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朝之後到了西夏。


    胡老師:“西夏是我國曆史上黨項族建立的朝代,黨項族是古代羌人分支,先後臣服於唐、五代諸國、北宋與遼。”


    “1032年,也就是北宋明道元年,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繼位。1038年,李元昊脫離北宋稱帝,國號大夏,定都興慶府。西夏在金朝崛起後又臣服於金朝,於1227年被蒙古所滅。”


    聽完西夏一下對唐稱臣,一下對五代十國稱臣,一下又對宋遼稱臣,這些朝代不行後又對金朝稱臣。


    很多古人覺得這黨項人真是沒有骨氣,左右搖擺。


    早期朝代的部分人雖然有點看不上這樣的行為,不過想著已經離他們幾百幾千年了,多說無益。


    不過他們不約而同地想,要好好敲打敲打西夏國的祖先們。不然等西夏發展起來,可能就會出現北宋那樣的情形了。


    唐朝。


    李治、李隆基都深有所感。


    黨項人在他們大唐時期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李治當政期間,高原上的黨項對付不了吐蕃,就和吐穀渾經常聯合起來對抗吐蕃。


    後來吐穀渾被吐蕃滅了,黨項失去了依附,他們就派人到大唐請求內附,大唐把這些黨項人安置在了鬆州。


    李隆基時期,青海東南和甘肅南部的黨項被吐蕃軍隊進攻,向大唐求救,後來大唐把他們遷到了慶州。


    大唐對他們算好了吧,還給他們機會發展壯大。結果這些人居然依附了滅掉他們大唐的那些軍閥。


    李治、李隆基冷笑:果然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他們也是大意了,給了黨項人機會成長,讓黨項人在後麵有了和中原抗衡的能力。


    即使大唐在後麵被北宋取代了,但北宋怎麽說也實現了中原地區的局部穩定。


    非得在裏麵選一個的話,即使宋朝不給力,李治和李隆基還是選宋朝,畢竟被異族統治聽起來不太好聽。


    南北朝時期的屈辱已經夠了,不想再經曆一次。


    (元朝:放心,我們馬上就來。)


    想到西夏在北宋時期逼迫漢人國家交納歲幣,李治和李隆基對西夏產生不了太大的好感。


    以前想著大唐強盛,沒怎麽把黨項人看在眼裏,想著這樣一個小國家掀不起什麽風浪。


    還是疏忽大意啊!


    有的人就是得一直壓著,不然哪天那根反骨就伸出來了。


    北宋。


    趙匡胤因為已經知道那段曆史,對黨項人的行為看得更清楚,他對西夏也秉持著唾棄態度。


    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地區無論是誰當政,黨項人的領袖就對當政者俯首稱臣,換取土地和錢財。


    反正誰贏了就投靠誰,連石敬瑭那樣的人都投靠過。


    甚至在接受後周封號、臣服後周的同時,又暗中勾結後漢,可沒有什麽效忠誰的問題。


    趙匡胤的印象裏,黨項人反複無常,變臉速度很快,沒有氣節。


    想到自己後麵那些宋朝皇帝給西夏送錢,趙匡胤氣極。


    遼朝統治者也有同感,覺得黨項人就是一株牆頭草,哪邊風大往哪邊倒,幸好他們還壓得住它。


    這麽想著,有人在彈幕上發言罵起來,還是實名的。


    西夏。


    李元昊看到彈幕後嗤笑:“你們懂什麽?”


    這是他們這些小國家的生存之道,他們黨項人就是慕強怎麽了?


    早期他們勢弱,不得不依靠著中原政權,後麵黨項人都強大起來了,憑什麽還隻能依靠那個北宋?


    看看北宋那些皇帝,嚇一嚇就不行了。


    他早就和父親說過,他們的部落已經很繁華了,可以征討四周鄰邦,甚至侵奪封疆了。


    可父親還講什麽,黨項三十年的錦衣玉食都是大宋的恩德。


    呸,我們有那個能力憑什麽就不能做大做強?


    隻能永遠給人家稱臣嗎?憑什麽?


    他不忿,在彈幕上迴:


    【天下者,有能力居之,這不是你們漢人自己說的話嗎?現在不認了?】


    【誰讓宋朝自己不爭氣的?他們打不過我們就應該給我們送錢,這叫風水輪流轉。】


    宋代儒家看著李元昊這囂張的態度,怒火中燒。


    【你們這些黨項人不講禮義廉恥,不講忠君愛君,完全是沒有教化的蠻夷!】


    李元昊看著這條彈幕,不以為意,迴:


    【什麽狗屁禮儀?不就是拿來忽悠人的嗎?我隻講功利,嗬嗬,你們儒家大部分思想還不如法家的有用呢。有用的我才用,沒用的東西就應該拋棄。】


    【還有啊,你們宋代的儒學還是先秦時期的儒學嗎?你們這些酸儒怎麽不捫心自問一下?你們對得起你們的孔老聖人嗎?】


    宋朝儒家:!!!狗東西,居然看輕他們儒家!


    而且這小子怎麽這麽能說?


    他們說一句,李元昊這小兔崽子就冒出好幾句,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氣得把胡子都掛到了鼻梁上。


    他們需要平複一下心態,組織好語言繼續和這蠻族辯駁。


    春秋時期。


    孔子:???什麽叫對不起我?


    還有啊,憑什麽儒家的思想不如法家的?講禮、儀不好嗎?


    因為隔了千年之久,孔子本來想著不應該和小輩計較的。


    可自家的思想被這樣貶低,他這個祖師爺不說兩句過不去吧?


    【春秋孔子:這位小友是何意思?請問我們儒家思想怎麽得罪你了?竟讓你說出儒家思想不如法家思想的話。】


    明明漢朝、唐朝很多皇帝都重用他們儒家思想來治理國家的。


    雖然這些朝代都亡了,但在z國的曆史上,不就這兩個朝代最強盛嗎?


    後世都已經說了強漢盛唐了,這還不能證明什麽嗎?


    反觀重視法家的秦朝,二世而亡,即使秦朝在曆史上的評價還挺高的,但它的短命是實實在在的。


    而且就算他的思想在後麵變形了,內核應該還是不變的吧?


    李元昊雖然不看好儒家部分思想,但他對這些先輩還是存有一點尊重的。


    【你們儒家後人提出存天理、滅人欲。人欲是可以滅絕的嗎?這不是禁錮人性?】


    【還有,教育是為了培養聖人,聖人這麽好培養?當聖人有什麽好的?】


    【還有,你們這些儒家的人天天隻知道談談談,到底有沒有人做點實際行動啊?】


    李元昊盡挑著儒學裏不好的地方進行抨擊。


    北宋。


    程顥、程頤:。。。。。。這人到底有沒有好好理解他們的觀點啊?


    他們說存天理的意思是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要把主觀意誌淩駕到自然規律上。


    滅人欲是說不要讓欲望控製人的理性,人可以有欲望,但需要學會控製。


    誰都隨心所欲,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有人因為一時衝動就想殺人放火的話,社會不就亂套了嗎?


    怎麽就變成滅絕人的欲望了?欲望是能滅絕得了的嗎?


    程顥、程頤頭大,覺得自己的觀點完全被曲解了。


    他們尋思,等這句話傳到後世的時候,會不會也盡是李元昊這樣想的人。


    啊!真是令人頭疼。


    他們趕緊在彈幕上解釋,避免讓別人誤解這句話。


    現在程顥、程頤覺得字句太短了也有弊端,簡潔是簡潔了,但別人也可以有更多的解讀了。


    白話文挺好的,雖然繁瑣了一點,但能說清楚。


    春秋時期。


    孔子也在思考這句話,他被李元昊這麽一帶,差點也理解成李元昊說的那個意思了。


    他無語,就算思想變形也不能變成這樣吧?


    他什麽時候有滅人欲這種說法了,宋代的儒學為什麽要叫儒學?明明和他沒關係。


    等看到程顥、程頤的解釋後,孔子鬆了一口氣,原來他們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那他覺得沒問題。


    一直對【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有誤解的人看到本尊出來解釋,恍然大悟,這樣就說得通了。


    他們有的人受教育沒有那些世家貴族學得全,有時候可能就學了一兩句話,不聯係上下文理解的話,很可能會理解成其它的意思。


    有說出這句話的人自己解答,他們總算解了長久以來的困惑。


    不過還是有小部分人固執地守著他最開始理解的那個意思,看完程顥、程頤的解釋後還是理解為消滅人的欲望。


    彈幕本來在說黨項人的氣節問題,現在變成了討論【存天理,滅人欲】這句話了。


    很多早期朝代的人覺得這話說得好,值得細細思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