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問道
人在女尊戰國,目標:大秦帝太後 作者:鹹菜配雞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的空氣格外清新。
雞子般的太陽懸掛於空中。
一隊鐵甲護衛,護持著五輛馬車,緩緩向獵林而去。
她們左右張望,警惕的環視四周所有風吹草動。
雖然在鹹陽城外,沒人膽敢攔截她們這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她們保護的可是大秦未來的王,以及太後。
如何小心都不為過。
車輦內。
臻忠,欲言又止。
一張病態的臉上,滿是糾結。
巴清在趙姬左側,正襟危坐。
低著頭。
而嬴政則坐在右側,手捧著不知是何竹簡,細細觀看。
場麵些壓抑,以及說不出來的尷尬。
趙姬主動打破這尷尬的局麵,“政兒,知你好學,但凡事得講究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不等趙姬多說,嬴政放下手中竹簡。
先是瞥了巴清一眼。
眉宇淡然卻內藏疑惑。
莫非父親讓我出來,隻是為了介紹此人給我?
這是要安排此人,來當政的丈夫?
說實話,對於嬴政此時的心態而言。
她雖然尊敬趙姬。
但對於趙姬的安排,她已經有了逆反,抵觸的情緒。
甚至於厭惡。
隻是礙於她需要依靠趙姬。
至少在未正式登基之前,需要依靠趙姬。
故而處處順從。
嬴政對趙姬開口道:“父親教訓的是。好不容易出來玩一趟,豈能掃了興致。隻是孩兒昨夜讀到精妙之處,實在難舍。”
她對趙姬拱手一拜,“還望父親見諒。”
父親?!
聽到嬴政的話。
巴清微微抬起頭。
見一名儀態威儀,頭戴冕冠的清秀少女,正對趙姬行禮。
心裏驚訝。
這應該就是大秦未來的王,嬴政。
未曾想會以此等方式會麵。
自從坐到趙姬的車輦上。
他便一直低著頭。
不僅是因為擔心失禮,還因為直視趙姬有可能被看穿心思。
故而當一個鵪鶉。
嬴政上車攆時,雖有察覺,但未細想。
如今才反應過來。
公子政就坐在對麵。
巴清連忙行禮道:“小人不知公子尊麵,失了禮數,請公子政責罰。”
這聲音,倒是吸引了趙姬與嬴政的注意。
趙姬似是打趣道:“若是你一直低頭,興許政兒還不會責罰你。”
“父親說笑了。所謂不知者,無罪也。”嬴政雖笑,語氣卻帶著漠視。
巴清小聲說道:“王妃,小人乃鄉間農夫,雖有些家財,但無膽。自然不敢仰視王妃與公子威儀。”
“一如既往的奉承。”趙姬一笑,旋即看向嬴政,“之前聽你言,讀到精妙之處,實在難舍。孤倒是有些好奇,究竟是何等精妙,讓政兒難以放下。不如訴之於口,讓諸位聽聽。”
嬴政眼眸似是有閃光,朗聲道:“商君論帝道,王道,伯道。”
趙姬來了興趣。
“何為帝道?”
“奉行黃老之說,帝無為而治,順應民意。”
帝道與後世的帝王之術,或者什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區別。
真正的帝道,源自黃帝與老子之說。
也被統稱為黃老之說。
帝道,其實並不是單指一個人。
而是一種絕對的,類似於烏托邦的淨土。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
就如同五帝一樣,實行禪讓製。
例如舜禪讓於禹。
誰有能力,誰就領導。
沒有絕對的管理者。
也沒有例如衙役之類的執法者。
帝遇事,與臣商,亦與民商。
大家互相商量,心往一塊使,勁往一處用。
開辟一個天下為公,沒有私欲的烏托邦世界。
這便是帝道。
商鞅第一次麵見秦孝公時,便向秦孝公推薦帝道。
結果被秦孝公當眾趕走。
對於帝道,有些可以借用。
但要完全遵守,趙姬絕對會嗤之以鼻。
民尚未開智。
不通治理,不精國事,不曉天地。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若讓民治,隻會分裂,再分裂,最後一團糟。
永遠都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同意一個觀點。
也不要認為所有人都擁有正常人的認知與智商。
或許有帝道實現的時候。
但絕非是現在。
趙姬看向嬴政,“何為王道?”
“王道奉行儒家學說,以仁德,禮製治世。”
滅亡的周朝奉行的就是王道。
有嚴苛的階級劃分。
王之子為王。
君侯之子為君侯。
王為核心。
士族公卿為臣輔之。
構建道德框架。
以禮樂文化作為核心約束所有人。
讓所有人必須遵守這套框架。
這便是周禮。
君有君禮。
臣有臣禮。
民有民禮。
後來因此衍變出三綱五常,四端五倫,四維八德。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以此治世,便是王道。
王道有好有壞,各有看法。
對於道德框架,趙姬覺得很不錯,可以奉行下去。
但階級固化,勢必會引起抗爭。
再者,一味的用仁德來約束自身。
麵對不仁之士時,難免會吃虧。
比如誰也沒想到,有個孫子提出兵者,詭道也的理念。
徹底改變了戰爭。
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三觀。
再者,奉行周禮的周朝下場,就擺在眼前。
在道德觀念根深蒂固的曾經。
照樣有子殺父,父殺子,篡權奪位的例子。
這一理念,適合聖德明主,而不適合弱者。
若是王室衰弱,君王無能,朝綱必將大亂。
到時架空王室,禍亂朝綱,群雄逐鹿的局麵,終會上演。
例如漢!
就如同周的輪迴。
隻是有所不同的是,多了一個統一的思想。
還有一個致命缺陷。
那就是官員,爵位製度鬆散與漏洞太多。
再加上階級固化。
後來者若是立功,隻能另外冊封。
結果就是製度臃腫,
各種各樣的官員,管著同一件事。
有爵位者遍地都是,蠶食普通人的生存空間。
商鞅向秦孝王闡述王道時,被秦孝王再次趕走。
趙姬聽後,繼續詢問,“何為伯道?”
“伯道,與帝道有異。帝道乃順應民心,伯道則逆民情。”
伯道,便是霸道。
商鞅曾言:民隻顧眼前之樂,不顧國家生死,並且樂在其中。
但王不行。
可難就難在民與王的思想不一致。
哪怕改變的再多,讓民各自做自己本分的事,難道是民樂意看到的?
不如穩定內部,對外強勢。
國不富,不能發動戰爭。
軍隊不強,不足以打擊敵人。
要想國富,唯有種田。
要想軍隊強盛,必須勸民英勇作戰,以封賞引誘,讓民趨之若鶩。
再以重罰威脅,讓百姓知曉什麽是害怕。
重賞加上重罰,隻要實施下去。
必定令行禁止。
這樣做,秦國不可能不強大。
這便是商鞅給秦孝公闡述的伯道(霸道)
當伯道論說完,秦孝公便拜商鞅為相,開始了改革。
霸道,無非是對內和對外同樣強硬。
在趙姬看來,所謂的霸道利於稱霸,而不利於治。
霸道成功的關鍵在於外部壓力。
可一旦外部沒了壓力,也就是沒了敵人。
對外的拳頭,就會打在自己身上。
內部也會因苛責的律法而被引爆。
就如同在懸崖上走鋼絲。
隨時就會粉身碎骨。
趙姬麵色平靜的詢問嬴政,“政兒覺得帝道,王道,伯道,哪一個適合你?”
這三種道不能說全錯,但都有缺陷。
無論嬴政選哪一種,趙姬都會感覺到失望。
“帝道過於幻想,不可為之。王道受掣,政嗤之以鼻。至於伯道……。”
贏政沉吟了一會。
趙姬在案桌下的手,不由自主的捏緊。
除了臻忠如坐針氈外,其他人的視線都放在了贏政身上。
嬴政接下來的話,很有可能會改變秦國的未來走向。
良久,嬴政開口道:“伯道是好,可正如父親所說,不利於治。”
趙姬在桌子下的拳頭,緩緩鬆開,一臉笑容,“帝道,王道,伯道,政兒皆棄之不用,那不知政兒當以何道立足於世?”
嬴政語氣平淡,“黃老開創帝道,天下便有了帝道。周王開創王道,天下便有了王道。商君論述伯道,這天下便多了一個伯道。
商君言:夫琴瑟不合,必改弦而更張。政不更張,不可為治。”
琴瑟不合鳴,就改動琴弦。
不進行改革,就無法治理。
嬴政聲雖輕,但如同春雷,在眾人心中炸響,“先者無政之道也,政便創自身之道。其道當蓋三皇,過五帝。政之道,當為蓋過三皇五帝之道。”
她喃喃自語,“皇帝……皇帝……此詞甚好。政之道,當為皇帝之道也!政開創皇帝之道,天下便有了政之道也!”
鴉雀無聲。
車輦內,落針可聞。
片刻之後,車輦停下。
車輦外,響起宦官之聲,“王妃,公子。我等已經到了獵林。”
宦官之聲,喚醒眾人。
趙姬麵露笑容,“吾兒大有誌氣,不過光說無用,得看你能否做到。”
巴清此時看嬴政的眼神都變了。
這是何等的豪邁與氣魄。
若天下無我之道。
我便開創自身之道。
這天下,便有了我的道。
若非身份卑微,巴清真想與其結交一二。
嬴政是有氣魄之人。
他又何嚐不是如此。
以男子之身,在商海沉浮,何嚐不是在走自身之道。
嬴政倒是依舊平淡,“多謝父親誇讚。”
臻忠則傻乎乎的盯著車簾。
似乎很想下去。
“臻忠,見你坐立難安,可否是坐不慣車攆?”
見趙姬問話,臻忠將頭轉了過來。
那張蒼白的臉,此時更加蒼白。
無精打采的模樣,就如同被霜打過的茄子。
她委屈巴巴的說道:“趙叔,我坐這個,左搖右晃。肚子內吃的肉都活了過來……。”
臻忠拍了拍小腹左側,“一會跑到這。”
又拍了拍右側,“一會又跑到這。”
她指了指喉嚨,“現在堵在了這。”
巴清見此人傻乎乎的,有些不解。
究竟是何人,竟敢對王妃如不敬。
“你該不會要吐了吧。”趙姬趕緊擺手,“政兒,你且帶她下去。莫要髒了車。孤最聞不得那味。”
嬴政自幼跟在趙姬身側。
自然知曉趙姬喜香,最厭惡汙穢之氣。
她對趙姬拱手,“諾。”
隨後帶著臻忠下了馬車。
剛下馬車,臻忠便捂著嘴巴。
嬴政唿道:“去遠些,去遠些。若是讓你母親知道,你吐在我父之側,定然要打你。”
臻忠嗚嗚了兩句,一頭紮入樹林,沒了蹤跡。
車攆內。
趙姬笑問巴清,“我兒如何?”
巴清俯首,“人中龍鳳,雄主之姿。”
“可是奉承之語?”
“絕無半句假話。”
巴清越來越摸不清趙姬問這個作甚。
總不能打算將他介紹給嬴政吧。
論身份,他商賈賤人。
論家世,他雖然略有小財,但已經成過家。
所以,巴清絲毫沒有往那處去想。
他不是一個白日做夢的人。
巴清等待趙姬的下一句話,打算揣測一下趙姬的意思。
卻未想,趙姬沒了後文。
在宦官的攙扶下,出了車攆。
巴清連忙跟在後麵。
剛下馬車沒多久。
一名騎著白馬的女子,騎馬來到近前。
女子三十左右,麵容俊俏,英姿颯爽。
身著墨黑獸頭鎧,火紅披風隨風飄蕩。
腰負長劍,弓藏於馬鞍。
來到趙姬麵前,女子勒住馬,“需要我載一程?”
趙姬走到白馬前,拍了拍馬的脖子,“不了,走上幾步應該就到了。你哪來的白馬?”
“臻馬送的,她知我忘不了那匹戰死的馬兒。”
“馬是好馬,可惜跟錯了人。不能在疆場馳騁。”
趙勳也是如此。
馬背上的趙勳,翻身下馬,“有吃有喝,趕它走都不願意走嘞。”
“是匹好馬。”趙姬轉頭看向趙勳,“多年未曾操練,不知將軍武藝是否退步?”
“若再來隻老虎。”趙勳做出彎弓搭箭狀,“我亦能殺之。”
“好。”趙姬朝著嬴政招了招手,“政兒,你且與趙將軍比試一番,誰嬴了,誰就有獎賞。”
“獎賞是何物?”趙勳奇怪道。
“這豈能先說?去去去。速去。”
雞子般的太陽懸掛於空中。
一隊鐵甲護衛,護持著五輛馬車,緩緩向獵林而去。
她們左右張望,警惕的環視四周所有風吹草動。
雖然在鹹陽城外,沒人膽敢攔截她們這支訓練有素的隊伍。
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她們保護的可是大秦未來的王,以及太後。
如何小心都不為過。
車輦內。
臻忠,欲言又止。
一張病態的臉上,滿是糾結。
巴清在趙姬左側,正襟危坐。
低著頭。
而嬴政則坐在右側,手捧著不知是何竹簡,細細觀看。
場麵些壓抑,以及說不出來的尷尬。
趙姬主動打破這尷尬的局麵,“政兒,知你好學,但凡事得講究張弛有度。勞逸結合。”
不等趙姬多說,嬴政放下手中竹簡。
先是瞥了巴清一眼。
眉宇淡然卻內藏疑惑。
莫非父親讓我出來,隻是為了介紹此人給我?
這是要安排此人,來當政的丈夫?
說實話,對於嬴政此時的心態而言。
她雖然尊敬趙姬。
但對於趙姬的安排,她已經有了逆反,抵觸的情緒。
甚至於厭惡。
隻是礙於她需要依靠趙姬。
至少在未正式登基之前,需要依靠趙姬。
故而處處順從。
嬴政對趙姬開口道:“父親教訓的是。好不容易出來玩一趟,豈能掃了興致。隻是孩兒昨夜讀到精妙之處,實在難舍。”
她對趙姬拱手一拜,“還望父親見諒。”
父親?!
聽到嬴政的話。
巴清微微抬起頭。
見一名儀態威儀,頭戴冕冠的清秀少女,正對趙姬行禮。
心裏驚訝。
這應該就是大秦未來的王,嬴政。
未曾想會以此等方式會麵。
自從坐到趙姬的車輦上。
他便一直低著頭。
不僅是因為擔心失禮,還因為直視趙姬有可能被看穿心思。
故而當一個鵪鶉。
嬴政上車攆時,雖有察覺,但未細想。
如今才反應過來。
公子政就坐在對麵。
巴清連忙行禮道:“小人不知公子尊麵,失了禮數,請公子政責罰。”
這聲音,倒是吸引了趙姬與嬴政的注意。
趙姬似是打趣道:“若是你一直低頭,興許政兒還不會責罰你。”
“父親說笑了。所謂不知者,無罪也。”嬴政雖笑,語氣卻帶著漠視。
巴清小聲說道:“王妃,小人乃鄉間農夫,雖有些家財,但無膽。自然不敢仰視王妃與公子威儀。”
“一如既往的奉承。”趙姬一笑,旋即看向嬴政,“之前聽你言,讀到精妙之處,實在難舍。孤倒是有些好奇,究竟是何等精妙,讓政兒難以放下。不如訴之於口,讓諸位聽聽。”
嬴政眼眸似是有閃光,朗聲道:“商君論帝道,王道,伯道。”
趙姬來了興趣。
“何為帝道?”
“奉行黃老之說,帝無為而治,順應民意。”
帝道與後世的帝王之術,或者什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有區別。
真正的帝道,源自黃帝與老子之說。
也被統稱為黃老之說。
帝道,其實並不是單指一個人。
而是一種絕對的,類似於烏托邦的淨土。
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劣者汰。
就如同五帝一樣,實行禪讓製。
例如舜禪讓於禹。
誰有能力,誰就領導。
沒有絕對的管理者。
也沒有例如衙役之類的執法者。
帝遇事,與臣商,亦與民商。
大家互相商量,心往一塊使,勁往一處用。
開辟一個天下為公,沒有私欲的烏托邦世界。
這便是帝道。
商鞅第一次麵見秦孝公時,便向秦孝公推薦帝道。
結果被秦孝公當眾趕走。
對於帝道,有些可以借用。
但要完全遵守,趙姬絕對會嗤之以鼻。
民尚未開智。
不通治理,不精國事,不曉天地。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若讓民治,隻會分裂,再分裂,最後一團糟。
永遠都不要指望所有人都同意一個觀點。
也不要認為所有人都擁有正常人的認知與智商。
或許有帝道實現的時候。
但絕非是現在。
趙姬看向嬴政,“何為王道?”
“王道奉行儒家學說,以仁德,禮製治世。”
滅亡的周朝奉行的就是王道。
有嚴苛的階級劃分。
王之子為王。
君侯之子為君侯。
王為核心。
士族公卿為臣輔之。
構建道德框架。
以禮樂文化作為核心約束所有人。
讓所有人必須遵守這套框架。
這便是周禮。
君有君禮。
臣有臣禮。
民有民禮。
後來因此衍變出三綱五常,四端五倫,四維八德。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四維:禮、義、廉、恥。
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以此治世,便是王道。
王道有好有壞,各有看法。
對於道德框架,趙姬覺得很不錯,可以奉行下去。
但階級固化,勢必會引起抗爭。
再者,一味的用仁德來約束自身。
麵對不仁之士時,難免會吃虧。
比如誰也沒想到,有個孫子提出兵者,詭道也的理念。
徹底改變了戰爭。
已經改變了很多人的三觀。
再者,奉行周禮的周朝下場,就擺在眼前。
在道德觀念根深蒂固的曾經。
照樣有子殺父,父殺子,篡權奪位的例子。
這一理念,適合聖德明主,而不適合弱者。
若是王室衰弱,君王無能,朝綱必將大亂。
到時架空王室,禍亂朝綱,群雄逐鹿的局麵,終會上演。
例如漢!
就如同周的輪迴。
隻是有所不同的是,多了一個統一的思想。
還有一個致命缺陷。
那就是官員,爵位製度鬆散與漏洞太多。
再加上階級固化。
後來者若是立功,隻能另外冊封。
結果就是製度臃腫,
各種各樣的官員,管著同一件事。
有爵位者遍地都是,蠶食普通人的生存空間。
商鞅向秦孝王闡述王道時,被秦孝王再次趕走。
趙姬聽後,繼續詢問,“何為伯道?”
“伯道,與帝道有異。帝道乃順應民心,伯道則逆民情。”
伯道,便是霸道。
商鞅曾言:民隻顧眼前之樂,不顧國家生死,並且樂在其中。
但王不行。
可難就難在民與王的思想不一致。
哪怕改變的再多,讓民各自做自己本分的事,難道是民樂意看到的?
不如穩定內部,對外強勢。
國不富,不能發動戰爭。
軍隊不強,不足以打擊敵人。
要想國富,唯有種田。
要想軍隊強盛,必須勸民英勇作戰,以封賞引誘,讓民趨之若鶩。
再以重罰威脅,讓百姓知曉什麽是害怕。
重賞加上重罰,隻要實施下去。
必定令行禁止。
這樣做,秦國不可能不強大。
這便是商鞅給秦孝公闡述的伯道(霸道)
當伯道論說完,秦孝公便拜商鞅為相,開始了改革。
霸道,無非是對內和對外同樣強硬。
在趙姬看來,所謂的霸道利於稱霸,而不利於治。
霸道成功的關鍵在於外部壓力。
可一旦外部沒了壓力,也就是沒了敵人。
對外的拳頭,就會打在自己身上。
內部也會因苛責的律法而被引爆。
就如同在懸崖上走鋼絲。
隨時就會粉身碎骨。
趙姬麵色平靜的詢問嬴政,“政兒覺得帝道,王道,伯道,哪一個適合你?”
這三種道不能說全錯,但都有缺陷。
無論嬴政選哪一種,趙姬都會感覺到失望。
“帝道過於幻想,不可為之。王道受掣,政嗤之以鼻。至於伯道……。”
贏政沉吟了一會。
趙姬在案桌下的手,不由自主的捏緊。
除了臻忠如坐針氈外,其他人的視線都放在了贏政身上。
嬴政接下來的話,很有可能會改變秦國的未來走向。
良久,嬴政開口道:“伯道是好,可正如父親所說,不利於治。”
趙姬在桌子下的拳頭,緩緩鬆開,一臉笑容,“帝道,王道,伯道,政兒皆棄之不用,那不知政兒當以何道立足於世?”
嬴政語氣平淡,“黃老開創帝道,天下便有了帝道。周王開創王道,天下便有了王道。商君論述伯道,這天下便多了一個伯道。
商君言:夫琴瑟不合,必改弦而更張。政不更張,不可為治。”
琴瑟不合鳴,就改動琴弦。
不進行改革,就無法治理。
嬴政聲雖輕,但如同春雷,在眾人心中炸響,“先者無政之道也,政便創自身之道。其道當蓋三皇,過五帝。政之道,當為蓋過三皇五帝之道。”
她喃喃自語,“皇帝……皇帝……此詞甚好。政之道,當為皇帝之道也!政開創皇帝之道,天下便有了政之道也!”
鴉雀無聲。
車輦內,落針可聞。
片刻之後,車輦停下。
車輦外,響起宦官之聲,“王妃,公子。我等已經到了獵林。”
宦官之聲,喚醒眾人。
趙姬麵露笑容,“吾兒大有誌氣,不過光說無用,得看你能否做到。”
巴清此時看嬴政的眼神都變了。
這是何等的豪邁與氣魄。
若天下無我之道。
我便開創自身之道。
這天下,便有了我的道。
若非身份卑微,巴清真想與其結交一二。
嬴政是有氣魄之人。
他又何嚐不是如此。
以男子之身,在商海沉浮,何嚐不是在走自身之道。
嬴政倒是依舊平淡,“多謝父親誇讚。”
臻忠則傻乎乎的盯著車簾。
似乎很想下去。
“臻忠,見你坐立難安,可否是坐不慣車攆?”
見趙姬問話,臻忠將頭轉了過來。
那張蒼白的臉,此時更加蒼白。
無精打采的模樣,就如同被霜打過的茄子。
她委屈巴巴的說道:“趙叔,我坐這個,左搖右晃。肚子內吃的肉都活了過來……。”
臻忠拍了拍小腹左側,“一會跑到這。”
又拍了拍右側,“一會又跑到這。”
她指了指喉嚨,“現在堵在了這。”
巴清見此人傻乎乎的,有些不解。
究竟是何人,竟敢對王妃如不敬。
“你該不會要吐了吧。”趙姬趕緊擺手,“政兒,你且帶她下去。莫要髒了車。孤最聞不得那味。”
嬴政自幼跟在趙姬身側。
自然知曉趙姬喜香,最厭惡汙穢之氣。
她對趙姬拱手,“諾。”
隨後帶著臻忠下了馬車。
剛下馬車,臻忠便捂著嘴巴。
嬴政唿道:“去遠些,去遠些。若是讓你母親知道,你吐在我父之側,定然要打你。”
臻忠嗚嗚了兩句,一頭紮入樹林,沒了蹤跡。
車攆內。
趙姬笑問巴清,“我兒如何?”
巴清俯首,“人中龍鳳,雄主之姿。”
“可是奉承之語?”
“絕無半句假話。”
巴清越來越摸不清趙姬問這個作甚。
總不能打算將他介紹給嬴政吧。
論身份,他商賈賤人。
論家世,他雖然略有小財,但已經成過家。
所以,巴清絲毫沒有往那處去想。
他不是一個白日做夢的人。
巴清等待趙姬的下一句話,打算揣測一下趙姬的意思。
卻未想,趙姬沒了後文。
在宦官的攙扶下,出了車攆。
巴清連忙跟在後麵。
剛下馬車沒多久。
一名騎著白馬的女子,騎馬來到近前。
女子三十左右,麵容俊俏,英姿颯爽。
身著墨黑獸頭鎧,火紅披風隨風飄蕩。
腰負長劍,弓藏於馬鞍。
來到趙姬麵前,女子勒住馬,“需要我載一程?”
趙姬走到白馬前,拍了拍馬的脖子,“不了,走上幾步應該就到了。你哪來的白馬?”
“臻馬送的,她知我忘不了那匹戰死的馬兒。”
“馬是好馬,可惜跟錯了人。不能在疆場馳騁。”
趙勳也是如此。
馬背上的趙勳,翻身下馬,“有吃有喝,趕它走都不願意走嘞。”
“是匹好馬。”趙姬轉頭看向趙勳,“多年未曾操練,不知將軍武藝是否退步?”
“若再來隻老虎。”趙勳做出彎弓搭箭狀,“我亦能殺之。”
“好。”趙姬朝著嬴政招了招手,“政兒,你且與趙將軍比試一番,誰嬴了,誰就有獎賞。”
“獎賞是何物?”趙勳奇怪道。
“這豈能先說?去去去。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