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撲哧”笑了,“你就是個小弟弟,我就喊你小江,小江同誌。”
也到了飯點,劇務推著小車過來,她一抹身,拎著鋁飯盒去排隊打飯了。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江弦哼哼著歌,跟在後頭。
這歌的詞兒其實是閻肅寫的,江弦認識他還是在星光大道上,老登主持的,後來楊潔導演給他把詞兒往細膩處改了改,也沒太改變詞意。
“江作家、江作家!”
他忽被同劇組的編劇林力喊住。
林力也是電影《瞧這一家子》的編劇,這電影是王好為的處女作,也是陳佩思的出道喜劇,和他爹上陣父子兵,後來爺倆又拍了不少電影。
“林老師,怎麽了?”
“你猜我看到什麽了。”林力笑著把一份《文藝報》遞了過來,江弦瞥一眼,在頭版位置看到一篇文稿——
《我讀〈棋王〉——給一個文學青年的信》
他也不是第一次在《文藝報》上見到《棋王》的文學批評了,所以沒表現的太驚訝。
“你看作者。”林力小聲提醒。
江弦往標題下麵看去,赫然看到兩個楷體文字。
丁淩?
林力悄聲對他講道:“丁淩都沉寂多少年沒露過麵了,沒想到剛迴京城,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字,是給你寫的評論,迴頭得請我們搓飯啊!”
“一定一定。”
江弦答應下來,找了個板凳坐下,把這篇評論迅速的通讀一遍。
文中大加讚揚了江弦的先鋒性質,誇他站在了思想壕塹另一端。
都給江弦嚇哆嗦了。
他也不知道丁淩是不是帶著幾分負氣成分,寫下了這篇批評,通讀過後不像是在誇他,反倒像是她插在箭樓的旗幡,飄向與主流的迥然不同。
說起丁淩,沈從文和她不僅是同鄉,還是摯友,關係比沈騰馬麗都鐵,在一個屋裏住過,為了保護她,兩人還假扮過夫婦。
魯訊老師“罵”沈老師這事兒都知道吧,其實是場烏龍,而就連這事,也和丁淩脫不開關係。
不過這艘友誼的小船,是真說翻就翻,倆人從朋友鬧到了反目成仇。
這仇一直延續到現在,將來還愈演愈烈呢。
......
迴到招待所。
江弦打盆水,抹把臉,坐在桌前,給鋼筆吸好墨水,隨後工工整整在格子紙第一行寫下“芙蓉鎮”三個字。
而今,繼“傷痕文學”之後,“反思文學”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著名的《靈與肉》,也就是電影《牧馬人》,便是一篇標誌性的“反思小說”。
《芙蓉鎮》同樣是一篇“反思文學”,這也是江弦第一次躋身主流文學當中。
主角是“豆腐西施”胡玉音,文中她經曆過三個男人。
江弦對其中兩個印象最深:
一是與胡玉音走到最後的秦書田,薑文演的。
二就是胡玉音的初戀黎滿庚,張光北演的,他還演過《亮劍》的楚雲飛,老《三國》的呂布。
江弦可太喜歡他的呂布了!
“我被酒色所傷...”、“公若不棄...”、“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都是他的名場麵。
聽說演的時候,他還被蔡曉晴導演罵了:男人怎麽連好色都不會!
《芙蓉鎮》對反麵人物的塑造也堪稱經典,看完這篇小說,就沒人不對李國香氣的牙癢。
對她的最好概括,可以引用魯迅先生在《論“他媽的!”》中寫到的一句:“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
[“妖妖調調的,穿著短裙子上班,要現出你的腿巴子白白嫩嫩?沒的惡心!伱想學那擺米豆腐攤的女販子?還是要當國營飲食店的營業員?你不要臉,我們國營飲食店還要講個政治影響!先向你們支部寫份檢討,挖一挖打扮得這麽花俏風騷的思想根源!”]
寫著寫著,格子紙都寫沒了,江弦無奈的放下筆,想著能不能去借上一些。
去到沈從文房門口,敲開他的房門,屋裏還有他夫人在,江弦就沒進去了,站在門口問了句。
“沈老師,你這兒有格子紙不了?”
“有,你要多少?”
“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沈從文反應過來,“你是在寫什麽東西?”
江弦老老實實點頭。
“這段時間在湘西的呆著,忽然有了些創作靈感,準備寫一部關於湘西的長篇小說。”
“真的?!”沈從文眼中流露出一絲驚詫。
他記得江弦才剛寫完一部中篇,這才間隔了幾個月,便又有了一部長篇?
好旺盛的創作力啊!
沈從文一直覺得江弦是個很有創作天分的作者,但今天,他覺得自己對江弦的判斷,應該要再上升一個檔次才對。
“你這個歲數正是搞創作的大好年華。”
沈從文沒有掩飾自己的羨慕,“到了我這個歲數,淩導演請我譜首主題曲的詞,我磨了幾天晚上都譜不出來。”
“您謙虛了。”江弦安慰道。
聽著文豪的感歎,他也有些唏噓。
沈從文曾在25年裏創作超過80部小說,可惜在他人生的後40年,一部小說都沒再寫出。
和他相似的還有曹禺,23歲寫出《雷雨》,此後7年寫了7部足以傳世的作品,後半生的47年幾近顆粒無收,老爺子臨終前,常看《托爾斯泰評傳》,常說想要寫出一個大東西再死,想再留一部著作,可惜是抱憾而終。
......
劇組又在湘西呆了2個多月,終於要走了。
江弦收拾好行李,“上海”牌旅遊包裏揣了厚厚一遝的手稿,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攏共三百多頁。
臨行前,淩子風安排著工作人員們一塊拍合照,留紀念。
“陳紅你站第一排來。”
“沈老師您往中間坐。”
“葛尤你眼睛睜大點。”
“江作家,您挨朱琳太近了!”
“好了,看我這裏。”
白光一閃,哢嚓一下,《邊城》劇組百八十號人留下一張在鎮筸城的合照。
迴去還是坐綠皮,江弦望著窗外倒退的江南丘陵,憧憬著什麽時候能坐上飛機。
這會兒坐飛機巨奢侈,得有縣團級介紹信,還得有錢,虹橋飛京城得六十多塊。
體驗那叫一個棒,不收伸腿費,從75年開始坐中國民航飛機還免費贈瓶茅台,後來不給“打包”了,改成在飛機上免費喝,想喝多少全憑酒量。
......
......
......
也到了飯點,劇務推著小車過來,她一抹身,拎著鋁飯盒去排隊打飯了。
“鴛鴦雙棲蝶雙飛,滿園春色惹人醉,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江弦哼哼著歌,跟在後頭。
這歌的詞兒其實是閻肅寫的,江弦認識他還是在星光大道上,老登主持的,後來楊潔導演給他把詞兒往細膩處改了改,也沒太改變詞意。
“江作家、江作家!”
他忽被同劇組的編劇林力喊住。
林力也是電影《瞧這一家子》的編劇,這電影是王好為的處女作,也是陳佩思的出道喜劇,和他爹上陣父子兵,後來爺倆又拍了不少電影。
“林老師,怎麽了?”
“你猜我看到什麽了。”林力笑著把一份《文藝報》遞了過來,江弦瞥一眼,在頭版位置看到一篇文稿——
《我讀〈棋王〉——給一個文學青年的信》
他也不是第一次在《文藝報》上見到《棋王》的文學批評了,所以沒表現的太驚訝。
“你看作者。”林力小聲提醒。
江弦往標題下麵看去,赫然看到兩個楷體文字。
丁淩?
林力悄聲對他講道:“丁淩都沉寂多少年沒露過麵了,沒想到剛迴京城,第一篇公開發表的文字,是給你寫的評論,迴頭得請我們搓飯啊!”
“一定一定。”
江弦答應下來,找了個板凳坐下,把這篇評論迅速的通讀一遍。
文中大加讚揚了江弦的先鋒性質,誇他站在了思想壕塹另一端。
都給江弦嚇哆嗦了。
他也不知道丁淩是不是帶著幾分負氣成分,寫下了這篇批評,通讀過後不像是在誇他,反倒像是她插在箭樓的旗幡,飄向與主流的迥然不同。
說起丁淩,沈從文和她不僅是同鄉,還是摯友,關係比沈騰馬麗都鐵,在一個屋裏住過,為了保護她,兩人還假扮過夫婦。
魯訊老師“罵”沈老師這事兒都知道吧,其實是場烏龍,而就連這事,也和丁淩脫不開關係。
不過這艘友誼的小船,是真說翻就翻,倆人從朋友鬧到了反目成仇。
這仇一直延續到現在,將來還愈演愈烈呢。
......
迴到招待所。
江弦打盆水,抹把臉,坐在桌前,給鋼筆吸好墨水,隨後工工整整在格子紙第一行寫下“芙蓉鎮”三個字。
而今,繼“傷痕文學”之後,“反思文學”開始漸漸流行起來,著名的《靈與肉》,也就是電影《牧馬人》,便是一篇標誌性的“反思小說”。
《芙蓉鎮》同樣是一篇“反思文學”,這也是江弦第一次躋身主流文學當中。
主角是“豆腐西施”胡玉音,文中她經曆過三個男人。
江弦對其中兩個印象最深:
一是與胡玉音走到最後的秦書田,薑文演的。
二就是胡玉音的初戀黎滿庚,張光北演的,他還演過《亮劍》的楚雲飛,老《三國》的呂布。
江弦可太喜歡他的呂布了!
“我被酒色所傷...”、“公若不棄...”、“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都是他的名場麵。
聽說演的時候,他還被蔡曉晴導演罵了:男人怎麽連好色都不會!
《芙蓉鎮》對反麵人物的塑造也堪稱經典,看完這篇小說,就沒人不對李國香氣的牙癢。
對她的最好概括,可以引用魯迅先生在《論“他媽的!”》中寫到的一句:“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
......
[“妖妖調調的,穿著短裙子上班,要現出你的腿巴子白白嫩嫩?沒的惡心!伱想學那擺米豆腐攤的女販子?還是要當國營飲食店的營業員?你不要臉,我們國營飲食店還要講個政治影響!先向你們支部寫份檢討,挖一挖打扮得這麽花俏風騷的思想根源!”]
寫著寫著,格子紙都寫沒了,江弦無奈的放下筆,想著能不能去借上一些。
去到沈從文房門口,敲開他的房門,屋裏還有他夫人在,江弦就沒進去了,站在門口問了句。
“沈老師,你這兒有格子紙不了?”
“有,你要多少?”
“越多越好。”
“越多越好?”沈從文反應過來,“你是在寫什麽東西?”
江弦老老實實點頭。
“這段時間在湘西的呆著,忽然有了些創作靈感,準備寫一部關於湘西的長篇小說。”
“真的?!”沈從文眼中流露出一絲驚詫。
他記得江弦才剛寫完一部中篇,這才間隔了幾個月,便又有了一部長篇?
好旺盛的創作力啊!
沈從文一直覺得江弦是個很有創作天分的作者,但今天,他覺得自己對江弦的判斷,應該要再上升一個檔次才對。
“你這個歲數正是搞創作的大好年華。”
沈從文沒有掩飾自己的羨慕,“到了我這個歲數,淩導演請我譜首主題曲的詞,我磨了幾天晚上都譜不出來。”
“您謙虛了。”江弦安慰道。
聽著文豪的感歎,他也有些唏噓。
沈從文曾在25年裏創作超過80部小說,可惜在他人生的後40年,一部小說都沒再寫出。
和他相似的還有曹禺,23歲寫出《雷雨》,此後7年寫了7部足以傳世的作品,後半生的47年幾近顆粒無收,老爺子臨終前,常看《托爾斯泰評傳》,常說想要寫出一個大東西再死,想再留一部著作,可惜是抱憾而終。
......
劇組又在湘西呆了2個多月,終於要走了。
江弦收拾好行李,“上海”牌旅遊包裏揣了厚厚一遝的手稿,上麵密密麻麻的文字,攏共三百多頁。
臨行前,淩子風安排著工作人員們一塊拍合照,留紀念。
“陳紅你站第一排來。”
“沈老師您往中間坐。”
“葛尤你眼睛睜大點。”
“江作家,您挨朱琳太近了!”
“好了,看我這裏。”
白光一閃,哢嚓一下,《邊城》劇組百八十號人留下一張在鎮筸城的合照。
迴去還是坐綠皮,江弦望著窗外倒退的江南丘陵,憧憬著什麽時候能坐上飛機。
這會兒坐飛機巨奢侈,得有縣團級介紹信,還得有錢,虹橋飛京城得六十多塊。
體驗那叫一個棒,不收伸腿費,從75年開始坐中國民航飛機還免費贈瓶茅台,後來不給“打包”了,改成在飛機上免費喝,想喝多少全憑酒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