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攸看著起身走到台上的劉和感慨道:“沒想到居然是你來和我辯論。”


    劉和也笑道:“一開始我也沒想到對手會是子遠兄啊。”


    “廢話就不多說了,不知子興想以何為題?”


    “不如就說說戰國七雄之中為何秦國能橫掃六合,一統天下?若是子遠兄同意以此為題的話就先請吧。”


    許攸眼睛微眯說道:“那好,就以此為題,既然子興說了,我便不客氣了。”


    對於這個秦滅六國這個話題,一直以來都是爭論極大的話題,各種說法層出不窮,不過強秦說一直占據著主流,許攸也不客氣,既然劉和主動提出這個話題,而且還讓他先亮明觀點,許攸直接就提出了強秦論的觀點。


    “秦之所以能滅六國者,自然在於秦之強盛,秦兵起於關西,自古以來便民風彪悍,自秦孝公起,更是以商鞅變法圖強,秦之國力與日俱增,秦惠文王時,司馬錯滅蜀國,秦國奪取巴蜀之地,秦國便越來越富庶和強盛,至始皇時,秦滅六國就已是大勢所趨。”


    許攸的觀點很簡單明了,因為秦人自古以來就民風彪悍,擅長作戰,後來還奪取了巴蜀之地作為糧倉,又經過了幾代明君的勵精圖治,等到了秦始皇時期,一統天下的大勢已經不可避免了。


    這個觀點也是絕大部分人所認同,於是其他人紛紛看向劉和,想看看劉和要怎麽反駁,畢竟是辯論,劉和肯定要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要是一樣的那劉和就要輸了,隻是現在最主流的觀點已經被許攸說了,劉和又能怎麽反駁呢?


    樂鬆等人也是擔憂的看向劉和,不過劉和卻發出一聲嗤笑。


    “我還以為子遠兄身為天下名士,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原來還是愚昧之見。”


    許攸的臉色變得有些陰沉。開口說道:“哦?不知劉將軍有何見解啊?何不說出來讓我等見識見識。”而且劉和的譏諷顯然讓許攸很不爽,對劉和的稱唿都發生了改變。


    “依我看來,六國滅,非兵不利,戰不善,更不在秦強,而在於賄秦。”


    劉和的話一出,瞬間便驚呆了在場之人,賄秦這個觀點在當時還沒有人提出來過,所以現場根本沒有人認可劉和的說法。


    賄秦是後世的蘇洵提出來的觀點,其實主要目的是借古諷今,抨擊了當時的北宋政權每年要給北方的遼和西北的西夏送上大量錢財,這助長了遼、西夏的氣焰,帶來了無窮的禍患。


    而劉和選擇以《六國論》來反駁許攸也不止是單純的反駁,同樣也有對現實因素的考量。


    自去年的北宮伯玉叛亂以來,雒陽的朝廷內部就有一種放棄涼州的聲音,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司徒崔烈,好在傅燮據理力爭,更是說出了應該將崔烈斬首的言論,劉宏這才聽從了傅燮的說法。


    即便如此,雒陽的公卿裏麵依然有人聲稱應該放棄涼州。


    在劉和看來這種人都應該拖出去槍斃十分鍾,雖然現在的涼州無比混亂,出現了叛逆,但也不能放棄涼州啊。


    在劉和看來放棄涼州和直接資敵有什麽區別,叛軍和羌人得到涼州會就此罷休嗎?明顯不會,要知道他們現在連涼州都沒有拿下,就已經開始攻打三輔地區了,一旦把涼州給他們,怕是整個關中地區都無法安寧了。


    所以劉和也想借助《六國論》中的觀點來諷刺這些主張放棄涼州的人。


    “賄秦?無稽之談罷了,不過劉將軍的言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啊。”


    “許子遠,我的論證過程還未說出,你便開口諷刺,也令我大開眼界啊。”


    “哼,那就讓我聽聽你的言論吧。”


    “六國之所以滅亡,不在於它們的武器不夠銳利,也不在於它們仗打得不好,而是在於他們一味地拿土地作為賄賂,向秦國乞求和平。”


    “秦國雖強,然而趙、楚皆能與秦國對抗。長平之戰前,趙國數次與秦國大戰,趙國一直略占上風,長平之戰後也有良將李牧,統率趙軍抵禦秦兵,秦國不能勝,最後用反間計除掉李牧之後才順利滅趙。按照子遠兄的說法,秦國國力遠勝於趙,何需反間計?”


    “而楚國國力更是一直堪比秦國,秦滅三晉之後,以李信為將,二十萬秦軍攻楚,卻敗於楚國,最後還是以王翦為將,率兵六十萬才攻破楚國。”


    “試問趙、楚皆在,秦國如何以國力碾壓?”


    劉和率先以趙、楚的例子來反駁許攸的說法,周圍的人一聽,覺得有道理啊,秦國雖然是七國中最強大的,但是也做不到同時碾壓趙、楚兩國啊,更何況還有其他幾國。


    許攸臉色微微有些陰沉說道:“劉將軍說的雖有道理,但是和賄秦無關啊。”


    “你急什麽,接下來才是重要的地方。”


    “關東諸國,皆有多種發展方式,如齊國近海,工商魚十分發達,魏國地處河南,以桑麻為業,楚國地處南方,氣候極佳,土地眾多,無凍餓之患。”


    “唯有秦國重農,百姓為了獲得更多土地,隻能不斷發動戰爭。”


    “秦國本起於關西乏匱之地,本該最弱,為何連年征戰之下卻越來越強?皆因六國不斷賄秦,秦能滅六國,在於六國不自醒,不斷賄秦妄想平息幹戈,然而秦國的欲望是沒有止境的,次年又來,試問,六國如何擋之?”


    “秦楚丹陽之戰,秦敗楚而得漢中,楚割地求和,後再敗而失都。韓國曾割讓上黨,魏國割讓讓西河。”


    “秦國除用戰爭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還得到了六國的割地賄賂,小的就獲得城鎮,大的就獲得城市,把秦國由受賄賂得到的土地與戰勝而得到的土地比較,實際上有一百倍,把諸侯賄賂秦國所失去的土地與戰敗所失去的土地比較,實際上也有一百倍。”


    “那麽秦國最大的欲望,諸侯最大的禍患,當然就不在於戰爭了。迴想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霜露,披荊斬棘,才有一點點土地。可是子孫們卻很不珍惜,拿它來送人,就像拋棄小草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後才能安穩睡上一夜。等到起床一看,秦國的軍隊又打來了。六國的土地是有限的,秦國的欲望是無限的。誰送給它土地越多,它就越想攻打誰。所以不用打仗,誰強誰弱、誰勝誰敗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


    “司馬公曾在《史記》中說,六國以地賄秦,無異於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不僅未能保國,反而使秦國更加強盛。說到底秦能滅六國,乃是六國給養起來的。”


    許攸反駁道:“可笑,燕、齊未曾賄賂秦國,不也滅亡了嗎?”


    劉和一臉鄙視的看著許攸說道:“燕國本就弱小,且遠離秦國,若是和秦國接壤,如何不會賄賂秦國?別忘了,秦滅燕時,燕王喜殺燕太子丹向秦國求和之事。”


    “至於齊,齊國本就是秦國盟友,更何況秦滅齊時,其餘五國已全部滅亡,齊國如何能對抗此時的秦國?”


    “在我看來,六國不斷賄秦導致秦強自弱,被滅也隻是咎由自取罷了。須知楚國強大之時遠勝於秦,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子遠兄,讀史一定要認真思考,而不是隻看表麵,卻忽略了其根本原因。”


    許攸麵色陰沉,短時間內卻想不出該如何反駁。其實秦滅六國何止這兩個方麵的原因,兩人不過站在各自的觀點上進行論證罷了,隻是劉和用賄秦說破掉了許攸的強秦說而已。


    許攸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隻需要用其他的說法就能破掉劉和賄秦說,隻是一旦改變說法,就是反駁了自己的強秦說啊,到時候就是自己打自己臉了。


    但此時的許攸不能輸,於是心一橫說道:“你分明是強詞奪理,居然說六國被滅是因為賄秦?就算六國不賄秦,以秦國之強盛也可慢慢積累實力,統一天下之勢一樣不可避免。”


    劉和嘲諷笑道:“強詞奪理?我之所言句句屬實,至於所謂的慢慢積累實力,難道六國的人傑不會發奮圖強嗎?如項羽、留侯、淮陰侯等人不會相助自國嗎?更何況還有高祖在呢。”


    許攸一下子就不知道說什麽了,不反駁的話,就是輸了,可是反駁的話,劉和已經搬出了高祖劉邦這些人,他敢反駁嗎?別忘了現在劉宏還在場呢,要是他敢說劉邦的不好,劉宏直接讓人砍了他都有可能。


    眼見許攸遲遲不再開口,劉和對著張溫拱手說道:“張司空,該宣布結果了吧。”


    張溫連忙說道:“此番辯論,勝者是鴻都門學的代表劉和。”


    隨著張溫的話音落下,太學和世家那邊徹底沒了希望,而鴻都門學這邊則是興奮起來。


    台上的劉宏也是收不住臉上的笑容。


    劉和仔細看了一下劉宏的表情,不過劉宏好像沒有聽出他話裏的意思,不過台上的袁隗楊賜顯然是聽出來了,此刻全都陷入了沉思。


    隨著比試的結束,劉和也不想繼續留在現場了,再和袁紹曹操等人告別之後,就拉起荀采等人返迴家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權臣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司隸校尉張二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司隸校尉張二河並收藏大漢權臣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