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地理課講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郭老師:“我們現在的大氣成分是地球長期演化的結果,時間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幹潔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氧氣、二氧化碳......”


    郭老師講了空氣中的主要成分,幹潔空氣的概念等,以及這些氣體對人的作用和影響。


    聽完後,各朝代的人對自己周圍看不見的氣體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原來空氣裏麵的成分如此豐富。


    講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的關係這一部分。


    郭老師:“在過去八十萬年的大部分時間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變化相對平緩。開始有很大變化是1740年到2011年這段時期。”


    郭老師邊說邊展示了一張圖片,這段時間裏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變化曲線圖。


    戰國時期。


    荀子看著課件上的曲線圖,喃喃:“八十萬年的時間都沒有發生大變化,從1740年開始,短短三百年時間不到,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就激增了40%。”


    這變化實在驚人,他好奇這段時間的世界出現了什麽特殊事情。


    這是不是就是後世的社會科技如此發達的原因?可是這樣發展的代價也太大了點。


    他覺得後世的發展就像是給病人下猛藥,短時間內病人是好了,身體機能承受的也更多了,甚至留下了一些危害。


    荀子搖搖頭,這樣的發展對於人類甚至其它生命來說,過於短視了點,已經都沒考慮到遙遠的子孫後代了。


    過猶不及,過猶不及啊!


    秦朝。


    秦始皇的關注點主要在這種顯示數據的方式上麵。


    他覺得這種展示數據的方式太好用了,他已經看過好幾個老師用曲線圖、柱狀圖了。


    這樣的方法看起來十分直觀,一眼就能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秦始皇想著如果國家財政數據、人數增長情況等和數字有關的政事都用這種方式展示的話,這對於看的人來說要省下不少時間的。


    這可比看一大堆數據要方便多了。


    他現在隻有一個感覺,數學一定要好好學。


    清朝。


    乾隆聽到這個年份一愣,1740年不就是自己這個時期嗎?


    他敢說大清的二氧化碳和前麵朝代比並沒有太大變化,這麽看的話,二氧化碳激增的主要原因應該在西方國家吧?


    乾隆若有所思:所以說現在西方在做的事對於空氣的影響有點大?


    而變化最大的是1960年到2000年這個時期,那個時候後世已經沒有在打仗了,哪些因素導致的二氧化碳增加呢?


    郭老師:“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土地利用的變化,這裏的土地利用主要是毀林。”


    “關於森林減少帶來的危害,相信華北地區的同胞們深有體會。那就是沙塵暴,這幾年還稍微好一點。”


    “早些年華北很多地區每年都要經曆一次黃沙洗禮,除了地理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周邊的土地荒漠化嚴重,而這和亂砍濫伐是有關係的。”


    郭老師還放了幾張大麵積毀壞森林的照片,國內、國外的都有,還有幾張沙塵暴的圖片。


    西周。


    姬昌看著森林被大量砍伐的圖片,不讚同地搖搖頭:“怎麽可以毀林呢?”


    人依賴於自然,森林就是很重要的一項。


    就算後人現在不打獵、不從森林裏尋找吃食了,但也不能這麽破壞林區啊!


    他們這些離後世這麽久遠的古人已經早早就告誡後人了,結果後人還明知故犯。


    姬昌不解,他頒布的《伐崇令》是不是一點都沒傳到後世啊?


    明朝。


    想到北京城每年春天都要被黃沙漫天一次,朱棣、朱見深、朱厚照等人一時有點心虛:不會真是因為砍樹砍多了吧?


    朱由檢看著那幾張沙塵暴圖片,有點無言。


    原來京師這些年發生的這種黃沙漫天的境況在後世也有啊!


    他們每年都要經曆一次“黃塵蔽天,日色晦冥,咫尺莫辨”,竟然是因為樹太少了。


    這要怎麽搞?從成祖開始,後麵很多祖宗們為了建宮殿、修陵墓,已經砍了周邊很多樹了。


    這,砍樹容易種樹難啊!


    朱由檢:“哎!祖宗留下來的鍋怎麽這麽多啊!”


    郭老師:“我們都知道氧氣對於人體十分重要,含氧量的高低會影響人體健康甚至會危及安全,但並不是說氧氣濃度越高越好。”


    “經常到各地旅遊的人可能就有感悟,低海拔地區的人到高海拔地區容易發生高原反應。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的人到低海拔地區又容易低原反應......”


    郭老師順便對兩種反應的症狀簡單地做了一點科普,提醒同學外出旅遊的時候要注意。


    唐朝。


    李世民一臉“難怪”的表情。


    怪不得之前吐蕃派來的使臣到了長安後一副疲憊、無力又心不在焉的模樣,原來是有低原反應。


    當時他還以為是吐蕃目中無人,對他這個大唐皇帝不敬呢。


    差點想直接把他們趕出大唐的地界了,還好大臣勸住了。


    沒想到一個看不見的氧氣對人會產生這麽大的影響。


    另一個時空的唐朝。


    剛到吐蕃不久的文成公主剛緩過來一點。


    自己進入吐蕃境內時因為身體狀況在路上停了幾次,原因竟是高原上氧氣稀薄?


    難怪禦醫看了好幾次都沒查出來問題,自己的症狀不就是郭老師說的那些嗎?


    不僅僅是她,陪著她來和親的好幾個侍女和侍衛也是同樣的情況。


    文成公主差點以為是吐蕃人給她下馬威,做了什麽手腳呢。


    可是,增加氧氣濃度的方式她暫時也不懂啊,後世的氧氣罐他們也沒有,看來這幾天隻能減少大動作,慢慢地適應了。


    不知道這邊的人有沒有什麽辦法解決一下這個問題?得讓禦醫研究一下供氧的方式了。


    郭老師:“地球大氣從地麵向上,可延伸到數千千米的高空。根據溫度、運動狀況和密度,自下而上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對流層是......”


    明朝。


    宋應星:“之前看著後世的火箭視頻,以為火箭上天後在靠近地球的這些區域裏麵運行都差不多呢,原來是穿越了這麽多氣層啊?”


    他想到火箭的各種脫軌、變速設備,原來這些設備都是根據氣層的不同狀態來控製速度的。


    宋應星有點好奇,地球以外是否也如地球一樣分了這麽氣層?後世的人有沒有研究到這些了?


    講完正課,郭老師給大家擴充了一點自學內容。


    郭老師:“二十世紀80年代初,科學家發現,南極上空的臭氧含量比之前大幅度下降。這就是我們一直說的‘臭氧空洞’......”


    她講了臭氧空洞對地球的影響,放了一些在臭氧層破壞後,氣候變暖引發的一係列反應,還給大家看了北極熊的慘狀。


    圖片上的北極熊看得大家觸目驚心,雖然古代很多人捕獵,對於殺害動物在心理上沒有什麽障礙。


    但看到這種受環境影響的死亡和獵殺的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戰國時期。


    莊子:“這麽說來的話,這個問題有點嚴峻啊!”


    雖然臭氧的影響離他很遠,但莊子有點憂心。


    他想到之前說過的地球物種大滅絕事件,覺得要是不解決好這個問題,以後的人類和地球上的部分生物說不定真的麵臨滅絕的風險呢。


    要說他所在的時期哪裏需要這麽憂心這些事,後世雖然科技發達,需要麵對的事情也更多了。


    郭老師:“為了保護臭氧層,國際社會向全人類唿籲並締結了《保護臭氧層公約》,得到了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支持......”


    北宋。


    趙匡胤點點頭:“這是整個地球的事,確實得讓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才能解決。”


    他有點慶幸,自己這個時期還不用麵對這些問題。


    “哎!”歎了一口氣,趙匡胤一時不知道發展得過快是好是壞了。


    隻能說有利有弊吧。


    本來大家以為既然得到很多國家的支持了,這個保護臭氧層的計劃應該進展得很順利才對。


    接下來的時間,郭老師的話讓大家知道,有時候人類要團結起來做一件事還是太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