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子苒沒再追問下去,說了幾句閑話,便讓陳鬆偉迴去好好歇著。
陳鬆偉告辭離開之後,江瑤和尹茯苓進來打聽到底是什麽,為何都不讓她們在一旁聆聽的。
顏子苒隻好找了些托詞,遮掩了過去,腦海裏卻在思索著,那失竊的錢糧,到底跟隱帥有何關係。
此時此刻,身在衙門中的江珣也在思索此事。
一大早來到衙門後,他便和宋硯之商議該如何捉拿霍知音。
昨天夜裏,衙門連夜對霍家諸多直係子弟進行拷問,忙到早上,總算有了些許線索。
根據衙門掌握的消息,霍知音在案發之後第二天才離開霍家的。離開之時,他先是到了府城中一處糕點店買了些糕點,而後便不再上馬車,讓車夫把馬車趕迴去,他要去拜訪一個老朋友,到時候跟那位老朋友一塊去白澤縣。
可車夫也不知道他口中的老朋友是誰,更不知道他接下來去了何處。
身為下人,他也不好發問,當時就調轉馬車迴府。
衙門裏已經派人去到那糕點店附近盤問了,目前還沒有消息。
宋硯之和江珣兩位煙台府的最高行政官員,此時都坐在玉潔堂裏,各自飲用著茶水好半晌,一邊等著各處傳遞消息,一邊也是在思索著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就在這時,外頭突然跑進來一道身影,是宋硯之的師爺荀先生。
隻見他一臉凝重地看著宋硯之:“大人,宋提刑來了。”
宋硯之和江珣愣了一下,隨後便聽到外頭有腳步聲傳來,兩人連忙起身,走到門口處,宋提刑便率先一步邁入玉潔堂。
“按察使大人。”宋硯之和江珣同時躬身行禮。
“行了,你們兩個兔崽子,這時候跟我擺官架子了?”宋提刑冷哼了一聲,從兩人中間穿過,在主位上坐下,氣喘籲籲地換了幾口氣。
江珣和宋硯之一左一右,坐在他下首位置上,互相對視一眼,似乎都在詢問著對方:是不是你把宋提刑叫來的?
“都啞巴了?重查此事,為何不先知會我一聲?”
宋提刑等荀先生上了茶水後,惡狠狠地喝了一大口,然後盯著兩人。
“堂叔,當時隻以為是一樁懸案,沒想到後麵牽扯出這麽大的問題。”
宋硯之當先開口,苦笑著:“堂叔既然來了,還請堂叔施以援手!”
宋提刑對色愈恭禮愈至的宋硯之挑不出半點不是,看到如同木頭般坐在另一旁的江珣就越發來氣。
“你呢?你就沒什麽想說的?”宋提刑斜睨著江珣,“別以為我不知道,這案子就是你先挑起來的。”
江珣沉著臉:“先妥善處理完此事再論過錯吧!”
“你!”宋提刑差點沒被噎死,隻好端起茶水,再次喝了幾口降降火氣。
宋硯之連忙將案宗遞給了宋提刑:“堂叔先看看再說,事情,可能比當年還嚴重許多!”
宋提刑聞言,眉頭一皺,接過後快速翻閱了一遍,跳過那些他已知曉的內容,將之前未曾探查到的部分一股腦都塞進腦袋裏。
“嘶!”看到一些內容,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越看眉頭皺得越深,幾乎能夠夾死一隻蒼蠅。
他最後放下了案宗,思索了片刻,看向兩人。
“你們兩人打算如何處理?”
宋硯之看向江珣:“他主張先抓住失竊錢糧一案,查處霍知音和鄧大龍等人,最後問訊後軍都督嚴奉先,追查出當年失竊的錢糧。至於十二生肖小組的事,密而不發,尋找機會將證人送往京城,由江尚書送至聖上麵前述說。”
宋提刑想了想,輕輕點頭:“十二生肖之案,得另外立案宗,你們的處置方式,我認同。但,不知會你父親嗎?”
宋硯之輕輕笑道:“我父親不善於查案,又未涉嫌此案,知會與他,並無什麽意義。”
宋提刑凝視了他片刻,見他並無異樣神色,微微歎氣道:“當年就是你父親勸阻我莫要再深究下去,老夫以為,你還是給你父親提個醒比較好。”
宋硯之愣了愣,而後搖搖頭,笑道:“我信我父親為人,他當年勸阻你,應該有他的理由,但這絕不會是因為他與此案有關。”
宋提刑神色凝重了幾分,看著手中的案宗,沉聲道:“既然如此,那此案宜速戰速決,拖延得越久,朝廷那邊知曉了,必定會有諸多阻礙。”
宋硯之點頭:“我等亦是這個意思!隻不過,如今霍知音逃了,線索再次中斷,隻憑二十五的供詞,恐怕難以作證。而且當年的諸多事宜,二十五也知之甚少,對方是後軍都督,證據還不夠充分。”
宋提刑望向了江珣,問道:“你小子也無計可施?”
“本來沒有,現在有了!”江珣看著宋提刑。
“說來聽聽!”宋提刑有些氣,但一想到半年前他對江珣的所作所為,也難免這小子不給他好臉色,隻得忍了下來。
“你帶我們去闖衛所。”江珣眯了眯眼,肅穆的說道。
宋硯之和宋提刑神色為之一震!
整件案子,與軍方有脫不了的關係,隻要去徹查衛所,那必定能有所收獲。
可是,這冒然闖進去,勢必會引起軍兵的不滿,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事故。
宋提刑不由有些猶豫了。
“堂叔,唯有如此了!”宋硯之則是一副躍躍欲試的神色。
雖然沒能抓住霍知音,但抓住鄧大龍和方小魚,想必也能夠直接審訊出一些有用的線索,查明當年失竊的錢糧去處。
“好吧!”宋提刑最後點了點頭,應了下來。
整個府衙在這一瞬間,立即調動了起來。
所有隸屬於府衙的衙役都被統統喚上,再加上宋提刑帶來的按察使司諸多官員,浩浩蕩蕩地騎滿了幾十匹馬。
府城百姓紛紛在一旁觀望,不知道發生何事,議論紛紛。
江珣和宋硯之策馬走在前麵,宋提刑坐著馬車居中指揮隊伍行進的路線,除了他們三個,沒人知曉此行的目的地。
直到,一天之後,他們趕到了衛所的大門前,雙方大眼瞪小眼。
府衙的衙役和書吏們是茫然的,衛所裏的士兵也是一頭霧水。
陳鬆偉告辭離開之後,江瑤和尹茯苓進來打聽到底是什麽,為何都不讓她們在一旁聆聽的。
顏子苒隻好找了些托詞,遮掩了過去,腦海裏卻在思索著,那失竊的錢糧,到底跟隱帥有何關係。
此時此刻,身在衙門中的江珣也在思索此事。
一大早來到衙門後,他便和宋硯之商議該如何捉拿霍知音。
昨天夜裏,衙門連夜對霍家諸多直係子弟進行拷問,忙到早上,總算有了些許線索。
根據衙門掌握的消息,霍知音在案發之後第二天才離開霍家的。離開之時,他先是到了府城中一處糕點店買了些糕點,而後便不再上馬車,讓車夫把馬車趕迴去,他要去拜訪一個老朋友,到時候跟那位老朋友一塊去白澤縣。
可車夫也不知道他口中的老朋友是誰,更不知道他接下來去了何處。
身為下人,他也不好發問,當時就調轉馬車迴府。
衙門裏已經派人去到那糕點店附近盤問了,目前還沒有消息。
宋硯之和江珣兩位煙台府的最高行政官員,此時都坐在玉潔堂裏,各自飲用著茶水好半晌,一邊等著各處傳遞消息,一邊也是在思索著下一步該如何進行。
就在這時,外頭突然跑進來一道身影,是宋硯之的師爺荀先生。
隻見他一臉凝重地看著宋硯之:“大人,宋提刑來了。”
宋硯之和江珣愣了一下,隨後便聽到外頭有腳步聲傳來,兩人連忙起身,走到門口處,宋提刑便率先一步邁入玉潔堂。
“按察使大人。”宋硯之和江珣同時躬身行禮。
“行了,你們兩個兔崽子,這時候跟我擺官架子了?”宋提刑冷哼了一聲,從兩人中間穿過,在主位上坐下,氣喘籲籲地換了幾口氣。
江珣和宋硯之一左一右,坐在他下首位置上,互相對視一眼,似乎都在詢問著對方:是不是你把宋提刑叫來的?
“都啞巴了?重查此事,為何不先知會我一聲?”
宋提刑等荀先生上了茶水後,惡狠狠地喝了一大口,然後盯著兩人。
“堂叔,當時隻以為是一樁懸案,沒想到後麵牽扯出這麽大的問題。”
宋硯之當先開口,苦笑著:“堂叔既然來了,還請堂叔施以援手!”
宋提刑對色愈恭禮愈至的宋硯之挑不出半點不是,看到如同木頭般坐在另一旁的江珣就越發來氣。
“你呢?你就沒什麽想說的?”宋提刑斜睨著江珣,“別以為我不知道,這案子就是你先挑起來的。”
江珣沉著臉:“先妥善處理完此事再論過錯吧!”
“你!”宋提刑差點沒被噎死,隻好端起茶水,再次喝了幾口降降火氣。
宋硯之連忙將案宗遞給了宋提刑:“堂叔先看看再說,事情,可能比當年還嚴重許多!”
宋提刑聞言,眉頭一皺,接過後快速翻閱了一遍,跳過那些他已知曉的內容,將之前未曾探查到的部分一股腦都塞進腦袋裏。
“嘶!”看到一些內容,他不禁倒吸一口涼氣,越看眉頭皺得越深,幾乎能夠夾死一隻蒼蠅。
他最後放下了案宗,思索了片刻,看向兩人。
“你們兩人打算如何處理?”
宋硯之看向江珣:“他主張先抓住失竊錢糧一案,查處霍知音和鄧大龍等人,最後問訊後軍都督嚴奉先,追查出當年失竊的錢糧。至於十二生肖小組的事,密而不發,尋找機會將證人送往京城,由江尚書送至聖上麵前述說。”
宋提刑想了想,輕輕點頭:“十二生肖之案,得另外立案宗,你們的處置方式,我認同。但,不知會你父親嗎?”
宋硯之輕輕笑道:“我父親不善於查案,又未涉嫌此案,知會與他,並無什麽意義。”
宋提刑凝視了他片刻,見他並無異樣神色,微微歎氣道:“當年就是你父親勸阻我莫要再深究下去,老夫以為,你還是給你父親提個醒比較好。”
宋硯之愣了愣,而後搖搖頭,笑道:“我信我父親為人,他當年勸阻你,應該有他的理由,但這絕不會是因為他與此案有關。”
宋提刑神色凝重了幾分,看著手中的案宗,沉聲道:“既然如此,那此案宜速戰速決,拖延得越久,朝廷那邊知曉了,必定會有諸多阻礙。”
宋硯之點頭:“我等亦是這個意思!隻不過,如今霍知音逃了,線索再次中斷,隻憑二十五的供詞,恐怕難以作證。而且當年的諸多事宜,二十五也知之甚少,對方是後軍都督,證據還不夠充分。”
宋提刑望向了江珣,問道:“你小子也無計可施?”
“本來沒有,現在有了!”江珣看著宋提刑。
“說來聽聽!”宋提刑有些氣,但一想到半年前他對江珣的所作所為,也難免這小子不給他好臉色,隻得忍了下來。
“你帶我們去闖衛所。”江珣眯了眯眼,肅穆的說道。
宋硯之和宋提刑神色為之一震!
整件案子,與軍方有脫不了的關係,隻要去徹查衛所,那必定能有所收獲。
可是,這冒然闖進去,勢必會引起軍兵的不滿,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事故。
宋提刑不由有些猶豫了。
“堂叔,唯有如此了!”宋硯之則是一副躍躍欲試的神色。
雖然沒能抓住霍知音,但抓住鄧大龍和方小魚,想必也能夠直接審訊出一些有用的線索,查明當年失竊的錢糧去處。
“好吧!”宋提刑最後點了點頭,應了下來。
整個府衙在這一瞬間,立即調動了起來。
所有隸屬於府衙的衙役都被統統喚上,再加上宋提刑帶來的按察使司諸多官員,浩浩蕩蕩地騎滿了幾十匹馬。
府城百姓紛紛在一旁觀望,不知道發生何事,議論紛紛。
江珣和宋硯之策馬走在前麵,宋提刑坐著馬車居中指揮隊伍行進的路線,除了他們三個,沒人知曉此行的目的地。
直到,一天之後,他們趕到了衛所的大門前,雙方大眼瞪小眼。
府衙的衙役和書吏們是茫然的,衛所裏的士兵也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