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魯肅和孔明辭別了劉備和劉琦,登上船隻,朝柴桑郡前進。在船上,他們共同商議,魯肅告誡孔明說:“見到孫將軍時,千萬不要實話實說曹操兵多將廣的情況。”孔明迴答:“不用子敬提醒,我自有應對之策。”船到了岸邊,魯肅請孔明在館驛中暫時休息,他自己則先去見孫權。孫權正在堂上與文武官員商議事務,聽說魯肅迴來,立刻召他進去問道:“子敬去了江夏,了解到了曹操的虛實情況怎麽樣?”魯肅說:“我已經大致了解,還需要慢慢稟報。”孫權將曹操的檄文給魯肅看,檄文大致內容是:“我最近奉命,以詞伐罪。我帶領雄兵百萬,上將千員,希望與將軍會麵於江夏,共同攻打劉備,分土地,永結盟好。希望不要觀望,速迴音。”
魯肅看完檄文後說:“主公的意見如何?”孫權說:“還沒有定論。”張昭說:“曹操擁有百萬之眾,借用天子的名義征戰四方,如果拒絕他,會引來不順。而且,主公能夠抵抗曹操的關鍵是長江。現在曹操已經得到了荊州,長江的險要地形已經與我們共同了,我們無法抵擋他。以愚見,不如投降,這是保萬安的策略。”其他謀士也紛紛表示讚同。孫權沉默不語。張昭又說:“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投降曹操,東吳的民眾會得到安寧,江南的六郡也能夠保住。”孫權低頭沉思不語。
須臾,孫權起身更衣,魯肅跟隨在他的身後。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就握著魯肅的手說:“你想說什麽?”魯肅說:“剛才眾人的議論,深深地誤解了將軍。眾人都可以投降曹操,隻將軍不能投降曹操。”孫權問:“為什麽這麽說?”魯肅迴答:“如果我們投降曹操,我們還能迴到故鄉,憑借我們的才幹和官職,仍然不失為州郡的長官。但是將軍您投降曹操後,您想要去哪裏呢?您的地位不會超過被封為侯爵,車子不會超過一輛,騎兵不會超過一匹,隨從不過數人,難道您還能麵南稱孤嗎?眾人的意思,都是各自為自己打算,不可聽信。將軍應該盡早決定大計。”孫權歎息說:“眾人的議論,讓我非常失望。你的建議正合我意。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啊!但是曹操新得袁紹的部眾,又近期得到荊州的兵馬,恐怕勢力太大難以抵抗。”魯肅說:“我到江夏後,引來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在此,主公可以問他,就知道虛實。”孫權問:“臥龍先生在這裏嗎?”魯肅迴答:“現在就在館驛中安歇。”孫權說:“今天太晚了,暫且不見他。明天聚集文武百官在帳下,先讓他看看我江東的英俊人才,然後再升堂議事。”魯肅領命而去。
第二天,魯肅到館驛中見孔明,又囑咐他說:“今天見我主公,千萬別說曹操兵多。”孔明笑著說:“我會隨機應變,決不會有誤。”魯肅於是引孔明到幕帳下。早就看到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頭戴高冠,身佩博帶,整裝端坐。孔明逐一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完畢後,孔明坐在客位上。張昭等看到孔明神采飄逸,氣度非凡,料到他一定是來遊說的。張昭先用言語挑逗他說:“我是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這話果真有嗎?”
孔明說:“這隻是我平生的一點小才能。”張昭說:“我聽說劉豫州三次拜訪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幫助,好像是魚得水一樣,想要征服荊襄地區。現在突然投降給曹操,不知道是什麽主見?”孔明自己心裏想,張昭是孫權手下的首席謀士,如果他不能先難倒張昭,就無法說服孫權。於是他迴答說,他認為奪取漢上之地對他來說輕而易舉。他的主人劉備以行仁義著稱,不忍奪取同宗的基業,所以他選擇辭去曹操的邀請。而劉備的兒子劉琮聽信讒言,私自投降曹操,導致曹操肆意妄為。現在劉備駐紮在江夏,有自己的打算,並非輕易可知。
張昭對孔明的迴答感到不滿,他稱讚孔明的才能,將他比作管仲和樂毅,認為孔明應該為劉備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他指出,在劉備沒有得到孔明之前,他仍然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活動,割據一方。而如今有了孔明,所有人都仰望他,即使是小孩子也相信他能夠讓漢室複興,曹氏滅亡。許多人都期待著孔明能夠解救他們。張昭質疑孔明為何投靠劉備後卻一敗塗地,失去了劉備最初的成就。他問孔明,管仲和樂毅的情況是否也是如此。
孔明聽完後笑著迴答說,隻有少數人能夠理解他的誌向。他用比喻說,對待重病病人,應該先用溫和的藥物治療,等到病情好轉後再使用更強效的藥物。他解釋劉備之所以先投靠劉表,是因為當時劉備的軍隊已經損失殆盡,隻剩下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一些將領。新野地處偏僻,人口稀少,糧食匱乏,劉備隻是暫時借用這裏作為棲身之地,並不是真的打算坐守於此。
盡管劉備的軍隊不完整,城防薄弱,軍紀不嚴,糧食不足,但他們還是能夠在博望燒屯、白河用水等戰役中讓夏侯惇、曹仁等曹軍心驚膽裂,這種戰術並不輸給管仲和樂毅。至於劉琮投降曹操的事情,劉備並不知情,而且他也不忍心乘亂奪取同宗的基業,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義。孔明還指出,戰勝和失敗是戰爭常態,就像項羽多次打敗劉邦,但是在垓下一戰中卻取得了勝利,這不正是因為韓信的智謀嗎?孔明說,韓信長期為高祖效力,雖然並非一直累勝,但是他有整體國家大計的主謀,他的戰略並不是空談虛譽。相比之下,一些人隻是坐在那裏議論紛紛,沒有真正的能力應對危機和變化。孔明認為這些人隻能被笑稱為天下的笑柄。這番話說得張昭無言以對。
就在這時,座上有人站起來反問:“現在曹公集結了百萬兵馬,將領眾多,勢如龍虎,準備平定江夏,您認為如何?”孔明看過去,發現是虞翻。孔明迴答說:“曹操隻是聚集了袁紹和劉表的殘兵敗將,數百萬人也不足為懼。”虞翻冷笑道:“劉備在當陽戰敗,在夏口計策窮盡,現在隻能向別人求教,還敢說‘不懼’,真是說大話欺人!”孔明迴答說:“劉備隻有數千人的仁義之師,怎麽能夠與百萬殘暴之眾對抗?退守夏口,就是為了等待時機。現在江東兵力強盛,糧食充足,而且有長江作為天險,他還想讓他的主人屈膝向賊寇投降,不顧天下的恥笑。從這一點來看,劉備真的是不懼曹操的賊寇!”虞翻無話可說。
首先,步騭質疑諸葛亮是否要像蘇秦、張儀一樣遊說東吳,諸葛亮則借機讚揚蘇秦、張儀是有匡扶國家的豪傑,批評步騭等人聽到曹操的虛假言辭就畏懼請降。步騭被說得默然無語。
接著,薛綜提問曹操為人如何,諸葛亮直接迴答他是漢賊。薛綜為曹操辯護,認為漢朝已經接近滅亡,曹操擁有天下三分之二,人們都歸心於他,而劉備不識天時,強行與之抗爭,注定失敗。然而諸葛亮厲聲反駁,強調人生應以忠孝為本,批評薛綜是無父無君之人,薛綜滿麵羞慚,無法應答。
最後,陸績發聲,質疑劉備的身份和資曆,稱劉備無法與曹操抗衡。諸葛亮則嘲笑陸績是袁術座間懷桔的陸郎,指出曹操是漢室亂臣,也是曹氏的賊子,而劉備是堂堂帝胄,按譜賜爵,身份無可置疑。並且以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的例子,駁斥了陸績對劉備出身低微的嘲笑。陸績語塞,無法反駁。
座上一人忽然說道:“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都不是正論,不必再說了。還請問孔明治理國家依據的是什麽經典?”孔明看著他,發現是嚴酸。孔明說:“隻會挑揀摘句,是世間的腐儒,怎能興邦立事?古代有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還有鄧禹、耿弇之輩,都是有匡扶宇宙之才,我不知道他們具體治理國家依據的是什麽經典。難道還要效仿書生,隻在紙墨之間糾纏,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嗎?”嚴酸低頭氣餒地無法迴答。
座上的另一個人突然大聲說道:“你喜歡誇誇其談,未必真的有實際學問,恐怕隻會被儒者嘲笑而已。”孔明看向那個人,發現是汝陽程德樞。孔明迴答說:“儒學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的儒學是忠君愛國,守正抵惡,致力於造福當時,並留下名聲給後世。至於小人的儒學,隻會追求博覽群書,專注於文筆和墨守成規,青春時作賦,老年時窮究經典;雖然筆下可以有千言,但實際上卻沒有一條實際策略。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卻屈身事莽,最終不得不投閣而死,這就是所謂的小人之儒;雖然每天寫萬言,但又有何用呢!”程德樞無言以對。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都失色了。座上的張溫和駱統兩人還想要質疑,突然一個人從外麵走進來,厲聲說道:“孔明是當世奇才,諸位以口舌相爭,不是對待貴客的禮節。曹操的大軍已經逼近,你們不想退敵,卻隻在口舌上爭論!”眾人看向那個人,發現是零陵人姓黃名蓋,字公覆,現在擔任東吳的糧官。當時黃蓋對孔明說:“我聽說多言少利,不如保持沉默。為何不將你的見解告訴我的主公,而與眾人爭辯呢?”
孔明說:“諸位不了解世間的事務,互相質疑,不容許不迴答。”於是黃蓋和魯肅引領孔明入內。走到中門時,正好遇到諸葛瑾,孔明向他施禮。瑾說:“賢弟既來江東,為何不來見我?”孔明說:“弟事劉備為先,理應先顧公事再顧私事。公事還未完成,我不敢涉及私事。請兄見諒。”瑾說:“賢弟既然見過吳侯,卻來與我聊天。”說完自己離開了。魯肅說:“剛才的話要謹記,不可出錯。”孔明點頭表示同意。他們引領孔明進入大廳,孫權下階迎接,禮待有加。禮節完成後,孔明被賜坐。文武官員們分成兩行站立,魯肅站在孔明的身邊,專注地聽他講話。孔明傳達了劉備的心意後,偷偷瞄了一眼孫權:碧眼紫胡子,氣宇軒昂。孔明暗自思索:“此人相貌非凡,隻可激發,不可說服。等他提問時,用言辭激勵他就好了。”茶已經獻上,孫權說:“魯子敬說你的才華非凡,今天很幸運能見到你,請多指教。”孔明說:“愚才無所學,對不起明主的問孔明說:“愚才無所學,對不起明主的問候。”
孫權說:“你最近在新野,協助劉備與曹操決戰,必然對曹軍的虛實了如指掌。”孔明說:“劉備兵力微弱,將領有限,再加上新野城小,糧食不足,如何能與曹操抗衡。”孫權說:“曹軍到底有多少人?”孔明說:“馬步水軍約有一百多萬。”孫權說:“難道這是假的?”孔明說:“並非謊言。曹操在兗州已經擁有青州軍二十萬,平定袁紹後,又得到五六十萬軍隊,中原新招募的兵力有三四十萬,現在又得到了荊州的軍隊,大約有二三十萬。綜合起來,至少有一百五十萬人。我說一百萬,是為了不驚動江東的人。”魯肅在一旁聽了,臉色大變,眼神中懷疑地看著孔明,而孔明裝作沒看見。孫權說:“曹操手下還有多少戰將?”孔明說:“足智多謀、善於征戰的將領,至少有一兩千人。”孫權說:“曹操平定了荊楚,是否有進一步的野心?”孔明說:“他已經沿江下寨,準備戰船,他並不是圖謀江東,而是等待著選擇最佳的進攻地點。”孫權說:“如果他有吞並江東的意圖,是戰還是不戰,請你為我做出決策。”
孔明說:“我有一句話,隻是擔心將軍不會聽從。”孫權說:“請說一說。”孔明說:“最近天下局勢混亂,所以將軍起兵江東,劉備收複漢南,與曹操爭奪天下。如今曹操已經消除了大敵,基本上已經平定了。最近又攻克了荊州,聲勢震動全國。雖然有英雄豪傑,但是卻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備逃到了這裏。建議將軍量力而行,如果能夠憑借吳越之眾與中原抗衡,不妨與曹操斷交;如果力量不足,為何不聽從眾謀士的意見,保持軍備,麵向北方。”孫權還沒有來得及迴答,孔明又說:“將軍外表上看起來順從,內心卻有疑慮,事情緊迫卻不做決斷,災禍將會無時無刻地降臨!”
孫權說:“如果真是這樣,劉備為何不降曹操?”孔明說:“古時候田橫是齊國的豪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義氣。更何況劉備是王室的後裔,才華卓越,眾人都欽佩。如果他的事情不成功,那是命運的安排。又怎麽可能屈服於他人?”孫權聽了孔明的話,臉色突然變了,拂袖而起,退到後堂。眾人都笑了起來,散開了。魯肅責備孔明說:“你為什麽要說這樣的話?幸好主公寬宏大量,沒有當麵責備你。你的言論實在是太輕慢我們的主公了。”孔明仰頭笑著說:“怎麽會如此不能容忍呢?我隻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已!我有自信自己所言之事是有根據的。”魯肅不再爭辯,轉身離開。
孔明看著眾人散去,心中暗自思索。他知道自己的話可能觸動了孫權的敏感神經,但他並不後悔。他想要喚醒孫權的覺悟,讓他明白當前的危機和應對之策。
過了一會兒,孫權從後堂走出來,神色已經平靜下來。他重新坐迴寶座,對孔明說:“孔明先生,你的忠告我已經聽進心裏了。你所言的確有一定道理,我會慎重考慮。”
孫權在反複權衡之後,最終向孔明表達了他的決心:“曹操平生所恨的,不過是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和我罷了。如今這些勢力已經一一被消滅,隻剩下豫州和我。我不能讓整個吳國受製於人。我已經決定了,隻有劉豫州能和我一起對抗曹操。但是,豫州新敗之後,能否抵抗曹操的攻勢呢?”
孔明聽後,冷靜地分析道:“豫州雖然新敗,但關雲長依然率領著精銳士兵萬人,劉琦也統領著江夏的戰士,數量也不下萬人。曹操的軍隊遠征而來,已經疲憊不堪;他們近日追擊豫州,輕騎兵一日夜行三百裏,這就像是強弩之末,連魯縞都穿不透。而且,北方的士兵不擅長水戰。荊州的士民歸附曹操,隻是迫於形勢,並非真心。如果將軍能和豫州協力同心,必定能打敗曹軍。曹軍一旦被打敗,必定會北歸,那時荊州、吳國的勢力就會更強大,三國鼎立的形勢就形成了。成敗的關鍵,就在今日。希望將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孫權聽了孔明的話,心中豁然開朗,高興地說:“先生的話,讓我如同頓開茅塞一般。我已經決定了,沒有任何疑慮。我們即刻開始商議起兵,共同消滅曹操!”
然而,這個決定並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張昭等人認為孫權被孔明所迷惑,急忙入內勸諫:“主公,您想與曹操爭鋒,但您自認為比袁紹如何?曹操當年兵微將寡,還能一鼓作氣打敗袁紹;如今他擁有百萬大軍南征,我們豈能輕視他?如果聽了諸葛亮的話,輕易動用軍隊,這就像負薪救火一樣危險。”
孫權聽後,低頭不語。顧雍也說道:“劉備因為被曹操打敗,所以想借我們江東的兵力來抵抗曹操。主公,您怎麽能被他利用呢?希望您聽從子布的話。”孫權沉吟未決,心中矛盾重重。
張昭等的反對並沒有改變孫權的決心,他繼續思考並權衡利弊。顧雍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支持與劉備合作。最後,魯肅進來勸說孫權不要再猶豫,不要被眾人誤導。
孫權退入內宅後,仍然猶豫不決。吳國太見狀,問及他心中的煩惱。孫權提到了自己母親的臨終遺言,吳國太的話讓他如夢初醒,想起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經過吳國太的勸告和提醒,孫權決定與劉備合作,共同抵禦曹操的進攻。他深知隻有團結一致,才能有勝利的希望。這一決定也為後來的赤壁之戰奠定了基礎,最終取得了重大勝利。
魯肅看完檄文後說:“主公的意見如何?”孫權說:“還沒有定論。”張昭說:“曹操擁有百萬之眾,借用天子的名義征戰四方,如果拒絕他,會引來不順。而且,主公能夠抵抗曹操的關鍵是長江。現在曹操已經得到了荊州,長江的險要地形已經與我們共同了,我們無法抵擋他。以愚見,不如投降,這是保萬安的策略。”其他謀士也紛紛表示讚同。孫權沉默不語。張昭又說:“主公不必多疑。如果投降曹操,東吳的民眾會得到安寧,江南的六郡也能夠保住。”孫權低頭沉思不語。
須臾,孫權起身更衣,魯肅跟隨在他的身後。孫權知道魯肅的意思,就握著魯肅的手說:“你想說什麽?”魯肅說:“剛才眾人的議論,深深地誤解了將軍。眾人都可以投降曹操,隻將軍不能投降曹操。”孫權問:“為什麽這麽說?”魯肅迴答:“如果我們投降曹操,我們還能迴到故鄉,憑借我們的才幹和官職,仍然不失為州郡的長官。但是將軍您投降曹操後,您想要去哪裏呢?您的地位不會超過被封為侯爵,車子不會超過一輛,騎兵不會超過一匹,隨從不過數人,難道您還能麵南稱孤嗎?眾人的意思,都是各自為自己打算,不可聽信。將軍應該盡早決定大計。”孫權歎息說:“眾人的議論,讓我非常失望。你的建議正合我意。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啊!但是曹操新得袁紹的部眾,又近期得到荊州的兵馬,恐怕勢力太大難以抵抗。”魯肅說:“我到江夏後,引來諸葛瑾的弟弟諸葛亮在此,主公可以問他,就知道虛實。”孫權問:“臥龍先生在這裏嗎?”魯肅迴答:“現在就在館驛中安歇。”孫權說:“今天太晚了,暫且不見他。明天聚集文武百官在帳下,先讓他看看我江東的英俊人才,然後再升堂議事。”魯肅領命而去。
第二天,魯肅到館驛中見孔明,又囑咐他說:“今天見我主公,千萬別說曹操兵多。”孔明笑著說:“我會隨機應變,決不會有誤。”魯肅於是引孔明到幕帳下。早就看到張昭、顧雍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頭戴高冠,身佩博帶,整裝端坐。孔明逐一相見,各問姓名。施禮完畢後,孔明坐在客位上。張昭等看到孔明神采飄逸,氣度非凡,料到他一定是來遊說的。張昭先用言語挑逗他說:“我是江東微末之士,久聞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這話果真有嗎?”
孔明說:“這隻是我平生的一點小才能。”張昭說:“我聽說劉豫州三次拜訪先生,得到了先生的幫助,好像是魚得水一樣,想要征服荊襄地區。現在突然投降給曹操,不知道是什麽主見?”孔明自己心裏想,張昭是孫權手下的首席謀士,如果他不能先難倒張昭,就無法說服孫權。於是他迴答說,他認為奪取漢上之地對他來說輕而易舉。他的主人劉備以行仁義著稱,不忍奪取同宗的基業,所以他選擇辭去曹操的邀請。而劉備的兒子劉琮聽信讒言,私自投降曹操,導致曹操肆意妄為。現在劉備駐紮在江夏,有自己的打算,並非輕易可知。
張昭對孔明的迴答感到不滿,他稱讚孔明的才能,將他比作管仲和樂毅,認為孔明應該為劉備興利除害,剿滅亂賊。他指出,在劉備沒有得到孔明之前,他仍然能夠在世界範圍內活動,割據一方。而如今有了孔明,所有人都仰望他,即使是小孩子也相信他能夠讓漢室複興,曹氏滅亡。許多人都期待著孔明能夠解救他們。張昭質疑孔明為何投靠劉備後卻一敗塗地,失去了劉備最初的成就。他問孔明,管仲和樂毅的情況是否也是如此。
孔明聽完後笑著迴答說,隻有少數人能夠理解他的誌向。他用比喻說,對待重病病人,應該先用溫和的藥物治療,等到病情好轉後再使用更強效的藥物。他解釋劉備之所以先投靠劉表,是因為當時劉備的軍隊已經損失殆盡,隻剩下關羽、張飛和趙雲等一些將領。新野地處偏僻,人口稀少,糧食匱乏,劉備隻是暫時借用這裏作為棲身之地,並不是真的打算坐守於此。
盡管劉備的軍隊不完整,城防薄弱,軍紀不嚴,糧食不足,但他們還是能夠在博望燒屯、白河用水等戰役中讓夏侯惇、曹仁等曹軍心驚膽裂,這種戰術並不輸給管仲和樂毅。至於劉琮投降曹操的事情,劉備並不知情,而且他也不忍心乘亂奪取同宗的基業,這才是真正的大仁大義。孔明還指出,戰勝和失敗是戰爭常態,就像項羽多次打敗劉邦,但是在垓下一戰中卻取得了勝利,這不正是因為韓信的智謀嗎?孔明說,韓信長期為高祖效力,雖然並非一直累勝,但是他有整體國家大計的主謀,他的戰略並不是空談虛譽。相比之下,一些人隻是坐在那裏議論紛紛,沒有真正的能力應對危機和變化。孔明認為這些人隻能被笑稱為天下的笑柄。這番話說得張昭無言以對。
就在這時,座上有人站起來反問:“現在曹公集結了百萬兵馬,將領眾多,勢如龍虎,準備平定江夏,您認為如何?”孔明看過去,發現是虞翻。孔明迴答說:“曹操隻是聚集了袁紹和劉表的殘兵敗將,數百萬人也不足為懼。”虞翻冷笑道:“劉備在當陽戰敗,在夏口計策窮盡,現在隻能向別人求教,還敢說‘不懼’,真是說大話欺人!”孔明迴答說:“劉備隻有數千人的仁義之師,怎麽能夠與百萬殘暴之眾對抗?退守夏口,就是為了等待時機。現在江東兵力強盛,糧食充足,而且有長江作為天險,他還想讓他的主人屈膝向賊寇投降,不顧天下的恥笑。從這一點來看,劉備真的是不懼曹操的賊寇!”虞翻無話可說。
首先,步騭質疑諸葛亮是否要像蘇秦、張儀一樣遊說東吳,諸葛亮則借機讚揚蘇秦、張儀是有匡扶國家的豪傑,批評步騭等人聽到曹操的虛假言辭就畏懼請降。步騭被說得默然無語。
接著,薛綜提問曹操為人如何,諸葛亮直接迴答他是漢賊。薛綜為曹操辯護,認為漢朝已經接近滅亡,曹操擁有天下三分之二,人們都歸心於他,而劉備不識天時,強行與之抗爭,注定失敗。然而諸葛亮厲聲反駁,強調人生應以忠孝為本,批評薛綜是無父無君之人,薛綜滿麵羞慚,無法應答。
最後,陸績發聲,質疑劉備的身份和資曆,稱劉備無法與曹操抗衡。諸葛亮則嘲笑陸績是袁術座間懷桔的陸郎,指出曹操是漢室亂臣,也是曹氏的賊子,而劉備是堂堂帝胄,按譜賜爵,身份無可置疑。並且以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的例子,駁斥了陸績對劉備出身低微的嘲笑。陸績語塞,無法反駁。
座上一人忽然說道:“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都不是正論,不必再說了。還請問孔明治理國家依據的是什麽經典?”孔明看著他,發現是嚴酸。孔明說:“隻會挑揀摘句,是世間的腐儒,怎能興邦立事?古代有耕莘伊尹、釣渭子牙,張良、陳平之流,還有鄧禹、耿弇之輩,都是有匡扶宇宙之才,我不知道他們具體治理國家依據的是什麽經典。難道還要效仿書生,隻在紙墨之間糾纏,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嗎?”嚴酸低頭氣餒地無法迴答。
座上的另一個人突然大聲說道:“你喜歡誇誇其談,未必真的有實際學問,恐怕隻會被儒者嘲笑而已。”孔明看向那個人,發現是汝陽程德樞。孔明迴答說:“儒學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君子的儒學是忠君愛國,守正抵惡,致力於造福當時,並留下名聲給後世。至於小人的儒學,隻會追求博覽群書,專注於文筆和墨守成規,青春時作賦,老年時窮究經典;雖然筆下可以有千言,但實際上卻沒有一條實際策略。比如楊雄以文章名世,卻屈身事莽,最終不得不投閣而死,這就是所謂的小人之儒;雖然每天寫萬言,但又有何用呢!”程德樞無言以對。眾人見孔明對答如流,都失色了。座上的張溫和駱統兩人還想要質疑,突然一個人從外麵走進來,厲聲說道:“孔明是當世奇才,諸位以口舌相爭,不是對待貴客的禮節。曹操的大軍已經逼近,你們不想退敵,卻隻在口舌上爭論!”眾人看向那個人,發現是零陵人姓黃名蓋,字公覆,現在擔任東吳的糧官。當時黃蓋對孔明說:“我聽說多言少利,不如保持沉默。為何不將你的見解告訴我的主公,而與眾人爭辯呢?”
孔明說:“諸位不了解世間的事務,互相質疑,不容許不迴答。”於是黃蓋和魯肅引領孔明入內。走到中門時,正好遇到諸葛瑾,孔明向他施禮。瑾說:“賢弟既來江東,為何不來見我?”孔明說:“弟事劉備為先,理應先顧公事再顧私事。公事還未完成,我不敢涉及私事。請兄見諒。”瑾說:“賢弟既然見過吳侯,卻來與我聊天。”說完自己離開了。魯肅說:“剛才的話要謹記,不可出錯。”孔明點頭表示同意。他們引領孔明進入大廳,孫權下階迎接,禮待有加。禮節完成後,孔明被賜坐。文武官員們分成兩行站立,魯肅站在孔明的身邊,專注地聽他講話。孔明傳達了劉備的心意後,偷偷瞄了一眼孫權:碧眼紫胡子,氣宇軒昂。孔明暗自思索:“此人相貌非凡,隻可激發,不可說服。等他提問時,用言辭激勵他就好了。”茶已經獻上,孫權說:“魯子敬說你的才華非凡,今天很幸運能見到你,請多指教。”孔明說:“愚才無所學,對不起明主的問孔明說:“愚才無所學,對不起明主的問候。”
孫權說:“你最近在新野,協助劉備與曹操決戰,必然對曹軍的虛實了如指掌。”孔明說:“劉備兵力微弱,將領有限,再加上新野城小,糧食不足,如何能與曹操抗衡。”孫權說:“曹軍到底有多少人?”孔明說:“馬步水軍約有一百多萬。”孫權說:“難道這是假的?”孔明說:“並非謊言。曹操在兗州已經擁有青州軍二十萬,平定袁紹後,又得到五六十萬軍隊,中原新招募的兵力有三四十萬,現在又得到了荊州的軍隊,大約有二三十萬。綜合起來,至少有一百五十萬人。我說一百萬,是為了不驚動江東的人。”魯肅在一旁聽了,臉色大變,眼神中懷疑地看著孔明,而孔明裝作沒看見。孫權說:“曹操手下還有多少戰將?”孔明說:“足智多謀、善於征戰的將領,至少有一兩千人。”孫權說:“曹操平定了荊楚,是否有進一步的野心?”孔明說:“他已經沿江下寨,準備戰船,他並不是圖謀江東,而是等待著選擇最佳的進攻地點。”孫權說:“如果他有吞並江東的意圖,是戰還是不戰,請你為我做出決策。”
孔明說:“我有一句話,隻是擔心將軍不會聽從。”孫權說:“請說一說。”孔明說:“最近天下局勢混亂,所以將軍起兵江東,劉備收複漢南,與曹操爭奪天下。如今曹操已經消除了大敵,基本上已經平定了。最近又攻克了荊州,聲勢震動全國。雖然有英雄豪傑,但是卻沒有用武之地。所以劉備逃到了這裏。建議將軍量力而行,如果能夠憑借吳越之眾與中原抗衡,不妨與曹操斷交;如果力量不足,為何不聽從眾謀士的意見,保持軍備,麵向北方。”孫權還沒有來得及迴答,孔明又說:“將軍外表上看起來順從,內心卻有疑慮,事情緊迫卻不做決斷,災禍將會無時無刻地降臨!”
孫權說:“如果真是這樣,劉備為何不降曹操?”孔明說:“古時候田橫是齊國的豪傑,寧可犧牲自己也要維護義氣。更何況劉備是王室的後裔,才華卓越,眾人都欽佩。如果他的事情不成功,那是命運的安排。又怎麽可能屈服於他人?”孫權聽了孔明的話,臉色突然變了,拂袖而起,退到後堂。眾人都笑了起來,散開了。魯肅責備孔明說:“你為什麽要說這樣的話?幸好主公寬宏大量,沒有當麵責備你。你的言論實在是太輕慢我們的主公了。”孔明仰頭笑著說:“怎麽會如此不能容忍呢?我隻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已!我有自信自己所言之事是有根據的。”魯肅不再爭辯,轉身離開。
孔明看著眾人散去,心中暗自思索。他知道自己的話可能觸動了孫權的敏感神經,但他並不後悔。他想要喚醒孫權的覺悟,讓他明白當前的危機和應對之策。
過了一會兒,孫權從後堂走出來,神色已經平靜下來。他重新坐迴寶座,對孔明說:“孔明先生,你的忠告我已經聽進心裏了。你所言的確有一定道理,我會慎重考慮。”
孫權在反複權衡之後,最終向孔明表達了他的決心:“曹操平生所恨的,不過是呂布、劉表、袁紹、袁術、豫州和我罷了。如今這些勢力已經一一被消滅,隻剩下豫州和我。我不能讓整個吳國受製於人。我已經決定了,隻有劉豫州能和我一起對抗曹操。但是,豫州新敗之後,能否抵抗曹操的攻勢呢?”
孔明聽後,冷靜地分析道:“豫州雖然新敗,但關雲長依然率領著精銳士兵萬人,劉琦也統領著江夏的戰士,數量也不下萬人。曹操的軍隊遠征而來,已經疲憊不堪;他們近日追擊豫州,輕騎兵一日夜行三百裏,這就像是強弩之末,連魯縞都穿不透。而且,北方的士兵不擅長水戰。荊州的士民歸附曹操,隻是迫於形勢,並非真心。如果將軍能和豫州協力同心,必定能打敗曹軍。曹軍一旦被打敗,必定會北歸,那時荊州、吳國的勢力就會更強大,三國鼎立的形勢就形成了。成敗的關鍵,就在今日。希望將軍能做出明智的決定。”
孫權聽了孔明的話,心中豁然開朗,高興地說:“先生的話,讓我如同頓開茅塞一般。我已經決定了,沒有任何疑慮。我們即刻開始商議起兵,共同消滅曹操!”
然而,這個決定並未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張昭等人認為孫權被孔明所迷惑,急忙入內勸諫:“主公,您想與曹操爭鋒,但您自認為比袁紹如何?曹操當年兵微將寡,還能一鼓作氣打敗袁紹;如今他擁有百萬大軍南征,我們豈能輕視他?如果聽了諸葛亮的話,輕易動用軍隊,這就像負薪救火一樣危險。”
孫權聽後,低頭不語。顧雍也說道:“劉備因為被曹操打敗,所以想借我們江東的兵力來抵抗曹操。主公,您怎麽能被他利用呢?希望您聽從子布的話。”孫權沉吟未決,心中矛盾重重。
張昭等的反對並沒有改變孫權的決心,他繼續思考並權衡利弊。顧雍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支持與劉備合作。最後,魯肅進來勸說孫權不要再猶豫,不要被眾人誤導。
孫權退入內宅後,仍然猶豫不決。吳國太見狀,問及他心中的煩惱。孫權提到了自己母親的臨終遺言,吳國太的話讓他如夢初醒,想起了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經過吳國太的勸告和提醒,孫權決定與劉備合作,共同抵禦曹操的進攻。他深知隻有團結一致,才能有勝利的希望。這一決定也為後來的赤壁之戰奠定了基礎,最終取得了重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