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見黎聽到顧暘這突如其來卻又動情的表白,身子一震,難抑激動。刹那的感懷過後,她卻意外地平靜下來。
因為這份感情,她早已看得出了。從那時她騎著白馬,疾馳而去,他拋下比武獲勝的戰果,舍下幾位師兄和那嬌滴滴的伏蘋,不顧一切飛追而來,她就知道了。
但她知道,他有太多顧慮。所以,她選擇向他傾訴心跡。也正因為上述所說,她也有信心向他傾訴心跡。
而她畢竟是女兒家,還需一份矜持,便借了偶然拾到的那一片楓葉,向他暗示。她知道他聰明得很,他能聽懂的。
此刻她雖然沒那麽驚喜,但也難掩欣喜。
蘇見黎想著,平和的心裏又泛起甜波。她把頭輕輕歪倚在顧暘左肩,顧暘本來有些躁動的身軀好似凝固了。他伸出左手向蘇見黎背後攬去,卻又僵在了半空中。
蘇見黎看在眼裏,心中偷笑,便道:“顧大哥,你難道沒有甚麽想問我的?”
顧暘一愣,思索了半天,才道:“哦,有!這裏丐幫的老大,是蘇小姐你麽?”
蘇見黎忍著笑道:“正是。”
顧暘見了,也忍著笑道:“農前輩為此間舵主,為何他非老大,你一位官家小姐,卻是丐幫老大?”
蘇見黎笑道:“顧大哥,這你就有所不知了,說來話長。你可知我家世麽?”
顧暘道:“自蘇大人那裏,略有所知。”
蘇見黎道:“顧大叔,你說得差了。——是蘇大哥。”
顧暘聽了,紅著臉道:“小姐莫再取笑。”
蘇見黎道:“說起來你蘇大哥科舉之路也頗坎坷,光緒五年首次應試,直考到光緒十五年,才中了進士,位列探花。顧大叔可知這其中緣由麽?”
顧暘道:“莫非是考生太多,難以拔尖?”
蘇見黎搖頭道:“並非如此。其實我爹第三次應試便中進士了。”
顧暘道:“那卻為何又考了七年?”
蘇見黎道:“這事我是從他與友人席間偷聽得,他卻不曾說與我。隻因他在試卷上寫了一首詩,詩中後兩句為‘揮劍伏西寇,脫冠拜玉龍。’顧大哥可知詩中意思麽?”
顧暘道:“聽來是憤慨於西方洋人入寇,故寫此詩,以表對國家忠義。”
蘇見黎一拍手,道:“正是呀!可正因此詩,我爹便被排除在進士之外,足足考了十年。”
顧暘錯愕道:“這卻為何?”
蘇見黎道:“那時皇上年少不能理事,東西太後垂簾聽政。爹爹第三年應試時,恰逢東太後暴崩。那詩本無差錯,錯就錯在犯了個‘西’字。”
顧暘沉吟道:“蘇小姐,……那些年的朝廷故事,我卻不懂了。”
蘇見黎笑道:“顧大哥,你家鄉何處?”
顧暘道:“不瞞小姐,顧暘是曹州人氏,十年前被一個叫毓賢的狗官冤殺了全家,我為一位叫煙霞子的道人所救,隱居蓬萊山傳我武藝。我原本叫做顧陽,這個‘暘’字,也是他所起。今年師父仙逝,我方出山,正欲南下尋那狗賊報仇。故而小姐所說的先前朝廷故事,顧暘不知。”
蘇見黎聽得,雙眸中不禁盛滿哀傷,輕輕歎息,柔聲道:“顧大哥,你莫怕,我定會助你報得那血海家仇。”
顧暘眼眶微酸,道:“多謝蘇小姐。你方才的話,且接著講給我聽。”
蘇見黎點點頭,道:“顧大哥,你可知道這東太後、西太後是何人麽?”
顧暘道:“這西太後,莫不正是當今的慈禧太後罷?”
蘇見黎道:“正是。那東太後乃先朝鹹豐皇帝的正皇後慈安太後。這西太後原先隻是貴妃之身,隻因她生了同治皇帝,才得以跟東太後兩宮並尊,同為太後。鄉間風聞東太後並非病歿,而是被這西太後所害。”
顧暘聽了,不禁額頭冒汗,道:“蘇大人的詩裏,本是指責西寇,卻恰逢東太後不明不白地崩了,這西……自然就……”
蘇見黎道:“爹爹本來也沒往那上麵想,誰料從此以後,竟接連落榜七年,直至當今皇上親政,西太後為了麵兒上好看,交了幾天權,爹爹方再中進士,這豈不是怪事麽!”
顧暘歎道:“也正因為蘇大人是皇上親手提拔的第一批人,皇上才對他器重備至罷。變法禍起,皇上已先把蘇大人貶到此地,可謂是恩至義盡了。”
蘇見黎低聲道:“正是呀。因而爹爹雖也崇西學,行變法,卻始終不肯背皇上。談及皇上,都是兩眼涕零。”
顧暘輕輕歎了口氣,道:“朝廷被奸佞把持,喪權辱國,我千萬中華兒女,何時能見天日……”
蘇見黎聽著他宏大的言論,不禁綻出笑容,托著腮兒,靜靜地望著他。
顧暘仰望著青天中央那輪日頭,自我感動了片刻,乍瞥到蘇見黎在看他,忙低下臉來。忽然想到一事,便問道:“那日蘇大人說要把你關在府裏不許出來,為何小姐又能出來了?”
蘇見黎笑道:“就那老頭子,也關得住我?今日他去給我娘上墳,我便偷跑了出來。”
顧暘道:“原來如此。……不對哇,你為何不給你娘上墳?”
蘇見黎伸出手指,點了一下他的腦袋,笑道:“傻大哥,你許是在山裏待得久了,不知外麵的風俗。你可曾見過女兒家去上墳的麽?”
顧暘一愣,道:“這個風俗,我也曾聽說。隻是於我看來,早應拋棄了。蘇小姐,你是先進人家的千金,怎不懂得這個理兒?女兒家又如何?女兒家便不是爹娘的親骨肉麽?女兒家便不能想爹娘麽?”
蘇見黎聽他有指責之意,心中不禁有些著惱,剛要反駁他,卻見他說到“爹娘”二字時,淚竟已滿眶,想到他孩提時就已喪了雙親,自己那顆心便不知不覺軟了下來,歎聲氣道:“顧大哥,你不知這之間的苦處。我自然希望女兒家都能去拜一拜爹娘。隻是我那娘親,便是教我去,我都不去。她拋下了我和我爹,她不配。”
因為這份感情,她早已看得出了。從那時她騎著白馬,疾馳而去,他拋下比武獲勝的戰果,舍下幾位師兄和那嬌滴滴的伏蘋,不顧一切飛追而來,她就知道了。
但她知道,他有太多顧慮。所以,她選擇向他傾訴心跡。也正因為上述所說,她也有信心向他傾訴心跡。
而她畢竟是女兒家,還需一份矜持,便借了偶然拾到的那一片楓葉,向他暗示。她知道他聰明得很,他能聽懂的。
此刻她雖然沒那麽驚喜,但也難掩欣喜。
蘇見黎想著,平和的心裏又泛起甜波。她把頭輕輕歪倚在顧暘左肩,顧暘本來有些躁動的身軀好似凝固了。他伸出左手向蘇見黎背後攬去,卻又僵在了半空中。
蘇見黎看在眼裏,心中偷笑,便道:“顧大哥,你難道沒有甚麽想問我的?”
顧暘一愣,思索了半天,才道:“哦,有!這裏丐幫的老大,是蘇小姐你麽?”
蘇見黎忍著笑道:“正是。”
顧暘見了,也忍著笑道:“農前輩為此間舵主,為何他非老大,你一位官家小姐,卻是丐幫老大?”
蘇見黎笑道:“顧大哥,這你就有所不知了,說來話長。你可知我家世麽?”
顧暘道:“自蘇大人那裏,略有所知。”
蘇見黎道:“顧大叔,你說得差了。——是蘇大哥。”
顧暘聽了,紅著臉道:“小姐莫再取笑。”
蘇見黎道:“說起來你蘇大哥科舉之路也頗坎坷,光緒五年首次應試,直考到光緒十五年,才中了進士,位列探花。顧大叔可知這其中緣由麽?”
顧暘道:“莫非是考生太多,難以拔尖?”
蘇見黎搖頭道:“並非如此。其實我爹第三次應試便中進士了。”
顧暘道:“那卻為何又考了七年?”
蘇見黎道:“這事我是從他與友人席間偷聽得,他卻不曾說與我。隻因他在試卷上寫了一首詩,詩中後兩句為‘揮劍伏西寇,脫冠拜玉龍。’顧大哥可知詩中意思麽?”
顧暘道:“聽來是憤慨於西方洋人入寇,故寫此詩,以表對國家忠義。”
蘇見黎一拍手,道:“正是呀!可正因此詩,我爹便被排除在進士之外,足足考了十年。”
顧暘錯愕道:“這卻為何?”
蘇見黎道:“那時皇上年少不能理事,東西太後垂簾聽政。爹爹第三年應試時,恰逢東太後暴崩。那詩本無差錯,錯就錯在犯了個‘西’字。”
顧暘沉吟道:“蘇小姐,……那些年的朝廷故事,我卻不懂了。”
蘇見黎笑道:“顧大哥,你家鄉何處?”
顧暘道:“不瞞小姐,顧暘是曹州人氏,十年前被一個叫毓賢的狗官冤殺了全家,我為一位叫煙霞子的道人所救,隱居蓬萊山傳我武藝。我原本叫做顧陽,這個‘暘’字,也是他所起。今年師父仙逝,我方出山,正欲南下尋那狗賊報仇。故而小姐所說的先前朝廷故事,顧暘不知。”
蘇見黎聽得,雙眸中不禁盛滿哀傷,輕輕歎息,柔聲道:“顧大哥,你莫怕,我定會助你報得那血海家仇。”
顧暘眼眶微酸,道:“多謝蘇小姐。你方才的話,且接著講給我聽。”
蘇見黎點點頭,道:“顧大哥,你可知道這東太後、西太後是何人麽?”
顧暘道:“這西太後,莫不正是當今的慈禧太後罷?”
蘇見黎道:“正是。那東太後乃先朝鹹豐皇帝的正皇後慈安太後。這西太後原先隻是貴妃之身,隻因她生了同治皇帝,才得以跟東太後兩宮並尊,同為太後。鄉間風聞東太後並非病歿,而是被這西太後所害。”
顧暘聽了,不禁額頭冒汗,道:“蘇大人的詩裏,本是指責西寇,卻恰逢東太後不明不白地崩了,這西……自然就……”
蘇見黎道:“爹爹本來也沒往那上麵想,誰料從此以後,竟接連落榜七年,直至當今皇上親政,西太後為了麵兒上好看,交了幾天權,爹爹方再中進士,這豈不是怪事麽!”
顧暘歎道:“也正因為蘇大人是皇上親手提拔的第一批人,皇上才對他器重備至罷。變法禍起,皇上已先把蘇大人貶到此地,可謂是恩至義盡了。”
蘇見黎低聲道:“正是呀。因而爹爹雖也崇西學,行變法,卻始終不肯背皇上。談及皇上,都是兩眼涕零。”
顧暘輕輕歎了口氣,道:“朝廷被奸佞把持,喪權辱國,我千萬中華兒女,何時能見天日……”
蘇見黎聽著他宏大的言論,不禁綻出笑容,托著腮兒,靜靜地望著他。
顧暘仰望著青天中央那輪日頭,自我感動了片刻,乍瞥到蘇見黎在看他,忙低下臉來。忽然想到一事,便問道:“那日蘇大人說要把你關在府裏不許出來,為何小姐又能出來了?”
蘇見黎笑道:“就那老頭子,也關得住我?今日他去給我娘上墳,我便偷跑了出來。”
顧暘道:“原來如此。……不對哇,你為何不給你娘上墳?”
蘇見黎伸出手指,點了一下他的腦袋,笑道:“傻大哥,你許是在山裏待得久了,不知外麵的風俗。你可曾見過女兒家去上墳的麽?”
顧暘一愣,道:“這個風俗,我也曾聽說。隻是於我看來,早應拋棄了。蘇小姐,你是先進人家的千金,怎不懂得這個理兒?女兒家又如何?女兒家便不是爹娘的親骨肉麽?女兒家便不能想爹娘麽?”
蘇見黎聽他有指責之意,心中不禁有些著惱,剛要反駁他,卻見他說到“爹娘”二字時,淚竟已滿眶,想到他孩提時就已喪了雙親,自己那顆心便不知不覺軟了下來,歎聲氣道:“顧大哥,你不知這之間的苦處。我自然希望女兒家都能去拜一拜爹娘。隻是我那娘親,便是教我去,我都不去。她拋下了我和我爹,她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