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完新z國在艱難探索中前進這部分後,今天的思政課結束了。


    裴姝他們班迎來了一段紀錄片觀看時間。


    連著兩節語文晚課,正好明天上午第一節課還是語文,宋老師要講的內容是一篇和袁老有關的課文,她打算讓同學們對文章主人公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於是安排了紀錄片。


    視頻的開頭是一個簡短的人物總結:


    【他的一生致力於讓z國人,乃至天下人吃飽飯,讓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奉獻一生。】


    這段話的背景是一大片掛滿了稻穗的水稻,一眼望不到邊,金黃的稻穀看著就讓人心情愉悅。


    【他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他畢生的夢想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他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把對祖國的熱忱結成飽滿的稻穗。】


    【一稻濟世,溫暖天下。】


    稻田裏,收割機在忙碌地工作著,最後給出了一個數據:


    【2022年,某某公共試驗基地迎來晚稻測產,平均畝產671.6公斤,加上五月的早稻平均畝產910公斤,實現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


    剛開始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高效運轉的收割機上,那麽大一片稻穀,一小會兒就割完了。


    看著那個出穀桶嘩啦啦地倒出來很多穀子,大家驚奇不已,覺得這個東西太厲害了,都不用人再去打穀子了。


    等看到畝產量這些數據的時候,觀看直播的人被拉迴了注意力,他們有點懵,等他們換算成他們時期的計量單位後,大家都驚呆了。


    昨天886 新解鎖了一個功能,不同時期的單位換算。


    各朝代的計量方式相差太大,為了讓大家更好地進行對比,它花費了一點能量解鎖了這個功能,大家現在已經可以輕鬆看明白後世的計量方式了。


    秦朝。


    秦始皇看著那個讓他震驚的數字,心情久久無法平靜。


    一年的畝產是1500公斤的話,按照他們秦朝的人口水平和土地情況,養活這些人是輕輕鬆鬆的一件事。


    如果能養活這麽多人,那大秦開疆辟土就更容易了。


    想到在秦統一前,他們對待戰俘的方式,秦始皇心裏有點複雜。


    他們秦國以前發生過坑殺戰俘的事,除了怕戰俘有反叛之心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大秦養不起那麽多人。


    如果這些人都留下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口隻會越來越多,修築長城、水利工程、宮殿等大型設施的人手將會大大增加,抵禦外敵的力量也隻會更加強壯。


    秦始皇非常惋惜,視頻裏這個人怎麽就沒有出生在他們大秦呢?


    西漢。


    劉徹也簡單地計算了一下,後世這個水稻畝產量在他們大漢可以養活多少戰士。


    算完後,他眼前一亮,這個數字讓他十分心動,有這樣的糧食產量,他們拿下匈奴的概率將會大大增加,那大漢稱霸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他突然興奮起來。


    明朝。


    徐光啟看到水稻畝產量的時候已經不去想其它任何東西了,整個腦海裏就剩下:這個雜交水稻是怎麽來的?怎麽雜交?


    唐朝。


    李世民盯著視頻上的數字,陷入沉思。


    他們大唐相對之前的朝代來說已經算是十分富足了,可是和後世的比起來,感覺還是差了很多。


    這種感覺隨著對後世社會的深入了解,越發強烈,看來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啊!


    他看著視頻上那些對袁老的評價,他默默地想著:這才是現實版的神農吧?這可是真實可以觸碰到的人物。


    不過不在我這個朝代。


    各個朝代把雜交水稻的產量和自己朝代的進行對比後,他們都沉默了。


    他們現在算是理解後世為什麽可以養活幾十億人口了。


    之前看了後世的地圖,大致算了一下後世的耕地,即使在經過幾百年、幾千年後,這片大地上的政權發生了改變,不過土地變化應該不會很大。


    後世的人口對於他們這些古代來說,已經是翻了幾十、幾百倍了,用變化不是很多的土地養活這麽些人,他們完全想象不出是怎麽做到的。


    科技可以非常發達,但是糧食怎麽都要從地裏麵長出來,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有人思考過z國是不是從後世新發現的大陸上的那些國家購入糧食,不過即使這樣,那個數字也是驚人的,不能保證人家願意賣這麽多糧食給你。


    人家說不定還會用糧食作為條件威脅、勒索你,趁機提條件呢,那樣受到的牽製可太大了。


    現在知道了雜交水稻的產量,他們心裏突然鬆了一口氣,怪不得呢?


    而且有雜交水稻了,說不定還有其它的什麽雜交糧食呢。之前不是還提到了玉米、小麥這些主要糧食作物嗎?


    他們有點眼熱這樣的糧食產量,不過也知道在他們時代實現這樣的產量是不太可能的。隻能認真觀看視頻,看看這個水稻是怎麽出現的?能有一點提高也是好的。


    視頻裏,出現了一個長相瘦小、滿臉皺紋、皮膚黝黑的老人。


    雖然他的年紀看上去很大,但是他的眼睛是亮的,十分有神。


    好像是有人對他提了一個問題,他麵上帶著和煦的微笑,樂嗬嗬地迴答:


    “我有兩個夢想,禾下乘涼夢。我夢見我們試驗田裏的超級稻,長得有高粱那麽高,穗子有掃帚那麽長,籽粒有花生米那麽大,我和我的助手一起坐在稻穗下乘涼。”


    “第二個夢想是雜交稻覆蓋全球夢。全世界有22億多畝稻田,如果有一半的稻田,全世界種上了雜交稻,可以增產一億五千萬噸糧食,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和促進世界和平都有重要的意義。”


    剛剛光顧著驚歎數據了,現在聽完袁老的話,他們細細思索著話裏麵提到的東西。


    秦朝。


    秦始皇看到“糧食安全”幾個字,心裏一怔:保證糧食安全嗎?


    這確實很重要,尤其是後世十多億的人口,如果出現一點點問題,這個影響可不是一般大啊!


    就是不知道後世具體是怎麽保證糧食安全的。


    北魏。


    賈思勰看著“禾下乘涼”幾個字,陷入了同樣的想象中,那個景象實在是太過於美好和夢幻了。


    他們搞農學的人誰不期望看到這樣的盛景啊!真要出現這樣的情況,世界上還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嗎?肯定是吃都吃不完的。


    唐朝。


    李世民聽到袁老描繪的水稻,心裏升起一股不可思議:像花生一樣大的米粒?像高粱一樣高的水稻?


    那還是水稻嗎?那怕不是大樹吧?


    想到在裴姝他們學校食堂看到的雪白大米,他覺得那樣的米粒已經夠大了,他一個皇帝吃的大米有時候都不一定有這麽好呢!像花生一樣大的米,有點無法想象。


    不過想想可以在水稻下乘涼,他覺得那樣的願景還是挺吸引人的。


    想到後世的科技發展,他突然有點不確定了:難道他們已經研究出這樣的水稻了?


    明朝。


    朱棣看到讓雜交稻覆蓋全球這個夢想時,他突然覺得自己讓人去沿海的國家展示大明國威的想法好像有點不是那麽強烈了。


    讓自己國家研究、生產的糧食覆蓋到整個地球,整個地球的糧食都控製在自己手上,這個世界的和平靠大明來維護,這好像比僅僅去顯示國威要酷得多啊!


    帝王們聽完這些話後心思各異。


    賈思勰、宋應星、徐光啟、陳旉、泛勝之、王禎等人心裏隻有一個念頭:我一定要學會這個雜交水稻,就算不能完全學會也要學到後世的皮毛。


    反正現在在他們心裏,袁老已經成了真正的神農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薯七十二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薯七十二變並收藏給古人直播上課,他們都學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