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播州楊氏
紅樓:開局被流放,我要造反 作者:飄逸的腿毛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大明宮裏出來,永安帝沉默的走在前頭,賈瓚和一大群宮人太監寸步不離的跟著他。
還未走出多遠,永安帝忽然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表情很是難看。
賈瓚心中一緊,暗討:我都那樣說了,你小心眼兒到還不放過我吧。
卻見永安帝伸出一隻手,攤在他麵前,冷聲道:“拿來。”
賈瓚不敢多嘴,取出玉佩放在他掌心上。
他拿在眼前,深深的望了一眼,隨即塞進了懷裏。
又從身上扯下了另一塊玉佩,道:“朕不是不講理之人,拿了你的東西,總要用別的跟你換。”
“這玉佩也是朕隨身多年,見此玉佩如朕親臨,便以此作為交換如何?”
賈瓚吞了口唾沫,躬身道:“陛下言重,那枚玉佩乃是臣獻於陛下,不必……”
話未講完,永安帝很不耐煩的將玉佩拍在了他的胸口。
“讓你拿著便拿著,哪來這般多的廢話!”
他看上去心情很是狂躁,一點也沒了往日穩重威嚴的形象。
言罷扭頭便走,完全沒有給賈瓚說話的機會。
眾人連忙跟了上去。
賈瓚將玉佩揣進懷裏也跟了上去,心中無比好奇。
這不過是懷德太子送給太上皇的一塊玉佩而已,不至於吧?
瞧著永安帝這狀態,明顯是有些破防了。
一路迴到了乾明殿,永安帝端坐在禦案之後,將玉佩放在麵前,瞧著玉佩發呆。
他這副狀態,賈瓚也不好說告辭,隻能站在殿中等候。
良久,永安帝迴過神來,收起玉佩,表情恢複了正常。
抬頭望向賈瓚,道:“朕為讓你去攻打遼東,你心中可有不滿之處?”
賈瓚連忙迴道:“臣不敢,陛下英明神武高瞻遠矚,臣資質愚鈍,陛下必是有臣之目力不及之處,想到了臣的前麵。”
永安帝輕笑著擺手:“你也不必拍朕的馬屁,你小子鬼精鬼精的,朕不信你瞧不出來。”
賈瓚微微一笑,如果他猜的不錯,永安帝將他留在京城,應是與西南方向有關。
果然,永安帝歎道:“朕已命王子騰,要他務必小心謹慎,若是敵軍勢大不可力敵,便立即撤迴長城之內,以免徒遭損失。”
“之所以命王子騰去遼東,是因為……”
他在案上撿起一本奏折,遞給了一旁的太監。
“你先瞧瞧這個吧。”
太監拿著奏折,雙手送到賈瓚麵前。
賈瓚接在手中,翻開觀瞧。
這是一封錦衣府送來的密報。
上麵清楚了羅列出了自西南土司叛亂後,南安郡王遭受的重大損失。
其實西南土司向來都不怎麽老實,對於大梁來說,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跟上班打卡一樣,很是規律。
現在算算時間,也的確到點了。
西南方向,貴州、廣西、四川、雲南、湖廣這幾個省份之中,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土司。
其中最大的一個,名為播州楊氏。
據說其本是漢人,祖上是唐朝將領,率兵前往播州平叛之後便留在了這裏鎮守,楊氏一族便在此生根繁衍。
曆經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直到北宋年間,已經成為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的楊氏一族投靠了宋庭,宋庭於此設播州軍,以楊氏為首。
南宋末年,為了抵抗蒙古人侵,忠於宋庭的楊氏,協助當地大宋軍民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釣魚城,並出人出力協助作戰。
後麵便是釣魚城抵抗蒙古三十六年,更是讓蒙古大汗蒙哥飲恨於此的軍事奇跡。
隨著蒙古鐵騎步步緊逼,南宋不敵,播州也逐漸與大宋失去了聯係,成了孤懸在外的孤城。
崖山之戰的前兩年,播州大旱,顆粒無收,釣魚城軍民依舊堅持抵抗。
崖山慘敗後,宋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絕望之際背著年僅八歲的幼帝趙昺投海自盡,隨行十多萬軍民相繼跳海追隨。
此時的釣魚城早已沒有任何補給,並且在大旱絕收的困境當中又抵抗了兩年之久。
宋庭滅亡的消息傳至播州,守將王立見繼續抵抗已經沒有了意義,又在忽必烈絕不傷及城內百姓一人的承諾下,下令開城投降,這場長達三十多年的守城之戰才宣告結束。
宋庭雖然被滅,可播州楊氏依舊不降,帶著人在山林裏和蒙古人打起了遊擊。
最終忽必烈實在沒辦法,便許以官職招安了楊氏,設立播州宣撫司,允許楊氏世襲罔替。
後又以此法招安了無數的西南少數民族首領,正式確立了土司製度。
忽必烈死後,大梁太祖於金陵起兵反元,最開始打的旗號就是為大宋複仇。
直到地盤越來越大,這才改成了“驅逐韃虜”。
大梁建立後,承襲了元製,對於西南土司的政策並沒有改動。
其中太祖皇帝有感播州楊氏抵抗蒙古的功績,尤是對其寬容。
允其自行決定當地政務、軍務、司法、財政,進一步加強了楊氏的權勢,使得其自主權遠遠超過了其餘土司。
隨著時間流逝,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楊氏一族愈發的不可一世,四處征戰,吞並周圍的土司,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播州為中心,方圓千裏的國中之國。
其地盤涵蓋雲南四川小部分地區和貴州大部分地區,幾乎使得貴州布政司成了擺設。
勢力的逐漸擴大,使得楊氏一族滋生出了不該有的野心,不再滿足於隻當一個西南土司,開始蠢蠢欲動。
遼東大戰後,大梁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滑,楊氏見時機成熟,起兵反叛,卻為朝廷兵馬所敗。
可其老巢均在崇山峻嶺之間,朝廷也拿他們沒辦法,隻能采取懷柔政策進行招安,然而卻招而複叛。
也正是由那時開始,南安王落戶西南,率兵提防著不老實的播州楊氏。
一邊剿一邊招安,時間一長,不論是南安王還是播州楊氏,也就習慣了這種奈何不得彼此的相處方式。
隻是,這次的動靜格外的大。
根據錦衣府的密報,本次反叛的可不僅僅是播州楊氏,雲南、四川、廣西的部分土司也參與其中,組成了聯軍。
南安郡王麵對土司聯軍損失慘重,眼下已經從駐地銅仁撤到了麻陽,這都已經是湖廣境內了。
看了眼前的密報,饒是賈瓚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也是倒吸一口涼氣,為南安王的大膽和愚蠢感到震驚。
都已經從貴州被打到了湖廣,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想著隱瞞。
他恐怕是真的拿錦衣府和當地官員當成傻子了。
還未走出多遠,永安帝忽然停下了腳步,轉過身來,表情很是難看。
賈瓚心中一緊,暗討:我都那樣說了,你小心眼兒到還不放過我吧。
卻見永安帝伸出一隻手,攤在他麵前,冷聲道:“拿來。”
賈瓚不敢多嘴,取出玉佩放在他掌心上。
他拿在眼前,深深的望了一眼,隨即塞進了懷裏。
又從身上扯下了另一塊玉佩,道:“朕不是不講理之人,拿了你的東西,總要用別的跟你換。”
“這玉佩也是朕隨身多年,見此玉佩如朕親臨,便以此作為交換如何?”
賈瓚吞了口唾沫,躬身道:“陛下言重,那枚玉佩乃是臣獻於陛下,不必……”
話未講完,永安帝很不耐煩的將玉佩拍在了他的胸口。
“讓你拿著便拿著,哪來這般多的廢話!”
他看上去心情很是狂躁,一點也沒了往日穩重威嚴的形象。
言罷扭頭便走,完全沒有給賈瓚說話的機會。
眾人連忙跟了上去。
賈瓚將玉佩揣進懷裏也跟了上去,心中無比好奇。
這不過是懷德太子送給太上皇的一塊玉佩而已,不至於吧?
瞧著永安帝這狀態,明顯是有些破防了。
一路迴到了乾明殿,永安帝端坐在禦案之後,將玉佩放在麵前,瞧著玉佩發呆。
他這副狀態,賈瓚也不好說告辭,隻能站在殿中等候。
良久,永安帝迴過神來,收起玉佩,表情恢複了正常。
抬頭望向賈瓚,道:“朕為讓你去攻打遼東,你心中可有不滿之處?”
賈瓚連忙迴道:“臣不敢,陛下英明神武高瞻遠矚,臣資質愚鈍,陛下必是有臣之目力不及之處,想到了臣的前麵。”
永安帝輕笑著擺手:“你也不必拍朕的馬屁,你小子鬼精鬼精的,朕不信你瞧不出來。”
賈瓚微微一笑,如果他猜的不錯,永安帝將他留在京城,應是與西南方向有關。
果然,永安帝歎道:“朕已命王子騰,要他務必小心謹慎,若是敵軍勢大不可力敵,便立即撤迴長城之內,以免徒遭損失。”
“之所以命王子騰去遼東,是因為……”
他在案上撿起一本奏折,遞給了一旁的太監。
“你先瞧瞧這個吧。”
太監拿著奏折,雙手送到賈瓚麵前。
賈瓚接在手中,翻開觀瞧。
這是一封錦衣府送來的密報。
上麵清楚了羅列出了自西南土司叛亂後,南安郡王遭受的重大損失。
其實西南土司向來都不怎麽老實,對於大梁來說,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跟上班打卡一樣,很是規律。
現在算算時間,也的確到點了。
西南方向,貴州、廣西、四川、雲南、湖廣這幾個省份之中,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土司。
其中最大的一個,名為播州楊氏。
據說其本是漢人,祖上是唐朝將領,率兵前往播州平叛之後便留在了這裏鎮守,楊氏一族便在此生根繁衍。
曆經唐朝滅亡,五代十國,直到北宋年間,已經成為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的楊氏一族投靠了宋庭,宋庭於此設播州軍,以楊氏為首。
南宋末年,為了抵抗蒙古人侵,忠於宋庭的楊氏,協助當地大宋軍民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釣魚城,並出人出力協助作戰。
後麵便是釣魚城抵抗蒙古三十六年,更是讓蒙古大汗蒙哥飲恨於此的軍事奇跡。
隨著蒙古鐵騎步步緊逼,南宋不敵,播州也逐漸與大宋失去了聯係,成了孤懸在外的孤城。
崖山之戰的前兩年,播州大旱,顆粒無收,釣魚城軍民依舊堅持抵抗。
崖山慘敗後,宋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絕望之際背著年僅八歲的幼帝趙昺投海自盡,隨行十多萬軍民相繼跳海追隨。
此時的釣魚城早已沒有任何補給,並且在大旱絕收的困境當中又抵抗了兩年之久。
宋庭滅亡的消息傳至播州,守將王立見繼續抵抗已經沒有了意義,又在忽必烈絕不傷及城內百姓一人的承諾下,下令開城投降,這場長達三十多年的守城之戰才宣告結束。
宋庭雖然被滅,可播州楊氏依舊不降,帶著人在山林裏和蒙古人打起了遊擊。
最終忽必烈實在沒辦法,便許以官職招安了楊氏,設立播州宣撫司,允許楊氏世襲罔替。
後又以此法招安了無數的西南少數民族首領,正式確立了土司製度。
忽必烈死後,大梁太祖於金陵起兵反元,最開始打的旗號就是為大宋複仇。
直到地盤越來越大,這才改成了“驅逐韃虜”。
大梁建立後,承襲了元製,對於西南土司的政策並沒有改動。
其中太祖皇帝有感播州楊氏抵抗蒙古的功績,尤是對其寬容。
允其自行決定當地政務、軍務、司法、財政,進一步加強了楊氏的權勢,使得其自主權遠遠超過了其餘土司。
隨著時間流逝,要錢有錢要人有人的楊氏一族愈發的不可一世,四處征戰,吞並周圍的土司,逐漸形成了一個以播州為中心,方圓千裏的國中之國。
其地盤涵蓋雲南四川小部分地區和貴州大部分地區,幾乎使得貴州布政司成了擺設。
勢力的逐漸擴大,使得楊氏一族滋生出了不該有的野心,不再滿足於隻當一個西南土司,開始蠢蠢欲動。
遼東大戰後,大梁軍隊的戰鬥力直線下滑,楊氏見時機成熟,起兵反叛,卻為朝廷兵馬所敗。
可其老巢均在崇山峻嶺之間,朝廷也拿他們沒辦法,隻能采取懷柔政策進行招安,然而卻招而複叛。
也正是由那時開始,南安王落戶西南,率兵提防著不老實的播州楊氏。
一邊剿一邊招安,時間一長,不論是南安王還是播州楊氏,也就習慣了這種奈何不得彼此的相處方式。
隻是,這次的動靜格外的大。
根據錦衣府的密報,本次反叛的可不僅僅是播州楊氏,雲南、四川、廣西的部分土司也參與其中,組成了聯軍。
南安郡王麵對土司聯軍損失慘重,眼下已經從駐地銅仁撤到了麻陽,這都已經是湖廣境內了。
看了眼前的密報,饒是賈瓚早已有了心理準備,也是倒吸一口涼氣,為南安王的大膽和愚蠢感到震驚。
都已經從貴州被打到了湖廣,到了這個時候竟然還想著隱瞞。
他恐怕是真的拿錦衣府和當地官員當成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