巴巴的,灰發戴眼鏡,臉上滿是褶皺,不過渾身上下整理的一絲不苟。
江弦一眼就認了出來他,此人曾在末代皇帝飾演過監獄長,這個形象也是相當經典。
“江弦先生來了,請坐。”曹禺彬彬有禮的招待他,而後轉過頭笑著給身邊人介紹。
“這位是創作出《許三觀賣血記》的江弦先生。”
說罷,又轉過頭給江弦介紹:“這位是英若誠先生。”
“你好。”江弦和他握了握手。
“聽聞過江弦先生的作品。”英若誠笑著說。
“英若誠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們京城人藝的演員。”曹禺先生介紹說。
英若誠就是英達的爹,不提他那個糟心兒子的話,這位絕對是夠優秀的,高級知識分子,著名翻譯家,精通四國語言,是京城人藝的老話劇演員。
要說起來,老英家祖上真是聲名赫赫。
英達的爺爺,英若誠的父親——英千裏,解放前去了海外省,英文水平極高,是錢鍾書的學生。
晚年時錢鍾書說過句話:
全中國真懂英文的,加起來隻有兩個半,一個我自己,半個是複旦大學的林同濟,另一個,是輔仁大學的英千裏。
眾所周知,馬y9是給蔣j國當英文秘書起家的。而馬y9的英文,正就是英千裏教出來的。
英家這一大家子,畫家、建築家、翻譯家、哲學家五代豪傑,五代威名,不夠小英達一個人敗的。
萬方給江弦倒一杯水。
曹禺解釋說,今天之所以請英若誠過來,也是想讓他來給江弦講講話劇,讓江弦多聽一些經驗。
聽英若誠講了一個小時,三人一起坐著抽煙,江弦從包裏取出一遝《天下第一樓》的稿子,放到桌上。
“老師,這段時間我抽空寫了篇稿子,想請您看看。”
曹禺扶了下鼻梁上的老花鏡,掃了一眼,“話劇劇本?”
江弦點點頭,自顧自說,“戲劇界都在搞創新劇目,搞實驗性劇目,不過我這個話劇新人沒經驗,就不去嚐試這些新潮派,寫了個老東西出來。”
英若誠聽了很開心,立馬肯定道:“你這麽寫是對的,我那個兒子和你差不多大,在燕大裏頭搞了一個戲劇社,整天追求現代主義,研究那些倒敘、意識流、不分幕的東西,說新、說好。
那樣的劇本能行麽?
不行!
要寫,就實實在在的寫幾幕戲,該關幕的時候就關幕,迴到現實主義上來,才能寫出好戲。”
曹禺捧起桌上這份稿子,順手舉起放大鏡,掃上一眼。
“天下第一樓?”
他看向江弦,“講什麽的?”
“清末民初那會兒一家烤鴨子店的事兒。”
“烤鴨子店?”
曹禺笑了笑,好久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了,這倒確實是清末明初的詞兒,能從江弦嘴裏說出來,說明他寫的相當考據。
“先講講內容。”曹禺很感興趣的說。
江弦喝一口水,詳盡的把這篇劇本給曹禺、英若誠兩人講述了一遍。
曹禺耳朵不好,他幾乎貼著他的耳朵,說的足夠大聲。
講完話劇的三場大幕,講到最後短暫的尾聲,那一副硬木漆金對聯。
“上聯叫: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
“下聯叫:隻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
“橫批:沒有不散的宴席。”
英若誠忍不住拍案擊節,“好!”
“好一副對聯!”
“結尾煞足了,這一台大戲是徹底托上去了!”
劇本和寫文章一個道理,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前麵寫得好不算完,結尾也要結得漂亮。
“這尾托的不錯。”曹禺也肯定說。
他是邊聽江弦講述,邊把這篇劇本簡單的翻看了一遍,尤其是結尾部分,逐字逐句的認真看過。
“這副對聯的出現著實高妙,一下子就把整台戲托了起來。”英若誠說,“這聯是你寫的?”
“隻是拿來引用,並非出自我手。”
江弦搖搖頭說,“上聯:‘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這是當年康熙給一家飯莊的題詞,下聯:‘隻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是紀曉嵐給做的屬對。”
“原來如此。”英若誠恍然大悟的同時,又覺得這劇本的深意更足。
康熙勤政,一拳頭一拳頭攢下家業,結果到了乾隆的時候,這位隻知道“敗家”,紀曉嵐便如“天下第一樓”裏的盧孟實,可惜世事一場,皆是鏡花水月。
出於現實,反映現實,高於現實。
既切合於劇的規定情境,又含有悠遠不盡的喻指。
這是能立得住的作品!
曹禺放下手上的稿子,看向江弦的目光中帶著欣賞,“你寫的很好。”
他是話劇方麵的全才,方才隻是聽江弦這麽一講,再簡單看過一遍,這部話劇在舞台上的表現便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你寫的比我還好。”
“老師,您過獎了。”江弦嚇了一跳。
曹禺卻很認真,“我是不說客套話,況且你還是第一次寫話劇,就能寫到這個地步,你是能超越我的。”
江弦還沒來得及說話,英若誠先吃了一驚。
“第一次?!”
他抬起頭看向江弦,“你第一次寫話劇劇本?”
江弦點點頭。
英若誠吃驚不已。
“第一次就能寫的這樣好?”
他低下頭,又掃一眼《天下第一樓》的手稿,這行文遣詞相當的老練,完全不像是個新人。
“我之前還從事過其他類型劇本的創作,這也算是觸類旁通。”江弦解釋道。
英若誠恍惚一陣子,很快迴過神來,捏著這篇劇本的稿子,“隔行如隔山,就算有經驗,這天賦也足夠驚人了。”
雖然他還沒逐字逐句讀過,但就憑江弦講述的內容,英若誠敢打包票,這至少是一篇佳作,哪怕在京城人藝,也是能排的上號的佳作。
下意識的,他看向坐在一旁的曹禺。
客廳采光很好,被正午的光線照的通亮,他視線再移向江弦,年輕人的模樣漸漸和儒雅的曹禺重疊在一起,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曹禺在江弦這個年紀的時候,創作出的第一部話劇便是《雷雨》,轟動一世,成為中國話劇的起點。
他這個學生,竟也有幾分曹禺當年的味道。
午飯就在曹禺家裏麵吃的,江弦還陪著曹禺、英若誠一塊兒喝了點酒。
趁著中午休息,曹禺和英若誠捧著《天下第一樓》的手稿,兩人輪番傳遞著紙張,斜靠在椅子上,將這部劇本認真的讀了一遍。
英若誠幾乎一口氣讀完這部劇本的。
讀完,斜倚在椅子上的他,整個人都是癱軟下去的感覺。
他被《天下第一樓》打動了。
盡管已經聽江弦講過其中內容,但真正讀完這篇稿子,才能體會到江弦講不出的精彩。
“寫的真好!”
英若誠激動的捏了捏手上稿子。
他恨不得把這篇劇本甩在他那個叛逆的兒子臉上,讓他好好瞧瞧,什麽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讓他明白,現實主義才是文藝創作道路上的康莊大道!
曹禺本身是想午休小憩一會兒的,結果越讀這篇《天下第一樓》精神頭越足。
“這種蒼涼感,你尚且年輕,怎麽來的?”他問江弦。
江弦沉吟片刻,“我也迴答不出來,我想這是印在心裏的。”
曹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別人或許不理解,他卻能理解這種感覺。
“江弦,你這篇《天下第一樓》可以直接拿去發表。”
“一個字都不用改。”
《天下第一樓》的原作者何冀平和江弦一樣,同樣是解放後出生的年輕創作者。
為了寫好《天下第一樓》這個行當戲,她甚至考出了一紙二級廚師證。
在業內她也算是有名的編劇,後來親自操刀編劇了《投名狀》《龍門飛甲》,還參與編劇過《新白娘子傳奇》、《邪不壓正》。
“我這個人在京城長大,是胡同裏長大的孩子,熟悉京城,也愛吃,一直想寫這麽一部作品,在京城市井和吃食之間的交叉地帶探索。”江弦講述說。
說話間,幾盤子炒菜便端了上來。
把肚子填飽,王衛國又和江弦談起了《人生》的創作思路。
這部,他最開始給定的名字叫《你得到了什麽?》。
後來改成《高加林的故事》、《沉浮》、《生活的樂章》.最終才定為《人生》。
原因是那一句文中引用的柳青的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隻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由此,有了《人生》這個名字。
江弦又給了王衛國提了一些人物關係和主旨思想上的意見。
聊著聊著,王衛國忽然變得興奮。
他騰一下子站起,“江弦同誌、朱琳同誌,我先迴去了,怎麽寫好《人生》,我腦袋裏已經有了個大概的想法。”
“衛國同誌,我期待你的這部巨作。”江弦知道他是有了靈感。
他也一陣振奮,一想到自己參與進了《人生》這部巨著的創作當中,心間便一陣喜悅和激動。
他拍拍王衛國的肩膀,“衛國同誌,寫完這篇,一定記得拿來給我看看。”
“放心。”王衛國非常鄭重的點點頭,又和他道幾句謝,這才告辭離去。
一路將王衛國送至門外,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江弦駐足良久。
聽說路遙寫《人生》第三稿的時候很快,隻用了二十一天,就寫完了《人生》第三稿的十三萬字。
據路遙自己迴憶說,那段時間裏,他咬緊牙關寫作,因為寫得太急,加上投入了太多感情,寫完《人生》的時候,仿佛得了一場大病,臉色蠟黃,有些浮腫,兩腿像灌了鉛一樣僵硬,走路都有點困難。
他是真對得起用生命在寫作的這句評價。
迴到飯館,朱琳說等下想迴家看一下妹妹朱虹。
朱虹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
這會兒的學製很亂,通常是“十年寒窗苦”,即: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2年,合計10年。
也有初中2年的,還有些學校喜歡在春季招生,又多個半年,總之就是很亂。
朱虹的高中念2年,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
這會兒的高考之前還有個預高考,在5月份進行,通過了這個預高考算是拿到高考的入場券,這才有資格參加7月份真正的高考了,等於說想考大學的話,要參加兩次高考。
1981年,“讀書無用”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好幾年,學生的知識掌握已經正常,基本沒有二十五六歲還準備考大學的老三屆學生了。
“朱虹這丫頭天天刻苦學習,給她帶一份紅燒肉過去補補身體吧。”江弦提議。
雖然飯店的大師傅和服務員都著急下班,不過這一盤紅燒肉做的還是色味俱佳。
朱虹打開鋁製飯盒一看,醬汁色澤紅亮、香氣誘人,她夾一塊兒塞進嘴裏。
“謝謝姐夫!”
“謝謝姐!”
朱母在旁邊兒看的皺眉,“朱虹,你就光顧著自己吃?”
朱虹領會她的意思,趕緊把餐盒往江弦和朱琳那邊兒推推,“姐、姐夫,你們也吃。”
“我們都吃過了。”
江弦笑了笑,看向朱母,“媽,你也吃一點,這家紅燒肉做的味道不錯。”
“不用、不用。”
朱母一番推辭,仍是架不住江弦熱情相邀,隻好夾了兩塊兒放進嘴裏。
“嗯,味道是不錯。”
朱母滿眼驚喜,笑眯眯的看向江弦,誇道:“江弦,你這孩子有心了。”
“沒事兒,朱虹每天刻苦學習,營養也得跟上才是。”
朱虹學習還是挺優異的,聽朱琳說,她這個妹妹可是立誌要考燕大的。
江弦學習一般,也就不去好為人師,分享什麽高考經驗,隻叮囑了朱虹幾句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
翌日,清早起來洗漱過後,江弦上隆福寺吃了個早飯,隨後坐著公交車往木樨地的部長樓去。
輕車熟路上門,敲三下,萬方很快打開。
“曹禺老師!”
曹禺坐在客廳,旁邊兒坐著一名中年男人,瘦巴巴的,灰發戴眼鏡,臉上滿是褶皺,不過渾身上下整理的一絲不苟。
江弦一眼就認了出來他,此人曾在末代皇帝飾演過監獄長,這個形象也是相當經典。
“江弦先生來了,請坐。”曹禺彬彬有禮的招待他,而後轉過頭笑著給身邊人介紹。
“這位是創作出《許三觀賣血記》的江弦先生。”
說罷,又轉過頭給江弦介紹:“這位是英若誠先生。”
“你好。”江弦和他握了握手。
“聽聞過江弦先生的作品。”英若誠笑著說。
“英若誠先生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們京城人藝的演員。”曹禺先生介紹說。
英若誠就是英達的爹,不提他那個糟心兒子的話,這位絕對是夠優秀的,高級知識分子,著名翻譯家,精通四國語言,是京城人藝的老話劇演員。
要說起來,老英家祖上真是聲名赫赫。
英達的爺爺,英若誠的父親——英千裏,解放前去了海外省,英文水平極高,是錢鍾書的學生。
晚年時錢鍾書說過句話:
全中國真懂英文的,加起來隻有兩個半,一個我自己,半個是複旦大學的林同濟,另一個,是輔仁大學的英千裏。
眾所周知,馬y9是給蔣j國當英文秘書起家的。而馬y9的英文,正就是英千裏教出來的。
英家這一大家子,畫家、建築家、翻譯家、哲學家五代豪傑,五代威名,不夠小英達一個人敗的。
萬方給江弦倒一杯水。
曹禺解釋說,今天之所以請英若誠過來,也是想讓他來給江弦講講話劇,讓江弦多聽一些經驗。
聽英若誠講了一個小時,三人一起坐著抽煙,江弦從包裏取出一遝《天下第一樓》的稿子,放到桌上。
“老師,這段時間我抽空寫了篇稿子,想請您看看。”
曹禺扶了下鼻梁上的老花鏡,掃了一眼,“話劇劇本?”
江弦點點頭,自顧自說,“戲劇界都在搞創新劇目,搞實驗性劇目,不過我這個話劇新人沒經驗,就不去嚐試這些新潮派,寫了個老東西出來。”
英若誠聽了很開心,立馬肯定道:“你這麽寫是對的,我那個兒子和你差不多大,在燕大裏頭搞了一個戲劇社,整天追求現代主義,研究那些倒敘、意識流、不分幕的東西,說新、說好。
那樣的劇本能行麽?
不行!
要寫,就實實在在的寫幾幕戲,該關幕的時候就關幕,迴到現實主義上來,才能寫出好戲。”
曹禺捧起桌上這份稿子,順手舉起放大鏡,掃上一眼。
“天下第一樓?”
他看向江弦,“講什麽的?”
“清末民初那會兒一家烤鴨子店的事兒。”
“烤鴨子店?”
曹禺笑了笑,好久沒聽過這樣的說法了,這倒確實是清末明初的詞兒,能從江弦嘴裏說出來,說明他寫的相當考據。
“先講講內容。”曹禺很感興趣的說。
江弦喝一口水,詳盡的把這篇劇本給曹禺、英若誠兩人講述了一遍。
曹禺耳朵不好,他幾乎貼著他的耳朵,說的足夠大聲。
講完話劇的三場大幕,講到最後短暫的尾聲,那一副硬木漆金對聯。
“上聯叫: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
“下聯叫:隻三間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風。”
“橫批:沒有不散的宴席。”
英若誠忍不住拍案擊節,“好!”
“好一副對聯!”
“結尾煞足了,這一台大戲是徹底托上去了!”
劇本和寫文章一個道理,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前麵寫得好不算完,結尾也要結得漂亮。
“這尾托的不錯。”曹禺也肯定說。
他是邊聽江弦講述,邊把這篇劇本簡單的翻看了一遍,尤其是結尾部分,逐字逐句的認真看過。
“這副對聯的出現著實高妙,一下子就把整台戲托了起來。”英若誠說,“這聯是你寫的?”
“隻是拿來引用,並非出自我手。”
江弦搖搖頭說,“上聯:‘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這是當年康熙給一家飯莊的題詞,下聯:‘隻三間老屋,時宜明月時宜風’,是紀曉嵐給做的屬對。”
“原來如此。”英若誠恍然大悟的同時,又覺得這劇本的深意更足。
康熙勤政,一拳頭一拳頭攢下家業,結果到了乾隆的時候,這位隻知道“敗家”,紀曉嵐便如“天下第一樓”裏的盧孟實,可惜世事一場,皆是鏡花水月。
出於現實,反映現實,高於現實。
既切合於劇的規定情境,又含有悠遠不盡的喻指。
這是能立得住的作品!
曹禺放下手上的稿子,看向江弦的目光中帶著欣賞,“你寫的很好。”
他是話劇方麵的全才,方才隻是聽江弦這麽一講,再簡單看過一遍,這部話劇在舞台上的表現便在他的腦海中浮現。
“你寫的比我還好。”
“老師,您過獎了。”江弦嚇了一跳。
曹禺卻很認真,“我是不說客套話,況且你還是第一次寫話劇,就能寫到這個地步,你是能超越我的。”
江弦還沒來得及說話,英若誠先吃了一驚。
“第一次?!”
他抬起頭看向江弦,“你第一次寫話劇劇本?”
江弦點點頭。
英若誠吃驚不已。
“第一次就能寫的這樣好?”
他低下頭,又掃一眼《天下第一樓》的手稿,這行文遣詞相當的老練,完全不像是個新人。
“我之前還從事過其他類型劇本的創作,這也算是觸類旁通。”江弦解釋道。
英若誠恍惚一陣子,很快迴過神來,捏著這篇劇本的稿子,“隔行如隔山,就算有經驗,這天賦也足夠驚人了。”
雖然他還沒逐字逐句讀過,但就憑江弦講述的內容,英若誠敢打包票,這至少是一篇佳作,哪怕在京城人藝,也是能排的上號的佳作。
下意識的,他看向坐在一旁的曹禺。
客廳采光很好,被正午的光線照的通亮,他視線再移向江弦,年輕人的模樣漸漸和儒雅的曹禺重疊在一起,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曹禺在江弦這個年紀的時候,創作出的第一部話劇便是《雷雨》,轟動一世,成為中國話劇的起點。
他這個學生,竟也有幾分曹禺當年的味道。
午飯就在曹禺家裏麵吃的,江弦還陪著曹禺、英若誠一塊兒喝了點酒。
趁著中午休息,曹禺和英若誠捧著《天下第一樓》的手稿,兩人輪番傳遞著紙張,斜靠在椅子上,將這部劇本認真的讀了一遍。
英若誠幾乎一口氣讀完這部劇本的。
讀完,斜倚在椅子上的他,整個人都是癱軟下去的感覺。
他被《天下第一樓》打動了。
盡管已經聽江弦講過其中內容,但真正讀完這篇稿子,才能體會到江弦講不出的精彩。
“寫的真好!”
英若誠激動的捏了捏手上稿子。
他恨不得把這篇劇本甩在他那個叛逆的兒子臉上,讓他好好瞧瞧,什麽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讓他明白,現實主義才是文藝創作道路上的康莊大道!
曹禺本身是想午休小憩一會兒的,結果越讀這篇《天下第一樓》精神頭越足。
“這種蒼涼感,你尚且年輕,怎麽來的?”他問江弦。
江弦沉吟片刻,“我也迴答不出來,我想這是印在心裏的。”
曹禺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別人或許不理解,他卻能理解這種感覺。
“江弦,你這篇《天下第一樓》可以直接拿去發表。”
“一個字都不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