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離京的那天起,藍玉就一直在休息,壓根就沒有心思看一看運河兩岸的風景。
運河已經有了接近千年的曆史,當年楊廣傾盡全國之力,建造出來的這條運河,並沒有加強楊家的皇權,反而成為楊家的掘墓助力之一。
雖然唐朝一直在罵楊廣,在罵這條運河勞民傷財,但給唐朝的幫助,可以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的通的。
南來北往,春夏秋冬,數百年來的迴憶皆融入到這清澈的運河水中。運河兩岸柳樹已經抽芽,一座座矮矮的瓦房之中,可能住著一家三口,也有可能住著一大家子人,他們每日都在運河上討生計。
說他們愛這運河,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每日可能雙腳要在這水中泡上數個時辰;但要說痛恨這運河,那就更加不可能,因為他們是靠著這運河活著的。
一路行來,從南方的春意盎然,再到北方的春寒料峭。饒是藍玉身強體健,也不得不加上一件衣服,來抵禦北方的春寒。
“還有多久就能到達北平城?”
“三個時辰後就能抵達北平城。”
一路之上,為了能夠加快速度,提前一天到達北平城。藍玉並不是一直在坐船,隻要能快一些他也不介意中途縱馬疾馳。
“再快一些,爭取兩個時辰之後到達北平城,不用派人通知他們,直接前往馮勝大營!”
藍玉對於朱棣的提防,是刻在骨子裏的。對於親王朱慡、晉王朱棡,他壓根就看不起,這二人能力是有的,但是人品就直接杜絕了他們爭奪皇位的機會。
試問英明的老朱,可是時刻提防這兩個累犯之人,盡量少禍禍那些平民百姓。可是朱棣不同,他到了北平之後,就藩北平已經十多年了。
朱棣還是徐家的女婿,這個身份可是非同凡響。雖然徐達、常遇春都已經不在了,但是在大明軍中的影響力,除了老朱那怕是太子朱標的威望還和他們相差很多。藍玉雖然已經是國公,但他隻能說是根基最淺的國公爺,哪怕是常府都要強於他,都是一些無形的力量。
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親王在地方身份高貴但同樣這個身份也限製了他的發展,他不得幹預地方事務。但是在緊急情況下,親王可調遣王國所在地的鎮守兵。每有軍事行動,諸王都要帶領護衛隨軍出征,那些在疆場上叱吒風雲的將帥,雖身為大將軍,有時也要受到親王的節製。
朱棣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在宗人院擔任右宗正,這可不是看似可有可無的官職。
藍玉上次北征的時候,聽到地方官員對於朱棣的評價,看到他們的態度、百姓對於燕王的讚譽,他就意識到朱老四不簡單,才會有他對朱標的那一番話。
利用袁珙結識當地官員,培植自己的地方勢力。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大將軍,率列侯趙庸、曹興、王弼、孫恪等赴北平,訓練軍馬,聽燕王節製,以出征漠北。
這可是老朱對於朱棣信任增加的征兆,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偵知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等駐牧迤都,遂揮師前進。這時適逢大雪,諸將欲待雪止再進軍。朱棣卻認為天降大雪,敵軍必然意料不到明軍將至,應當乘雪速進。大軍進抵迤都,與元軍僅隔一沙磧,竟未被發覺。雖以重兵壓境,朱棣仍欲智取。派部將觀童前往敵營勸降。觀童與乃兒不花是舊識,正在勸降時,明軍已大敗元軍,乃兒不花想乘馬逃走,觀童告訴他這是燕王的軍隊,不必害怕,邀請乃兒不花一同到明軍營帳中請降,果然被設酒款待,乃兒不花深受感動,便帶領部落和馬駝牛羊,一起歸降了明軍。
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高興地說:“肅清沙漠者,燕王也!”自後,朱棣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屢次被朱元璋授命參與北方軍事,節製士馬。
朱棣在大明的地位已經超過了親王朱慡,有著直逼朱標的趨勢,作為朱標的忠實支持者,所有威脅到朱標地位的人,都是他藍玉的敵人。
他也是擔心,自己貿然進入軍營,會遭到不測,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可不防備。身後隻有幾個親衛,朱棣可是心髒的鼻祖之人,如果他裝聾作啞說聖旨是假的,一旦發難藍玉和幾個親衛壓根無法抵擋。
“馮老將軍(藍大將軍)!”二人相互寒暄,馮勝明白了老朱的意思,藍玉也知道了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對於常茂向西的決定,他早就知道也不置可否,這是外甥自己的決定,隻能祈禱他早日迴來。
“走吧,咱們一起前往燕王大營!”
藍玉同馮勝、馮誠等人,一起前往北平軍大營。
“燕王接旨!”天色已黑,為了趕時間,藍玉才不管什麽三七二十一,到了之後立刻宣讀聖旨,解除朱棣的軍權,同時也不給對方準備的時間。
他也知道,有人進入馮勝大營的消息,朱棣肯定早早收到消息。
在藍玉進入大營的第一時間,燕王這邊就收到了消息,現在還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聽到聖旨到,朱棣大步走出軍中大帳!
“奉天......四子朱棣指揮有方......朱高熾未能......除郡王頭銜......張玉違抗軍令,念其救護皇孫情有可原,革職為民,咱不忍......”
這和當初商量的不一樣,老朱覺得既然孫子想要,那就一擼到底的了,這樣馮家方便不是。
所有人表情各異,有欣喜、有悲憤、有不平、有詫異、有怨恨、有不滿。
朱棣的嘴角抽了抽,這道聖旨他不願意接,可又不能不接,這是聖旨哪怕他是親王也不敢對這道聖旨不敬。
朱高熾心中悲憤不已,為什麽要革除我郡王的爵位,我也是奮勇殺敵,不封賞也就罷了竟然還被處罰了,他覺得這不公平,剛想起身反駁,迎來的是自己老爹的眼神,他選擇了退縮。
張玉整個人都是懵圈的,自己這就被革職為民了?他掏空了腦子,也沒有想到自己那麽做有什麽不對,那可是郡王如果在眼前戰死,他的日子隻會更加淒慘。
現在一擼到底,還要去金陵城生活,等待以後啟用,這就更加耐人尋味了。他想不明白,為什麽明明這次是大勝,燕軍將領竟然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賞。
藍玉的眼睛和朱棣的眼睛,就在此刻第一次對上。
運河已經有了接近千年的曆史,當年楊廣傾盡全國之力,建造出來的這條運河,並沒有加強楊家的皇權,反而成為楊家的掘墓助力之一。
雖然唐朝一直在罵楊廣,在罵這條運河勞民傷財,但給唐朝的幫助,可以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夠說的通的。
南來北往,春夏秋冬,數百年來的迴憶皆融入到這清澈的運河水中。運河兩岸柳樹已經抽芽,一座座矮矮的瓦房之中,可能住著一家三口,也有可能住著一大家子人,他們每日都在運河上討生計。
說他們愛這運河,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每日可能雙腳要在這水中泡上數個時辰;但要說痛恨這運河,那就更加不可能,因為他們是靠著這運河活著的。
一路行來,從南方的春意盎然,再到北方的春寒料峭。饒是藍玉身強體健,也不得不加上一件衣服,來抵禦北方的春寒。
“還有多久就能到達北平城?”
“三個時辰後就能抵達北平城。”
一路之上,為了能夠加快速度,提前一天到達北平城。藍玉並不是一直在坐船,隻要能快一些他也不介意中途縱馬疾馳。
“再快一些,爭取兩個時辰之後到達北平城,不用派人通知他們,直接前往馮勝大營!”
藍玉對於朱棣的提防,是刻在骨子裏的。對於親王朱慡、晉王朱棡,他壓根就看不起,這二人能力是有的,但是人品就直接杜絕了他們爭奪皇位的機會。
試問英明的老朱,可是時刻提防這兩個累犯之人,盡量少禍禍那些平民百姓。可是朱棣不同,他到了北平之後,就藩北平已經十多年了。
朱棣還是徐家的女婿,這個身份可是非同凡響。雖然徐達、常遇春都已經不在了,但是在大明軍中的影響力,除了老朱那怕是太子朱標的威望還和他們相差很多。藍玉雖然已經是國公,但他隻能說是根基最淺的國公爺,哪怕是常府都要強於他,都是一些無形的力量。
洪武十三年朱棣就藩北平,親王在地方身份高貴但同樣這個身份也限製了他的發展,他不得幹預地方事務。但是在緊急情況下,親王可調遣王國所在地的鎮守兵。每有軍事行動,諸王都要帶領護衛隨軍出征,那些在疆場上叱吒風雲的將帥,雖身為大將軍,有時也要受到親王的節製。
朱棣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在宗人院擔任右宗正,這可不是看似可有可無的官職。
藍玉上次北征的時候,聽到地方官員對於朱棣的評價,看到他們的態度、百姓對於燕王的讚譽,他就意識到朱老四不簡單,才會有他對朱標的那一番話。
利用袁珙結識當地官員,培植自己的地方勢力。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朱元璋命傅友德為大將軍,率列侯趙庸、曹興、王弼、孫恪等赴北平,訓練軍馬,聽燕王節製,以出征漠北。
這可是老朱對於朱棣信任增加的征兆,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偵知北元太尉乃兒不花等駐牧迤都,遂揮師前進。這時適逢大雪,諸將欲待雪止再進軍。朱棣卻認為天降大雪,敵軍必然意料不到明軍將至,應當乘雪速進。大軍進抵迤都,與元軍僅隔一沙磧,竟未被發覺。雖以重兵壓境,朱棣仍欲智取。派部將觀童前往敵營勸降。觀童與乃兒不花是舊識,正在勸降時,明軍已大敗元軍,乃兒不花想乘馬逃走,觀童告訴他這是燕王的軍隊,不必害怕,邀請乃兒不花一同到明軍營帳中請降,果然被設酒款待,乃兒不花深受感動,便帶領部落和馬駝牛羊,一起歸降了明軍。
捷報傳到京師,朱元璋高興地說:“肅清沙漠者,燕王也!”自後,朱棣威名大振,更受倚重,屢次被朱元璋授命參與北方軍事,節製士馬。
朱棣在大明的地位已經超過了親王朱慡,有著直逼朱標的趨勢,作為朱標的忠實支持者,所有威脅到朱標地位的人,都是他藍玉的敵人。
他也是擔心,自己貿然進入軍營,會遭到不測,雖然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可不防備。身後隻有幾個親衛,朱棣可是心髒的鼻祖之人,如果他裝聾作啞說聖旨是假的,一旦發難藍玉和幾個親衛壓根無法抵擋。
“馮老將軍(藍大將軍)!”二人相互寒暄,馮勝明白了老朱的意思,藍玉也知道了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
對於常茂向西的決定,他早就知道也不置可否,這是外甥自己的決定,隻能祈禱他早日迴來。
“走吧,咱們一起前往燕王大營!”
藍玉同馮勝、馮誠等人,一起前往北平軍大營。
“燕王接旨!”天色已黑,為了趕時間,藍玉才不管什麽三七二十一,到了之後立刻宣讀聖旨,解除朱棣的軍權,同時也不給對方準備的時間。
他也知道,有人進入馮勝大營的消息,朱棣肯定早早收到消息。
在藍玉進入大營的第一時間,燕王這邊就收到了消息,現在還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聽到聖旨到,朱棣大步走出軍中大帳!
“奉天......四子朱棣指揮有方......朱高熾未能......除郡王頭銜......張玉違抗軍令,念其救護皇孫情有可原,革職為民,咱不忍......”
這和當初商量的不一樣,老朱覺得既然孫子想要,那就一擼到底的了,這樣馮家方便不是。
所有人表情各異,有欣喜、有悲憤、有不平、有詫異、有怨恨、有不滿。
朱棣的嘴角抽了抽,這道聖旨他不願意接,可又不能不接,這是聖旨哪怕他是親王也不敢對這道聖旨不敬。
朱高熾心中悲憤不已,為什麽要革除我郡王的爵位,我也是奮勇殺敵,不封賞也就罷了竟然還被處罰了,他覺得這不公平,剛想起身反駁,迎來的是自己老爹的眼神,他選擇了退縮。
張玉整個人都是懵圈的,自己這就被革職為民了?他掏空了腦子,也沒有想到自己那麽做有什麽不對,那可是郡王如果在眼前戰死,他的日子隻會更加淒慘。
現在一擼到底,還要去金陵城生活,等待以後啟用,這就更加耐人尋味了。他想不明白,為什麽明明這次是大勝,燕軍將領竟然沒有得到任何的封賞。
藍玉的眼睛和朱棣的眼睛,就在此刻第一次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