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皋蘭山,烽火台
娘子稱帝,我該怎麽辦 作者:西南偏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清晨,照舊送氣療傷之後,莫愁卻是少女心驟發,偏要拉他去皋蘭山頂看日出。
這還不如睡個迴籠覺舒服呢,徐長安心中吐槽道。
他本能地想要拒絕,卻瞧見女妖眼中,似乎有了一抹淡淡的期望,或許是憂傷,這種從未見過的眼神,瞬間就將他想說的話給堵了迴去。
兩人一騎,乘赤龍駒往城南而行。
來到南門。徐長安拿出雷長史給他的腰牌,在守城兵士懵圈的眼光中,叫了開城門。
出城數裏便到了皋蘭山腳。
見過了秦嶺的高大巍峨,這座被稱作金州之翼的山峰,在他眼中,也不過就是個稍微高點的山嶺而已。
山頂有一片開闊之地,徐長安放龍駒自行溜達,便攜了莫愁,尋了處自以為適合看日出的崖邊。
萬丈光芒染千峰,黃河天外來。
誒,好像有哪裏不對。
徐長安也傻眼了......原來日出和城市根本不在一個方位,這觀感,直接就打了個對折,這第一次的有心浪漫,竟成了無心的笑話。
小子,你還是太大意了啊!
好在此處北望,整個城池景色一覽無遺,山風吹來,倒也有幾分愜意。
不遠處,有一個無人值守的烽火台。
狼煙,火光,廢墟,濃烈的血腥味隨風飄散。
無數黑騎在崇山峻嶺間來迴馳騁。城樓之上,殘破的紅色軍旗,漫卷在昏黃的天空中,旗尖凜然,掛著一輪渾圓的血色落日......
東西升日月,晝夜如轉珠。
正在他幽思泉湧之際,突聽莫愁歎息道:“日出雖美,終將以落日而歸,想來我們相識,卻也要如曲中所唱: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焉能不讓我悲從心起?”
徐長安一怔,這隨時都是感覺良好的公主娘娘,怎變得如此多愁善感了?
畫風不對啊!
他正想該說點什麽,又聽得莫愁問道:“假如我倆不曾相識,我也不曾拖累到你,此時你的夢想是什麽呢?”
徐長安笑道:“我的夢想?呃,春天種下一個女朋友,到秋天就能收獲一大堆老婆。”
“呸,那我就帶上鏟子去幫忙,一鏟子下去,直接了賬。”
“哎,留一個也行啊,隻要不是顆粒無收就好。”
莫愁咬著紅唇瞪他,片刻之後,忍不住大笑起來。
徐長安見她情緒好了許多,便拉著她往烽火台走去。
烽火台前麵有一塊小平台,平台邊上,正坐著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呆呆望著城廓的方向,山風吹拂,衣角翻動,仿佛已坐了很長一段時間。
徐長安不由得心生感慨。
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對這些老人來說,目之所及皆為過去,眼之所看皆為往昔,心之所想,或許都是往日如煙的迴憶吧!
離老人不遠處,一位讀書人模樣的少年正捧卷誦讀。
徐長安聽他讀的是:“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麵而征,西夷怨;南麵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老人轉過頭來,道:“夏兒,你讀這一節,怎麽老在東西南北繞來繞去,是個什麽意思啊?”
少年一愣,失笑道:“阿翁(爺爺)說話,倒是越發有趣了。”
他放下手中書卷,認真道:“這是《孟子》裏的一段話,講的是商君成湯與葛國的故事,葛國國君放縱無道,不但自己不願祭祀祖先,還把湯王送來祭祀用的牛羊,稻穀都搶了,吃了,又隨手殺了一個送食物的小孩子......”
“混賬東西,後來呢?”
“湯王替天行道,率軍征伐葛國,普天下的人都很支持他,所以,凡十一戰,湯王都取得大勝。”
“湯王向東征討,西邊的人們就會埋怨他,湯王向西征討,東邊的人們就會埋怨他,他們都說:‘湯王為什麽要把我們放在最後麵呢?’......人們盼望湯王到來,就像久旱的禾苗盼望大雨一般。”
“夏兒這麽一講,阿翁可就聽懂了。”老人嗬嗬一笑,眼望遠方虛無之處,歎息道,“可惜,如今再也沒有成湯那樣的君主啦!”
“夏兒聽說,前朝太宗皇帝就是一個十倍於湯王的偉大君王,天之可汗!”
“小小年紀,不可胡言亂語!”老人連忙嗬斥道,“前朝之事,以訛傳訛者甚多,豈可全信?”
看著正在走近的徐長安,叫“夏兒”的少年反大聲道:“君子蕩蕩,小人戚戚,阿翁要我讀聖人書,書中可沒講什麽因一言而避之的道理。”
“更何況,悠悠眾心,如何堵得住?”
老人苦笑道:“堵眾心不能,堵眾口可就簡單多了。”
這小屁孩就是個小憤青,跟小鄭奉倒相配,一文一武......徐長安有些尷尬,覺得自己倒像是一個偷聽者了。
其實你自己也比這“小屁孩”大不了一兩歲吧?
我這麽稱唿他,完全是因為我心理年齡要大好多呢......他心中立刻反駁道。
那夏兒還在嘟囔:“明明是您每天要到這兒來坐坐,偏說是陪我過來晨讀,我要讀書通大義罷,您又這不能說,那也不能說。”
“如此讀書何用?早知如此,還不如尋了父親從軍去。”
“像你阿爺(父親)那樣十年如一日地守在烽燧堡上?”
“是啊,至少可以麵對麵殺敵。”
“讀書有成也可以殺敵呀。”徐長安忍不住笑道,“以筆為刀,一紙上天,一紙入地,再一紙穿行人間,試問有多少敵人經得住?”
一個恍惚,他竟把這小家夥當做鄭奉了。
這一句可是他從前世某文照搬來的,當時讀著挺熱血,信與不信也沒深想,不過,雞湯嘛,送出去的總比自己喝著有營養多了。
果然,一老一少同時露出一副肅然起敬的表情。
“請問公子高姓?”老人站了起來,拱手道。
“不敢,晚生姓徐。”盧長安迴禮道。
“原來是徐公子,我姓孟,這是我的小孫子,孟夏。”老人一怔,又道,“聽公子口音,似不是本地人?”
“是啊,晚生自長安來,將去涼州,因事在此地逗留一兩日。”
“長安。”姓孟的老人重複道,又上上下下將他打量一番,眼中露出一抹奇怪的神色,稍後,他微笑道:“公子滯留於此,可是在做穿越沙漠的準備?”
徐長安點了點頭,向前走了兩步,烽火台就在咫尺。
莫愁也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建築。
瞧了瞧有些斑駁的牆體,徐長安隨口問道:“老先生,此處一直都是無人值守嗎?”
“嗯,從那年大戰之後,它便荒廢下來,承平日久,怕是好多人都把它給遺忘了。”
“大戰?阿翁所說的,可是昔年‘弱水淵之役’?”一旁的孟夏問。
孟老臉上露出一種茫然之色,喃喃道:“是啊,不覺間已快十六年了。”
徐長安心中一動,重新打量起麵前的老人。
隻見他個子不甚高大,雖頭發斑白,滿麵皺紋,但身板卻是挺得筆直,目光銳利,說話間露出一股堅韌之氣。
這一定是位久經沙場的老兵......盧長安心道。
這還不如睡個迴籠覺舒服呢,徐長安心中吐槽道。
他本能地想要拒絕,卻瞧見女妖眼中,似乎有了一抹淡淡的期望,或許是憂傷,這種從未見過的眼神,瞬間就將他想說的話給堵了迴去。
兩人一騎,乘赤龍駒往城南而行。
來到南門。徐長安拿出雷長史給他的腰牌,在守城兵士懵圈的眼光中,叫了開城門。
出城數裏便到了皋蘭山腳。
見過了秦嶺的高大巍峨,這座被稱作金州之翼的山峰,在他眼中,也不過就是個稍微高點的山嶺而已。
山頂有一片開闊之地,徐長安放龍駒自行溜達,便攜了莫愁,尋了處自以為適合看日出的崖邊。
萬丈光芒染千峰,黃河天外來。
誒,好像有哪裏不對。
徐長安也傻眼了......原來日出和城市根本不在一個方位,這觀感,直接就打了個對折,這第一次的有心浪漫,竟成了無心的笑話。
小子,你還是太大意了啊!
好在此處北望,整個城池景色一覽無遺,山風吹來,倒也有幾分愜意。
不遠處,有一個無人值守的烽火台。
狼煙,火光,廢墟,濃烈的血腥味隨風飄散。
無數黑騎在崇山峻嶺間來迴馳騁。城樓之上,殘破的紅色軍旗,漫卷在昏黃的天空中,旗尖凜然,掛著一輪渾圓的血色落日......
東西升日月,晝夜如轉珠。
正在他幽思泉湧之際,突聽莫愁歎息道:“日出雖美,終將以落日而歸,想來我們相識,卻也要如曲中所唱: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焉能不讓我悲從心起?”
徐長安一怔,這隨時都是感覺良好的公主娘娘,怎變得如此多愁善感了?
畫風不對啊!
他正想該說點什麽,又聽得莫愁問道:“假如我倆不曾相識,我也不曾拖累到你,此時你的夢想是什麽呢?”
徐長安笑道:“我的夢想?呃,春天種下一個女朋友,到秋天就能收獲一大堆老婆。”
“呸,那我就帶上鏟子去幫忙,一鏟子下去,直接了賬。”
“哎,留一個也行啊,隻要不是顆粒無收就好。”
莫愁咬著紅唇瞪他,片刻之後,忍不住大笑起來。
徐長安見她情緒好了許多,便拉著她往烽火台走去。
烽火台前麵有一塊小平台,平台邊上,正坐著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呆呆望著城廓的方向,山風吹拂,衣角翻動,仿佛已坐了很長一段時間。
徐長安不由得心生感慨。
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對這些老人來說,目之所及皆為過去,眼之所看皆為往昔,心之所想,或許都是往日如煙的迴憶吧!
離老人不遠處,一位讀書人模樣的少年正捧卷誦讀。
徐長安聽他讀的是:“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麵而征,西夷怨;南麵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老人轉過頭來,道:“夏兒,你讀這一節,怎麽老在東西南北繞來繞去,是個什麽意思啊?”
少年一愣,失笑道:“阿翁(爺爺)說話,倒是越發有趣了。”
他放下手中書卷,認真道:“這是《孟子》裏的一段話,講的是商君成湯與葛國的故事,葛國國君放縱無道,不但自己不願祭祀祖先,還把湯王送來祭祀用的牛羊,稻穀都搶了,吃了,又隨手殺了一個送食物的小孩子......”
“混賬東西,後來呢?”
“湯王替天行道,率軍征伐葛國,普天下的人都很支持他,所以,凡十一戰,湯王都取得大勝。”
“湯王向東征討,西邊的人們就會埋怨他,湯王向西征討,東邊的人們就會埋怨他,他們都說:‘湯王為什麽要把我們放在最後麵呢?’......人們盼望湯王到來,就像久旱的禾苗盼望大雨一般。”
“夏兒這麽一講,阿翁可就聽懂了。”老人嗬嗬一笑,眼望遠方虛無之處,歎息道,“可惜,如今再也沒有成湯那樣的君主啦!”
“夏兒聽說,前朝太宗皇帝就是一個十倍於湯王的偉大君王,天之可汗!”
“小小年紀,不可胡言亂語!”老人連忙嗬斥道,“前朝之事,以訛傳訛者甚多,豈可全信?”
看著正在走近的徐長安,叫“夏兒”的少年反大聲道:“君子蕩蕩,小人戚戚,阿翁要我讀聖人書,書中可沒講什麽因一言而避之的道理。”
“更何況,悠悠眾心,如何堵得住?”
老人苦笑道:“堵眾心不能,堵眾口可就簡單多了。”
這小屁孩就是個小憤青,跟小鄭奉倒相配,一文一武......徐長安有些尷尬,覺得自己倒像是一個偷聽者了。
其實你自己也比這“小屁孩”大不了一兩歲吧?
我這麽稱唿他,完全是因為我心理年齡要大好多呢......他心中立刻反駁道。
那夏兒還在嘟囔:“明明是您每天要到這兒來坐坐,偏說是陪我過來晨讀,我要讀書通大義罷,您又這不能說,那也不能說。”
“如此讀書何用?早知如此,還不如尋了父親從軍去。”
“像你阿爺(父親)那樣十年如一日地守在烽燧堡上?”
“是啊,至少可以麵對麵殺敵。”
“讀書有成也可以殺敵呀。”徐長安忍不住笑道,“以筆為刀,一紙上天,一紙入地,再一紙穿行人間,試問有多少敵人經得住?”
一個恍惚,他竟把這小家夥當做鄭奉了。
這一句可是他從前世某文照搬來的,當時讀著挺熱血,信與不信也沒深想,不過,雞湯嘛,送出去的總比自己喝著有營養多了。
果然,一老一少同時露出一副肅然起敬的表情。
“請問公子高姓?”老人站了起來,拱手道。
“不敢,晚生姓徐。”盧長安迴禮道。
“原來是徐公子,我姓孟,這是我的小孫子,孟夏。”老人一怔,又道,“聽公子口音,似不是本地人?”
“是啊,晚生自長安來,將去涼州,因事在此地逗留一兩日。”
“長安。”姓孟的老人重複道,又上上下下將他打量一番,眼中露出一抹奇怪的神色,稍後,他微笑道:“公子滯留於此,可是在做穿越沙漠的準備?”
徐長安點了點頭,向前走了兩步,烽火台就在咫尺。
莫愁也好奇地打量著這個建築。
瞧了瞧有些斑駁的牆體,徐長安隨口問道:“老先生,此處一直都是無人值守嗎?”
“嗯,從那年大戰之後,它便荒廢下來,承平日久,怕是好多人都把它給遺忘了。”
“大戰?阿翁所說的,可是昔年‘弱水淵之役’?”一旁的孟夏問。
孟老臉上露出一種茫然之色,喃喃道:“是啊,不覺間已快十六年了。”
徐長安心中一動,重新打量起麵前的老人。
隻見他個子不甚高大,雖頭發斑白,滿麵皺紋,但身板卻是挺得筆直,目光銳利,說話間露出一股堅韌之氣。
這一定是位久經沙場的老兵......盧長安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