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的指導老師,所裏討論了許久,一開始想請王濛老師給你擔任。”
陳珊珊透露道:“不過王濛老師推辭掉了,他覺得自己給你當指導老師有些受之有愧,他這個人也不喜歡給別人當老師。”
“咳咳,‘指導老師?誰跟誰呀,就是以後有日子聊聊天’。”陳珊珊學了兩句王濛說話的方式,繼續道:“後來所裏又問了王願堅老師、金近老師、吳組緗老師、王瑤老師都不願意收伱。”
江弦聽得那叫個汗流浹背,一連被這麽多導師給拒絕,理由還都是怕當不了他的老師,這可真是.我優秀能怪我麽?
“最後也是沒辦法了,還是李清泉同誌提議的,請曹禺先生來做你的導師。”說到這裏,陳珊珊有點兒生氣,“你說你這個同誌,所裏可是給你操碎了心,你呢?你都不來上課。”
陳珊珊發牢騷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以曹禺先生的身份,原本是不可能來所裏擔任指導老師的,結果就這麽被文講所硬請過來,給江弦一個人當了指導老師。
這叫什麽,這簡直是文講所的一群人圍著江弦一個人轉。
是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了。
“陳老師,我也是盡量過來上課了,沒辦法,我事情實在太多。”
江弦不好意思道,他掰著手指頭給她解釋。
“你看啊,我現在要籌建文學館,還擔任著《電影創作》副主編、《京城文藝》編委、京城作協理事,還有兩部編劇電影在拍攝,一部編劇的電視劇在拍攝”
這一大串的名頭,給陳珊珊聽的是一愣一愣的,最後抿抿嘴。
“你盡量抽空嘛,馬上就放長假了,上課也沒要求了,別的不說,至少每周你得去拜訪曹禺先生一次。”
文講所給指導老師定下的規矩是,學員們每周都能和指導老師約個地方,抽出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向他請教一些問題,聽他講授一些經驗。
至於長假,文講所過幾天準備去北戴河采風,采風結束以後,有一個月的假期,九月返校後,提交畢業作品。
告辭以後,江弦又去找王安憶,去要《小院瑣記》的稿子。
王安憶翻找出來,“江弦同誌,你的那篇《米》我也看過了。”
“哦?如何?”
這段日子,《米》在文講所算是炙手可熱的一本書。
鐵寧喜歡摘抄句子,從《米》裏抄錄下來厚厚一本的語錄,像是:
[他深知憐憫和溫情就像雨後街道的水窪,淺薄而虛假,等風吹來太陽出來它們就消失了。]
“真是難以想象,你竟然能寫出這麽好的作品。”王安憶帶著些崇拜之色道。
在她母親茹誌鵑和王濛的影響下,王安憶自視“意識流”造詣很深,在講習所也是名列前茅的。
結果看完這篇《米》,她真是不得不對江弦服氣,因為江弦跟文講所的學員已經不在一個賽道,他在茹誌鵑、王濛那個賽道上。
甚至王濛親口承認,覺得他寫的不如江弦寫得好。
前些天她也和家裏來信,問了母親茹誌鵑是否已經看過了《米》,感覺如何。
茹誌鵑就說了四個字:
——“我不如他。”
王安憶個性裏帶著些要強,但在江弦這兒,她真是一再絕望。
每次隱約覺得勉強追趕上了江弦這個同齡人的步伐,一扭頭,人家就又甩開他一大截。
找出《小院瑣記》的稿子,交到江弦手裏。
他簡單的看了一遍。
王安憶修改的很細致,基本上江弦勾畫的錯誤全都改過一遍。
他點點頭,“嗯,這樣就很好了,我保證,在《京城文藝》過稿沒什麽問題。”
得到江弦的認可,備受打擊的王安憶,竟然生出一絲雀躍,這種情緒就好像被什麽前輩大家認可了一樣,有著一絲榮耀感。
不過她又很好奇,江弦為什麽會說,能幫她在《京城文藝》上發表這種話。
“江弦同誌,你是在《京城文藝》做編輯嗎?”
“我不是《京城文藝》的編輯。”江弦再次否認,“我現在是《京城文藝》的編委,有給雜刊組稿的責任。”
“.”
王安憶心裏剛有的那一點兒小雀躍,又消散不見掉了。
可以說心情一陣複雜,又為江弦感到高興,又為兩人之間差距更遠而感到焦急。
編委?
還是《京城文藝》的編委!
乖乖隆地洞,這可讓她怎麽追趕的到?
“沒想到《米》會這麽受歡迎。”李景峰一臉激動的跟江弦分享,“首印了10萬份,十天就賣完了,比《芙蓉鎮》都誇張,《芙蓉鎮》那會兒首印了20萬份,是一個月之內賣完的,江弦,你這是要衝三個月內破百萬印刷量啊!”
十天十萬份的速度,三個月,還真是能挑戰一下百萬的銷量。
對於《米》的暢銷,各大報刊也有報道。
據《京城日報》報道:“《米》出版前夕,書店為《米》登了出版預告,正式發售當天,讀者一大早就在王府井大街新華書店門前排起長隊,可以說是文學界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你啊你,以前都傳著說有個‘江弦現象’,說你的隻要一發,一定會招來許多評論家的批評,但在社會上極受歡迎,能引起極大的轟動,現在一看,還真是那麽迴事兒。”
《米》賣得好,作為責任編輯的李景峰,與有榮焉的激動。
而且經過這麽多天的發酵,《米》不僅在讀者群體當中暢銷,更是在文學界中掀起極大波瀾。
閻綱在《文藝報》上發評,《米香幽幽,人心無常——讀》
不僅高度評價了《米》的“意識流”插入,更是直言道:
“這個時代有江弦,是文學界的一件幸事!”
“這是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這一次,江弦比《伏羲伏羲》更大膽,更深的挖掘、探討人性的黑暗麵。”
接下來閻綱以更濃重的筆墨,讚揚了江弦在“意識流”習作本土化的探索。
“江弦在運用意識流手法時,對本民族文化語境的把握堪稱絕妙,使作品在保持外在情節結構的同時,又能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細膩的描繪,他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形式,也推動了中國文學理念的革新,他的貢獻應當被中國文學界所銘記!”
朱教授帶著一抹得意之色讀完這篇評論,“江弦這個小子,寫文章還真是一把好手。”
劉醫生笑了笑,調侃道:“誰之前還教人家寫來著?”
“他那個寫的就是不對嘛,怎麽那樣寫.”朱教授一臉窘色,麵紅耳赤的反駁。
“你啊,以後少倚老賣老就行。”
“人家江弦自己也沒提啥意見啊。”朱教授雙手背負在身後,灑脫一笑。
不管怎麽說。
他這女婿找的還挺不錯。
另一邊,江弦和朱琳爆發了一場爭吵.
陳珊珊透露道:“不過王濛老師推辭掉了,他覺得自己給你當指導老師有些受之有愧,他這個人也不喜歡給別人當老師。”
“咳咳,‘指導老師?誰跟誰呀,就是以後有日子聊聊天’。”陳珊珊學了兩句王濛說話的方式,繼續道:“後來所裏又問了王願堅老師、金近老師、吳組緗老師、王瑤老師都不願意收伱。”
江弦聽得那叫個汗流浹背,一連被這麽多導師給拒絕,理由還都是怕當不了他的老師,這可真是.我優秀能怪我麽?
“最後也是沒辦法了,還是李清泉同誌提議的,請曹禺先生來做你的導師。”說到這裏,陳珊珊有點兒生氣,“你說你這個同誌,所裏可是給你操碎了心,你呢?你都不來上課。”
陳珊珊發牢騷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以曹禺先生的身份,原本是不可能來所裏擔任指導老師的,結果就這麽被文講所硬請過來,給江弦一個人當了指導老師。
這叫什麽,這簡直是文講所的一群人圍著江弦一個人轉。
是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了。
“陳老師,我也是盡量過來上課了,沒辦法,我事情實在太多。”
江弦不好意思道,他掰著手指頭給她解釋。
“你看啊,我現在要籌建文學館,還擔任著《電影創作》副主編、《京城文藝》編委、京城作協理事,還有兩部編劇電影在拍攝,一部編劇的電視劇在拍攝”
這一大串的名頭,給陳珊珊聽的是一愣一愣的,最後抿抿嘴。
“你盡量抽空嘛,馬上就放長假了,上課也沒要求了,別的不說,至少每周你得去拜訪曹禺先生一次。”
文講所給指導老師定下的規矩是,學員們每周都能和指導老師約個地方,抽出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向他請教一些問題,聽他講授一些經驗。
至於長假,文講所過幾天準備去北戴河采風,采風結束以後,有一個月的假期,九月返校後,提交畢業作品。
告辭以後,江弦又去找王安憶,去要《小院瑣記》的稿子。
王安憶翻找出來,“江弦同誌,你的那篇《米》我也看過了。”
“哦?如何?”
這段日子,《米》在文講所算是炙手可熱的一本書。
鐵寧喜歡摘抄句子,從《米》裏抄錄下來厚厚一本的語錄,像是:
[他深知憐憫和溫情就像雨後街道的水窪,淺薄而虛假,等風吹來太陽出來它們就消失了。]
“真是難以想象,你竟然能寫出這麽好的作品。”王安憶帶著些崇拜之色道。
在她母親茹誌鵑和王濛的影響下,王安憶自視“意識流”造詣很深,在講習所也是名列前茅的。
結果看完這篇《米》,她真是不得不對江弦服氣,因為江弦跟文講所的學員已經不在一個賽道,他在茹誌鵑、王濛那個賽道上。
甚至王濛親口承認,覺得他寫的不如江弦寫得好。
前些天她也和家裏來信,問了母親茹誌鵑是否已經看過了《米》,感覺如何。
茹誌鵑就說了四個字:
——“我不如他。”
王安憶個性裏帶著些要強,但在江弦這兒,她真是一再絕望。
每次隱約覺得勉強追趕上了江弦這個同齡人的步伐,一扭頭,人家就又甩開他一大截。
找出《小院瑣記》的稿子,交到江弦手裏。
他簡單的看了一遍。
王安憶修改的很細致,基本上江弦勾畫的錯誤全都改過一遍。
他點點頭,“嗯,這樣就很好了,我保證,在《京城文藝》過稿沒什麽問題。”
得到江弦的認可,備受打擊的王安憶,竟然生出一絲雀躍,這種情緒就好像被什麽前輩大家認可了一樣,有著一絲榮耀感。
不過她又很好奇,江弦為什麽會說,能幫她在《京城文藝》上發表這種話。
“江弦同誌,你是在《京城文藝》做編輯嗎?”
“我不是《京城文藝》的編輯。”江弦再次否認,“我現在是《京城文藝》的編委,有給雜刊組稿的責任。”
“.”
王安憶心裏剛有的那一點兒小雀躍,又消散不見掉了。
可以說心情一陣複雜,又為江弦感到高興,又為兩人之間差距更遠而感到焦急。
編委?
還是《京城文藝》的編委!
乖乖隆地洞,這可讓她怎麽追趕的到?
“沒想到《米》會這麽受歡迎。”李景峰一臉激動的跟江弦分享,“首印了10萬份,十天就賣完了,比《芙蓉鎮》都誇張,《芙蓉鎮》那會兒首印了20萬份,是一個月之內賣完的,江弦,你這是要衝三個月內破百萬印刷量啊!”
十天十萬份的速度,三個月,還真是能挑戰一下百萬的銷量。
對於《米》的暢銷,各大報刊也有報道。
據《京城日報》報道:“《米》出版前夕,書店為《米》登了出版預告,正式發售當天,讀者一大早就在王府井大街新華書店門前排起長隊,可以說是文學界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你啊你,以前都傳著說有個‘江弦現象’,說你的隻要一發,一定會招來許多評論家的批評,但在社會上極受歡迎,能引起極大的轟動,現在一看,還真是那麽迴事兒。”
《米》賣得好,作為責任編輯的李景峰,與有榮焉的激動。
而且經過這麽多天的發酵,《米》不僅在讀者群體當中暢銷,更是在文學界中掀起極大波瀾。
閻綱在《文藝報》上發評,《米香幽幽,人心無常——讀》
不僅高度評價了《米》的“意識流”插入,更是直言道:
“這個時代有江弦,是文學界的一件幸事!”
“這是一個關於欲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這一次,江弦比《伏羲伏羲》更大膽,更深的挖掘、探討人性的黑暗麵。”
接下來閻綱以更濃重的筆墨,讚揚了江弦在“意識流”習作本土化的探索。
“江弦在運用意識流手法時,對本民族文化語境的把握堪稱絕妙,使作品在保持外在情節結構的同時,又能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細膩的描繪,他豐富了文學的表現形式,也推動了中國文學理念的革新,他的貢獻應當被中國文學界所銘記!”
朱教授帶著一抹得意之色讀完這篇評論,“江弦這個小子,寫文章還真是一把好手。”
劉醫生笑了笑,調侃道:“誰之前還教人家寫來著?”
“他那個寫的就是不對嘛,怎麽那樣寫.”朱教授一臉窘色,麵紅耳赤的反駁。
“你啊,以後少倚老賣老就行。”
“人家江弦自己也沒提啥意見啊。”朱教授雙手背負在身後,灑脫一笑。
不管怎麽說。
他這女婿找的還挺不錯。
另一邊,江弦和朱琳爆發了一場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