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三道題目,劉和瞬間放下心來,這三種在詩詞裏實在是太常見了,劉和都不知道該用那個好。
不過必要的思考還是需要的,劉和皺著眉頭,右手中的扇子不斷的敲打在左手手心,同時口中不斷喃喃自語,作出一副沉思的樣子。
大概過了半刻鍾,劉和覺得演的時間也夠了,於是對著張溫等人拱手說道:“在下已經想好了,還請諸君品鑒。”
“這第一首名為《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其二為《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
“第三首則是《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劉和所選的三首詩分別出自南宋的楊萬裏和唐代的王瀚以及杜甫。
首先是楊萬裏的這首小池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詩。
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
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麵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這一首主要是因為劉和印象最深,因此直接選擇了這一首,並沒有什麽特殊意義。
而第二首涼州詞就值得說一說了,雖然題目給的涼州風光,但是這首涼州詞更多的是一首反對戰爭的古詩,而現在的涼州地區正發生著一場艱苦的戰事。
它不正麵描寫戰爭,卻通過戰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
第一句描寫的是軍中宴會的情景,故意誇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裏斟滿了葡萄美酒,將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
第二句立刻來了個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前氣氛中。
最後兩句更是尤為經典。
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但將士們卻絲毫沒有忘記保家衛國的責任,因此詩人懇求世人不要因為他們的行為而有任何不中肯的評價,要知道有多少人為了保護國家最終隻能馬革裹屍。
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蒼涼悲壯之情卻讓每一個人都頗為感動,那種傷感、反對戰爭的情愫也就躍然紙上了。
第三首則是描寫春雨的古詩,通過擬人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春雨特征與成都夜雨景象,描述了春雨來得及時、滋潤萬物。將春雨描繪得細致形象、生動活潑,別有一番風韻。
而詩中的錦官城則是指成都,早在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一職,因此有了“錦官城”和“錦城”的別稱。
劉和選擇這一首詩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期極少能夠見到春雨,通過對春雨描寫,來表達自己對春雨的渴望,希望將來能夠像詩中一樣出現潤物細無聲的春雨。
劉和這邊將三首詩全部吟誦出來之後,台上台下全都議論起來。
劉焉羨慕的對著劉虞說道:“伯安兄,你這個兒子真是文采斐然啊,這麽短的時間內居然能想出來三首如此優秀的詩作,真是讓我羨慕啊,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要是有子興的一半水平我就滿足了。”
劉虞也不好意思全盤接受劉焉的誇獎,但劉和的能力他是十分認可的,隻能從劉和一開始說的話中來批評劉和。
“君郎兄就不要誇他了,剛才這小子說話如此囂張,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就算有文采又如何,行事如此囂張,將來怕是不會有什麽成就了。不像君郎兄的兒子,皆是年輕俊傑,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劉焉笑笑不再說話。
其他人就更加吃驚了,太學那邊一個人作一首詩賦都沒想出來呢,劉和這邊居然直接想出來了三個,而且質量上也相當之高。
太學那邊的三人互相對視一眼之後,紛紛拱手認輸,他們自覺作不出和劉和一樣優秀的詩賦,即便做出來了,在時間上也已經落後了,除非能比劉和的更加優秀,但以他們三人的能力,是一點機會也沒有。
隨著三人的認輸,台上的劉宏麵色也平和了許多,劉和如果沒有辜負他的期待。
樂鬆等人更是興奮不已,接下來的兩場他們隻要贏一場就能保證不輸了。
接下來則是比試算數,一樣是三道題目,限時半個時辰,雙方各自把答案寫到紙上然後交到台上,先答對者獲勝,且雙方都隻有一次提交的機會,如果錯了就沒有機會了,因此必須謹慎計算。
第一道題目是:今有雉、兔同籠,上有四十一頭,下有一百一十八足。問:雉、兔各幾何?
第二道題目是: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四,七七數之剩三。問物幾何?
第三道題目是:有一座軍營,軍營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隻知道有三百六十四隻碗,吃飯的時候剛好用完,沒有剩餘,其中三個人用一個大碗吃飯,四個人用一個碗喝羹,且每個人都吃到了飯喝到了羹。請問軍營中有多少士兵?
劉和聽完有些無語,就這種問題還需要半個時辰,半個時辰都夠爺們做大半套高考試卷了,就這種問題,五分鍾搞定都多了。
接著劉和開始在心中算起答案,第一題最簡單了,假設41隻全部是雞,應該隻有82隻腳,那麽多出來的腳就都是兔子的腳,118—82然後除以2剛好得到18,那麽18就是兔子的數量,41—18得到23就是雞的數量。
隨手寫下答案,開始算第二題。
一旁的荀采看到劉和這麽快就算了第一題有些不可思議,於是就按照劉和的答案進行反推,結果不出所料,就是正確答案。
荀采這邊剛剛反推完,劉和就又寫下來第二題的答案,31。
首先根據前兩個條件確定這個是數是3和5的公倍數加1,也就是15n+1,還要滿足15n+1除以7餘3,那麽15n除以7就要餘2,那麽n最小就是2,15n+1就是31。
荀采看到答案後直接呆住了,再次按照劉和的答案開始反推,不過沒等她反推完,劉和就寫出了第三題的答案,624。
假設軍營有x個人,根據條件直接列出方程x\/3+x\/4=364,直接能算出x為624。
劉和算出答案之後,先驗算了一下,便起身走到台上將寫了答案的紙遞到張溫,張溫接過一看就呆住了,因為劉和的答案就是正確答案,隻是張溫有些不敢相信,因為算的也太快了,這才剛半字的時間啊。(一字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五分鍾)
雖然有些不敢相信,但張溫還是宣布劉和所代表的鴻都門學獲勝,同時也宣布了劉和的答案,讓太學和世家那邊進行反推,好確定劉和的答案是正確的。
劉和迴到座位上,等著對方反推結束。
劉和剛坐下,荀采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夫君,你是怎麽算的這麽快的?”
“你想學嗎?”
“想。”
“迴去我教你。”
一旁的甄脫也伸過小腦袋說道:“我也要學。”
劉和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腦瓜,隨後寵溺的說道:“好,那就一塊學。”
甄脫甩甩頭,甩開劉和的手說道:“我已經長大了,你不要揉我的頭了。”
劉和輕笑著說道:“在我看來還有半年你才算長大了。”
不過甄脫並沒有聽出劉和話中的第二層意思,反倒是荀采聽出來了,因為甄脫還有半年才到十七歲,之前劉和說過等到甄脫十七歲才會推到甄脫。
接著荀采悄悄在甄脫耳邊說了幾句話,甄脫的小臉突然就開始變紅、發燙,於是連忙低下頭伸手捂住臉,好在荀采刻意幫她擋了一下。
就在幾人談情說愛的時候,世家和太學那邊也已經反推出了結果,劉和的答案是對的。
太學這邊的氣氛異常壓抑,現在他們已經完全落入下風,最後一場辯論必須保證贏才能維持平局。
對於太學來說輸並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但是輸給鴻都門學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們鄙視鴻都門學這麽多年,結果和對方的文學比試輸了,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接下來的最後一場,太學這邊經過長時間的商討,最終選出許攸作為辯論的人選。
鴻都門學這邊本來是決定讓樂鬆出戰的,不過劉和自告奮勇想要出戰,而樂鬆自認為自己的辯論水平不如許攸,於是就讓給了劉和,由劉和出戰。
辯論比較考驗雙方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口才,同時還需要雙方有著足夠的知識儲備,因此張溫等人並沒有直接給出題目,而是由辯論的雙方自己決定。
而這個規則才是劉和想要出戰的主要原因,因為他有一個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的論點。
不過必要的思考還是需要的,劉和皺著眉頭,右手中的扇子不斷的敲打在左手手心,同時口中不斷喃喃自語,作出一副沉思的樣子。
大概過了半刻鍾,劉和覺得演的時間也夠了,於是對著張溫等人拱手說道:“在下已經想好了,還請諸君品鑒。”
“這第一首名為《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其二為《涼州詞》”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迴。”
“第三首則是《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劉和所選的三首詩分別出自南宋的楊萬裏和唐代的王瀚以及杜甫。
首先是楊萬裏的這首小池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詩。
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
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麵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這一首主要是因為劉和印象最深,因此直接選擇了這一首,並沒有什麽特殊意義。
而第二首涼州詞就值得說一說了,雖然題目給的涼州風光,但是這首涼州詞更多的是一首反對戰爭的古詩,而現在的涼州地區正發生著一場艱苦的戰事。
它不正麵描寫戰爭,卻通過戰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用筆十分隱蔽曲折。
第一句描寫的是軍中宴會的情景,故意誇示飲宴之美:在晶瑩透亮閃閃發光的杯子裏斟滿了葡萄美酒,將士們聚在一起準備痛飲。
第二句立刻來了個轉折。馬上的樂隊彈起琵琶催人出發,這使得將士們心情大變,由熱鬧舒適的歡飲環境一下被逼到緊張激昂的戰前氣氛中。
最後兩句更是尤為經典。
即使喝得酩酊大醉,但將士們卻絲毫沒有忘記保家衛國的責任,因此詩人懇求世人不要因為他們的行為而有任何不中肯的評價,要知道有多少人為了保護國家最終隻能馬革裹屍。
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蒼涼悲壯之情卻讓每一個人都頗為感動,那種傷感、反對戰爭的情愫也就躍然紙上了。
第三首則是描寫春雨的古詩,通過擬人的手法細致地描寫了春雨特征與成都夜雨景象,描述了春雨來得及時、滋潤萬物。將春雨描繪得細致形象、生動活潑,別有一番風韻。
而詩中的錦官城則是指成都,早在西漢時期,成都的織錦業已十分發達,設有“錦官”一職,因此有了“錦官城”和“錦城”的別稱。
劉和選擇這一首詩主要是因為在這個時期極少能夠見到春雨,通過對春雨描寫,來表達自己對春雨的渴望,希望將來能夠像詩中一樣出現潤物細無聲的春雨。
劉和這邊將三首詩全部吟誦出來之後,台上台下全都議論起來。
劉焉羨慕的對著劉虞說道:“伯安兄,你這個兒子真是文采斐然啊,這麽短的時間內居然能想出來三首如此優秀的詩作,真是讓我羨慕啊,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要是有子興的一半水平我就滿足了。”
劉虞也不好意思全盤接受劉焉的誇獎,但劉和的能力他是十分認可的,隻能從劉和一開始說的話中來批評劉和。
“君郎兄就不要誇他了,剛才這小子說話如此囂張,也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就算有文采又如何,行事如此囂張,將來怕是不會有什麽成就了。不像君郎兄的兒子,皆是年輕俊傑,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劉焉笑笑不再說話。
其他人就更加吃驚了,太學那邊一個人作一首詩賦都沒想出來呢,劉和這邊居然直接想出來了三個,而且質量上也相當之高。
太學那邊的三人互相對視一眼之後,紛紛拱手認輸,他們自覺作不出和劉和一樣優秀的詩賦,即便做出來了,在時間上也已經落後了,除非能比劉和的更加優秀,但以他們三人的能力,是一點機會也沒有。
隨著三人的認輸,台上的劉宏麵色也平和了許多,劉和如果沒有辜負他的期待。
樂鬆等人更是興奮不已,接下來的兩場他們隻要贏一場就能保證不輸了。
接下來則是比試算數,一樣是三道題目,限時半個時辰,雙方各自把答案寫到紙上然後交到台上,先答對者獲勝,且雙方都隻有一次提交的機會,如果錯了就沒有機會了,因此必須謹慎計算。
第一道題目是:今有雉、兔同籠,上有四十一頭,下有一百一十八足。問:雉、兔各幾何?
第二道題目是: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四,七七數之剩三。問物幾何?
第三道題目是:有一座軍營,軍營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隻知道有三百六十四隻碗,吃飯的時候剛好用完,沒有剩餘,其中三個人用一個大碗吃飯,四個人用一個碗喝羹,且每個人都吃到了飯喝到了羹。請問軍營中有多少士兵?
劉和聽完有些無語,就這種問題還需要半個時辰,半個時辰都夠爺們做大半套高考試卷了,就這種問題,五分鍾搞定都多了。
接著劉和開始在心中算起答案,第一題最簡單了,假設41隻全部是雞,應該隻有82隻腳,那麽多出來的腳就都是兔子的腳,118—82然後除以2剛好得到18,那麽18就是兔子的數量,41—18得到23就是雞的數量。
隨手寫下答案,開始算第二題。
一旁的荀采看到劉和這麽快就算了第一題有些不可思議,於是就按照劉和的答案進行反推,結果不出所料,就是正確答案。
荀采這邊剛剛反推完,劉和就又寫下來第二題的答案,31。
首先根據前兩個條件確定這個是數是3和5的公倍數加1,也就是15n+1,還要滿足15n+1除以7餘3,那麽15n除以7就要餘2,那麽n最小就是2,15n+1就是31。
荀采看到答案後直接呆住了,再次按照劉和的答案開始反推,不過沒等她反推完,劉和就寫出了第三題的答案,624。
假設軍營有x個人,根據條件直接列出方程x\/3+x\/4=364,直接能算出x為624。
劉和算出答案之後,先驗算了一下,便起身走到台上將寫了答案的紙遞到張溫,張溫接過一看就呆住了,因為劉和的答案就是正確答案,隻是張溫有些不敢相信,因為算的也太快了,這才剛半字的時間啊。(一字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五分鍾)
雖然有些不敢相信,但張溫還是宣布劉和所代表的鴻都門學獲勝,同時也宣布了劉和的答案,讓太學和世家那邊進行反推,好確定劉和的答案是正確的。
劉和迴到座位上,等著對方反推結束。
劉和剛坐下,荀采便迫不及待的問道:“夫君,你是怎麽算的這麽快的?”
“你想學嗎?”
“想。”
“迴去我教你。”
一旁的甄脫也伸過小腦袋說道:“我也要學。”
劉和伸手揉了揉她的小腦瓜,隨後寵溺的說道:“好,那就一塊學。”
甄脫甩甩頭,甩開劉和的手說道:“我已經長大了,你不要揉我的頭了。”
劉和輕笑著說道:“在我看來還有半年你才算長大了。”
不過甄脫並沒有聽出劉和話中的第二層意思,反倒是荀采聽出來了,因為甄脫還有半年才到十七歲,之前劉和說過等到甄脫十七歲才會推到甄脫。
接著荀采悄悄在甄脫耳邊說了幾句話,甄脫的小臉突然就開始變紅、發燙,於是連忙低下頭伸手捂住臉,好在荀采刻意幫她擋了一下。
就在幾人談情說愛的時候,世家和太學那邊也已經反推出了結果,劉和的答案是對的。
太學這邊的氣氛異常壓抑,現在他們已經完全落入下風,最後一場辯論必須保證贏才能維持平局。
對於太學來說輸並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但是輸給鴻都門學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他們鄙視鴻都門學這麽多年,結果和對方的文學比試輸了,那不是打自己的臉嗎?
接下來的最後一場,太學這邊經過長時間的商討,最終選出許攸作為辯論的人選。
鴻都門學這邊本來是決定讓樂鬆出戰的,不過劉和自告奮勇想要出戰,而樂鬆自認為自己的辯論水平不如許攸,於是就讓給了劉和,由劉和出戰。
辯論比較考驗雙方的隨機應變能力和口才,同時還需要雙方有著足夠的知識儲備,因此張溫等人並沒有直接給出題目,而是由辯論的雙方自己決定。
而這個規則才是劉和想要出戰的主要原因,因為他有一個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