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上 李驃騎正言鷗不下,高都護卜龜戰蠻兵
殘唐五代第一部:王風委蔓 作者:武賊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鎮南軍五月建立,高駢不久便知道了,可也隻是知道了,他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可是這三萬強弩募齊備發來也不知是何時了!且天下非無兵可用,吃緊的是錢糧,為國家計,當裁撤軍鎮、削減軍額以蘇百姓,豈合更立?他也不短兵,短的是時間,熟練士卒、離散百蠻都需要時間。
後者幾無進展,犬馬雖愚,亦記鞭箠之苦。王式在鎮,便曾離間杜蠻親族,李鄠憑杜守澄之力複州旋又誅之,杜氏由此而衰,這些都是諸蠻有目共睹的。據傳段酋遷早年留學成都,成都諸博士便目其為才子,為人謹慎知禮,非是粗短之夫。南詔無蠻助則必喪師,彼之智識足以知之,知之縱有疑也必定持而不發!
難哉!
士卒倒熟練了,半年之後便改成了三日一練,高駢也去校場少了,事事都是高潯、高傑在經手,風日好,便出衙閑步,從江津踱到海邊,看遊魚入海,鷗鷺戲浪;或者出鎮登山,訪佳花異樹,古僧羽客。雨暴風急,便於簷下散坐,聽海鯨咆哮,龍孫低吟;或者焚香靜室,想諸般妙要,神天境界。半年下來,人又清瘦了不少——不得身如鶴,安可謁三清!
李維周卻耐不得了,監軍便是禦者,馬奔則勒之,馬步則鞭之,馬逸則殺之!如何著便都有功,但直這般臥著不動那就是他的不是了! 鬧過幾迴後,李維周緩了一陣,到了八月二十九這天,他起了個早,悶聲將酒肉填了個滿囊,唿了韋仲宰,拽了牙隊便赴往都護院。
高駢的那匹白馬又牽在衙門口,牙隊也出來了,不知要往哪裏去。李維周勒住馬,嚷著便跳下了鞍:“都護可在?”便要闖。押牙的攔上來道:“在的,容小人先稟!”李維周睜目鞭指道:“梁纘,敢攔敕使,要反麽?”梁纘道:“小人不敢,隻是都護有吩咐,任何人未經通稟,不得擅入牙院!”李維周啪地一鞭便抽到了臉上,嚷道:“果是反了!來人,拽下!”他忍這賊豬狗亦非一日兩日了。身後的牙兵便要上,梁纘吼一聲“誰敢”,便扯出明晃晃的腰刀來。那廝們倒一時釘住了,一來高都護法令森嚴,有威有德,實在難犯;二者這個昭義狂奴可是十四鎮格鬥狀頭,牛高馬大,猿臂虎口,不好撩撥的!
李維周惱極,起手又是一鞭。梁纘臉上吃抽了個血紅的大叉,忍不得了,迫上前嚷道:“敕使要逼健兒反麽?”李維周一下便軟了半截,嚷道:“你自不躲開,吾家尋都護說話!”梁纘頭也不迴地朝牙兵吩咐道:“稟去!”世道便是如此,節帥怕監軍,監軍怕悍兵——前年昭義兵便破府殺了節度使沈詢。
一會,書記王殷便出來了,身後還隨了一人,賊頭賊腦的,也不過來見禮,側頭便要走。李維周喝道:“瞎眼了?沒見本敕使在此!”這廝是福建小校,喚作黃碣,與梁纘這條野狗不同,這廝是高駢的野狸,時常賊頭賊腦的出入牙院,次次都是望見他便躲。黃碣覥著臉過來道:“驃騎,小人眼低,非是有心無禮,該死該死!”李維周道:“眼低耳可在?”韋仲宰嗔道:“還愣著什的?討賞麽?”黃碣流矢走了。王殷賠笑道:“二公,都護有請!”
李維周冷聲問道:“王書記,這莫不是趙陀宮殿?吾家入大明宮大內也無這般守捉!”韋仲宰刺眉道:“監老,若無他事,仲宰便先告退了!”李維周一把拽住道:“天大之事!”便走了進去。隻見高駢肅著臉立在階上,沒裹甲,還是那件道袍,看來又有消遣。
李維周憤然嚷道:“都護,韋廣州來牒可曾知道?福建米船連遇風濤,十損其五,應到之糧,全不滿數,江西、湖南百姓疲於供給,日有喧嘩欲亂者!樞密轉牒嚴責,皇帝陛下,乾乾夕惕,憂心如焚!都護亦可曾知道?”高駢輕歎一聲,道:“然則奈何?”李維周登上階,肅立於左正色道:“公乃安南都護,吾乃安南監軍,聖人所命,不可謂不重,公豈忘之耶?交趾淪喪兩年於茲,公至此亦一年有餘,擁兵四萬二千眾,所事者唯坐吃海糧,望空劈斬,蠻一毛未損,究有何益?安南諸州百姓,戮死蠻手,看看待盡,公亦曾聞乎?南蠻歌曰:海門高都護,好把雙眉蹙。不懼天子威,隻恐蠻家怒!公亦曾恥之乎?”慨歎再三,又道:“唯今之計,莫如出兵——斬得一蠻是一功,斬得千蠻賞司空,康承訓便是如此,公又何懼?韋公,是也不是?”韋仲宰便抬手說道:“都護,小閹無識,監老所言或者是也!”
高駢抬手道:“駢一門世受天子厚恩,無日不思報之,發奮出兵,蕩平諸蠻,豈非駢之誌?然南詔氣焰不減,適才得報,峰州蠻兵五萬已至交州,懸殊如此,今貿然往討,隻恐墮蠻腹中,重為天子憂!”李維周嚷道:“公不早出,便合有此事!怨天乎?怨人乎?”將袖子一甩,下了階,又道:“都護!吾二人言盡於此,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得罪者!”拽著韋仲宰一徑去了。
王殷送人轉身,一臉憂色道:“都護,可奈何?驃騎話中似有殺機!”高駢輕歎一聲,又笑道:“且之海上觀朝日,試問鷗鳥知不知!”李迪哂笑,王殷無語,也不好勸。
高潯、高傑從校場折返,高駢也還沒有迴轉,王殷迎著倆個便說起李維周晨間這場鬧來,高傑打斷道:“書記,一早就聽說了,不值得什的,天下中使都是這脾性!”便兀自牽馬往廄裏去了。高潯歉意地笑了下,他這個叔父貴胄氣很重。王殷也不見怪,畢竟是密國公(高承簡)的嫡長孫,繼續對高潯道:“郎君,蠻勢如此,驃騎又如此,秦州亦無此局!”高潯道:“如今將士熟練,未必不可出戰。眾者恆恃其眾而喪其眾,尋之古今,何代沒有?”王殷點頭道:“以郎君度來,都護可有此意?”高潯道:“叔祖不說,我亦不敢問!”聽見高傑在那裏喚,抬抬手,流矢牽著馬隨了過去。
日晡時分,高駢才迴來,王殷與李迪幾個親吏說好了,是要勸一勸的,他就怕真與監軍起什衝突,自有中尉、樞密、監軍以來,節帥與監軍起幹戈,無一能善終的!可是高駢並沒有與他機會,默默然徑直進去了。洗沐之後,高駢爇了一炷香,趺坐在榻,屋外風吹竹響,煞是空靜,他很快入了境。香煙消散時,他開了目,在這一炷香的時間裏他似乎什麽都想了,又似乎什麽都沒想,精神卻瑩澈了許多。默了一會,他起身點了燭,坐到了竹案前,取過案左的檀木匣,將出一隻拳大的玉龜來,這是占卜之具,龜腹裏含著三枚銅錢。高駢捧龜默禱了一會,放下,銅錢便從龜嘴吐了出來,坤卦,高駢對周易諳熟得很——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看來不壞,他將此卦象數細細揣摩了一番,枝枝蔓蔓後又落到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一句彖辭上,坤德柔順,看來兵出有利!收了卜具,高駢的主意便定了,取筆寫道:“駢三思而再,謹奉驃騎之教,擬於明晨五更發軍,擇鋒五千先發,留公五千留守,餘軍過午繼之!”便將著走了出來。
王殷幾個正坐著,高駢笑道:“海上鷗鳥高不下,果有殺機藏玉龜!允德、持中,我意已決!”便將牒遞了過去,王殷看了大喜,流矢使人送往監軍院,問道:“靈龜何言?”高駢道:“天機不可泄漏,且喚陽郎兩個來!”當然高駢之所以決意出兵,既非李維周放了惡言,也非得著了好卦,而是李維周的鬧與這坤卦恰好應和了他,特別是後者,真可謂天人合一!
高駢正問著高潯、高傑今日操練的情形,便聽到李維周到了,又在那裏與梁纘擰,不過聲氣好了許多。高傑、王殷出去迎了進來,李維周笑揚著手上的牒文道:“一見此牒,吾家喜不自勝,便獨身搶了過來。都護,莫不是戲耍小閹?如何肯了?”高駢道:“軍中無戲言!”李維周叫了幾個好,在側榻上坐下了,道:“都護,小閹有句話,不知能不能依得?”高駢道:“驃騎但講!”李維周道:“五千前鋒許都護先擇,五千留後亦當許本使自擇,如何?”高駢點頭道:“海門乃我軍進退之據,不可輕易,當依公!”李維周歡得起身抬了抬手,坐下道:“公可都有了?”高駢便取了筆,飛快地寫得六個名字,王殷遞了過去。
高駢道:“忠武趙犫、張貫兩都兵、昭義郎幼複、馬爽兩都兵、福建李彥聖一都兵,黃碣將了與李彥聖作副!”李維周道:“福建兵堪任乎?”高駢道:“福建、安南地雖相遠,然海路相連,兩地之人往往彼此遷移,土音也多有相似,可為奇兵,大有妙用!”卻是如此,李維周笑了一下,又問道:“前鋒兵馬使為誰?”高駢道:“便是此子,如何?”李維周瞥了高潯一眼,不置可否,道:“都護,小閹少個篩籮,什軍留守,明晨再報與公來,可依得?”高駢應了。
李維周起了身,卻又問道:“都護,用兵之略,可得聞乎?”高傑道:“驃騎,也無他法,東為海,北為山,不向西便向南,南無所向,且退路易為蠻所斷,無已隻得西行,趨南定(縣名)!蠻無備,我則襲據之;蠻迎戰,我則陣而戰之!蠻守之,我則趨龍編(縣名)!”李維周道:“小都護,若本使記得不差,南定在交州之東,不足百裏,且有江道相通!”高傑抬手道:“驃騎強記!”李維周點點頭,手一抬,走了去。
第二日五更未到,忠武、昭義、福建五千將士便已整隊列於校場,高駢、李維周、韋仲宰、高潯、高傑等一眾人也都在講武台上坐著了,下麵有軍吏正在頒賜酒食。
三鎮士卒的衣袍大體相似,都是由朝廷統一製定賜下的春衣,形製是缺胯團領窄袖短後衫,灰褐色,腳下穿短靿靴的。校官們多穿墨綠色戰袍,長靿靴。將官則是赤色羅袍,牛皮長靿靴。不同的是忠武軍頭上裹的是土黃色抹額,昭義軍赤色,福建軍白色。身上隻是一柄腰刀、一張弓、一壺箭,甲胄、長器都在馱馬背上——依軍製,步軍五人共二馬,騎軍一人二馬。步軍是馱馬,粗矮耐勞,性子溫馴。騎軍是戰馬,高大性烈。忠武有蔡州龍陂牧,趙犫一都便是騎軍,這時也都在地上站著。
高駢、李維周都是紫袍金帶,韋仲宰是深緋銀帶,高傑不是五品官階,卻也穿了一身淺緋袍,束著銀帶。高潯為顯著嚴重,在緋袍上裹了一身赤絛明光甲。梁纘一隊牙兵是甲器不離身的,都是長槍腰刀,一色黑絛山紋鐵甲。李維周的牙隊也是如此,隻是衣甲鮮亮許多。
下麵頒了酒食,高駢親斟了一碗酒,喚侄孫道:“高潯聽令!”高潯應聲拜下。高駢道:“本都護命汝為前鋒兵馬使,前驅破敵,挫我軍威,論如軍法!”高潯高聲應道:“高潯敢不如令,願正典刑!”高駢道聲“好”將酒遞過去。李維周卻在旁嚷道:“且慢!”攔了過來,抬手道:“都護,吾家細思一夜,總覺不安!前鋒之任非可輕易,一旦吃挫,全軍喪膽,不可再戰,都護何不自押前鋒?本使亦不敢貪安,負天子恩德,願押後軍相繼!”王殷道:“驃騎,高兵馬隨都護戰隴西十五載,至安南前便已為左驍衛左郎將(正五品上階),豈不能充前鋒之任?”李維周怒喝道:“咄!退下,此乃軍事,汝區區文吏,何得置喙!”又看著高駢道:“都護,本使與韋公意已決,不從亦得從!”
場中五千將士都睜眼看著,默不作聲,敕使便是天子法身,爭不得的,可世間哪有節帥押前鋒之理!
高駢怔一會,不由得笑了,此真可謂“履霜,堅冰至”(坤卦第一爻爻辭),這廝昨晚言甘,卻是謀此!韋仲宰道:“都護,監老所言不為無理,小閹願隨後軍進發,必無其他!”高駢道:“駢不為後軍無人押領怎肯使此子!”便執酒臨台嚷道:“今日之事,王事也,乃我輩武夫之職分,忠義在焉,富貴在焉,進有厚賞,退有嚴刑,法不可逃,無存僥幸!本都護自押前軍,與汝等同行——殺!殺!殺!”眾將士也齊喝,喊殺聲如雷。高駢將酒仰了,摔碗下台,上馬便行。
海門鎮吃南北兩條江夾護著,江上原來都是有橋的,為著便於防守,宋戎在鎮時便將兩條江上的橋都毀拆了,張茵兵力稍充,便修了北江的橋。山河之間,方圓三十裏內邏騎充斥,幾不見人跡。高駢出鎮過江,便傍著江岸不遠,往西疾行,似乎並未受到李維周作惡的影響。
高潯卻有些不安,得了機便踢馬捱過去道:“叔祖,孫兒觀李維周其意不善,當預為之備!”高駢道:“如何為備?”高潯道:“後軍未動,前軍不宜遠揚,孫兒願迴鎮督責,必使如期發軍!”高駢沉聲道:“李維周使我押前軍,其意便是擁後軍不發,要致我於死地,汝如何能使彼如期發軍哉?在鎮將士又豈助汝?徒送性命,牽累宗族!今若緩行,士卒知後軍不至,則必生畏怯,蠻軍迫至,我縱引軍迴撤,李維周肯納我乎?即便納我,欲不得罪,如何可能?
我示靜示弱久矣,今峰州之蠻盡在交州,段酋遷、範昵些正謀大舉以陷海門,我猝然往襲之,必有所得,縱不如意,猶可依山而鬥——乃至撤往山北,而李維周之罪不可逃矣!且段氏即覘得此軍,又安知我在軍中?彼或者以為此乃誘敵之軍,我當以後軍直攻交州!”高潯歡喜道:“叔祖此謀,必非今晨所得!”高駢道:“乃不得已也,我之本意在引蠻來戰,而以騎軍襲取峰州!峰州一失,南詔斷喉,必無戰心。屆時我以精練之軍當其烏合之眾,摧之如反掌,何必行險?行險,兵家之大忌!”高潯道:“孫兒記下了!”
上下將士這時倒歡喜得很,久不到曠野裏行走,一身都是氣力,他們多是經過戰的,識得將帥的優劣,這一年來他們既知道了高駢祖孫的為人,也熟知了他家三代的傳奇,都覺得此公是可以托付生死的。天光亮時,隊伍已行出了三十來裏地。短時間休息後,人馬繼續向前。日頭已經在身後竄起,紅焰焰地,約摸又是一個晴日。越往前走,荒田便逾發少,江對岸更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稻田。
安南一年四季,春夏秋三季能種三番稻,這時秋禾正熟,山野裏野生的穀物、草木之實更是叢叢雜雜的,眾士卒雖對萬裏征戍並不樂心,可當他們平平安安地走在這片土地上時,心裏也總免不了要生出歡喜來,他們雖不是農人,可是家裏都是有田宅的,知道什叫好田好地。他們與我們現在的觀念也不同,安南不是他國他域,唐以前如何他們不知道,但自有唐以來這裏便是大唐之地,驩州南邊的林邑國才是他國他域,在他們的感情上,安南比河北三鎮還要親近些,安南現在再鬧也鬧不到河北當年那分上去的!
後者幾無進展,犬馬雖愚,亦記鞭箠之苦。王式在鎮,便曾離間杜蠻親族,李鄠憑杜守澄之力複州旋又誅之,杜氏由此而衰,這些都是諸蠻有目共睹的。據傳段酋遷早年留學成都,成都諸博士便目其為才子,為人謹慎知禮,非是粗短之夫。南詔無蠻助則必喪師,彼之智識足以知之,知之縱有疑也必定持而不發!
難哉!
士卒倒熟練了,半年之後便改成了三日一練,高駢也去校場少了,事事都是高潯、高傑在經手,風日好,便出衙閑步,從江津踱到海邊,看遊魚入海,鷗鷺戲浪;或者出鎮登山,訪佳花異樹,古僧羽客。雨暴風急,便於簷下散坐,聽海鯨咆哮,龍孫低吟;或者焚香靜室,想諸般妙要,神天境界。半年下來,人又清瘦了不少——不得身如鶴,安可謁三清!
李維周卻耐不得了,監軍便是禦者,馬奔則勒之,馬步則鞭之,馬逸則殺之!如何著便都有功,但直這般臥著不動那就是他的不是了! 鬧過幾迴後,李維周緩了一陣,到了八月二十九這天,他起了個早,悶聲將酒肉填了個滿囊,唿了韋仲宰,拽了牙隊便赴往都護院。
高駢的那匹白馬又牽在衙門口,牙隊也出來了,不知要往哪裏去。李維周勒住馬,嚷著便跳下了鞍:“都護可在?”便要闖。押牙的攔上來道:“在的,容小人先稟!”李維周睜目鞭指道:“梁纘,敢攔敕使,要反麽?”梁纘道:“小人不敢,隻是都護有吩咐,任何人未經通稟,不得擅入牙院!”李維周啪地一鞭便抽到了臉上,嚷道:“果是反了!來人,拽下!”他忍這賊豬狗亦非一日兩日了。身後的牙兵便要上,梁纘吼一聲“誰敢”,便扯出明晃晃的腰刀來。那廝們倒一時釘住了,一來高都護法令森嚴,有威有德,實在難犯;二者這個昭義狂奴可是十四鎮格鬥狀頭,牛高馬大,猿臂虎口,不好撩撥的!
李維周惱極,起手又是一鞭。梁纘臉上吃抽了個血紅的大叉,忍不得了,迫上前嚷道:“敕使要逼健兒反麽?”李維周一下便軟了半截,嚷道:“你自不躲開,吾家尋都護說話!”梁纘頭也不迴地朝牙兵吩咐道:“稟去!”世道便是如此,節帥怕監軍,監軍怕悍兵——前年昭義兵便破府殺了節度使沈詢。
一會,書記王殷便出來了,身後還隨了一人,賊頭賊腦的,也不過來見禮,側頭便要走。李維周喝道:“瞎眼了?沒見本敕使在此!”這廝是福建小校,喚作黃碣,與梁纘這條野狗不同,這廝是高駢的野狸,時常賊頭賊腦的出入牙院,次次都是望見他便躲。黃碣覥著臉過來道:“驃騎,小人眼低,非是有心無禮,該死該死!”李維周道:“眼低耳可在?”韋仲宰嗔道:“還愣著什的?討賞麽?”黃碣流矢走了。王殷賠笑道:“二公,都護有請!”
李維周冷聲問道:“王書記,這莫不是趙陀宮殿?吾家入大明宮大內也無這般守捉!”韋仲宰刺眉道:“監老,若無他事,仲宰便先告退了!”李維周一把拽住道:“天大之事!”便走了進去。隻見高駢肅著臉立在階上,沒裹甲,還是那件道袍,看來又有消遣。
李維周憤然嚷道:“都護,韋廣州來牒可曾知道?福建米船連遇風濤,十損其五,應到之糧,全不滿數,江西、湖南百姓疲於供給,日有喧嘩欲亂者!樞密轉牒嚴責,皇帝陛下,乾乾夕惕,憂心如焚!都護亦可曾知道?”高駢輕歎一聲,道:“然則奈何?”李維周登上階,肅立於左正色道:“公乃安南都護,吾乃安南監軍,聖人所命,不可謂不重,公豈忘之耶?交趾淪喪兩年於茲,公至此亦一年有餘,擁兵四萬二千眾,所事者唯坐吃海糧,望空劈斬,蠻一毛未損,究有何益?安南諸州百姓,戮死蠻手,看看待盡,公亦曾聞乎?南蠻歌曰:海門高都護,好把雙眉蹙。不懼天子威,隻恐蠻家怒!公亦曾恥之乎?”慨歎再三,又道:“唯今之計,莫如出兵——斬得一蠻是一功,斬得千蠻賞司空,康承訓便是如此,公又何懼?韋公,是也不是?”韋仲宰便抬手說道:“都護,小閹無識,監老所言或者是也!”
高駢抬手道:“駢一門世受天子厚恩,無日不思報之,發奮出兵,蕩平諸蠻,豈非駢之誌?然南詔氣焰不減,適才得報,峰州蠻兵五萬已至交州,懸殊如此,今貿然往討,隻恐墮蠻腹中,重為天子憂!”李維周嚷道:“公不早出,便合有此事!怨天乎?怨人乎?”將袖子一甩,下了階,又道:“都護!吾二人言盡於此,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得罪者!”拽著韋仲宰一徑去了。
王殷送人轉身,一臉憂色道:“都護,可奈何?驃騎話中似有殺機!”高駢輕歎一聲,又笑道:“且之海上觀朝日,試問鷗鳥知不知!”李迪哂笑,王殷無語,也不好勸。
高潯、高傑從校場折返,高駢也還沒有迴轉,王殷迎著倆個便說起李維周晨間這場鬧來,高傑打斷道:“書記,一早就聽說了,不值得什的,天下中使都是這脾性!”便兀自牽馬往廄裏去了。高潯歉意地笑了下,他這個叔父貴胄氣很重。王殷也不見怪,畢竟是密國公(高承簡)的嫡長孫,繼續對高潯道:“郎君,蠻勢如此,驃騎又如此,秦州亦無此局!”高潯道:“如今將士熟練,未必不可出戰。眾者恆恃其眾而喪其眾,尋之古今,何代沒有?”王殷點頭道:“以郎君度來,都護可有此意?”高潯道:“叔祖不說,我亦不敢問!”聽見高傑在那裏喚,抬抬手,流矢牽著馬隨了過去。
日晡時分,高駢才迴來,王殷與李迪幾個親吏說好了,是要勸一勸的,他就怕真與監軍起什衝突,自有中尉、樞密、監軍以來,節帥與監軍起幹戈,無一能善終的!可是高駢並沒有與他機會,默默然徑直進去了。洗沐之後,高駢爇了一炷香,趺坐在榻,屋外風吹竹響,煞是空靜,他很快入了境。香煙消散時,他開了目,在這一炷香的時間裏他似乎什麽都想了,又似乎什麽都沒想,精神卻瑩澈了許多。默了一會,他起身點了燭,坐到了竹案前,取過案左的檀木匣,將出一隻拳大的玉龜來,這是占卜之具,龜腹裏含著三枚銅錢。高駢捧龜默禱了一會,放下,銅錢便從龜嘴吐了出來,坤卦,高駢對周易諳熟得很——
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看來不壞,他將此卦象數細細揣摩了一番,枝枝蔓蔓後又落到了“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一句彖辭上,坤德柔順,看來兵出有利!收了卜具,高駢的主意便定了,取筆寫道:“駢三思而再,謹奉驃騎之教,擬於明晨五更發軍,擇鋒五千先發,留公五千留守,餘軍過午繼之!”便將著走了出來。
王殷幾個正坐著,高駢笑道:“海上鷗鳥高不下,果有殺機藏玉龜!允德、持中,我意已決!”便將牒遞了過去,王殷看了大喜,流矢使人送往監軍院,問道:“靈龜何言?”高駢道:“天機不可泄漏,且喚陽郎兩個來!”當然高駢之所以決意出兵,既非李維周放了惡言,也非得著了好卦,而是李維周的鬧與這坤卦恰好應和了他,特別是後者,真可謂天人合一!
高駢正問著高潯、高傑今日操練的情形,便聽到李維周到了,又在那裏與梁纘擰,不過聲氣好了許多。高傑、王殷出去迎了進來,李維周笑揚著手上的牒文道:“一見此牒,吾家喜不自勝,便獨身搶了過來。都護,莫不是戲耍小閹?如何肯了?”高駢道:“軍中無戲言!”李維周叫了幾個好,在側榻上坐下了,道:“都護,小閹有句話,不知能不能依得?”高駢道:“驃騎但講!”李維周道:“五千前鋒許都護先擇,五千留後亦當許本使自擇,如何?”高駢點頭道:“海門乃我軍進退之據,不可輕易,當依公!”李維周歡得起身抬了抬手,坐下道:“公可都有了?”高駢便取了筆,飛快地寫得六個名字,王殷遞了過去。
高駢道:“忠武趙犫、張貫兩都兵、昭義郎幼複、馬爽兩都兵、福建李彥聖一都兵,黃碣將了與李彥聖作副!”李維周道:“福建兵堪任乎?”高駢道:“福建、安南地雖相遠,然海路相連,兩地之人往往彼此遷移,土音也多有相似,可為奇兵,大有妙用!”卻是如此,李維周笑了一下,又問道:“前鋒兵馬使為誰?”高駢道:“便是此子,如何?”李維周瞥了高潯一眼,不置可否,道:“都護,小閹少個篩籮,什軍留守,明晨再報與公來,可依得?”高駢應了。
李維周起了身,卻又問道:“都護,用兵之略,可得聞乎?”高傑道:“驃騎,也無他法,東為海,北為山,不向西便向南,南無所向,且退路易為蠻所斷,無已隻得西行,趨南定(縣名)!蠻無備,我則襲據之;蠻迎戰,我則陣而戰之!蠻守之,我則趨龍編(縣名)!”李維周道:“小都護,若本使記得不差,南定在交州之東,不足百裏,且有江道相通!”高傑抬手道:“驃騎強記!”李維周點點頭,手一抬,走了去。
第二日五更未到,忠武、昭義、福建五千將士便已整隊列於校場,高駢、李維周、韋仲宰、高潯、高傑等一眾人也都在講武台上坐著了,下麵有軍吏正在頒賜酒食。
三鎮士卒的衣袍大體相似,都是由朝廷統一製定賜下的春衣,形製是缺胯團領窄袖短後衫,灰褐色,腳下穿短靿靴的。校官們多穿墨綠色戰袍,長靿靴。將官則是赤色羅袍,牛皮長靿靴。不同的是忠武軍頭上裹的是土黃色抹額,昭義軍赤色,福建軍白色。身上隻是一柄腰刀、一張弓、一壺箭,甲胄、長器都在馱馬背上——依軍製,步軍五人共二馬,騎軍一人二馬。步軍是馱馬,粗矮耐勞,性子溫馴。騎軍是戰馬,高大性烈。忠武有蔡州龍陂牧,趙犫一都便是騎軍,這時也都在地上站著。
高駢、李維周都是紫袍金帶,韋仲宰是深緋銀帶,高傑不是五品官階,卻也穿了一身淺緋袍,束著銀帶。高潯為顯著嚴重,在緋袍上裹了一身赤絛明光甲。梁纘一隊牙兵是甲器不離身的,都是長槍腰刀,一色黑絛山紋鐵甲。李維周的牙隊也是如此,隻是衣甲鮮亮許多。
下麵頒了酒食,高駢親斟了一碗酒,喚侄孫道:“高潯聽令!”高潯應聲拜下。高駢道:“本都護命汝為前鋒兵馬使,前驅破敵,挫我軍威,論如軍法!”高潯高聲應道:“高潯敢不如令,願正典刑!”高駢道聲“好”將酒遞過去。李維周卻在旁嚷道:“且慢!”攔了過來,抬手道:“都護,吾家細思一夜,總覺不安!前鋒之任非可輕易,一旦吃挫,全軍喪膽,不可再戰,都護何不自押前鋒?本使亦不敢貪安,負天子恩德,願押後軍相繼!”王殷道:“驃騎,高兵馬隨都護戰隴西十五載,至安南前便已為左驍衛左郎將(正五品上階),豈不能充前鋒之任?”李維周怒喝道:“咄!退下,此乃軍事,汝區區文吏,何得置喙!”又看著高駢道:“都護,本使與韋公意已決,不從亦得從!”
場中五千將士都睜眼看著,默不作聲,敕使便是天子法身,爭不得的,可世間哪有節帥押前鋒之理!
高駢怔一會,不由得笑了,此真可謂“履霜,堅冰至”(坤卦第一爻爻辭),這廝昨晚言甘,卻是謀此!韋仲宰道:“都護,監老所言不為無理,小閹願隨後軍進發,必無其他!”高駢道:“駢不為後軍無人押領怎肯使此子!”便執酒臨台嚷道:“今日之事,王事也,乃我輩武夫之職分,忠義在焉,富貴在焉,進有厚賞,退有嚴刑,法不可逃,無存僥幸!本都護自押前軍,與汝等同行——殺!殺!殺!”眾將士也齊喝,喊殺聲如雷。高駢將酒仰了,摔碗下台,上馬便行。
海門鎮吃南北兩條江夾護著,江上原來都是有橋的,為著便於防守,宋戎在鎮時便將兩條江上的橋都毀拆了,張茵兵力稍充,便修了北江的橋。山河之間,方圓三十裏內邏騎充斥,幾不見人跡。高駢出鎮過江,便傍著江岸不遠,往西疾行,似乎並未受到李維周作惡的影響。
高潯卻有些不安,得了機便踢馬捱過去道:“叔祖,孫兒觀李維周其意不善,當預為之備!”高駢道:“如何為備?”高潯道:“後軍未動,前軍不宜遠揚,孫兒願迴鎮督責,必使如期發軍!”高駢沉聲道:“李維周使我押前軍,其意便是擁後軍不發,要致我於死地,汝如何能使彼如期發軍哉?在鎮將士又豈助汝?徒送性命,牽累宗族!今若緩行,士卒知後軍不至,則必生畏怯,蠻軍迫至,我縱引軍迴撤,李維周肯納我乎?即便納我,欲不得罪,如何可能?
我示靜示弱久矣,今峰州之蠻盡在交州,段酋遷、範昵些正謀大舉以陷海門,我猝然往襲之,必有所得,縱不如意,猶可依山而鬥——乃至撤往山北,而李維周之罪不可逃矣!且段氏即覘得此軍,又安知我在軍中?彼或者以為此乃誘敵之軍,我當以後軍直攻交州!”高潯歡喜道:“叔祖此謀,必非今晨所得!”高駢道:“乃不得已也,我之本意在引蠻來戰,而以騎軍襲取峰州!峰州一失,南詔斷喉,必無戰心。屆時我以精練之軍當其烏合之眾,摧之如反掌,何必行險?行險,兵家之大忌!”高潯道:“孫兒記下了!”
上下將士這時倒歡喜得很,久不到曠野裏行走,一身都是氣力,他們多是經過戰的,識得將帥的優劣,這一年來他們既知道了高駢祖孫的為人,也熟知了他家三代的傳奇,都覺得此公是可以托付生死的。天光亮時,隊伍已行出了三十來裏地。短時間休息後,人馬繼續向前。日頭已經在身後竄起,紅焰焰地,約摸又是一個晴日。越往前走,荒田便逾發少,江對岸更是一眼望不到頭的稻田。
安南一年四季,春夏秋三季能種三番稻,這時秋禾正熟,山野裏野生的穀物、草木之實更是叢叢雜雜的,眾士卒雖對萬裏征戍並不樂心,可當他們平平安安地走在這片土地上時,心裏也總免不了要生出歡喜來,他們雖不是農人,可是家裏都是有田宅的,知道什叫好田好地。他們與我們現在的觀念也不同,安南不是他國他域,唐以前如何他們不知道,但自有唐以來這裏便是大唐之地,驩州南邊的林邑國才是他國他域,在他們的感情上,安南比河北三鎮還要親近些,安南現在再鬧也鬧不到河北當年那分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