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阿特金和n.w.裏克特於1979年提到孿生素數猜想,即存在無窮多對孿生素數。


    即兩個差等於2的一對素數,稱為孿生素數。例如,3和5;5和7;11和13;17和19;29和31;41和43;59和61;71和73;101和103;…和;都是孿生素數。迄今所知的最大孿生素數是x2-1和x2+1;


    陳景潤於1966年得到存在無窮多個素數p,使得p+2是不超過兩個素數之積。


    為了證明自己的結果,張益唐使用了一種叫 k元組(k-tuple)的數學工具來尋找素數。你可以把 k元組想象成一把梳子,其中部分梳齒被折斷了。如果你從數軸上任意選定的位置開始,沿數軸放置這樣一把梳子,那麽剩餘梳齒將會指向一組數字。


    張益唐的目光集中在一類折斷梳子上,其剩餘梳齒滿足“可容許性”(admissibility)這一整除性質。首先,他證明,任意一把至少有 350萬個梳齒的“可容許梳子”會在數軸的無窮多個位置上發現至少兩個素數。接下來,他展示了如何從一把有 7 000萬個梳齒的梳子出發,通過折斷除素數梳齒以外的其他所有梳齒,來得到一把至少有 350萬個梳齒的可容許梳子。張益唐得出結論,這樣一把梳子一定能不斷地找到兩個素數,且找到的兩個素數相差不超過 7 000萬。


    蒙特利爾大學的安德魯·格蘭維爾稱這一發現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這)是一個具有曆史意義的結果”。


    張益唐的工作包括三個單獨的步驟,每一步都為他 7 000萬的上界提供了潛在的改進空間。首先,張益唐引用了一些非常深奧的數學過程來確定素數可能隱藏的位置。接下來,他用這個結果計算出他的梳子需要多少梳齒,才能保證它可以無窮多次地找到至少兩個素數。最後,他計算出自己必須從多大的梳子開始,才能在折斷到滿足可容許性之後還能留下足夠的梳齒。


    在張益唐的三個步驟中,最先得到改進的是最後一步。在這一步中,他找到了一把至少有 350萬個梳齒的可容許梳子。張益唐證明,隻需一把長度為 7 000萬的梳子,就能得到這樣一把可容許梳子,但他並沒有特別努力去嚐試縮短這一長度。這其中有很大的改進空間,擅長計算數學的研究人員很快就開始了一場良性競爭,尋找具有給定梳齒數的更小的可容許梳子。


    關於張益唐網友評價很高,甚至有人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華人數學家。關於孿生素數猜想老張已經給出了終極性的研究方向,就是不斷地縮小這個距離,事實上在陶哲軒的帶領下,一群菲爾茨獎獲得者集體在為老張“打工”,2,3個月內把這個距離從7千萬降到了5414。


    後來,陶哲軒看到張益唐的成果,然後自己也雇了個團隊,加班加點把5414繼續降低到246,離2越來越近了,但是沒有繼續往下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數學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蔡澤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蔡澤禹並收藏數學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