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


    宋應星聽到李老給雜交小麥的選擇對象居然是牧草的時候,隻覺得這人的想法真是膽大,這也能想出來。


    還真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可是這難度太大了吧。


    視頻後麵講了李老的研究過程如何艱難,中途倍受質疑,用了幾十年時間終於研究出了“小偃麥6號”,之後他也沒有停止研究步伐,研究出了更多的品種。


    視頻隻有八分鍾,很多人聽得意猶未盡,想著做視頻的人怎麽不弄得長一些。


    聽完李老的人生經曆,大家心裏隻剩下了佩服,不過更多人想的是小偃麥要怎麽研究出來。


    裴姝早知道大家想的是什麽了,所以在大家看視頻的過程中,她邊聽邊用電腦查閱遠緣雜交小麥的資料和小麥鏽病的防治方法。


    隻能查到一部分,更具體的技術她暫時也沒辦法了,不過這已經讓古代搞農業研究的人覺得十分歡喜了。


    “小麥遠緣雜交之父”之後是“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之前已經看過紀錄片了,所以裴姝直接跳過。


    後麵跟著的是“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又是另外一位李老。


    看到這次出現的作物是玉米,還沒有玉米的朝代覺得很可惜,這想研究也沒辦法了。


    唐朝。


    李世民看到又是一個姓李的,有點自豪,他們李家真是出人才。


    雖然不知道這個李和他有沒有關係,但是並不妨礙李世民高興。這人還和後世的z國同齡呢,真是巧啊!


    令他佩服的是這個人按照後世的教育水平來看隻是一個初中生,但是他的成就已經超越了很多人了。


    北宋。


    蘇軾覺得太可惜了,他之前見過學校食堂的煮玉米,看起來就很香。


    不過他們宋朝沒有,想吃也吃不到。


    明明隔著一個屏幕,但是看到那些玉米的時候會覺得香味撲鼻,而且還有玉米粑粑,看著比某些糕點還吸引人。


    好希望他們大宋也能發現玉米啊!


    後麵接著的是“z國抗蟲棉之父”郭老。


    秦朝。


    秦始皇看著視頻裏那些白花花的棉花,仔細觀察了一下,覺得這東西和他們這個時期的綿好像不太一樣。


    這大朵大朵的棉花要是用來保暖的話肯定很好用,這可比他見過的綿、麻好太多了。


    棉花的產量這麽大,而且還是抗病害的,這要是能種上一點,對他們大秦的人口來說,足足夠用的。


    可是棉花好像不是他們這裏的原產物,在哪個地方能找到呢?


    秦始皇把視線放迴地圖上,想著無論是玉米還是棉花,一定要派人找到才行。


    衣食住行,這裏就已經包含了兩種了。


    元朝初年。


    已經上了年紀的黃道婆剛迴到家鄉。


    流落崖州的那段時間,她看到當地黎族人民的棉紡織技術比她家鄉的要高很多。


    而且家鄉的棉花種植麵積也小,但這東西真的好用。


    她就想著在家鄉推廣一下,如果能讓朝廷重視就更好了,不過這才剛開始,很多人不相信她的話,覺得自己在騙他們。


    她這幾天一邊改良紡織技術,一邊和大家宣傳種植棉花的好處,可是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效果有點小。


    看到後世關於棉花的研究,她心裏一喜,有直播的幫助,相信棉花和紡織術的推廣會更容易一些。


    這樣今年被凍死的人是不是會少很多了?


    明朝。


    宋應星自然知道棉花,無論是做衣服、被子還是其它用途,棉花都是很好的材料。


    但是它有一個比較致命的弱點,抗病性弱啊!


    一旦有病蟲害,可能一畝棉花都要完,後世研究出了抗病蟲害的棉花,這一定要好好學!就是不知道後世的抗病性研究到了哪種地步。


    棉花之後是“西瓜之母”吳奶奶。


    【吳奶奶是袁老的同學,被譽為“甜瓜女王”,我們餐桌上80%的的甜瓜品種都是經由她的雙手培育出來的。】


    吳奶奶的視頻出來的時候,很多人有點驚訝,原來研究出後世那些皮薄、芯紅、汁水豐富的西瓜的人居然是一位女性。


    【吳奶奶是第一批獻身z國邊疆園藝事業的女科學家。她長期從事西瓜和甜瓜的遺傳育種研究,經過多年努力,育成了“皇後”等哈密瓜新品種。】


    唐朝。


    長孫皇後看到哈密瓜被稱為“皇後”,有點愣,細想之後她突然失笑。


    這瓜的味道應該很好吧,不然也不能叫皇後。


    可惜,她這個“人的皇後”沒有機會嚐一下“瓜中的皇後”,真是一件憾事。


    她這段時間觀察過了,就目前在學校看到的幾位女老師和各種視頻裏出現的女子,和他們古代的比起來確實不太一樣。


    這也引發了長孫皇後的一些思考,感覺自己要重新審視一下女性在社會中的作用了。


    【為了一句“讓z國人有自己的西瓜吃”,吳奶奶年紀輕輕就紮根於大西北,半生都奉獻給了甜瓜和西瓜研究......】


    清朝。


    袁枚看著吳奶奶的研究經曆,想著原來不僅僅是西瓜,他之前看到的甜瓜品種也是這位吳女士培育出來的。


    果然巾幗不讓須眉,年紀這麽小就敢跑到離家這麽遠的地方去,值得敬佩。


    他這幾天研究過地圖了,那個時候新疆地區的環境對於人的生活不太便利啊,能克服這樣的困難,真是了不起啊!


    看著吳奶奶年複一年在海南、新疆兩地奔波,各朝代的女性佩服的同時也在想著如果是自己的話能不能做到。


    細想之後覺得真難,這毅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這個博主的視頻暫時隻更新到了這裏,看樣子是剛開始做還沒多久。


    裴姝覺得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感覺這些人物都可以作為素材寫在作文裏了,沒有一絲猶豫,裴姝點了關注。


    觀看直播的人看了這幾位農業功勳人物背後涉及到的農作物,敬佩是一方麵,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東西。


    這幾種東西無論是哪一種都很吸引他們,於是他們請裴姝把這幾種作物的資料整理一下給他們。


    裴姝答應了,還真別說,弄完這些後,積分漲得特別快,直播的時間不算長,但是得到的積分和上課是一樣的。


    886告訴她這是因為直播的這些內容和古代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他們很重要,反饋好所以才這樣的。


    幫到了別人,自己也學到了知識,還得到了積分,裴姝還是很高興的。


    做完這些事,剛好飯也做好了,裴姝就先把直播關閉了。


    西漢。


    劉徹看著資料,想到自己設立的珠崖、儋耳兩郡,視頻裏這幾個人的研究工作都涉及到了這塊區域。


    這地方在他這個時期不是特別好,偏遠不說,環境還惡劣,一般都是作為流放之地。


    可是後世的好幾種高產作物都和它有關,這麽看的話得重視一下了,一定要派人過去好好開發一下。


    這麽想著,劉徹也這麽去做了,他已經在想著派誰過去好一點了。


    不僅是他,很多朝代的皇帝都想到了這點。


    誰能想到,因為幾個視頻,一個被曆朝曆代視為南蠻之地的地方突然就被盯上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