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咫尺
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存敬話未說完,遠方的大隊騎兵已如颶風席卷一般,刹那間突入到梁軍將士麵前。
梁軍軍陣此時已經解散,士兵們身上的鎧甲大都脫了下來,手裏也沒有對抗騎兵的長槍,哪裏擋得住如此猛烈的攻勢。
“殺!!”
李存孝身披黑色重甲,左手持槊,右手拿撻,左突右持、轉進如風,領著麾下數百名沙陀鐵騎殺在最前。
楊師厚也不甘示弱,一杆虎頭湛銀槍舞得虎虎生威,不斷攮刺所見之敵,兩側的孝節軍將士亦隨其圍追堵截、奮勇廝殺,誓要將梁軍全部殲滅,不留活口。
“不要亂,不要逃!都給我拿起刀殺敵!”
由於沙陀鐵騎和孝節軍攻勢太過迅猛,張存敬想組織士兵原地結陣已經來不及,組織撤退更是沒有可能,情急之下,對方隻得大聲對麾下將士道:
“弟兄們,梁王待我等一向不薄,如今我等已成功將官家送走,就算交代在了這裏,梁王也會善待我等家人,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眼前這數千騎兵,乃是梁國親軍中的精銳,名為“廳子都”,平日受梁王朱溫格外厚待,不但衣食供給為全軍最優,每次打仗得到的賞賜也是最多的,並且這幫人的家眷全都住在蒲州城內,因此對朱溫非常忠誠。
此時聽到張存敬的話,想到自己已經無路可退,梁軍騎兵們當即放棄了逃跑或者投降的念頭,各自手持兵器,猶如飛蛾撲火一般衝向敵人,決心做最後的掙紮。
所謂向死而生,人一旦有了不怕死的覺悟,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都給我殺!殺啊!!”
張存敬披甲上馬,身先士卒,手掣斬馬大刀不斷突進。
身邊的梁軍緊隨其後,越聚越多,眾人不但硬生生扛住了沙陀騎兵的進攻,甚至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和包圍自己的孝節軍也打成了平手。
楊師厚見狀,臉色頓時變得鐵青,厲聲訓斥周邊的孝節軍將領道:
“你們都聽著,今日倘若放跑了梁軍,所有將校節級,上到兵馬使、都將,下到隊正、押正,事後一律處斬!既然你們不行,大不了本官稟明魏王,重新委任一批可用之材就是!”
聽到楊師厚把話說到這個程度,孝節軍的大小將領們心中一凜,頓覺壓力如山,連忙高聲迴應道:
“軍主放心,我等就是全部死在這裏,也絕不放走一個梁兵!”
楊師厚的官職為孝節軍都指揮使,麾下將領為表尊敬,平日皆稱之為“軍主”,意為“一軍之主”。
為了保全性命,同時也為了向楊師厚證明自己,孝節軍將士們不敢再有什麽保留,紛紛豁出性命,與試圖做困獸之鬥的梁軍刀槍相向、短兵相接。
孝節軍本就戰鬥力強悍,人數上又有優勢,再加上此時一個個前仆後繼、舍生忘死,梁軍縱然再如何掙紮,終究還是改變不了應有的結局。
戰鬥從黃昏持續到天黑,四千梁軍最終傷亡殆盡,無一投降。梁將張存敬身受重傷,本打算拔刀自殺,可惜遲了一步,被當場活捉。
“爾等狗賊,有種一刀殺了我!張爺爺若皺半下眉頭,便算不得男兒!”
張存敬對朱溫忠心耿耿,求死的意向十分強烈,雖被孝節軍士兵綁成肉粽,臉上挨了不少拳頭,麵對楊師厚時卻仍舊罵不絕口。
李存孝很欣賞張存敬,開口對楊師厚道:“此人是條硬漢,這樣的人不可能投降,不如賞他個痛快吧。”
楊師厚搖頭道:“此人能統領這麽多精銳,打起仗來勇猛無畏,朱溫對其定然十分重視,倒不如暫時把他作為人質扣押起來,將來萬一有變,還能和梁國討價還價。”
“嗯……有道理,還是楊兄弟考慮得周全。”
李存孝雖沒有楊師厚那麽多心機,但這不代表他是個蠢人,聽了楊師厚的話,立刻點頭讚同。
…
“奇怪,本將軍左眼一直在跳,莫不是張存敬那邊出了什麽事?”
此時的朱友恭等人已帶著皇帝和貴妃來到黃河南岸,並從岸邊百姓手中搶來十數艘小船。隻要渡過黃河,再往北走十數裏他們就能到達絳州夏縣,那裏是梁國的地盤。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去,摸黑渡河有一定的隱患,但考慮到張存敬等人遲遲未到,朱友恭心裏漸漸產生了不祥的預感,連忙招手喚來幾名士兵。
“本將軍留在這裏再等一陣子,你們馬上帶著官家和貴妃渡河。多帶幾匹好馬,過了黃河立刻向北趕路,等迴到絳州,梁王必有重賞!”
“遵命!!”
不得不說,朱友恭的預判非常準確。
他這邊剛安排好士兵,帶著皇帝李曄與何淑妃開始登船,另一邊,楊師厚、李存孝二人率領的上萬名兵馬便殺到了渡口。
“追上去,休讓他們劫走官家!”
楊師厚眼尖,借著明亮的月光,很快發現河岸邊有艘小船,心知皇帝肯定在船上,急忙招唿孝節軍前去搶奪。
李存孝見狀,也帶著沙陀騎兵協助。
“爾等速速啟行,莫再耽擱行程!其他人跟我列陣迎敵,攔住賊人!!”
朱友恭自然不會讓楊師厚和李存孝得逞,一麵催促隨駕士兵趕快開船,一麵將周邊的千餘名梁軍精銳聚集起來,組成一個密集槍陣,用來對抗沙陀鐵騎與孝節軍。
“都給我衝!!”
眼看皇帝近在咫尺卻不可接觸,楊師厚心中焦急不已,趕忙手掣銀槍,親自帶領一隊騎兵突馳向前,見人就殺。
由於他武藝出眾、槍法淩厲,很快便有十數名梁國士兵被刺死在地。其餘梁兵見狀,頓時嚇得連連後退。
“不許退!不許退!都給我迴去!!”
發現部下士兵抵擋不住,朱友恭大怒,為了拖延時間給皇帝渡河,對方不得已隻能拍馬上前,親自與楊師厚迎戰。
所謂將為軍膽,隨著朱友恭趕到,先前被楊師厚殺得行將潰敗的梁軍士兵,很快又重新穩定下來。
梁軍軍陣此時已經解散,士兵們身上的鎧甲大都脫了下來,手裏也沒有對抗騎兵的長槍,哪裏擋得住如此猛烈的攻勢。
“殺!!”
李存孝身披黑色重甲,左手持槊,右手拿撻,左突右持、轉進如風,領著麾下數百名沙陀鐵騎殺在最前。
楊師厚也不甘示弱,一杆虎頭湛銀槍舞得虎虎生威,不斷攮刺所見之敵,兩側的孝節軍將士亦隨其圍追堵截、奮勇廝殺,誓要將梁軍全部殲滅,不留活口。
“不要亂,不要逃!都給我拿起刀殺敵!”
由於沙陀鐵騎和孝節軍攻勢太過迅猛,張存敬想組織士兵原地結陣已經來不及,組織撤退更是沒有可能,情急之下,對方隻得大聲對麾下將士道:
“弟兄們,梁王待我等一向不薄,如今我等已成功將官家送走,就算交代在了這裏,梁王也會善待我等家人,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眼前這數千騎兵,乃是梁國親軍中的精銳,名為“廳子都”,平日受梁王朱溫格外厚待,不但衣食供給為全軍最優,每次打仗得到的賞賜也是最多的,並且這幫人的家眷全都住在蒲州城內,因此對朱溫非常忠誠。
此時聽到張存敬的話,想到自己已經無路可退,梁軍騎兵們當即放棄了逃跑或者投降的念頭,各自手持兵器,猶如飛蛾撲火一般衝向敵人,決心做最後的掙紮。
所謂向死而生,人一旦有了不怕死的覺悟,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都給我殺!殺啊!!”
張存敬披甲上馬,身先士卒,手掣斬馬大刀不斷突進。
身邊的梁軍緊隨其後,越聚越多,眾人不但硬生生扛住了沙陀騎兵的進攻,甚至在以少敵多的情況下,和包圍自己的孝節軍也打成了平手。
楊師厚見狀,臉色頓時變得鐵青,厲聲訓斥周邊的孝節軍將領道:
“你們都聽著,今日倘若放跑了梁軍,所有將校節級,上到兵馬使、都將,下到隊正、押正,事後一律處斬!既然你們不行,大不了本官稟明魏王,重新委任一批可用之材就是!”
聽到楊師厚把話說到這個程度,孝節軍的大小將領們心中一凜,頓覺壓力如山,連忙高聲迴應道:
“軍主放心,我等就是全部死在這裏,也絕不放走一個梁兵!”
楊師厚的官職為孝節軍都指揮使,麾下將領為表尊敬,平日皆稱之為“軍主”,意為“一軍之主”。
為了保全性命,同時也為了向楊師厚證明自己,孝節軍將士們不敢再有什麽保留,紛紛豁出性命,與試圖做困獸之鬥的梁軍刀槍相向、短兵相接。
孝節軍本就戰鬥力強悍,人數上又有優勢,再加上此時一個個前仆後繼、舍生忘死,梁軍縱然再如何掙紮,終究還是改變不了應有的結局。
戰鬥從黃昏持續到天黑,四千梁軍最終傷亡殆盡,無一投降。梁將張存敬身受重傷,本打算拔刀自殺,可惜遲了一步,被當場活捉。
“爾等狗賊,有種一刀殺了我!張爺爺若皺半下眉頭,便算不得男兒!”
張存敬對朱溫忠心耿耿,求死的意向十分強烈,雖被孝節軍士兵綁成肉粽,臉上挨了不少拳頭,麵對楊師厚時卻仍舊罵不絕口。
李存孝很欣賞張存敬,開口對楊師厚道:“此人是條硬漢,這樣的人不可能投降,不如賞他個痛快吧。”
楊師厚搖頭道:“此人能統領這麽多精銳,打起仗來勇猛無畏,朱溫對其定然十分重視,倒不如暫時把他作為人質扣押起來,將來萬一有變,還能和梁國討價還價。”
“嗯……有道理,還是楊兄弟考慮得周全。”
李存孝雖沒有楊師厚那麽多心機,但這不代表他是個蠢人,聽了楊師厚的話,立刻點頭讚同。
…
“奇怪,本將軍左眼一直在跳,莫不是張存敬那邊出了什麽事?”
此時的朱友恭等人已帶著皇帝和貴妃來到黃河南岸,並從岸邊百姓手中搶來十數艘小船。隻要渡過黃河,再往北走十數裏他們就能到達絳州夏縣,那裏是梁國的地盤。
天色已完全黑了下去,摸黑渡河有一定的隱患,但考慮到張存敬等人遲遲未到,朱友恭心裏漸漸產生了不祥的預感,連忙招手喚來幾名士兵。
“本將軍留在這裏再等一陣子,你們馬上帶著官家和貴妃渡河。多帶幾匹好馬,過了黃河立刻向北趕路,等迴到絳州,梁王必有重賞!”
“遵命!!”
不得不說,朱友恭的預判非常準確。
他這邊剛安排好士兵,帶著皇帝李曄與何淑妃開始登船,另一邊,楊師厚、李存孝二人率領的上萬名兵馬便殺到了渡口。
“追上去,休讓他們劫走官家!”
楊師厚眼尖,借著明亮的月光,很快發現河岸邊有艘小船,心知皇帝肯定在船上,急忙招唿孝節軍前去搶奪。
李存孝見狀,也帶著沙陀騎兵協助。
“爾等速速啟行,莫再耽擱行程!其他人跟我列陣迎敵,攔住賊人!!”
朱友恭自然不會讓楊師厚和李存孝得逞,一麵催促隨駕士兵趕快開船,一麵將周邊的千餘名梁軍精銳聚集起來,組成一個密集槍陣,用來對抗沙陀鐵騎與孝節軍。
“都給我衝!!”
眼看皇帝近在咫尺卻不可接觸,楊師厚心中焦急不已,趕忙手掣銀槍,親自帶領一隊騎兵突馳向前,見人就殺。
由於他武藝出眾、槍法淩厲,很快便有十數名梁國士兵被刺死在地。其餘梁兵見狀,頓時嚇得連連後退。
“不許退!不許退!都給我迴去!!”
發現部下士兵抵擋不住,朱友恭大怒,為了拖延時間給皇帝渡河,對方不得已隻能拍馬上前,親自與楊師厚迎戰。
所謂將為軍膽,隨著朱友恭趕到,先前被楊師厚殺得行將潰敗的梁軍士兵,很快又重新穩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