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思怡覺得有點頭疼。


    一個是當時在大殿與她針鋒相對之人;


    一個是被自己坑了一把;


    一個名字被認錯一千多年。


    想起剛剛那個問題,斟酌許久開口:“扶蘇喜歡儒家。


    雖然夫子別有居心教導了他,但是不得不承認。


    除了那些被扭曲的思想,其他的都讓扶蘇長成了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


    這也是為什麽開始大家都沒有發現不對之處。


    既然他喜歡,那麽再繼續教他儒家又有何妨?”


    “既如此,王翦想問神女:


    如果扶蘇又被教成了與那些迂腐儒生一樣,整天滿口仁義道德,卻根本不知人間疾苦,又當如何?”


    王翦一如當時在大殿的神態,仿佛方思怡不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不罷休。


    嬴政本想開口替方思怡解圍,但是他相信這個後輩可以很好處理這件事。


    剛剛她教導扶蘇之言讓他再次認識了這個小姑娘。


    “將軍不必擔心,我並不打算隻教他儒學,法學,兵學,農學等等諸子百家我都會讓他接觸。”


    方思怡看向嬴政,“還請王上再為扶蘇尋得一個識字老師,以及讓韓非子教導扶蘇法學。”


    嬴政早就注意到方思怡當時用手機時,上麵的文字與大篆並不相同。


    而後方思怡又隻是念而不寫,便知道她應當是不認識大篆,所以已經派人去為扶蘇篩選合適的識字老師。


    “神女不是扶蘇的老師嗎?為何還要其他人再來教導扶蘇呢?”扶蘇有些好奇,\"夫子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人要專心,隻能認一個老師。\"


    對不起了韓愈,借一下你的話。


    “聖人無常師,就連孔子都有四個老師,分別是郯子,萇弘,師襄,老聃。


    他們分別教導孔子關於官職,樂,禮,琴。


    所以扶蘇當然也可以有多個老師,而且以後會更多,不能拘泥於一處。


    你隻要知道我是你的師父,其他人皆為你的老師即可。”


    說罷,又看向王翦:“這個迴答,不知將軍可還滿意?”


    王翦笑了笑:“剛對神女多有得罪,還望海涵。”


    “其實也不用神女神女的叫我,大家都是聰明人。


    我是什麽,全在你們的一念之間。


    至於我到底是誰,這個暫時不能說。


    我可以告訴你們的是,我,永遠站在秦國這一邊。”方思怡腦子突然上線,明白了嬴政的意思。


    眼前這三人都是大秦的肱骨之臣,若能得到此三人的支持,以後自己搞事情的時候會更加方便。


    隗狀和王翦就不說了,別看王綰現在隻是個三品文官。


    身為禦史中丞,品級雖不高但是權力尤重。


    職責是統領侍禦史和監禦史,可以命令禦史按章糾彈百官。


    說曹操,曹操就說話了:“王綰想問神女,為何是秦國?”


    這個問題不僅王綰想知道,在場的人都想知道,包括那個雖抱著孩子但耳朵已然豎起來的某人。


    麵對這個問題,方思怡隻想到了三個字:“風,大風。”


    如果是問為什麽是嬴政,方思怡有很多迴答。


    比如自己看到他有治世之才,有大造化,以後必將成為天下共主;


    又比如他思想前進,能做其他君王所不能及的事情;


    亦或者他雄心壯誌,誌在統一六國,讓日月所照之地皆為秦土。


    可是如果是問為什麽是秦國,方思怡隻能想起秦國進攻時唿叫的話。


    雖然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靠,我靠”,但是其實裏麵的深意與“起來,起來”很像。


    這三字源自一首慷慨激昂,同仇敵愾的戰歌《國風·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並不是有一些小說寫的男女情愛之詩,而是一首戰歌。


    這體現秦國軍民團結互助,共禦外敵的高昂士氣和樂觀精神,其獨具矯健而爽朗的風格正是秦人愛國主義精神的反映。


    “哈哈哈哈哈哈,好一個風,大風!”王翦大笑,他本隻是覺得所謂“神女”既然能造福秦國,奉為神女又如何,此刻他確實真心喜歡上了這個小姑娘。


    而一旁當作背景板的四人顯然也很滿意,尤其是扶蘇,方思怡的迴答好像在他心裏種下了一顆種子。


    在不久的將來,種子逐漸長成參天大樹,彼時,他也在唿喊“風,大風”中的一員。


    王綰這一問,可謂是恰到好處。


    方思怡朝著王綰投去了一個感激的微笑,這個將來的大秦丞相,她是真的很喜歡。


    隻可惜,他雖看到了郡縣製的缺點,想要推行郡國並行製,卻被秦始皇否決。


    秦始皇後來也察覺到了郡縣製的缺陷,所以多次東巡。


    如果他再活的久一點,郡縣製確實可能得到良好過渡從而不會動搖國本,不過他卻崩逝於第五次東巡。


    史記: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一代帝王,千古一帝,屍首居然被趙高和李斯藏於堆滿鮑魚的車中,鮑魚也就是現代的鹹魚。


    有人可能會問,人死後本身就有味道,如果再堆滿鹹魚,那味道不是會更重,這怎麽可能會發生在一個皇帝的車上呢?


    事實上,確實不是將鹹魚放置秦始皇的車中。


    而是讓秦始皇隨行的車隊其他車輛,必須放置一定數量的鹹魚。


    之所以這樣做,也不是強行而為。


    在古代,有臣子為皇帝分攤危險的一個傳統。


    比如皇帝犯錯了,承擔罪責的往往會是大臣;


    同樣,皇帝生病了大臣有責任去分擔帝王的病情。


    這也是為什麽秦始皇崩逝後趙高和李斯能這麽快掌握全局,因為蒙毅在之前就被派出替秦始皇祈福去了,壓根不知道嬴政已逝。


    魚在古代也不僅僅是一種食物,特別是先秦時期,農耕技術並不發達,所以水是影響收成的主要原因。


    因此魚也與豐收,吉祥產生了聯係,成為帶有辟邪屬性的“厭勝”之物。


    所以趙高此舉,表麵上的目的是想讓臣子代替秦始皇經受鬼魂之擾,代替皇帝生病。


    這種行為在古代,被成為秘祝。


    綜上,同為大秦丞相,方思怡不喜歡趙高和李斯,喜歡隗狀和王綰也不是沒有道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秦:想讓祖龍當第一,有錯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梧桐知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梧桐知蕙並收藏大秦:想讓祖龍當第一,有錯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