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鎮北侯曾經去喬家想要迎娶喬婉柔被拒之事?”江珣輕聲詢問。
“正是。”蘇嬤嬤點點頭,“本來此事是在侯爺迎娶夫人之前發生的,可侯爺始終念念不忘,以至於夫人落下這心病。我屢次勸說夫人想開些,何必跟一個死人慪氣?但夫人就是聽不進去,反而讓我去求太後娘娘。”
“後來,太後娘娘來到了徐府之中探望夫人,夫人便,便……”蘇嬤嬤說到這裏,略有些停頓,神色有些猶豫。
“蘇嬤嬤不必擔心,有聖上旨意在此,你隻需如實說來,沒人敢害你分毫。”江珣輕聲提醒,給蘇嬤嬤吃了一顆定心丹。
蘇嬤嬤這才接著說道:“夫人便求太後娘娘幫她,將喬婉柔的屍骸收到鎮北侯府的墓地之內安葬,好讓鎮北侯每次歸來,能看到他心心念念的女子。”
江珣和顏子苒都錯愕了一陣。
底下的百姓聽了,議論紛紛,這做法雖然有些無恥,但考慮到韓家謀逆,那喬婉柔也是罪人,能夠葬入鎮北侯府的墓地之中,已是一種福氣。
他們紛紛誇讚鎮北侯夫人品性善良,鎮北侯癡情專一。
“誰知,太後娘娘聽了,卻是嗬斥夫人愚蠢,當即就讓人將喬婉柔的屍骸撅起來挫骨揚灰。之後還揚言要喬家上下雞犬不寧,讓夫人大可安心侍奉侯爺。”
蘇嬤嬤說著,望了一眼皇宮的方向,眼裏充滿了擔憂。
金三寶立即站起來:“大膽,你竟敢編排太後娘娘!來人,將她拿下!”
兩個太監就要去抓蘇嬤嬤,卻被陳鬆偉給攔住。
“是否是編排,請鎮北侯府夫人前來對質,便知真假。”
陳鬆偉一句話,頓時百姓們紛紛都叫嚷起來。
江珣正要開口讓人去鎮北侯府請鎮北侯夫人過來作證,不遠處就來了一隊兵馬。
鎮北侯徐英彥,騎著馬緩緩而來。
人群看到這隊兵馬,紛紛讓路,讓鎮北侯來到了台子旁邊。
“適才聽聞,幾位大人要傳召內子,不知有何要事?”
江珣站起身,對鎮北侯施禮後,答道:“請鎮北侯夫人過來對質幾句,問明一樁陳年舊案。”
“內子近來身子抱恙,恐無法前來,江少卿還是另尋他人吧。”
鎮北侯一手握著馬鞭,對著江珣拱拱手,就要策馬前行。
“鎮北侯乃無關人士,隨意即可。但鎮北侯夫人乃關鍵人證,不得不來。”江珣對著幾名大理寺衙役微微抬頭,這些人立馬就要走。
鎮北侯身後的將士當即攔住,紛紛看向鎮北侯。
鎮北侯冷冷地注視著江珣:“幾年不見,你倒是長了些銳氣。”
“本官奉旨行事,鎮北侯意欲抗旨不成?”
鎮北侯眉頭微微皺起,那一張飽經滄桑的冷酷臉龐,看不出有絲毫神色變化,隻是那一雙眼睛,如同刀槍般鋒利。
“嗬嗬。”他口中迸出一陣輕蔑的笑聲,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
“讓路!”江珣不再理會他,轉而看著幾名攔住大理寺衙役的將士。
但這些將士沒有鎮北侯的點頭,就是不肯讓路。
江珣隻好親自上前,一步步貼近這些將士。
哪怕這些將士都拔出了佩劍,他亦無所畏懼地向前,向著劍鋒撞去。
這些將士還真就不敢當著上萬京城百姓的麵動手,被逼隻能不斷退後,最終讓江珣突破了防線。
那幾名跟在江珣身後的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紛紛帶人去了鎮北侯府,再無阻攔。
江珣再次迴到台上,看向了鎮北侯。
鎮北侯眸光出奇地平靜,隻是朝著江珣微微頷首:“有你父親幾分風骨了。”
說著,他就策馬準備進皇宮。
“鎮北侯,不知當年太後要將喬婉柔挫骨揚灰之事,你可知曉?”顏子苒在這時突然上前一步問道。
鎮北侯聽到聲音,尋著方向看來,猛然一怔。
他那原本千年不變的僵硬臉龐,寫滿了驚訝的神色,錯愕地看著顏子苒。
但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再次恢複了那僵硬如同鐵石般的臉色。
“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顏子苒沒再說話,她方才還想著,要是鎮北侯知曉,若他阻止太後的話,說不定喬婉柔的屍骸還能保存下來。
如今看到鎮北侯這副神色,她便知曉,她的母親多半是被挫骨揚灰,想祭拜一番都沒可能了。
鎮北侯見顏子苒退了迴去,那皺成‘川’字的眉頭,依舊死死地鎖著,看著顏子苒就不肯再移開視線,似乎在探究著什麽。
江珣將他的視線攔住:“今日鎮北侯歸來,聖上想必已經在等候侯爺匯報軍情多時,侯爺還是速速進宮吧!”
“不必了!”一聲清喝響起,身穿明黃龍袍的景帝,乘坐著龍輦,從天闕門出來了。
諸多百姓和在場的官員都紛紛下跪山唿萬歲。
鎮北侯爺從馬鞍上下來,單膝下跪,唿喊萬歲。
景帝沉著一張臉,下了龍輦,走上了高台,坐下後深深地凝視了江珣一眼。
金三寶擦了擦汗水,總算是及時讓景帝知曉了,要是再晚一些,指不定江珣就給太後定下罪名了。
景帝讓眾人平身之後,就讓鎮北侯落座。
金三寶自然是侍立在景帝身旁的,他留下的位置也就成了鎮北侯的位置。
至於江政、安國公等人,此時都是無關人員,俱都站在台下看著。
“江愛卿,禦案還未審理明白嗎?”景帝話語之中,帶著幾分慍怒。
江珣連忙迴話:“迴聖上,尚未查明誣蔑太後之言論。”
景帝一聽,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了。
畢竟,江珣這是在為他的母後澄清誣蔑之言,是幫著他們皇家的。
可這要是再查下去,那誣蔑之言就會變成鐵證如山的真相了。
景帝也著急,但卻不知道該如何阻止。
眼前可是有著上萬的京城百姓,還有國子監一班閑著沒事幹的文人學士。
要是他強製壓下這樁案子的審訊,那隻怕天下的文人士子都會對他有所不滿,到時候他更加難以獲得文人的支持,對朝局更沒有掌控力。
他在此時有些後悔,當初就不該把這件案子交給江珣來處理。
哪怕換成任何一個稍微懂點進退的人,如今也不至於讓他如此難受。
想到這裏,景帝不由惡狠狠地瞪了江珣一眼,他就不該讓江珣搭這個台子。
“正是。”蘇嬤嬤點點頭,“本來此事是在侯爺迎娶夫人之前發生的,可侯爺始終念念不忘,以至於夫人落下這心病。我屢次勸說夫人想開些,何必跟一個死人慪氣?但夫人就是聽不進去,反而讓我去求太後娘娘。”
“後來,太後娘娘來到了徐府之中探望夫人,夫人便,便……”蘇嬤嬤說到這裏,略有些停頓,神色有些猶豫。
“蘇嬤嬤不必擔心,有聖上旨意在此,你隻需如實說來,沒人敢害你分毫。”江珣輕聲提醒,給蘇嬤嬤吃了一顆定心丹。
蘇嬤嬤這才接著說道:“夫人便求太後娘娘幫她,將喬婉柔的屍骸收到鎮北侯府的墓地之內安葬,好讓鎮北侯每次歸來,能看到他心心念念的女子。”
江珣和顏子苒都錯愕了一陣。
底下的百姓聽了,議論紛紛,這做法雖然有些無恥,但考慮到韓家謀逆,那喬婉柔也是罪人,能夠葬入鎮北侯府的墓地之中,已是一種福氣。
他們紛紛誇讚鎮北侯夫人品性善良,鎮北侯癡情專一。
“誰知,太後娘娘聽了,卻是嗬斥夫人愚蠢,當即就讓人將喬婉柔的屍骸撅起來挫骨揚灰。之後還揚言要喬家上下雞犬不寧,讓夫人大可安心侍奉侯爺。”
蘇嬤嬤說著,望了一眼皇宮的方向,眼裏充滿了擔憂。
金三寶立即站起來:“大膽,你竟敢編排太後娘娘!來人,將她拿下!”
兩個太監就要去抓蘇嬤嬤,卻被陳鬆偉給攔住。
“是否是編排,請鎮北侯府夫人前來對質,便知真假。”
陳鬆偉一句話,頓時百姓們紛紛都叫嚷起來。
江珣正要開口讓人去鎮北侯府請鎮北侯夫人過來作證,不遠處就來了一隊兵馬。
鎮北侯徐英彥,騎著馬緩緩而來。
人群看到這隊兵馬,紛紛讓路,讓鎮北侯來到了台子旁邊。
“適才聽聞,幾位大人要傳召內子,不知有何要事?”
江珣站起身,對鎮北侯施禮後,答道:“請鎮北侯夫人過來對質幾句,問明一樁陳年舊案。”
“內子近來身子抱恙,恐無法前來,江少卿還是另尋他人吧。”
鎮北侯一手握著馬鞭,對著江珣拱拱手,就要策馬前行。
“鎮北侯乃無關人士,隨意即可。但鎮北侯夫人乃關鍵人證,不得不來。”江珣對著幾名大理寺衙役微微抬頭,這些人立馬就要走。
鎮北侯身後的將士當即攔住,紛紛看向鎮北侯。
鎮北侯冷冷地注視著江珣:“幾年不見,你倒是長了些銳氣。”
“本官奉旨行事,鎮北侯意欲抗旨不成?”
鎮北侯眉頭微微皺起,那一張飽經滄桑的冷酷臉龐,看不出有絲毫神色變化,隻是那一雙眼睛,如同刀槍般鋒利。
“嗬嗬。”他口中迸出一陣輕蔑的笑聲,沒有否認也沒有承認。
“讓路!”江珣不再理會他,轉而看著幾名攔住大理寺衙役的將士。
但這些將士沒有鎮北侯的點頭,就是不肯讓路。
江珣隻好親自上前,一步步貼近這些將士。
哪怕這些將士都拔出了佩劍,他亦無所畏懼地向前,向著劍鋒撞去。
這些將士還真就不敢當著上萬京城百姓的麵動手,被逼隻能不斷退後,最終讓江珣突破了防線。
那幾名跟在江珣身後的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紛紛帶人去了鎮北侯府,再無阻攔。
江珣再次迴到台上,看向了鎮北侯。
鎮北侯眸光出奇地平靜,隻是朝著江珣微微頷首:“有你父親幾分風骨了。”
說著,他就策馬準備進皇宮。
“鎮北侯,不知當年太後要將喬婉柔挫骨揚灰之事,你可知曉?”顏子苒在這時突然上前一步問道。
鎮北侯聽到聲音,尋著方向看來,猛然一怔。
他那原本千年不變的僵硬臉龐,寫滿了驚訝的神色,錯愕地看著顏子苒。
但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再次恢複了那僵硬如同鐵石般的臉色。
“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顏子苒沒再說話,她方才還想著,要是鎮北侯知曉,若他阻止太後的話,說不定喬婉柔的屍骸還能保存下來。
如今看到鎮北侯這副神色,她便知曉,她的母親多半是被挫骨揚灰,想祭拜一番都沒可能了。
鎮北侯見顏子苒退了迴去,那皺成‘川’字的眉頭,依舊死死地鎖著,看著顏子苒就不肯再移開視線,似乎在探究著什麽。
江珣將他的視線攔住:“今日鎮北侯歸來,聖上想必已經在等候侯爺匯報軍情多時,侯爺還是速速進宮吧!”
“不必了!”一聲清喝響起,身穿明黃龍袍的景帝,乘坐著龍輦,從天闕門出來了。
諸多百姓和在場的官員都紛紛下跪山唿萬歲。
鎮北侯爺從馬鞍上下來,單膝下跪,唿喊萬歲。
景帝沉著一張臉,下了龍輦,走上了高台,坐下後深深地凝視了江珣一眼。
金三寶擦了擦汗水,總算是及時讓景帝知曉了,要是再晚一些,指不定江珣就給太後定下罪名了。
景帝讓眾人平身之後,就讓鎮北侯落座。
金三寶自然是侍立在景帝身旁的,他留下的位置也就成了鎮北侯的位置。
至於江政、安國公等人,此時都是無關人員,俱都站在台下看著。
“江愛卿,禦案還未審理明白嗎?”景帝話語之中,帶著幾分慍怒。
江珣連忙迴話:“迴聖上,尚未查明誣蔑太後之言論。”
景帝一聽,也不知道該怎麽反駁了。
畢竟,江珣這是在為他的母後澄清誣蔑之言,是幫著他們皇家的。
可這要是再查下去,那誣蔑之言就會變成鐵證如山的真相了。
景帝也著急,但卻不知道該如何阻止。
眼前可是有著上萬的京城百姓,還有國子監一班閑著沒事幹的文人學士。
要是他強製壓下這樁案子的審訊,那隻怕天下的文人士子都會對他有所不滿,到時候他更加難以獲得文人的支持,對朝局更沒有掌控力。
他在此時有些後悔,當初就不該把這件案子交給江珣來處理。
哪怕換成任何一個稍微懂點進退的人,如今也不至於讓他如此難受。
想到這裏,景帝不由惡狠狠地瞪了江珣一眼,他就不該讓江珣搭這個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