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建業城,萬險之地!
三國:炮灰劉封逆襲之路 作者:滿地是菠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今天下大勢,三足鼎立。
即便是相對和平的時期,都會有居無定所的流民和乞丐,但有戰事,必然流民四竄,殘兵橫行。
這是無論哪一國都避免不了的事。
而一旦流民四竄,殘兵橫行,各郡縣麵臨的壓力就會非常的大。
拒之不妥,安之不便。
還要擔心其中是否有敵軍派來的奸細潛藏於百姓中。
往常官家的做法是用竹牌刻上姓名、籍貫、相貌特點及出生年月。
普通百姓多不識字,若能念對牌上的姓名籍貫,年齡和出生年月對上,便視為善民,不會被盤問太多。
這種流民會集體安置在城中某處,記錄在冊,然後給些粗米陳糠維持活命,平日給官家賣勞力,到了春天墾荒種田,來年交糧抵稅。
但來年種糧,必須加倍抵還,倘若交不出足數的糧食,便再也不能領取官家接濟。
要麽餓死,要麽再逃往他處。
通常年老體衰或者懶惰者,幹不了重活,累死餓死居多。
年輕力壯者,幹的活多,官家會分你種子借你田地,來年交了稅糧,便能安頓下來,娶妻生子。
一旦生兒生女,所交稅糧也會有所減免。
逐漸成為正常的國民。
那麽,這種事漏洞大嗎?
大,太大了!
且不說百姓流離失所,多少人都弄丟了自己的節牌。
就是逃往敵國,擔心自己的節牌會遇到麻煩,撿來死屍上的節牌,尋識字者問之,再背下來,說成自己的也大有人在。
年齡對不上,沒關係,有專門倒賣節牌的人,可以給你相對合適的。
籍貫對不上,問題也不大,檢查你的人也未必分辨得出你的籍貫口音是否正確。
造假難度有些大,因為要對應郡縣的府印,百姓很少這麽做,還不如說節牌丟了。
負責安頓流民的小吏每天要處理成百上千的災民流民,自不會仔細核對每個節牌與流民是否完全對應。
差不多,別太離譜,基本都不會太為難你。
所以,你若真想安排人到敵國從事商業行為,並不是什麽難事。
不是說各國對此事不重視,而是當時根本沒條件以實行太完善的戶籍審查製度。
沒辦法的事。
當時劉封入長安便借此漏洞。
而同樣,孫權借機入漢中,也是利用了劉備新登基,審查製度的漏洞。
現如今,劉封再憑此漏洞入江東,果然很順利。
沒人懷疑他們。
因為沒人能想到對麵的皇帝會冒險化妝成百姓,化整為零進入到你的轄地。
就算真有人這麽做了,對方也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
因為流民想進外城容易,內城卻根本不許你進,進不了牆高城深的內城,便讓你們幾個探子外城轉悠又能如何?
可他們根本沒想到,劉封這迴帶來的可不隻是幾個探子。
從夏口到廬江的長江峽口,有東吳水兵盤查,但從廬江往東,便無吳軍盤查了。
大船從廬江起始,沿江而下,直奔丹陽,丹陽郡治所便是大名鼎鼎的石頭城——建業!
船行兩日,便抵達建業。
劉封站在船上,遙望堅城建業,心中感慨萬千。
這座城池不如長安恢宏壯美,但虎踞龍盤,險峻堅固,設箭樓了望塔無數,比之成都南鄭更勝一籌。
淩統感慨道:“我離開江東之時,建業城還未有如此規模。這城真易守難攻也!”
劉封點點頭:“此城之址,還是父皇和丞相的建議。”
淩統點點頭:“是啊,那時孫劉聯盟還穩如泰山。”
當時劉封單騎下四郡之際,諸葛亮出使東吳,經過秣陵,便向孫權稱讚道:“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當時孫權笑了笑,沒說話。
後來,魯肅出使荊州,言及建都城之事,問及劉備建議。
劉備便說道:“秣陵地理位置極佳,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有良田可充府庫,有巨岩可建城池。若在此地堅城,易成霸業矣。”
當時,完全是基於盟友的誠心建議,基於兩家共同強大的政治目的。
可現在,卻成了阻擋劉封為父報仇的最大障礙。
孫權果然在秣陵建城了,更名為建業。
那現在要直接攻打嗎?
肯定不行,大軍化整為零分批而來,未集結之前根本無法形成巨大戰力。
現在沒有太好的機會,那就等大部隊都來了再說。
劉封決定先安頓下來,一方麵等待部隊集結,一方麵打探敵情。
他使一些步卒入伍,試圖效仿奪長安,由內到外攻破城池。
但失敗了。
孫權比鍾繇更加謹慎。
外來士兵隻於外城布防,主城自有其親兵駐防。
這情形,一個都進不去。
這有點難度。
不過不慌,劉封命人化妝成乞丐,沿城邊尋找建城時遺落的工具垃圾,實則尋找的是城弱之處。
另一邊,秋收也已經接近尾聲。
當有大批量的糧草運至城中。
他命令三位百夫長,先租個莊園,用帶來的銀錢大批量收購糧食,囤積於莊園中,他和淩統躲在暗處,並不拋頭露麵。
百夫長照做。
劉封淩統便住在莊園中,耐心等候寒冬降臨。
……
此時,建鄴城中,孫權哪知道死敵現在已經到了他的城外。
他有些糾結。
本欲將質子送於劉封,可現在曹操卻向他索要質子。
總不能一家給一個孩子吧。
那我孫權成什麽了?
想把孫登給劉封為質,又怕得罪曹操。
又想把孫登給曹操為質,又怕不能滿足劉封的期望。
這如何是好?
虞翻提醒道:“主公啊,既已答應劉封,當速把公子送去,以占德字先機,使劉封不能再舉兵伐吳!”
孫權摸著孫登的頭,看著虞翻:“虞先生,你說,孤若真把登兒送給劉封當質子,那劉封就能放過我江東嗎?”
虞翻歎了一口氣:“好歹咱們做出了表態。劉封效仿其父,以仁德治天下,若還打我東吳,必被天下士人恥笑。”
“可是……”
孫權盯著虞翻的眼睛:“可是曹公卻向我保證,倘若我將孩兒送到武昌,他必派兵保我江東無虞。”
即便是相對和平的時期,都會有居無定所的流民和乞丐,但有戰事,必然流民四竄,殘兵橫行。
這是無論哪一國都避免不了的事。
而一旦流民四竄,殘兵橫行,各郡縣麵臨的壓力就會非常的大。
拒之不妥,安之不便。
還要擔心其中是否有敵軍派來的奸細潛藏於百姓中。
往常官家的做法是用竹牌刻上姓名、籍貫、相貌特點及出生年月。
普通百姓多不識字,若能念對牌上的姓名籍貫,年齡和出生年月對上,便視為善民,不會被盤問太多。
這種流民會集體安置在城中某處,記錄在冊,然後給些粗米陳糠維持活命,平日給官家賣勞力,到了春天墾荒種田,來年交糧抵稅。
但來年種糧,必須加倍抵還,倘若交不出足數的糧食,便再也不能領取官家接濟。
要麽餓死,要麽再逃往他處。
通常年老體衰或者懶惰者,幹不了重活,累死餓死居多。
年輕力壯者,幹的活多,官家會分你種子借你田地,來年交了稅糧,便能安頓下來,娶妻生子。
一旦生兒生女,所交稅糧也會有所減免。
逐漸成為正常的國民。
那麽,這種事漏洞大嗎?
大,太大了!
且不說百姓流離失所,多少人都弄丟了自己的節牌。
就是逃往敵國,擔心自己的節牌會遇到麻煩,撿來死屍上的節牌,尋識字者問之,再背下來,說成自己的也大有人在。
年齡對不上,沒關係,有專門倒賣節牌的人,可以給你相對合適的。
籍貫對不上,問題也不大,檢查你的人也未必分辨得出你的籍貫口音是否正確。
造假難度有些大,因為要對應郡縣的府印,百姓很少這麽做,還不如說節牌丟了。
負責安頓流民的小吏每天要處理成百上千的災民流民,自不會仔細核對每個節牌與流民是否完全對應。
差不多,別太離譜,基本都不會太為難你。
所以,你若真想安排人到敵國從事商業行為,並不是什麽難事。
不是說各國對此事不重視,而是當時根本沒條件以實行太完善的戶籍審查製度。
沒辦法的事。
當時劉封入長安便借此漏洞。
而同樣,孫權借機入漢中,也是利用了劉備新登基,審查製度的漏洞。
現如今,劉封再憑此漏洞入江東,果然很順利。
沒人懷疑他們。
因為沒人能想到對麵的皇帝會冒險化妝成百姓,化整為零進入到你的轄地。
就算真有人這麽做了,對方也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
因為流民想進外城容易,內城卻根本不許你進,進不了牆高城深的內城,便讓你們幾個探子外城轉悠又能如何?
可他們根本沒想到,劉封這迴帶來的可不隻是幾個探子。
從夏口到廬江的長江峽口,有東吳水兵盤查,但從廬江往東,便無吳軍盤查了。
大船從廬江起始,沿江而下,直奔丹陽,丹陽郡治所便是大名鼎鼎的石頭城——建業!
船行兩日,便抵達建業。
劉封站在船上,遙望堅城建業,心中感慨萬千。
這座城池不如長安恢宏壯美,但虎踞龍盤,險峻堅固,設箭樓了望塔無數,比之成都南鄭更勝一籌。
淩統感慨道:“我離開江東之時,建業城還未有如此規模。這城真易守難攻也!”
劉封點點頭:“此城之址,還是父皇和丞相的建議。”
淩統點點頭:“是啊,那時孫劉聯盟還穩如泰山。”
當時劉封單騎下四郡之際,諸葛亮出使東吳,經過秣陵,便向孫權稱讚道:“鍾山龍盤,石頭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
當時孫權笑了笑,沒說話。
後來,魯肅出使荊州,言及建都城之事,問及劉備建議。
劉備便說道:“秣陵地理位置極佳,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有良田可充府庫,有巨岩可建城池。若在此地堅城,易成霸業矣。”
當時,完全是基於盟友的誠心建議,基於兩家共同強大的政治目的。
可現在,卻成了阻擋劉封為父報仇的最大障礙。
孫權果然在秣陵建城了,更名為建業。
那現在要直接攻打嗎?
肯定不行,大軍化整為零分批而來,未集結之前根本無法形成巨大戰力。
現在沒有太好的機會,那就等大部隊都來了再說。
劉封決定先安頓下來,一方麵等待部隊集結,一方麵打探敵情。
他使一些步卒入伍,試圖效仿奪長安,由內到外攻破城池。
但失敗了。
孫權比鍾繇更加謹慎。
外來士兵隻於外城布防,主城自有其親兵駐防。
這情形,一個都進不去。
這有點難度。
不過不慌,劉封命人化妝成乞丐,沿城邊尋找建城時遺落的工具垃圾,實則尋找的是城弱之處。
另一邊,秋收也已經接近尾聲。
當有大批量的糧草運至城中。
他命令三位百夫長,先租個莊園,用帶來的銀錢大批量收購糧食,囤積於莊園中,他和淩統躲在暗處,並不拋頭露麵。
百夫長照做。
劉封淩統便住在莊園中,耐心等候寒冬降臨。
……
此時,建鄴城中,孫權哪知道死敵現在已經到了他的城外。
他有些糾結。
本欲將質子送於劉封,可現在曹操卻向他索要質子。
總不能一家給一個孩子吧。
那我孫權成什麽了?
想把孫登給劉封為質,又怕得罪曹操。
又想把孫登給曹操為質,又怕不能滿足劉封的期望。
這如何是好?
虞翻提醒道:“主公啊,既已答應劉封,當速把公子送去,以占德字先機,使劉封不能再舉兵伐吳!”
孫權摸著孫登的頭,看著虞翻:“虞先生,你說,孤若真把登兒送給劉封當質子,那劉封就能放過我江東嗎?”
虞翻歎了一口氣:“好歹咱們做出了表態。劉封效仿其父,以仁德治天下,若還打我東吳,必被天下士人恥笑。”
“可是……”
孫權盯著虞翻的眼睛:“可是曹公卻向我保證,倘若我將孩兒送到武昌,他必派兵保我江東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