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聯盟的政委製度
毛熊開局拿下政變,拯救貝利亞 作者:欺世盜名之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最近理想黨中央展開的關於加強黨的領導的文件你應該也看過了吧?
關於聯盟軍隊的改革這一塊不光是裁減非戰鬥部隊,增加新型軍事裝備就能夠達到我們需要的戰鬥力。
還要加強對官兵的思想教育,引導官兵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堅強決心。”
瓦西裏在參加聯盟國防部的例行會議上,向國防部長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提出了要加強軍隊官兵的思想教育,使聯盟軍隊能夠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瓦西裏同誌,國防部在收到理想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下發的文件後,組織了軍隊官兵們進行了學習,使全體指戰員能夠深刻領會中央的指示精神。”
羅科索夫斯基元帥連忙迴答瓦西裏的問話。
“元帥同誌,光靠一時的學習他的效果能堅持多久久,我認為是時候在軍隊重新啟用政委製度,用於加強並領導部隊官兵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我們的人民軍隊能夠保持永不變質,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瓦西裏把他想要重新在聯盟軍隊設置政委的意思,向參會的國防部各位大佬透露了一下。
1942年,聯盟在設置政委的問題上對軍方做出了後患無窮的妥協,徹底取消了政治委員。
雖然聯盟各級部隊依然保有一名負責政治工作的副職,但其與政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黨對軍隊的領導遭到削弱。
瓦西裏在另一個時空看過《兵臨城下》、《登陸之日》這樣西方輿論主導之下拍攝的小醜電影,可謂是把聯盟國蘇軍政委黑了個底朝天。
在電影裏麵,聯盟政委就是一個打黑槍的存在,這些人躲在後麵隻要有士兵當逃兵後撤,就請他們吃花生米。
瓦西裏知道真實的聯盟政委絕對不像電影裏麵的那樣。
那隻是西方的故意抹黑罷了,聯盟政委在部隊裏麵是屬於什麽性質的,他們在二戰時期起到的作用是為了防止部隊嘩變和潰退而專門設立的軍職。
隻不過不同於《兵臨城下》電影裏麵,政委在那後麵拿著重機槍,讓逃兵們吃花生米。
實際上聯盟政委在戰爭期間大多都是起到了帶頭衝鋒的作用。
比方說二戰時期著名的聯盟軍政委阿利克謝,他就是屬於典型的代表,他率領聯盟軍發起了衝鋒,最終犧牲在了對漢斯作戰的路上。
在1935年聯盟軍開始全麵實施軍銜製時,政委是屬於一種軍銜,他們那會和軍銜掛鉤的。
後來到了42年,聯盟政委才慢慢變成一個軍職。而在整個二戰中,聯盟軍政委一直在前線作戰的,很多政委都是第一個扛著紅旗衝鋒的人。
可到了西方國家拍的那些電影裏麵,聯盟政委卻成了扮演督戰隊的角色,躲在隊伍的後方,見到後撤的部隊就請他們吃花生米,可謂是把黑聯盟都寫在了臉上。
這也是瓦西裏為什稱《兵臨城下》是一部小醜電影也就不難理解了。
要知道,在二戰時期,聯盟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比較低,士兵的素質思想普遍是不如政委的。所以這也促使了一支隊伍的政委必須身先士卒,絕對不是躲在背後請逃兵吃花生米的人。
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政委的傷亡率達到了60%以上,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了。可西方的那些電影卻把政委描述成了屠殺自己人的劊子手。
諷刺的是,著名黑色電影《兵臨城下》是一部高盧國雞人導演,約翰牛主演,在漢斯國拍攝電影,難怪在黑聯盟方麵黑的那麽狠。
更為有意思的是,最先成立督戰隊的國家反而是高盧雞,而且高盧雞國還是在整個二戰中投降最快的國家,這樣一個國家能拍出來一部黑聯盟的電影,也不知道這是在打誰的臉,要論不要臉賊喊捉賊這一方麵,西方那些國家絕對是祖宗級別的。
聯盟政委是蘇德戰場聯盟軍死亡率最高比例的職位,政委也是整個軍隊的精神支柱,一度成為讓漢斯軍咬牙切齒的存在。
俘虜的聯盟軍士兵可以活著,但是俘虜的聯盟軍政委卻一律要槍斃。相比其他理想主義國家的政委,聯盟軍的政委更是逆天級別的存在。
作為一支隊伍裏的最高級別領導,聯盟軍政委是屬於文職,主抓軍隊意識形態思想教育的的文職。
可他們的行為基本和文職搭不上邊,每次衝鋒永遠在隊伍的最前列,因此也成為聯盟軍死亡率最高的職責。
聯盟最高統帥部為解決這個問題,強行下令不準給政委配武器,隻需要在戰場督軍就可以了,禁止政委參加最前線的戰鬥。
在聯盟軍政委看來,這一道命令簡直是對軍政委的不信任,沒有武器我們就真能在後方老實的待著嗎?
軍政委沒有武器就會老實嗎?大錯特錯,每當戰爭打響時沒有武器的政委通常都會拿起鐵鍬,甚至拿起門栓呐喊一聲:“達瓦裏希……烏拉……”然後毫不猶豫的衝在隊伍的最前麵,帥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一個勇於身先士卒的政委,無疑是聯盟士兵最堅定的信念。
軍政委的帶頭衝鋒,不誇張的說可以提高聯盟軍一半的戰鬥力,就像開了掛一樣。
而且聯盟軍政委從不投降,寧可站著死絕不跪生。是漢斯國士兵眼裏的眼中釘、肉中刺。
聯盟軍部隊的政委都是由戰鬥英雄擔任,保家衛國的決心絕不會因為身處逆境而動搖。
要知道,聯盟軍政委的座右銘永遠都是:“同誌們跟我衝,而不是給我衝。”雖隻有一字之差,但是意義卻完全不同。(寫到這裏想起了禿子的部隊,弟兄們給我衝,不由的樂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聯盟政委的存在,往往會給部隊帶來很大的損失。
在戰事進行到最為關鍵的時候,聯盟軍隊的軍事主官眼睜睜的看著軍權被政委剝奪,聯盟政委率隊向漢斯軍發起自殺性的衝鋒,給戰場的指揮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失去軍隊的指揮權的軍事主官,無法完成統帥部製定的作戰計劃,隻能不斷向統帥部反映要求撤銷聯盟軍隊中政委的這一職務。
於是統帥部在綜合考慮之後,於1942年撤銷了聯盟政委在軍隊的主導權,並把聯盟軍政委設為了副職,從那以後聯盟軍政委製度在軍中幾乎是名存實亡。
關於聯盟軍隊的改革這一塊不光是裁減非戰鬥部隊,增加新型軍事裝備就能夠達到我們需要的戰鬥力。
還要加強對官兵的思想教育,引導官兵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堅強決心。”
瓦西裏在參加聯盟國防部的例行會議上,向國防部長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提出了要加強軍隊官兵的思想教育,使聯盟軍隊能夠保持強大的戰鬥力。
“瓦西裏同誌,國防部在收到理想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下發的文件後,組織了軍隊官兵們進行了學習,使全體指戰員能夠深刻領會中央的指示精神。”
羅科索夫斯基元帥連忙迴答瓦西裏的問話。
“元帥同誌,光靠一時的學習他的效果能堅持多久久,我認為是時候在軍隊重新啟用政委製度,用於加強並領導部隊官兵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我們的人民軍隊能夠保持永不變質,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瓦西裏把他想要重新在聯盟軍隊設置政委的意思,向參會的國防部各位大佬透露了一下。
1942年,聯盟在設置政委的問題上對軍方做出了後患無窮的妥協,徹底取消了政治委員。
雖然聯盟各級部隊依然保有一名負責政治工作的副職,但其與政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黨對軍隊的領導遭到削弱。
瓦西裏在另一個時空看過《兵臨城下》、《登陸之日》這樣西方輿論主導之下拍攝的小醜電影,可謂是把聯盟國蘇軍政委黑了個底朝天。
在電影裏麵,聯盟政委就是一個打黑槍的存在,這些人躲在後麵隻要有士兵當逃兵後撤,就請他們吃花生米。
瓦西裏知道真實的聯盟政委絕對不像電影裏麵的那樣。
那隻是西方的故意抹黑罷了,聯盟政委在部隊裏麵是屬於什麽性質的,他們在二戰時期起到的作用是為了防止部隊嘩變和潰退而專門設立的軍職。
隻不過不同於《兵臨城下》電影裏麵,政委在那後麵拿著重機槍,讓逃兵們吃花生米。
實際上聯盟政委在戰爭期間大多都是起到了帶頭衝鋒的作用。
比方說二戰時期著名的聯盟軍政委阿利克謝,他就是屬於典型的代表,他率領聯盟軍發起了衝鋒,最終犧牲在了對漢斯作戰的路上。
在1935年聯盟軍開始全麵實施軍銜製時,政委是屬於一種軍銜,他們那會和軍銜掛鉤的。
後來到了42年,聯盟政委才慢慢變成一個軍職。而在整個二戰中,聯盟軍政委一直在前線作戰的,很多政委都是第一個扛著紅旗衝鋒的人。
可到了西方國家拍的那些電影裏麵,聯盟政委卻成了扮演督戰隊的角色,躲在隊伍的後方,見到後撤的部隊就請他們吃花生米,可謂是把黑聯盟都寫在了臉上。
這也是瓦西裏為什稱《兵臨城下》是一部小醜電影也就不難理解了。
要知道,在二戰時期,聯盟國民的整體文化水平比較低,士兵的素質思想普遍是不如政委的。所以這也促使了一支隊伍的政委必須身先士卒,絕對不是躲在背後請逃兵吃花生米的人。
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政委的傷亡率達到了60%以上,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了。可西方的那些電影卻把政委描述成了屠殺自己人的劊子手。
諷刺的是,著名黑色電影《兵臨城下》是一部高盧國雞人導演,約翰牛主演,在漢斯國拍攝電影,難怪在黑聯盟方麵黑的那麽狠。
更為有意思的是,最先成立督戰隊的國家反而是高盧雞,而且高盧雞國還是在整個二戰中投降最快的國家,這樣一個國家能拍出來一部黑聯盟的電影,也不知道這是在打誰的臉,要論不要臉賊喊捉賊這一方麵,西方那些國家絕對是祖宗級別的。
聯盟政委是蘇德戰場聯盟軍死亡率最高比例的職位,政委也是整個軍隊的精神支柱,一度成為讓漢斯軍咬牙切齒的存在。
俘虜的聯盟軍士兵可以活著,但是俘虜的聯盟軍政委卻一律要槍斃。相比其他理想主義國家的政委,聯盟軍的政委更是逆天級別的存在。
作為一支隊伍裏的最高級別領導,聯盟軍政委是屬於文職,主抓軍隊意識形態思想教育的的文職。
可他們的行為基本和文職搭不上邊,每次衝鋒永遠在隊伍的最前列,因此也成為聯盟軍死亡率最高的職責。
聯盟最高統帥部為解決這個問題,強行下令不準給政委配武器,隻需要在戰場督軍就可以了,禁止政委參加最前線的戰鬥。
在聯盟軍政委看來,這一道命令簡直是對軍政委的不信任,沒有武器我們就真能在後方老實的待著嗎?
軍政委沒有武器就會老實嗎?大錯特錯,每當戰爭打響時沒有武器的政委通常都會拿起鐵鍬,甚至拿起門栓呐喊一聲:“達瓦裏希……烏拉……”然後毫不猶豫的衝在隊伍的最前麵,帥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一個勇於身先士卒的政委,無疑是聯盟士兵最堅定的信念。
軍政委的帶頭衝鋒,不誇張的說可以提高聯盟軍一半的戰鬥力,就像開了掛一樣。
而且聯盟軍政委從不投降,寧可站著死絕不跪生。是漢斯國士兵眼裏的眼中釘、肉中刺。
聯盟軍部隊的政委都是由戰鬥英雄擔任,保家衛國的決心絕不會因為身處逆境而動搖。
要知道,聯盟軍政委的座右銘永遠都是:“同誌們跟我衝,而不是給我衝。”雖隻有一字之差,但是意義卻完全不同。(寫到這裏想起了禿子的部隊,弟兄們給我衝,不由的樂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聯盟政委的存在,往往會給部隊帶來很大的損失。
在戰事進行到最為關鍵的時候,聯盟軍隊的軍事主官眼睜睜的看著軍權被政委剝奪,聯盟政委率隊向漢斯軍發起自殺性的衝鋒,給戰場的指揮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失去軍隊的指揮權的軍事主官,無法完成統帥部製定的作戰計劃,隻能不斷向統帥部反映要求撤銷聯盟軍隊中政委的這一職務。
於是統帥部在綜合考慮之後,於1942年撤銷了聯盟政委在軍隊的主導權,並把聯盟軍政委設為了副職,從那以後聯盟軍政委製度在軍中幾乎是名存實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