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如何實現偉大複興,吳老師列舉了z國近幾年的幾項重要成果,能代表我國建設成就的。


    吳老師:“神話故事裏麵的愚公移山、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等,以前可能就是一個神話故事。現在,我們真的實現了神話故事裏麵的一部分。”


    講到這部分,吳老師本人的語氣是有點小激動的,被他的情緒所感染,部分學生也有點激動,因為關注相關消息的學生知道吳老師口中說的這些工程。


    還沉浸在文明傳承裏麵的眾古人:???怎麽迴事,怎麽感覺吳老師的情緒波動比剛剛還要大?


    之前講前麵內容的時候就覺得吳老師夠激情四射了,現在感覺更激動了呢。


    這是想到了什麽?


    吳老師:“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這句話吧?這真的不是在喊口號,而是我們實實在在做到了。”


    明朝。


    羅貫中:“啊?我是說過類似這樣的話,不過稍微誇張了一些。”


    而且他說的是遇水疊橋嘛,普通的小江、小河上麵疊個橋的話還是可行的。


    他想到上次在物理課還是什麽課上看到的那座河上橋,還有成昆鐵路,他覺得自己在小說裏寫的場景算是真的實現了。


    這不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典範嗎?


    挺好,自己寫的誇張,卻真的能有人做到,想想確實激動。


    想到宋朝其實也建造了趙州橋、安平橋這樣的大型工程,羅貫中覺得其實也還行,沒完全被現代人比下去,還是有點可取之處的。


    雖然他不是宋朝人,也不影響他為古人自豪,反正最後大家都是一家人了。


    吳老師:“還記得那首詩嗎?零丁洋裏歎零丁。民族英雄文天祥的這句詩用在這裏可能不算準確。”


    “但是想到我們在零丁洋裏建造了一座跨海大橋,雖然已經過去幾年了,想想還是激動的。”


    “我們z國人的基建基因,是血脈裏流淌的。宋朝時期我國就修建了一座我國現存最長的海港大石橋,安平橋,全長2255米。它還是中古時期現存最長的梁式石橋,這都是古人的智慧。”


    “在那個基本靠人工的時代能修這麽長的橋,足以說明我國基建狂魔稱號之悠久。為了不給祖宗丟臉,我們是不是隻能加油幹?這不,港珠澳大橋來了。”


    隋朝。


    李春聽到跨海大橋的時候眼睛一亮,那可是大海,把橋建在大海上,這難度可不是一般大。


    他有幸去過海邊,見過大海,知道海浪來襲的時候是什麽樣的。


    想到上次看到的高鐵下麵的橋,李春覺得那種橋的建設難度已經相當高了。


    在海上建橋,怎麽克服洋流衝擊?用的是什麽造橋手法?


    他恨不得馬上就能看到這個港珠澳大橋,畢竟連吳老師都如此激動,應該十分宏偉。


    南宋。


    文天祥剛聽到這句詩的時候,總感覺十分熟悉。


    等後麵吳老師說出他名字的時候,他一臉恍然,原來是自己寫的。


    看著這句詩,他覺得估計是在一個非常不好的境遇下寫出來的,基調太悲了。


    聽到自己被稱為民族英雄,他有點慚愧。


    自己什麽都做不了,愧對這個稱號啊!


    參與捐款、建設、修複過安平橋的黃護、僧人智淵、趙令衿、黃逸響、黃韋等人則有點訝異。


    沒想到自己參與過的安平橋在後世還能保有名氣,他們感到高興,這相當於自己的作品了。


    很多古人都來了興致,跨海大橋,聽著就不一般。


    為了給學生們再次感受一下,吳老師給大家播放了一段小視頻,港珠澳大橋航拍。


    裴姝很早以前就看過了,現在再看,還是覺得這個橋太壯觀了。


    視頻介紹:【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伴隨著講解員的聲音,是一條蜿蜒在碧色海洋上麵的白色長橋。


    它像一條巨龍一樣臥在海麵上,向遠處駛去,一眼看不到盡頭。


    秦朝。


    秦始皇看著這條大橋,向來波瀾不驚的臉上浮現出震驚神情。


    他有點不敢相信,他能讓人在地麵上修建長城這樣的大項目已經夠舉世無雙了。


    而後世竟可以在海麵上建造這麽長的大橋,這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後世的建造工藝到底發展到了什麽地步?


    秦始皇看了後世的地圖,這直接和大海對麵的區域聯係上了。


    他明白為什麽叫港珠澳大橋了,這橋真的聯通的話,管理和發展對麵就更方便了。


    不光是秦始皇,所有古人都被震驚到了。


    明朝。


    朱棣看著這座大橋,想著都能連到港澳地區了,更遠一點是不是也能做到。


    要能建設一座聯通到某島的大橋就好了,這樣可就好管理了。


    倭寇時不時來侵擾大明沿海,這個島成了倭寇的一個補給站。


    如果能夠讓大明,喔,不是,華夏的軍隊直接管理某島的話,倭寇就不會如此猖獗了。


    本來他想的是大明有這個建橋能力的話就能派兵到島上,想到大明沒有能力。


    他失望的同時也有點慶幸,後世應該可以直接管控某島了吧?


    看著這座視頻裏的大橋,很多人都在想:這才是真正的盛世才對。


    他們覺得自己這個時期是最強盛的,和後世一比,還是差距過大了。


    這樣宏偉的工程,就算舉國之力也造不出來。


    感覺每隔一段時間,後世總能給他們一點驚喜和驚嚇。


    視頻:【港珠澳大橋的工程總投資約1200億人民幣,它位於珠江出海口,橫跨伶仃洋,全長55公裏。】


    【從某港口人工島開始,通過12公裏的連接線,經東人工島,進入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水下穿行近6.7公裏。】


    【由西人工島進入22.9公裏長的大橋,到達珠澳口岸人工島,然後分流到兩省。】


    視頻裏一邊介紹,一邊還做了一個模擬的路線,又長又複雜的路線看得大家一愣一愣的。


    不了解橋梁建造的人隻感覺宏偉,尤其是看到投入資金如此多,他們嘴巴都合不上了。


    懂橋梁建造的人也震驚,他們震驚的是長度和難度。


    隋朝。


    李春看著視頻,心裏的疑惑和震驚越發大了。


    所以建橋的人到底是怎麽克服各種施工難度的?


    海浪、台風、海底地質、地形、材料等各方麵都是難點,每一個點都難以克服,可後世硬是造出來了。


    要不是這個直播屏不能穿越,李春都想直接穿進視頻裏近距離觀摩一下了。


    要說還是後世有足夠的資金,不然是難以消化這個工程的。


    等後麵講到橋島隧結合的方式,李春懂了一點。


    他搖搖頭:“也隻有後世有這個能力建設這樣的大橋了。”


    視頻後麵講述了港珠澳大橋的影響,本來還疑惑為什麽要如此勞民傷財、大費周章地建這座橋的人理解了一點。


    不僅僅是經濟因素,還有其它考量,古人覺得自己對後世的理解還是太少了。


    明朝。


    已經下過一次大洋的鄭和是理解這個大橋的作用的。


    這陸路可比海路要方便多了,而且看著這個距離,從內地過去另外一邊得縮短多少時間啊!


    他都有點羨慕後世的人可以從這座大橋上經過了,他也好想在上麵走走啊!


    看著視頻裏有人專門去參觀這個大橋,很多對這方麵感興趣的人眼裏都是向往,他們也隻能用眼睛看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