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珣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圍觀人群,再抬頭望了望天色,亦是辰時末,朝會應當已結束了。
他這才開始當著諸多百姓的麵,說起搭建台子審訊禦案的開場白。
話剛說完,金三寶就捧著一道明黃聖旨過來,登上台子,將聖旨擺在了台子最中間,代表聖上親臨。
江珣和顏子苒引領所有百姓跪拜了聖旨,而後與金三寶各坐一旁,傳喚原告被告上台。
百姓們看到這一幕,都紛紛叫好,許久沒有看到這麽熱鬧的事了。
這可是代表聖上親臨的禦案,幾十年來還是頭一迴,比那春闈放榜還要稀罕得多。
被告譚耿已經被帶上了台子,而原告康雪月已經死了,此事由兩名太監抬著她的屍體上了台子。
百姓們看到這一幕,不由議論紛紛。
江珣向眾人說明了康雪月遇害身亡之事,並且表明稍後會進行追究,這才安撫住了百姓,繼續審問禦案。
江珣才剛問了一句,譚耿就如同倒豆子一般,如數說出。
他的供詞,在他的美化之下,顯得好像是被逼無奈才做出這些舉動的,事前並不知曉喬瑤琴偽造筆跡之事。
但很快,江珣傳喚了當朝次輔江政上台作證。
百姓們沒想到,有朝一日,居然還有人能把玉麵判官當成證人給傳喚上公堂作證的,尤其兩人還是父子,不由看得更起勁了。
江政得知被傳喚時,也是微微一怔,而後麵無表情地來到台上,在江珣的詢問下,供出喬家當初留給他的賬目。
這裏頭,明確地指出在韓家叛逆之後,譚耿為了免受牽連,暗中做手腳,幫助海岱行省的衛所誆騙了朝廷諸多軍餉軍械。
而後江政又提出了許多人證,早就已經被江政傳喚到京城之中安置著,如今也都紛紛被傳喚上台作證。
這突如其來的審訊,譚耿都懵了,但江政早就準備了多年的罪證,鐵證如山,豈有讓他反駁的可能?
在安國公得知消息,急匆匆趕來之前,譚耿就已經認下了罪名,並指出一切都是安國公的指使。
安國公人到半路,就有大理寺的人過來接他,直接就上台受審。
“胡說八道,我何時讓你做過這些事?”安國公一上台,氣唿唿地就一腳踹向譚耿。
譚耿在台上打了個滾,而後爬起來,猙獰地笑著:“我敢發誓,若非你指使的,我譚家斷子絕孫。你敢對天發誓嗎?”
已經死掉兒子的安國公氣得臉色鐵青,想要動粗卻被左右兩邊的衙役攔著。
江珣立即讓譚耿說出切確的時間、地點,與他交接的人。
譚耿都能一一說出,有不少人都是安國公一脈的官員。
安國公氣得臉頰通紅,而江珣傳喚過來的諸多官吏,也都紛紛否認,對著譚耿破口大罵。
可隨之,譚耿又列舉了一些可以作證的人,剛好有幾個就是宋禹希一脈的官員。
他們到場之後,在江珣的審問之下,指認了安國公手底下的人確實私會過譚耿。
雖然不知道實情,但譚耿所指出的時間、地點都是確實可信的。
安國公一脈的官員自然矢口否認,最後因為譚耿沒有拿出進一步的證據,隻能疑罪從無,將這些官員都釋放了。
安國公氣喘籲籲地下了台子,眼睛看向譚耿的時候充滿了怨恨和歹毒。
好在他早就做好了準備,確認譚耿這些年為他做的髒事都沒有證據,不然今日可能真就要栽在譚耿手裏了。
當然,若是真有這個風險,那他也早就坐不住,不會讓譚耿活到現在。
安國公一脈的官員稍微喘了口氣,而譚耿則被判處了死罪。
不管是坑害喬家,還是貪墨軍餉,這些都夠他死上好幾迴了。
但江珣的目的還不至於此,最後問題迴到了太後給他的密函。
太後的密函,自然不會是太後親自書寫,但印章卻做不得假。
江珣向百姓展示後,又讓金三寶確認。
金三寶隻能硬著頭皮認下,同時心中警鈴大作。
江珣沒有按照聖上的旨意,將罪名斷在譚耿身上,似乎有意要往太後身上牽扯。
他急忙開口阻止:“這可能是當年韓家謀逆,皇宮內人員複雜,以至於有了可趁之機。”
江珣立即傳喚了牛家母子,並且讓她們說出這些年得到的銀錢來曆。
葉陽作為繡衣使,也被江珣傳喚上台,指明繡衣衛不可能給一個貪汙被斬的牛茂春發放錢糧資助。
於是江珣又傳喚了幾名京城中的商賈,正是他們給牛家母子送去的錢財。
在江珣的一頓拷問之下,他們立馬就招供了。他們也是受了宮中一名公公的指示,為了討好宮中的貴人不得已給出錢財的。
江珣就這麽一個接著一個地問訊,速度快的金三寶瞠目結舌。
他哪裏知道,這些都是江珣前兩日就已經做好的準備。
等他把消息傳遞到宮中的禦書房,讓景帝得知的時候,江珣已經把審訊的人證直指鄭公公。
鄭公公本不想來,被葉陽這位繡衣使拿著聖旨親自請了過來。
他一來,看到上萬民眾圍觀,也是心驚膽戰的。
但他咬死都不肯鬆口,隻說牛茂春與他有些舊情,他是念舊情,讓人照拂一二,絕對與太後娘娘無關。
百姓們一時間也不知道該不該信他,現場亂成一鍋粥。
可在這時,陳鬆偉上台了。
他上台後就對著江珣拱手道:“大人,屬下已經查明了當年的情況,請傳喚原鎮北侯府蘇嬤嬤。”
江珣聞言,立即傳喚,而陳鬆偉已經將這位六十好幾的蘇嬤嬤帶到了台下,顏子苒見狀上前幫忙,攙扶蘇嬤嬤上台。
江珣看了一眼蘇嬤嬤,沉聲說道:“蘇嬤嬤,別來無恙?”
蘇嬤嬤笑著點了點頭:“難得江少爺還能記得老奴。”
江府與徐府相鄰,故而江珣小時候也見過蘇嬤嬤幾迴。
“陳先生說蘇嬤嬤知曉當年的一些情況,不知可否說與晚輩聽聽?”
江珣十分客氣地詢問著。
蘇嬤嬤點了點頭:“這件事,也是困在老婆子心中多年,不吐不快。”
“當初,主母突然臥病不起,侯爺又要遠征北方,整個鎮北侯府都人心渙散。老婆子我心中焦慮,請了大巫給主母看病亦不見好轉。大巫暗中提醒老婆子,主母這是心病,老婆子隻好冒昧追問主母,這才知曉一段感情糾葛。”
他這才開始當著諸多百姓的麵,說起搭建台子審訊禦案的開場白。
話剛說完,金三寶就捧著一道明黃聖旨過來,登上台子,將聖旨擺在了台子最中間,代表聖上親臨。
江珣和顏子苒引領所有百姓跪拜了聖旨,而後與金三寶各坐一旁,傳喚原告被告上台。
百姓們看到這一幕,都紛紛叫好,許久沒有看到這麽熱鬧的事了。
這可是代表聖上親臨的禦案,幾十年來還是頭一迴,比那春闈放榜還要稀罕得多。
被告譚耿已經被帶上了台子,而原告康雪月已經死了,此事由兩名太監抬著她的屍體上了台子。
百姓們看到這一幕,不由議論紛紛。
江珣向眾人說明了康雪月遇害身亡之事,並且表明稍後會進行追究,這才安撫住了百姓,繼續審問禦案。
江珣才剛問了一句,譚耿就如同倒豆子一般,如數說出。
他的供詞,在他的美化之下,顯得好像是被逼無奈才做出這些舉動的,事前並不知曉喬瑤琴偽造筆跡之事。
但很快,江珣傳喚了當朝次輔江政上台作證。
百姓們沒想到,有朝一日,居然還有人能把玉麵判官當成證人給傳喚上公堂作證的,尤其兩人還是父子,不由看得更起勁了。
江政得知被傳喚時,也是微微一怔,而後麵無表情地來到台上,在江珣的詢問下,供出喬家當初留給他的賬目。
這裏頭,明確地指出在韓家叛逆之後,譚耿為了免受牽連,暗中做手腳,幫助海岱行省的衛所誆騙了朝廷諸多軍餉軍械。
而後江政又提出了許多人證,早就已經被江政傳喚到京城之中安置著,如今也都紛紛被傳喚上台作證。
這突如其來的審訊,譚耿都懵了,但江政早就準備了多年的罪證,鐵證如山,豈有讓他反駁的可能?
在安國公得知消息,急匆匆趕來之前,譚耿就已經認下了罪名,並指出一切都是安國公的指使。
安國公人到半路,就有大理寺的人過來接他,直接就上台受審。
“胡說八道,我何時讓你做過這些事?”安國公一上台,氣唿唿地就一腳踹向譚耿。
譚耿在台上打了個滾,而後爬起來,猙獰地笑著:“我敢發誓,若非你指使的,我譚家斷子絕孫。你敢對天發誓嗎?”
已經死掉兒子的安國公氣得臉色鐵青,想要動粗卻被左右兩邊的衙役攔著。
江珣立即讓譚耿說出切確的時間、地點,與他交接的人。
譚耿都能一一說出,有不少人都是安國公一脈的官員。
安國公氣得臉頰通紅,而江珣傳喚過來的諸多官吏,也都紛紛否認,對著譚耿破口大罵。
可隨之,譚耿又列舉了一些可以作證的人,剛好有幾個就是宋禹希一脈的官員。
他們到場之後,在江珣的審問之下,指認了安國公手底下的人確實私會過譚耿。
雖然不知道實情,但譚耿所指出的時間、地點都是確實可信的。
安國公一脈的官員自然矢口否認,最後因為譚耿沒有拿出進一步的證據,隻能疑罪從無,將這些官員都釋放了。
安國公氣喘籲籲地下了台子,眼睛看向譚耿的時候充滿了怨恨和歹毒。
好在他早就做好了準備,確認譚耿這些年為他做的髒事都沒有證據,不然今日可能真就要栽在譚耿手裏了。
當然,若是真有這個風險,那他也早就坐不住,不會讓譚耿活到現在。
安國公一脈的官員稍微喘了口氣,而譚耿則被判處了死罪。
不管是坑害喬家,還是貪墨軍餉,這些都夠他死上好幾迴了。
但江珣的目的還不至於此,最後問題迴到了太後給他的密函。
太後的密函,自然不會是太後親自書寫,但印章卻做不得假。
江珣向百姓展示後,又讓金三寶確認。
金三寶隻能硬著頭皮認下,同時心中警鈴大作。
江珣沒有按照聖上的旨意,將罪名斷在譚耿身上,似乎有意要往太後身上牽扯。
他急忙開口阻止:“這可能是當年韓家謀逆,皇宮內人員複雜,以至於有了可趁之機。”
江珣立即傳喚了牛家母子,並且讓她們說出這些年得到的銀錢來曆。
葉陽作為繡衣使,也被江珣傳喚上台,指明繡衣衛不可能給一個貪汙被斬的牛茂春發放錢糧資助。
於是江珣又傳喚了幾名京城中的商賈,正是他們給牛家母子送去的錢財。
在江珣的一頓拷問之下,他們立馬就招供了。他們也是受了宮中一名公公的指示,為了討好宮中的貴人不得已給出錢財的。
江珣就這麽一個接著一個地問訊,速度快的金三寶瞠目結舌。
他哪裏知道,這些都是江珣前兩日就已經做好的準備。
等他把消息傳遞到宮中的禦書房,讓景帝得知的時候,江珣已經把審訊的人證直指鄭公公。
鄭公公本不想來,被葉陽這位繡衣使拿著聖旨親自請了過來。
他一來,看到上萬民眾圍觀,也是心驚膽戰的。
但他咬死都不肯鬆口,隻說牛茂春與他有些舊情,他是念舊情,讓人照拂一二,絕對與太後娘娘無關。
百姓們一時間也不知道該不該信他,現場亂成一鍋粥。
可在這時,陳鬆偉上台了。
他上台後就對著江珣拱手道:“大人,屬下已經查明了當年的情況,請傳喚原鎮北侯府蘇嬤嬤。”
江珣聞言,立即傳喚,而陳鬆偉已經將這位六十好幾的蘇嬤嬤帶到了台下,顏子苒見狀上前幫忙,攙扶蘇嬤嬤上台。
江珣看了一眼蘇嬤嬤,沉聲說道:“蘇嬤嬤,別來無恙?”
蘇嬤嬤笑著點了點頭:“難得江少爺還能記得老奴。”
江府與徐府相鄰,故而江珣小時候也見過蘇嬤嬤幾迴。
“陳先生說蘇嬤嬤知曉當年的一些情況,不知可否說與晚輩聽聽?”
江珣十分客氣地詢問著。
蘇嬤嬤點了點頭:“這件事,也是困在老婆子心中多年,不吐不快。”
“當初,主母突然臥病不起,侯爺又要遠征北方,整個鎮北侯府都人心渙散。老婆子我心中焦慮,請了大巫給主母看病亦不見好轉。大巫暗中提醒老婆子,主母這是心病,老婆子隻好冒昧追問主母,這才知曉一段感情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