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童貫的打算
靖康之恥?天命神棍為大宋續國運 作者:壹貳玖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所謂朝中對此有何不滿,問的其實還是趙桓的態度。
趙佶也知道他自己的行為有多過分,心裏虛著呢!
隻不過和趙桓的書信往來,讓他放鬆了警惕。
畢竟趙桓書信之中除了對趙佶身體無微不至的關懷之外,還經常問政請教。
比如之前的改革軍政,在下行文書發放下去,開始執行新的軍政以後,趙桓就在信中和趙佶說了,並且詢問他的看法,以及請教他怎麽維持文武大臣之間的平衡。
一看到趙桓這麽“依賴”自己,事無巨細的都要問自己,趙佶這就很有底氣了。
也是因此,趙佶才選擇要迴來。
當然了,趙桓那是好聽的話不要錢一樣的往外說,實際上問完他就跟沒聽到一樣。
找趙佶來教自己治理國家,就好像在問一頭過年的豬,如何能夠避免被殺。
李綱沉聲說道:“朝中並無不滿,陛下與臣等百官都知曉,太上皇此舉乃是為了防止金賊截獲消息,從而知曉太上皇行宮所在,此外並無他意。”
朝中上下對此肯定是頗有微詞,甚至頗為不滿。
可這話李綱顯然不可能如實的說出來。
趙佶此人極其好麵子,他匆忙逃跑,現在又狼狽迴來,已經覺得丟了人了。
若是知曉朝中對他不滿,隻怕又不願意過來了。
尤其是此時,趙佶還心虛,如同驚弓之鳥,已是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來之前趙桓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把太上皇迎接迴來。
李綱肯定是想要完成趙桓的囑托。
當然,李綱出於個人心中所想,也覺得應該把趙佶給迎接迴來。
以如今的大宋,確實不適合讓太上皇流落在外。
尤其是太上皇身邊還有奸賊佞臣。
若是不把太上皇迎接迴京,隻怕在外,這些奸賊一定會鼓動太上皇做出危害大宋江山之舉。
李綱也擔心趙佶真的會在南方複辟,如果真如此分裂大宋,則大宋必亡。
尤其是趙佶身邊還有蔡京,童貫等人。
就算短時間內趙佶沒有這個意思,也架不住他們的鼓動。
趙佶聽到李綱的迴答,點了點頭,這才放下心來。
看來是自己想多了,自己兒子還是蠻識大體的,懂得以孝為先,明白自己這個老父親的“苦衷”。
既然趙桓沒有存著要坑害自己的意思,那麽趙佶也就沒有什麽好擔憂的了。
至於皇位……隻要權利抓在自己手中,皇帝亦或者太上皇又有什麽不同呢?
大權握在自己手中,皇帝這個稱唿和太子也並不會有什麽分別。
趙佶已經想好了,隻要趙桓不短了他的吃穿用度,不跟他爭權,他就允許趙桓這個皇帝一直做下去。
正好,不用事無巨細的處理朝政,他還能抽出更多時間出去玩了呢!
以後出現什麽差錯,有鍋趙桓這個皇帝背,有功勞的話,那就是他這個大權在握的太上皇英明決斷。
趙佶心中越想越覺得滿意。
李綱看到趙佶半天不說話,還以為趙佶心中仍有顧慮。
思索了下,李綱突然想到了什麽,他從袖筒中掏出趙桓的詔書。
“臣差點忘記了,這有陛下詔書一封。”
李綱說道:“陛下感念隨從太上皇身側眾人,保護陛下有功,特加封賞。”
“凡是隨從太上皇巡幸東南的官吏,迴到京城之時,均優加賞賜,以獎勵護從之功,除了查證無誤確實有罪之人,迫於公議已予貶官之外,其餘官吏今後不得追究彈劾。”
這封詔書算是在杜絕跟隨趙佶逃跑的這些官員心中的顧忌。
當然,也算是在寬慰趙佶的心。
你看看,我連跟著你跑的這些官吏都不計較,並且還給他們封賞,總不會還懷疑我想要對你出手吧?
趙佶對此倒是很滿意,他覺得經過他多番試探,可以確定趙桓沒有害他的心思了。
隻不過,躲在屏風後麵,一直在聽著李綱和趙佶談話的蔡京和童貫,二人卻是臉色難看。
這個詔書什麽意思?
也就是說,趙桓小兒仍舊要追究他倆是唄?
所有人都可以赦免,甚至還能拿到封賞,也不準其他人彈劾,更加不會追究他們南下的任何事。
就隻有他倆這樣備受公議的人,之前被下詔誅殺不說,迴去以後還要再接受彈劾是吧?
其實上,之前趙桓剛剛登基的時候,的確是下令誅殺六賊,但那是朝堂之言。
對外的詔書,是斥責審問加上罷官而已。
畢竟六賊其中有三個,都還跟在太上皇身邊,趙桓總不至於真的那麽傻,在蔡京等人跟隨太上皇在東南的時候,就下令誅殺他們。
如果真直接說誅殺的話,豈不是在逼迫蔡京等人造反?
當時趙桓隻是誅殺了在京城的三賊,但也是經過查證審問,確定他們其罪當誅,這才誅殺的。
在趙佶和趙桓之間恢複書信往來以後,朝中的情況童貫和蔡京等人也是早就打聽清楚了。
他們三個人也是被打為六賊之中,其餘在京城的三個人都被誅殺了。
甚至就連蔡京的兒子都死了,他們比趙佶的心中更加忐忑驚恐。
雖然,蔡京的兒子並不是趙桓下令誅殺,而是被國師殺了,但他們覺得若是沒有趙桓的授意,那郭京肯定不敢直接這麽幹。
總歸這一筆賬是要記在趙桓的頭上。
越是靠近開封府,他們就越是擔憂。
萬一趙桓小兒執意要殺他們,他們又當如何?
幸好,他們還有依仗。
他們已經管不了趙桓想讓他們死了,他們現在必須要保證太上皇趙佶不讓他們死。
二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一股默契的想法,在二人心中同時升起。
既然趙桓一定不會放過他們,那他們何不先下手為強?
隻要趙桓死了,他們不就安全了?
既然已經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那必然是要“你死”“我活”。
蔡京對童貫點了點頭,童貫踮著腳無聲的退了下去。
既然有了主意,那麽現在就要安排起來了。
他們跟在趙佶身邊這麽久,還能不了解的趙佶的心思?
都不需要趙佶明說,他們就明白。
李綱已經勸服趙佶了,他們馬上就要迴開封了,留給他們做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趙佶也知道他自己的行為有多過分,心裏虛著呢!
隻不過和趙桓的書信往來,讓他放鬆了警惕。
畢竟趙桓書信之中除了對趙佶身體無微不至的關懷之外,還經常問政請教。
比如之前的改革軍政,在下行文書發放下去,開始執行新的軍政以後,趙桓就在信中和趙佶說了,並且詢問他的看法,以及請教他怎麽維持文武大臣之間的平衡。
一看到趙桓這麽“依賴”自己,事無巨細的都要問自己,趙佶這就很有底氣了。
也是因此,趙佶才選擇要迴來。
當然了,趙桓那是好聽的話不要錢一樣的往外說,實際上問完他就跟沒聽到一樣。
找趙佶來教自己治理國家,就好像在問一頭過年的豬,如何能夠避免被殺。
李綱沉聲說道:“朝中並無不滿,陛下與臣等百官都知曉,太上皇此舉乃是為了防止金賊截獲消息,從而知曉太上皇行宮所在,此外並無他意。”
朝中上下對此肯定是頗有微詞,甚至頗為不滿。
可這話李綱顯然不可能如實的說出來。
趙佶此人極其好麵子,他匆忙逃跑,現在又狼狽迴來,已經覺得丟了人了。
若是知曉朝中對他不滿,隻怕又不願意過來了。
尤其是此時,趙佶還心虛,如同驚弓之鳥,已是草木皆兵,風聲鶴唳。
來之前趙桓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把太上皇迎接迴來。
李綱肯定是想要完成趙桓的囑托。
當然,李綱出於個人心中所想,也覺得應該把趙佶給迎接迴來。
以如今的大宋,確實不適合讓太上皇流落在外。
尤其是太上皇身邊還有奸賊佞臣。
若是不把太上皇迎接迴京,隻怕在外,這些奸賊一定會鼓動太上皇做出危害大宋江山之舉。
李綱也擔心趙佶真的會在南方複辟,如果真如此分裂大宋,則大宋必亡。
尤其是趙佶身邊還有蔡京,童貫等人。
就算短時間內趙佶沒有這個意思,也架不住他們的鼓動。
趙佶聽到李綱的迴答,點了點頭,這才放下心來。
看來是自己想多了,自己兒子還是蠻識大體的,懂得以孝為先,明白自己這個老父親的“苦衷”。
既然趙桓沒有存著要坑害自己的意思,那麽趙佶也就沒有什麽好擔憂的了。
至於皇位……隻要權利抓在自己手中,皇帝亦或者太上皇又有什麽不同呢?
大權握在自己手中,皇帝這個稱唿和太子也並不會有什麽分別。
趙佶已經想好了,隻要趙桓不短了他的吃穿用度,不跟他爭權,他就允許趙桓這個皇帝一直做下去。
正好,不用事無巨細的處理朝政,他還能抽出更多時間出去玩了呢!
以後出現什麽差錯,有鍋趙桓這個皇帝背,有功勞的話,那就是他這個大權在握的太上皇英明決斷。
趙佶心中越想越覺得滿意。
李綱看到趙佶半天不說話,還以為趙佶心中仍有顧慮。
思索了下,李綱突然想到了什麽,他從袖筒中掏出趙桓的詔書。
“臣差點忘記了,這有陛下詔書一封。”
李綱說道:“陛下感念隨從太上皇身側眾人,保護陛下有功,特加封賞。”
“凡是隨從太上皇巡幸東南的官吏,迴到京城之時,均優加賞賜,以獎勵護從之功,除了查證無誤確實有罪之人,迫於公議已予貶官之外,其餘官吏今後不得追究彈劾。”
這封詔書算是在杜絕跟隨趙佶逃跑的這些官員心中的顧忌。
當然,也算是在寬慰趙佶的心。
你看看,我連跟著你跑的這些官吏都不計較,並且還給他們封賞,總不會還懷疑我想要對你出手吧?
趙佶對此倒是很滿意,他覺得經過他多番試探,可以確定趙桓沒有害他的心思了。
隻不過,躲在屏風後麵,一直在聽著李綱和趙佶談話的蔡京和童貫,二人卻是臉色難看。
這個詔書什麽意思?
也就是說,趙桓小兒仍舊要追究他倆是唄?
所有人都可以赦免,甚至還能拿到封賞,也不準其他人彈劾,更加不會追究他們南下的任何事。
就隻有他倆這樣備受公議的人,之前被下詔誅殺不說,迴去以後還要再接受彈劾是吧?
其實上,之前趙桓剛剛登基的時候,的確是下令誅殺六賊,但那是朝堂之言。
對外的詔書,是斥責審問加上罷官而已。
畢竟六賊其中有三個,都還跟在太上皇身邊,趙桓總不至於真的那麽傻,在蔡京等人跟隨太上皇在東南的時候,就下令誅殺他們。
如果真直接說誅殺的話,豈不是在逼迫蔡京等人造反?
當時趙桓隻是誅殺了在京城的三賊,但也是經過查證審問,確定他們其罪當誅,這才誅殺的。
在趙佶和趙桓之間恢複書信往來以後,朝中的情況童貫和蔡京等人也是早就打聽清楚了。
他們三個人也是被打為六賊之中,其餘在京城的三個人都被誅殺了。
甚至就連蔡京的兒子都死了,他們比趙佶的心中更加忐忑驚恐。
雖然,蔡京的兒子並不是趙桓下令誅殺,而是被國師殺了,但他們覺得若是沒有趙桓的授意,那郭京肯定不敢直接這麽幹。
總歸這一筆賬是要記在趙桓的頭上。
越是靠近開封府,他們就越是擔憂。
萬一趙桓小兒執意要殺他們,他們又當如何?
幸好,他們還有依仗。
他們已經管不了趙桓想讓他們死了,他們現在必須要保證太上皇趙佶不讓他們死。
二人對視一眼,一切盡在不言中。
一股默契的想法,在二人心中同時升起。
既然趙桓一定不會放過他們,那他們何不先下手為強?
隻要趙桓死了,他們不就安全了?
既然已經到了水火不容,你死我活的地步,那必然是要“你死”“我活”。
蔡京對童貫點了點頭,童貫踮著腳無聲的退了下去。
既然有了主意,那麽現在就要安排起來了。
他們跟在趙佶身邊這麽久,還能不了解的趙佶的心思?
都不需要趙佶明說,他們就明白。
李綱已經勸服趙佶了,他們馬上就要迴開封了,留給他們做準備的時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