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毒士
重生晚唐,從節度使之子開始 作者:逆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了大將張居言、劉知俊、王彥章、張歸霸和霍存五人,獲得了封賞外,先前在華州投降的李祥、費全古、李唐賓三人,齊慎也都給了他們諸如兵馬使、都虞候、防禦副使之類的官職。
隨後將幾人派遣到泰寧軍、感化軍兩地,命他們輔助謝彥章和葛從周鎮守一方。
對於葛從周和謝彥章,齊慎算得上是推心置腹、信任有加了。
這次封賞功臣,他直接表奏朝廷,讓二人分別擔任了感化軍和泰寧軍的節度副使,知本軍節度事。等於說直接將感化、泰寧兩地的軍政大權,全都委托給了兩人。
當然,齊慎也不是一點後手都沒留,至少泰寧軍名義上的節度使,仍然是他的父親齊克讓;而感化軍那邊,齊慎自任節度使的同時,還安排了一個徐州刺史敬翔,替自己遙控局麵。
齊克讓、敬翔的存在,多多少少能替他起到製衡的作用。
“楊師厚聽令,王彥章已被孤派到宋州做都知兵馬使,從今天起,孤的親兵營就由你來負責執掌,孤封你為親軍兵馬使!統領親兵甲士五千!”
由於王彥章已被外派為官,齊慎還得重新再找一個親兵統領。想來想去,感覺沒有誰比楊師厚更適合,當即便將這個職位交給了對方。
“多謝主公提拔!”
楊師厚聞言,自是欣喜若狂。
對方怎麽也想不到,半個月前自己在河陽軍還隻是個小小的隊正,手裏管著不到一百人馬,如今搖身一變,竟然就做到兵馬使了。
對於齊慎如此厚重的賞識之恩,對方感激得無以言表,立刻跪下身來道謝,也不再稱唿齊慎為殿下了,直接改稱主公。
“好了,你楊師厚的本事,孤比誰都清楚,就算現在將你外派出去,讓你做都知兵馬使,其實也未嚐不可。”
齊慎笑了笑,一麵扶起對方,一麵歎了口氣道:“隻不過你到孤麾下的時間實在太短了些,暫時也還沒有立下太多的功勞,孤不能對你太偏心,免得落人口實。”
“末將明白。”楊師厚聞言,拍了拍胸膛,自信滿滿道:“隻要主公信任末將,給末將隨軍出征的機會,末將保證用不了半年,就能和那王彥章平起平坐!”
對方這話還真不是自吹自擂。
在原來的曆史上,楊師厚加入朱溫陣營的時間雖然稍晚,但是很快就嶄露頭角,不斷斬將奪旗、建功立業,官職也跟著一路飆升。
反觀王彥章,對方在朱溫麾下,很長時間都被楊師厚、葛從周、寇彥卿等人壓製,一直處於不瘟不火的狀態,直到後來那些人相繼病死,後梁朝廷老將凋零,他才終於得到了發揮的空間。
隻能說那河陽的李罕之,實在沒有慧眼識珠的本事,放著楊師厚這麽厲害的下屬,竟然不知道提拔。
…
“唔……還有一個職位,應該讓誰來擔任呢?”
除了封賞武將,齊慎對於投奔自己的文士也毫不吝嗇。
先前在長安城毛遂自薦前來投奔齊慎的杜曉、張佶,謝瞳等文士,分別被他授以節度判官、節度支使,掌書記等職務。
這三個職務,分別負責協助他掌管宣武軍的民政、財政、日常的奏表文書,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職——行軍司馬,齊慎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這個職位非常重要,主要負責替節度使掌管日常軍務、分配軍需,製定作戰計劃。以前的齊慎,由於長期沒有值得信任的文官,所以這些事都是他一個人在處理。
然而現在的他,手裏的地盤不知擴大了多少倍,注定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這些瑣事,所以必須找一個能力出眾的謀臣,才能擔負起這個重任。
可是找誰來才合適呢?
齊慎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敬翔,對方的能力不用多說,性格也忠厚老實,但是敬翔目前正在徐州做刺史,而且齊慎還把經營周邊鹽、鐵,以及開礦鑄錢等事,全都交給了對方處理,對方一時間抽不開身。
“唉……本王手裏,還是缺乏人才啊,怎麽就沒有像敬翔那樣的賢士,主動來投奔於我呢?”
封賞結束,送走了一眾文武,齊慎獨自端坐堂內,心中不禁悠悠長歎。
就在他為此事頭疼不已的時候,新上任的侍衛親軍兵馬使楊師厚,忽然走到堂前稟報:“主公,城裏來了一位姓李的文士,三十歲左右,對方好像是從京都來的,還送來一封名帖,說是想拜見於您。”
“末將見對方相貌儒雅,談吐不凡,便讓他在衙署外的班房等候,名帖我給您帶進來了。”
“文士,姓李……要拜見我?”
齊慎心中很是奇怪,想了想,吩咐楊師厚道:“名帖就不看了,你去領對方進來吧,讓人準備些茶湯和點心。”
“是。”楊師厚拱手退下。
片刻之後,對方帶著那姓李的文士,緩緩來到堂前。
“先生尊姓大名,仙鄉何處,不知到孤的宣武軍來,有何指教呢?”
齊慎舉目看去,眼前之人,果然如楊師厚說得那般,身長七尺、白麵短須,容貌儒雅而端正,隻不過眼神之中似有幾分淩厲偏執。
聽到齊慎詢問,那人忙拱手施禮,不卑不亢道:“在下河西李振,字興緒,拜見殿下。”
“唔……你是李振。”
又是一個名人!
聽到這個的名字,齊慎忍不住暗暗咽了口唾沫。好家夥,半個時辰前,自己還在為麾下缺少一位合適的行軍司馬而煩惱——這不就有了嗎?
曆史上,朱溫麾下叫得出名字的謀士,除了敬翔之外,另外一個的就是這位李振了。
相較而言,敬翔性格比較穩重,做事勤勉,擅長處理內政。而這位李振則智謀過人、口才出眾,更適合於統籌兵馬,充當說客。
不過聽說此人由於早年屢試不第,導致性子非常偏激,對那些壟斷官位的世家以及朝廷裏作威作福的宦官,十分痛恨。
曆史上朱溫兵臨長安,誅盡滿朝宦官,以及後來發動“白馬之禍”,將無數文臣殺死,拋屍黃河,都是這位李振的主意。
從這個角度看,對方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毒士。
隨後將幾人派遣到泰寧軍、感化軍兩地,命他們輔助謝彥章和葛從周鎮守一方。
對於葛從周和謝彥章,齊慎算得上是推心置腹、信任有加了。
這次封賞功臣,他直接表奏朝廷,讓二人分別擔任了感化軍和泰寧軍的節度副使,知本軍節度事。等於說直接將感化、泰寧兩地的軍政大權,全都委托給了兩人。
當然,齊慎也不是一點後手都沒留,至少泰寧軍名義上的節度使,仍然是他的父親齊克讓;而感化軍那邊,齊慎自任節度使的同時,還安排了一個徐州刺史敬翔,替自己遙控局麵。
齊克讓、敬翔的存在,多多少少能替他起到製衡的作用。
“楊師厚聽令,王彥章已被孤派到宋州做都知兵馬使,從今天起,孤的親兵營就由你來負責執掌,孤封你為親軍兵馬使!統領親兵甲士五千!”
由於王彥章已被外派為官,齊慎還得重新再找一個親兵統領。想來想去,感覺沒有誰比楊師厚更適合,當即便將這個職位交給了對方。
“多謝主公提拔!”
楊師厚聞言,自是欣喜若狂。
對方怎麽也想不到,半個月前自己在河陽軍還隻是個小小的隊正,手裏管著不到一百人馬,如今搖身一變,竟然就做到兵馬使了。
對於齊慎如此厚重的賞識之恩,對方感激得無以言表,立刻跪下身來道謝,也不再稱唿齊慎為殿下了,直接改稱主公。
“好了,你楊師厚的本事,孤比誰都清楚,就算現在將你外派出去,讓你做都知兵馬使,其實也未嚐不可。”
齊慎笑了笑,一麵扶起對方,一麵歎了口氣道:“隻不過你到孤麾下的時間實在太短了些,暫時也還沒有立下太多的功勞,孤不能對你太偏心,免得落人口實。”
“末將明白。”楊師厚聞言,拍了拍胸膛,自信滿滿道:“隻要主公信任末將,給末將隨軍出征的機會,末將保證用不了半年,就能和那王彥章平起平坐!”
對方這話還真不是自吹自擂。
在原來的曆史上,楊師厚加入朱溫陣營的時間雖然稍晚,但是很快就嶄露頭角,不斷斬將奪旗、建功立業,官職也跟著一路飆升。
反觀王彥章,對方在朱溫麾下,很長時間都被楊師厚、葛從周、寇彥卿等人壓製,一直處於不瘟不火的狀態,直到後來那些人相繼病死,後梁朝廷老將凋零,他才終於得到了發揮的空間。
隻能說那河陽的李罕之,實在沒有慧眼識珠的本事,放著楊師厚這麽厲害的下屬,竟然不知道提拔。
…
“唔……還有一個職位,應該讓誰來擔任呢?”
除了封賞武將,齊慎對於投奔自己的文士也毫不吝嗇。
先前在長安城毛遂自薦前來投奔齊慎的杜曉、張佶,謝瞳等文士,分別被他授以節度判官、節度支使,掌書記等職務。
這三個職務,分別負責協助他掌管宣武軍的民政、財政、日常的奏表文書,但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文職——行軍司馬,齊慎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
這個職位非常重要,主要負責替節度使掌管日常軍務、分配軍需,製定作戰計劃。以前的齊慎,由於長期沒有值得信任的文官,所以這些事都是他一個人在處理。
然而現在的他,手裏的地盤不知擴大了多少倍,注定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這些瑣事,所以必須找一個能力出眾的謀臣,才能擔負起這個重任。
可是找誰來才合適呢?
齊慎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敬翔,對方的能力不用多說,性格也忠厚老實,但是敬翔目前正在徐州做刺史,而且齊慎還把經營周邊鹽、鐵,以及開礦鑄錢等事,全都交給了對方處理,對方一時間抽不開身。
“唉……本王手裏,還是缺乏人才啊,怎麽就沒有像敬翔那樣的賢士,主動來投奔於我呢?”
封賞結束,送走了一眾文武,齊慎獨自端坐堂內,心中不禁悠悠長歎。
就在他為此事頭疼不已的時候,新上任的侍衛親軍兵馬使楊師厚,忽然走到堂前稟報:“主公,城裏來了一位姓李的文士,三十歲左右,對方好像是從京都來的,還送來一封名帖,說是想拜見於您。”
“末將見對方相貌儒雅,談吐不凡,便讓他在衙署外的班房等候,名帖我給您帶進來了。”
“文士,姓李……要拜見我?”
齊慎心中很是奇怪,想了想,吩咐楊師厚道:“名帖就不看了,你去領對方進來吧,讓人準備些茶湯和點心。”
“是。”楊師厚拱手退下。
片刻之後,對方帶著那姓李的文士,緩緩來到堂前。
“先生尊姓大名,仙鄉何處,不知到孤的宣武軍來,有何指教呢?”
齊慎舉目看去,眼前之人,果然如楊師厚說得那般,身長七尺、白麵短須,容貌儒雅而端正,隻不過眼神之中似有幾分淩厲偏執。
聽到齊慎詢問,那人忙拱手施禮,不卑不亢道:“在下河西李振,字興緒,拜見殿下。”
“唔……你是李振。”
又是一個名人!
聽到這個的名字,齊慎忍不住暗暗咽了口唾沫。好家夥,半個時辰前,自己還在為麾下缺少一位合適的行軍司馬而煩惱——這不就有了嗎?
曆史上,朱溫麾下叫得出名字的謀士,除了敬翔之外,另外一個的就是這位李振了。
相較而言,敬翔性格比較穩重,做事勤勉,擅長處理內政。而這位李振則智謀過人、口才出眾,更適合於統籌兵馬,充當說客。
不過聽說此人由於早年屢試不第,導致性子非常偏激,對那些壟斷官位的世家以及朝廷裏作威作福的宦官,十分痛恨。
曆史上朱溫兵臨長安,誅盡滿朝宦官,以及後來發動“白馬之禍”,將無數文臣殺死,拋屍黃河,都是這位李振的主意。
從這個角度看,對方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毒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