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京城一路打馬迴景德鎮,路上不眠不休走了十日,中途和原先一起出公務的人馬接頭後,腳程稍緩。進入江西地界,吳寅還多盤桓了兩日,去辦件私事。


    時任江西左布政使的孫大人孫旻,正是吳嘉在議親的孫家。兩家親事是父母長輩在孩子們出生時就定下的,那時孫旻連中三元後正在翰林院擔任侍讀學士,品階雖不算高,但常伴皇帝身側,陪著皇帝讀書寫字,記錄要案,時不時還能幫皇帝謄抄奏折,參議天下大事。


    比起那些一年半載見不到皇帝兩迴的高官,翰林院侍讀不知好多少倍,這也是公認的士族考學的正統青雲之路,今後是要往內閣提拔的。


    孫旻也正是如此,在翰林院熬了幾年資曆,下放鍍金,再迴遷京城,加官進爵,沒有幾年就當上了戶部侍郎,管著天下錢糧要塞,可謂簡在帝心。


    那時候,吳方圓也將將隻是鴻臚寺一名小官。


    按說兩家差距漸大,婚事應要作廢的,誰知孫家的兒郎偶然見了迴吳嘉就非卿不娶,兩家大人不忍心拆散命定的姻緣,也惦念著少時一起考學的交情,是以在孫旻的活動下,之後吳方圓渾似踩了狗屎運,一路官運亨通,直直往上躥。


    這麽著,兩家恢複以往的走動,也沒刻意隱瞞什麽。京城的牆再高也藏不住任何秘密,沒有多久大小官員們就都知道,吳家和孫家未來是要結親的。


    且因著孫旻官階更高,加上他為人圓滑,處事老道,兩年前又一次外放江西擔任左布政使,朝野內外都說這迴在地方幹點實政,再迴京必然直升內閣。吳家是高攀的那一方,跟著孫家水漲船高,自然也要處處以孫家為先。


    吳寅既到了這地界兒,少不得去拜訪孫旻一趟。不巧的是,孫旻剛好去了臨縣勘察水利工程,次日天黑才迴,吳寅不得已又多耽誤一日。


    和長輩說話,就似逢場作戲,場麵上客套幾句。吳寅本就不是會來事的人,和孫旻也談不上多親近,照例問候一番,被留下用飯。孫旻看他手腳沒處放似的一副拘謹模樣,笑著問起他在巡檢司衙門的公務,吳寅這才找到話頭,一一說了近況,就當匯報工作了。


    飯畢,孫旻看他歸心似箭,也不多留,隻道:“待你我兩家正式結親,也到時候迴京述職了。屆時見了你父親,我勸勸他,想個法子也將你調迴京城。”


    吳寅下意識道:“多謝孫大人,不過我在景德鎮幹得挺開心的,暫時還不想迴京。”


    “開心?”孫旻愣住了,“景德鎮民風剽悍,十八行當鬧起來沒個消停,我可聽說了,你在那裏沒少忙活。”


    吳寅略感羞赧地撓撓頭:“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本就職責所在,不值當什麽。”


    “你當真如此想?那……和太監那頭關係如何?”


    吳寅麵色一僵,用公事公辦的口吻迴道:“正常往來,隻要他不惹事,我也不會主動找他的麻煩。”


    “到底不在天子腳下,讓一個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宵小當了寨王。”


    孫旻說這話時,難得流露出幾分端方君子少見的輕佻。


    吳寅一怔,下意識脫口而出:“孫大人既知太監所為,為何不參他一本?”


    “證據何在?”孫旻似察覺失言,正了正色,“朝廷有朝廷的法度,地方有地方的規章,上官和下官之間也要講求規矩分寸,不是你說一句他十惡不赦,我就能隨便拿人的。”


    吳寅不信:“難道這麽多年就沒有一個人敢站出來?”


    孫旻笑了,笑他天真。


    “賢侄,參安十九一本容易,要參倒他和他背後的閹黨勢力就不簡單了。說句大不敬的,萬壽在即,誰這個時候敢去觸九五之尊的黴頭?便是你爹,我那耿直的親家,怕也要三思再三思吧。”


    孫旻是典型的純臣,不溺近情,不涉黨爭,一心一意為君主分憂。吳寅知道,自家老爹吳方圓是極其看太監不順眼的,當朝和安乾鬥得最狠的一派文官中,就有他爹的身影。


    因著這點,吳家和孫家的親事曾一度僵持。


    這幾年京中實在太亂,孫旻自請外放,何嚐不是一種自保?吳寅認定他的冷漠不作為,是作為純臣的私欲在作祟,其中必有對帝心的考量,他根本不是一個以江山社稷為先的忠臣。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和這種人說再多也是枉然,是以話到了嘴邊,被他強咽下去。


    “你和你爹一樣,從小就性子直率,厭惡官場是非,又不善人際往來。我在這邊離得遠,不能時時護你周全,還是迴京的好。”孫旻道,“此事就暫且定下,待我見了你父親再做安排。”


    吳寅還想再說什麽,見孫旻神色篤定,顯然已經敲板。他當即恭聲應好,又寒暄幾句才告辭離去。


    出了門,吳寅神色瞬冷。


    等他抵達景德鎮時,已是萬慶十二年的立冬。這一天,安慶窯掛上了白幡,叱吒一方的王大東家去了。


    在此期間,鎮上還發生了一些堪稱匪夷所思的事情。


    吳寅外出公幹前,特地在巡檢司衙門留了個不起眼的樁子,幫他盯著鎮上的一舉一動。他一迴來,那樁子就到了內衙一五一十把工作匯報了。


    “湖田窯的徐大東家被下大獄後不久,其女為了營救父親,被人誆騙,失身於蘇湖會館的徐大仁。日前徐大東家無罪釋放,正悄悄地籌辦女兒婚事,夫家定的是祁門一商戶,姓周。”


    吳寅推斷對方是徐稚柳在時定下的周雅,隻徐鷂失身是怎麽迴事?


    樁子道:“外界都是這麽傳的,內情我也不知。”


    吳寅問:“那徐忠是怎麽被放出來的?”


    樁子答:“說是查清楚了,冤枉了徐大東家,就給人放了。”


    吳寅又問:“安十九是閑著沒事幹故意折騰人嗎?說拿就拿,說放就放?你就沒有一點起疑嗎?”


    樁子:“啊這,大人,您不是隻吩咐我盯著嗎?”


    吳寅翻了個白眼:“算了,那你日夜盯著,可有發現別的貓膩?”


    樁子答:“倒是有一樁,徐忠被放出來前,安慶窯的王大東家去了。”


    這兩者之間有什麽必然聯係嗎?


    吳寅不耐煩了:“去哪了?”


    樁子傻了:“去了,就是……死了。”


    “你說什麽?王瑜死了?怎麽死的!”


    見他情狀激烈,竟一個起躥猛撲到自己麵前,樁子忙不迭道:“他是懸梁自盡,事發於深夜,被人發現時已經晚了。不過、不過我聽說他也是被逼得急了,才會想不開尋死。”


    “誰逼的他?”


    “他的徒弟,安慶窯的小神爺。”


    “你說誰?!!!”


    樁子答:“梁佩秋。”


    這事兒大街小巷人盡皆知,用不著樁子細說,吳寅街上走一遭,就能聽到許多個版本,講的最逼真的一版,要屬鳴泉茶館的說書先生。


    卻說當日江水樓上杯酒釋前嫌,原是王瑜假意逢迎,給徐忠擺下的鴻門宴。徐忠酒後失言,被安十九抓個正著,以誣陷朝廷命官之罪下了大獄。


    安慶窯的小神爺,出於前頭與徐少東家的交情,不忍徐忠被害,求見安十九為徐忠求情。可這麽一來,無疑背刺自家東主,王瑜怎能忍受?


    是以師徒倆生了嫌疑,梁佩秋多日不曾入得安慶窯的大門。


    一時間,坊間眾說紛紜,站梁佩秋的有之,支持王瑜的也不少。有人說,正是兩家爭奪萬壽瓷的關鍵時期,怎可兒女情長?又有人說,小神爺有情有義,既能斷腿保瓷,又能打漁殺家,凜然高義,恰是我輩傑出,哪裏錯了?


    此時就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站出來爆料,說梁佩秋去牢裏探望徐忠,被徐忠指著鼻子罵貓哭耗子假慈悲,和王瑜蛇鼠一窩。


    她迴安慶窯請求王瑜的原諒,又被王瑜罵身在曹營心在漢,為一己之私置養育她多年的安慶窯而不顧,實在忘恩負義。就連從小和她一起長大的王少東家,那個混不吝都不再認她,不許她進王家門。


    梁佩秋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徐忠徐忠沒救出來,還把王瑜氣病了。那日在安慶窯,王瑜一經轉圜就要見她,多少人在牆外看著,就見那小神爺疾步進了罩房,不久後裏麵傳出爭吵聲。


    王瑜人在病中,聲音卻是不小。


    “小梁,你品性純良,優柔寡斷,怎與天鬥?便是徐稚柳,最終不也當了逃兵?你別打斷我,且先聽我說完,近日武昌和江南會館因施工建址械鬥了半個月,始終無人問津,你可知這是為何?我來告訴你原因。


    武昌會館的館主早就和衙門打了招唿,要亂鬥逼走江南會館,霸占其建築場地。而江南會館的館主和三窯九會的主簿有裙帶關係,事涉江南顏麵,絕不退讓。兩派人鬥到一起,誰也爭不過誰,後來無法,溯源到審批文書上才發現症結,原來江南會館的文書上有徐稚柳的名字!


    早兩年館主在景德鎮無依無靠,曾求著徐稚柳幫忙走動,徐稚柳體諒他不易,不辭辛苦為他奔走。如今卻因這名字惹了一身騷,江南會館方才明了,狐狸大王坐山觀虎鬥,利用他們互相牽製,不為別的,為的就是把湖田窯推到前麵祭台!”


    安十九認定徐忠和湖田窯的“起義”,全因徐稚柳而起,即便徐稚柳已經死了,徐忠下了大獄,安十九仍不肯放過徐稚柳,一再地往他身上鞭刑。


    一次不行,兩次三次!


    “這種小人你還妄想和他爭什麽公道,不是笑話是什麽?景德鎮就是這片黑天,誰也翻不過去,小梁,認命好不好?”


    安慶窯涉嫌偷稅漏稅,上報戶部的文書就壓在安十九手上,王瑜數日之間頭發全白,抓著她的手苦苦追問,“小梁,文書一旦發出就截不迴來了。若得罪安十九,湖田窯的今日就是安慶窯的明日,你為何還想不明白?你到底在徘徊什麽?你是不是逼死我才肯收手?”


    王瑜不知安十九的真實打算是什麽,隻知這一迴他要整治徐忠,徐忠死了就天下太平,誰也不會被牽連,安慶窯的這個窟窿也能無聲無息地堵上。


    隻梁佩秋不肯認命,非要救人。


    如何能救?安十九能給她什麽好的出路?王瑜用腳指頭想想都能猜到,勢必是要斷頭流血的抉擇。是以,越是如此,他越要狠下心來,逼她放手。


    若不然,死的隻會是安慶窯。


    梁佩秋苦苦掙紮:“難道我是塊木頭嗎?即是草木,誰又敢斷定它們一定無情?我不舍湖田窯和窯工們被摧殘有錯嗎?我的道德難道是用來了結自己的嗎?”


    王瑜說:“小梁,你沒有愛屋及烏的能力,就是沒得選。若你覺得為難,也隻能說,在你心裏那個人更重要。”


    “不是的,不是這樣的。”


    “那你說,你究竟要做什麽?為何不肯放手?若我和安慶窯當真無比重要,你就聽我的,不要再管那廝死活!”


    “師父……”


    “如若不然……如若不然,從今日起,你就與我安慶窯恩斷義絕,往後再不相幹!”


    說書先生一拍驚堂木,滿座無聲。過了片刻,有人笑喊道:“說的跟真的一樣,難道當時你就在牆外?”


    “看官您且聽我說,至於信不信,看您自個兒。”說書先生笑道,“即便我說當日在門外有不少耳朵都聽見了爭吵,內容也如上所說,沒有經過什麽改編,您怕是也不會相信吧?”


    “可他們師徒多年,小神爺又一身本事,王大東家怎舍得放手?”


    “你說的對,症結就在這裏!為何小神爺一身本事,數年來卻從未聽到他的聲名?”


    “世人也不都是徐稚柳。”


    “那你們說說,他和徐稚柳有何區別?都是寄人籬下又龍困淺灘的主,如何不讓主家忌憚?”


    “你的意思是,小神爺之前不在窯口走動,是因為一直被王大東家打壓?雙方隻擔著師徒名分,實則關係早就破裂了?”


    “若非如此,如何解釋當下種種?一個能得徐大才子另眼相看的人,豈是庸才?韜光養晦十數年,及至亂世應運而生,大放光彩,照我說,小神爺才是萬慶十二年最好的一步棋!”


    “這也太精彩了!後來呢?”


    “後來當然如你們親眼所見,師徒倆撕破臉皮,徹底談崩。那小神爺鑽了王大東家臥床養病的空子,買通窯口管事,以安慶窯的生死存亡為要挾,逼迫王瑜簽下轉讓書,從此安慶窯改名換姓,作梁家窯。”


    “那、那王大東家呢?”


    “哦,王大東家呀。”說書先生似是輕笑了下,那笑極為瘮人,“王大東家不甘忍恥苟活,在祠堂懸梁自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奈何明月照溝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巫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巫山並收藏奈何明月照溝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