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璋率義軍士兵趕到江邊,停下腳步。眼前,無半點糧船的蹤影,隻有隨風搖曳的蘆葦和滔滔不息的江流……
“船呢,”方國璋狂吼:“我的糧船呢!”
眾將士默不作聲。許久,蘆葦葉窸窸窣窣一陣響,葦叢中鑽出兩個守糧船的士兵,顫顫巍巍地來到方國璋麵前,跪下。
“迴將軍,”守船士兵說,“糧船……糧船全讓官軍劫……去了。”
“什麽,全讓官軍劫去了?”方國璋彎腰,怒視著守船士兵,“留你們在此守護,你們……你們竟眼睜睜看著官軍把糧船劫走,要你們何用?!”
方國珍挺直身子,拔出寶劍,丘楠急忙阻攔:“將軍息怒,將軍息怒。糧船被劫,罪責不全在他們二人。”
“是啊,不該去攻城門,”方國璋長長舒了口氣,轉身又怒視守船士兵,“可你們……(猛踹)滾!”
守船士兵連滾帶爬地離開。
“劉伯溫呀,劉伯溫,你手段好毒辣!”方國璋兩眼滿是怒火,他舉起寶劍,兇狠地說,“弟兄們,跟我殺進城去,活捉劉伯溫!”
“將軍不可,”丘楠急忙阻攔說,“千萬不可。”
“有何不可?”方國璋問。
“劉伯溫使的是一套連環計,”丘楠說,“如不出所料,他定會在我軍迴擊的途中設下伏兵,此時殺迴,正中其圈套,萬萬不可。”
“先生說的有理,”方國璋想了想說,“可那些糧船……就這麽讓他白白奪了去?”
“明知他劉伯溫已設下羅網,我豈能再去自投?”丘楠說,“二將軍不可意氣用事。”
“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惡氣。”方國璋忿忿不平地說。
“權且忍一忍,”丘楠說,“二將軍,來日方長,日後慢慢圖之。”
方國璋長歎一聲:“唉!”
“二將軍,”丘楠提醒說,“此地不宜久留,還是速速退迴海上。”
“隻能如此了。”方國璋點了點頭,轉向身後的士兵命令道,“隨我撤迴海上!”
台州城內。碼頭上,泊滿了糧船。軍士正來來往往,卸送糧食。劉基、白景亮站於岸邊。
“白大人方才頻頻追問方寇所送何禮,”劉基指著糧船,微笑著說,“白大人請看,河道之中所泊者盡是。”
白景亮前前後後,看了又看,問:“這……這……全是方寇所送?”
“這還有假?”劉基說。
“這麽多糧船,此禮不薄,此禮不薄!”白景亮笑著說,“這方寇對你劉大人,出手真是闊綽!嗬嗬。”
劉基大笑:“嗬嗬嗬嗬。”
“隻是……”白景亮說。
“白大人有何話要說?”劉基問。
白景亮說:“隻是……我尚有一事不明。”
“何事?”劉基說,“白大人請講。”
白景亮問:“劉大人是如何得知方寇糧船泊於城外的?”
“哦,”劉基說,“全是那傳令軍士告訴於我的。”
“傳令軍士?”白景亮不解地說,“傳令軍士所報,白某也句句詳聽,他可是半字也未提糧船之事呀。”
“有,有……”劉基說,“我聽得清清楚楚。”
“劉大人,別蒙我,”白景亮說,“我怎麽未聽得傳令軍士說糧船之事?”
劉基問:“那傳令軍士所報何事?”
白景亮說:“方寇攻城。”
劉基問:“方寇從何處攻城?”
白景亮說:“從西門攻城,這哪裏有糧船之事呢?”
“就這句。”劉基說。
“這句?”白景亮疑惑地問。
“白大人,那方寇藏身何處?”劉基問。
白景亮說:“海上。”
劉基說:“若方寇從海上來攻城,應先至何處?”
白景亮說:“應該先至東門。”
劉基問:“那方寇不攻東門而先攻西門,這是為何?”
白景亮說:“莫非……莫非……方寇不是來自海上……”
“嗯。”劉基點點頭說,“這股方寇非來自海上,而是順江而下。”
“順江而下,來自西麵……”白景亮說,“方寇為何從西麵來攻?”
“我猜那方寇並非為攻城而來,而是為籌糧而來。”劉基說,“方寇糧已籌畢,順道攻城。”
“哦,原來如此。”白景亮豁然開朗,稱讚道,“劉大人真神人也!”
“僥幸猜中而已。”劉基笑笑說,“不過……”
“不過什麽……”白景亮問,“何事,劉大人不妨說。”
“白大人,”劉基說,“方寇所贈之禮,我已悉數轉贈大人,此禮可抵得今晚酒席之資?”
“何止千倍萬倍……”白景亮不解地問,“劉大人何出此言?”
“那劉某就以此禮來抵今晚酒席之資,”劉基神秘地笑了笑說,“白大人,今晚這酒席可不算你為劉某接風,改日再另設一宴,如何?”
“好,好……”白景亮說,“別說再設一宴,再設十宴百宴,白某也心甘情願。”
眾人一起大笑:“嗬嗬嗬嗬……”
海島,義軍議事廳內氣氛有些凝重。方國珍坐於帥案後,滿臉怒氣。劉仁本、方國瑛、方國瑉、方明善等人站於兩側,不時偷偷看一眼議事廳門外。方國璋、丘楠二人低頭走進議事廳。方國璋眼珠兩邊輪了輪,偷偷瞅了瞅兩邊的頭領,方明善向他使了個眼色,方國璋頭垂得更低,默默走到方國珍帥案前。
“啟稟主帥,方國璋迴營交令。”方國璋低下頭說。
“哦,二將軍迴來了,”方國珍瞥一眼方國璋問,“本帥命你前去征糧,你征得多少?”
“迴主帥,共征了5000石。”方國璋說。
“好呀,征得不少哇,”方國珍冷冷地說,“二將軍有功,糧呢,現屯於何處?”
“丟……丟了。”方國璋頭垂得更低了。
“什麽,丟了?”方國珍冷冷一笑說,“嘿嘿,數十船糧食,你竟給丟了。你是如何丟的,如實講來。”
“這……”方國璋無言以對。
“丘先生,”方國珍看著丘楠說,“本帥命你隨二將軍,為其出謀劃策,二將軍糊塗,不知糧船如何丟失,先生應該知曉,那就請丘先生說說如何丟失的。”
丘楠後悔地說:“隻怪我……”
“主帥……”方國璋搶過話說,“此事與丘先生無關,全怪我一人,我方國璋一人做事一人當!”
“好呀,”方國珍說,“二將軍既然敢於擔當,就如實說來,你是如何丟了糧船的?”
“返迴時,我於船中飲酒,覺得船中飲酒甚是無趣,想進城中暢飲。”方國璋說,“路過台州城,便命糧船泊於江畔,帶一幫兄弟前去攻城,不料糧船被官軍劫了去。”
“二將軍!”方國珍變了臉色,厲聲說,“你因酒誤事,已屢被懲戒,可仍不知悔改。此次,竟為暢飲擅令攻城,以致丟掉糧船。如此荒唐之事,你竟能做出!你……你……該當何罪!”
“我已知罪,甘受懲罰。”方國璋說,“不過,我因此錯探知劉伯溫已到台州,也算微功一件,可否將此折些罪過?”
“哼,還想將功折罪!”方國珍說,“你不提劉伯溫我還忘了,上次你私調人馬截殺劉伯溫未果,本帥尚未追究,此次兩罪並罰,來人,將其推出轅門外,杖責二十!”
侍衛進來,架起方國璋離開議事廳。
“丘先生,”方國珍看了看丘楠說,“你明知二將軍有誤,卻不加勸阻,你……”
丘楠悔恨地說:“丘楠知罪。”
“丘先生先迴營自省,聽候發落。”方國珍說。
“謝主帥!”丘楠退出。
轅門外,方國璋伏於刑案上,行刑士兵手執木杖站於兩側。兩侍衛引方明善走了過來。
“監刑官到——”侍衛高喊。
行刑士兵挺胸直立。方國璋側臉瞅了一眼,忽然大笑:“哈哈哈……”
“二將軍,”方明善問,“即將遭皮肉之苦,卻因何大笑呀?”
“哈哈。”方國璋說,“我當是哪位監刑官呢,原來是明善賢侄兒。”
“是我又怎樣?”方明善問。
方國璋說:“我知道明善賢侄最疼我,定會手下留情。”
“嗬嗬。”方明善笑著說,“二將軍想得挺美,我若手下留情,可如何向主帥交待,又如何讓眾兄弟信服?”
“哦,”方國璋沉下臉說,“白高興了一場,原來賢侄也鐵麵無私,唉!(又堆出笑臉)喂,賢侄……”
方明善走近方國璋問:“二將軍還有何話要說?”
“賢侄既不肯留情,也就罷了,”方國璋說,“我隻有一事相求……”
方明善問:“何事?”
方國璋指了指臀部,說:“打我左邊屁股,別打我右邊。”
“這又是為何?”方明善問。
“右邊……右邊……”方國璋難為情地說,“右邊……被那臨海縣丞鞭笞所傷及,每到陰雨天氣還隱隱作痛。”
“哈哈哈,”方明善大笑,“原來二將軍還記得痛呀,我以為二將軍好了傷疤就忘了痛了呢。”
“明善賢侄兒,”方國璋說,“別隻管說笑,到底允不允呀?”
“這有何不允?”方明善說,“二將軍,你忍著點兒。”
“嗯。”方國璋閉上眼睛。
方明善向行刑士兵大喊:“行刑!”
行刑士兵舉起木杖,重重落下。
馬鞍山下,台州水軍將士墓地。天空布滿陰霾。山下,荒草萋萋,草叢中立著一座座墳塋。中間一座墳墓,墓前新立一塊墓碑,上題:泰不華之墓。墓碑前點著蠟燭,擺著鮮花果品等。劉基跪坐於墓前,雙手擎著酒杯。葉安雙手端著托盤立於一側。白景亮、林知事、蘇晴兒等立於劉基身後。
“泰大人,下官來看你了。”劉基自言自語,他慢慢將酒灑於墓前,將酒杯放於托盤,哽咽著說,“浙東未平,方寇未滅,你先走了,下官知道,你心有不甘……公受命剿寇,目不交睫,枕戈待旦,可謂勤心盡命矣,可每至功業將成,又虧於一簣,時也?命也?其天妒公乎? (悲憤地)曆數公之功敗垂成,每有奸佞作祟,非公慮之不至,力之不竭,實乃人為!時之不濟,讓公抱憾而逝,悲哉,痛哉!(垂淚)昔時,公與下官對弈,每每輸於下官,公常自責智不如下官,公少時即殿中折桂,下官之智何能及公?隻不過公案牘繁冗,而下官閑暇頗多,時時習棋譜而已。公生為人之傑,逝亦列於仙班乎?閑暇亦多矣乎?今下官手錄《棋評要略》奉上,(從袖中取出棋譜《棋評要略》)公閑暇之時,時時研習,或可傲於眾仙也……(將棋譜放在燭火上引燃)”
白景亮等人站在劉基身後,都流下眼淚。
棋譜繼續燃燒,字跡慢慢消失,化為灰燼……
暮靄沉沉。澄江兩側,青青蘆葦布滿大半個江麵,隨著晚風婆娑搖曳,江流嘩嘩有聲,似乎還在訴說著三個月前發生在這裏的那場激戰。江麵泊著一隻小船,劉基、白景亮等人站立在船頭。
白景亮指著前方說:“前麵即泰大人罹難之處……”
劉基向前方望去,麵色嚴肅。
“泰大人的帥船衝向方寇,不料觸灘,被方寇層層圍住,”白景亮迴憶著澄江之戰的情景,悲痛欲絕,“泰大人與眾將士奮力拚殺……全部遇難……”
“泰大人走得悲壯!”劉基自言自語似地說,“台州之弱,弱在水師,保台州惟有重振台州水師!”
眾人不語,隻有江水嘩嘩作響……
前方飄來古琴聲,有人在撫琴而歌。劉基向船夫擺了擺說:“停船,停船。”
船夫停下搖櫓。
歌聲更加清晰:
“出師未捷身先死,忠義如公更不多。
豈直文章驚宇宙?尚餘威武振山河。
中原正想劉安世,南海空思馬伏波。
老我未能操史筆,懷思時複動哀歌。”
(注:王冕《悼達兼善平章》
眾人都沉醉於沉鬱雄渾的歌聲中,前方並無人影,茫茫薄霧中隻有杆杆蘆葦,隨風搖曳……
歌聲結束。葦叢中,劃出一隻小船,船上有一書童。船劃到劉基船前麵停下。
書童深施一禮說:“敢問船上綸巾者可是伯溫先生?”
“本官正是。”劉基說。
書童上下打量了了劉基一番說:“哦,我家先生有請。”
白景亮上前問:“你家先生姓甚名誰?為何要請伯溫先生?”
“這……不必多問,”書童說,“見了我家先生便知。伯溫先生,請上船。”
兩船相接,劉基欲上船,白景亮阻攔。
“慢,劉大人,”白景亮說,“一頑童之言,豈可輕信!”
“是呀叔父,”蘇晴兒也上前勸阻,“天色漸晚,前方又看不甚清,怎可輕易前去?”
“不妨,不妨。”劉基笑了笑,欲上船。
葉安上前一步說:“老爺,要去也可,我隨你一起去。”
書童看了看眾人,生氣了,說:“我家先生隻請伯溫先生一人,其他人不許上船。”
劉基微微一笑說:“他家先生就請我一人,你們在此等候,我去會會他家先生。”
“劉大人,不可!”白景亮說。
書童有些不耐煩了,說:“先生上不上船呀,若不敢赴約,小童就迴了。”
劉基向眾人說:“你們稍等片刻,我去去就迴。”
劉基上了船。書童調轉船頭,載著劉基向蘆葦叢中劃去。
“船呢,”方國璋狂吼:“我的糧船呢!”
眾將士默不作聲。許久,蘆葦葉窸窸窣窣一陣響,葦叢中鑽出兩個守糧船的士兵,顫顫巍巍地來到方國璋麵前,跪下。
“迴將軍,”守船士兵說,“糧船……糧船全讓官軍劫……去了。”
“什麽,全讓官軍劫去了?”方國璋彎腰,怒視著守船士兵,“留你們在此守護,你們……你們竟眼睜睜看著官軍把糧船劫走,要你們何用?!”
方國珍挺直身子,拔出寶劍,丘楠急忙阻攔:“將軍息怒,將軍息怒。糧船被劫,罪責不全在他們二人。”
“是啊,不該去攻城門,”方國璋長長舒了口氣,轉身又怒視守船士兵,“可你們……(猛踹)滾!”
守船士兵連滾帶爬地離開。
“劉伯溫呀,劉伯溫,你手段好毒辣!”方國璋兩眼滿是怒火,他舉起寶劍,兇狠地說,“弟兄們,跟我殺進城去,活捉劉伯溫!”
“將軍不可,”丘楠急忙阻攔說,“千萬不可。”
“有何不可?”方國璋問。
“劉伯溫使的是一套連環計,”丘楠說,“如不出所料,他定會在我軍迴擊的途中設下伏兵,此時殺迴,正中其圈套,萬萬不可。”
“先生說的有理,”方國璋想了想說,“可那些糧船……就這麽讓他白白奪了去?”
“明知他劉伯溫已設下羅網,我豈能再去自投?”丘楠說,“二將軍不可意氣用事。”
“我實在咽不下這口惡氣。”方國璋忿忿不平地說。
“權且忍一忍,”丘楠說,“二將軍,來日方長,日後慢慢圖之。”
方國璋長歎一聲:“唉!”
“二將軍,”丘楠提醒說,“此地不宜久留,還是速速退迴海上。”
“隻能如此了。”方國璋點了點頭,轉向身後的士兵命令道,“隨我撤迴海上!”
台州城內。碼頭上,泊滿了糧船。軍士正來來往往,卸送糧食。劉基、白景亮站於岸邊。
“白大人方才頻頻追問方寇所送何禮,”劉基指著糧船,微笑著說,“白大人請看,河道之中所泊者盡是。”
白景亮前前後後,看了又看,問:“這……這……全是方寇所送?”
“這還有假?”劉基說。
“這麽多糧船,此禮不薄,此禮不薄!”白景亮笑著說,“這方寇對你劉大人,出手真是闊綽!嗬嗬。”
劉基大笑:“嗬嗬嗬嗬。”
“隻是……”白景亮說。
“白大人有何話要說?”劉基問。
白景亮說:“隻是……我尚有一事不明。”
“何事?”劉基說,“白大人請講。”
白景亮問:“劉大人是如何得知方寇糧船泊於城外的?”
“哦,”劉基說,“全是那傳令軍士告訴於我的。”
“傳令軍士?”白景亮不解地說,“傳令軍士所報,白某也句句詳聽,他可是半字也未提糧船之事呀。”
“有,有……”劉基說,“我聽得清清楚楚。”
“劉大人,別蒙我,”白景亮說,“我怎麽未聽得傳令軍士說糧船之事?”
劉基問:“那傳令軍士所報何事?”
白景亮說:“方寇攻城。”
劉基問:“方寇從何處攻城?”
白景亮說:“從西門攻城,這哪裏有糧船之事呢?”
“就這句。”劉基說。
“這句?”白景亮疑惑地問。
“白大人,那方寇藏身何處?”劉基問。
白景亮說:“海上。”
劉基說:“若方寇從海上來攻城,應先至何處?”
白景亮說:“應該先至東門。”
劉基問:“那方寇不攻東門而先攻西門,這是為何?”
白景亮說:“莫非……莫非……方寇不是來自海上……”
“嗯。”劉基點點頭說,“這股方寇非來自海上,而是順江而下。”
“順江而下,來自西麵……”白景亮說,“方寇為何從西麵來攻?”
“我猜那方寇並非為攻城而來,而是為籌糧而來。”劉基說,“方寇糧已籌畢,順道攻城。”
“哦,原來如此。”白景亮豁然開朗,稱讚道,“劉大人真神人也!”
“僥幸猜中而已。”劉基笑笑說,“不過……”
“不過什麽……”白景亮問,“何事,劉大人不妨說。”
“白大人,”劉基說,“方寇所贈之禮,我已悉數轉贈大人,此禮可抵得今晚酒席之資?”
“何止千倍萬倍……”白景亮不解地問,“劉大人何出此言?”
“那劉某就以此禮來抵今晚酒席之資,”劉基神秘地笑了笑說,“白大人,今晚這酒席可不算你為劉某接風,改日再另設一宴,如何?”
“好,好……”白景亮說,“別說再設一宴,再設十宴百宴,白某也心甘情願。”
眾人一起大笑:“嗬嗬嗬嗬……”
海島,義軍議事廳內氣氛有些凝重。方國珍坐於帥案後,滿臉怒氣。劉仁本、方國瑛、方國瑉、方明善等人站於兩側,不時偷偷看一眼議事廳門外。方國璋、丘楠二人低頭走進議事廳。方國璋眼珠兩邊輪了輪,偷偷瞅了瞅兩邊的頭領,方明善向他使了個眼色,方國璋頭垂得更低,默默走到方國珍帥案前。
“啟稟主帥,方國璋迴營交令。”方國璋低下頭說。
“哦,二將軍迴來了,”方國珍瞥一眼方國璋問,“本帥命你前去征糧,你征得多少?”
“迴主帥,共征了5000石。”方國璋說。
“好呀,征得不少哇,”方國珍冷冷地說,“二將軍有功,糧呢,現屯於何處?”
“丟……丟了。”方國璋頭垂得更低了。
“什麽,丟了?”方國珍冷冷一笑說,“嘿嘿,數十船糧食,你竟給丟了。你是如何丟的,如實講來。”
“這……”方國璋無言以對。
“丘先生,”方國珍看著丘楠說,“本帥命你隨二將軍,為其出謀劃策,二將軍糊塗,不知糧船如何丟失,先生應該知曉,那就請丘先生說說如何丟失的。”
丘楠後悔地說:“隻怪我……”
“主帥……”方國璋搶過話說,“此事與丘先生無關,全怪我一人,我方國璋一人做事一人當!”
“好呀,”方國珍說,“二將軍既然敢於擔當,就如實說來,你是如何丟了糧船的?”
“返迴時,我於船中飲酒,覺得船中飲酒甚是無趣,想進城中暢飲。”方國璋說,“路過台州城,便命糧船泊於江畔,帶一幫兄弟前去攻城,不料糧船被官軍劫了去。”
“二將軍!”方國珍變了臉色,厲聲說,“你因酒誤事,已屢被懲戒,可仍不知悔改。此次,竟為暢飲擅令攻城,以致丟掉糧船。如此荒唐之事,你竟能做出!你……你……該當何罪!”
“我已知罪,甘受懲罰。”方國璋說,“不過,我因此錯探知劉伯溫已到台州,也算微功一件,可否將此折些罪過?”
“哼,還想將功折罪!”方國珍說,“你不提劉伯溫我還忘了,上次你私調人馬截殺劉伯溫未果,本帥尚未追究,此次兩罪並罰,來人,將其推出轅門外,杖責二十!”
侍衛進來,架起方國璋離開議事廳。
“丘先生,”方國珍看了看丘楠說,“你明知二將軍有誤,卻不加勸阻,你……”
丘楠悔恨地說:“丘楠知罪。”
“丘先生先迴營自省,聽候發落。”方國珍說。
“謝主帥!”丘楠退出。
轅門外,方國璋伏於刑案上,行刑士兵手執木杖站於兩側。兩侍衛引方明善走了過來。
“監刑官到——”侍衛高喊。
行刑士兵挺胸直立。方國璋側臉瞅了一眼,忽然大笑:“哈哈哈……”
“二將軍,”方明善問,“即將遭皮肉之苦,卻因何大笑呀?”
“哈哈。”方國璋說,“我當是哪位監刑官呢,原來是明善賢侄兒。”
“是我又怎樣?”方明善問。
方國璋說:“我知道明善賢侄最疼我,定會手下留情。”
“嗬嗬。”方明善笑著說,“二將軍想得挺美,我若手下留情,可如何向主帥交待,又如何讓眾兄弟信服?”
“哦,”方國璋沉下臉說,“白高興了一場,原來賢侄也鐵麵無私,唉!(又堆出笑臉)喂,賢侄……”
方明善走近方國璋問:“二將軍還有何話要說?”
“賢侄既不肯留情,也就罷了,”方國璋說,“我隻有一事相求……”
方明善問:“何事?”
方國璋指了指臀部,說:“打我左邊屁股,別打我右邊。”
“這又是為何?”方明善問。
“右邊……右邊……”方國璋難為情地說,“右邊……被那臨海縣丞鞭笞所傷及,每到陰雨天氣還隱隱作痛。”
“哈哈哈,”方明善大笑,“原來二將軍還記得痛呀,我以為二將軍好了傷疤就忘了痛了呢。”
“明善賢侄兒,”方國璋說,“別隻管說笑,到底允不允呀?”
“這有何不允?”方明善說,“二將軍,你忍著點兒。”
“嗯。”方國璋閉上眼睛。
方明善向行刑士兵大喊:“行刑!”
行刑士兵舉起木杖,重重落下。
馬鞍山下,台州水軍將士墓地。天空布滿陰霾。山下,荒草萋萋,草叢中立著一座座墳塋。中間一座墳墓,墓前新立一塊墓碑,上題:泰不華之墓。墓碑前點著蠟燭,擺著鮮花果品等。劉基跪坐於墓前,雙手擎著酒杯。葉安雙手端著托盤立於一側。白景亮、林知事、蘇晴兒等立於劉基身後。
“泰大人,下官來看你了。”劉基自言自語,他慢慢將酒灑於墓前,將酒杯放於托盤,哽咽著說,“浙東未平,方寇未滅,你先走了,下官知道,你心有不甘……公受命剿寇,目不交睫,枕戈待旦,可謂勤心盡命矣,可每至功業將成,又虧於一簣,時也?命也?其天妒公乎? (悲憤地)曆數公之功敗垂成,每有奸佞作祟,非公慮之不至,力之不竭,實乃人為!時之不濟,讓公抱憾而逝,悲哉,痛哉!(垂淚)昔時,公與下官對弈,每每輸於下官,公常自責智不如下官,公少時即殿中折桂,下官之智何能及公?隻不過公案牘繁冗,而下官閑暇頗多,時時習棋譜而已。公生為人之傑,逝亦列於仙班乎?閑暇亦多矣乎?今下官手錄《棋評要略》奉上,(從袖中取出棋譜《棋評要略》)公閑暇之時,時時研習,或可傲於眾仙也……(將棋譜放在燭火上引燃)”
白景亮等人站在劉基身後,都流下眼淚。
棋譜繼續燃燒,字跡慢慢消失,化為灰燼……
暮靄沉沉。澄江兩側,青青蘆葦布滿大半個江麵,隨著晚風婆娑搖曳,江流嘩嘩有聲,似乎還在訴說著三個月前發生在這裏的那場激戰。江麵泊著一隻小船,劉基、白景亮等人站立在船頭。
白景亮指著前方說:“前麵即泰大人罹難之處……”
劉基向前方望去,麵色嚴肅。
“泰大人的帥船衝向方寇,不料觸灘,被方寇層層圍住,”白景亮迴憶著澄江之戰的情景,悲痛欲絕,“泰大人與眾將士奮力拚殺……全部遇難……”
“泰大人走得悲壯!”劉基自言自語似地說,“台州之弱,弱在水師,保台州惟有重振台州水師!”
眾人不語,隻有江水嘩嘩作響……
前方飄來古琴聲,有人在撫琴而歌。劉基向船夫擺了擺說:“停船,停船。”
船夫停下搖櫓。
歌聲更加清晰:
“出師未捷身先死,忠義如公更不多。
豈直文章驚宇宙?尚餘威武振山河。
中原正想劉安世,南海空思馬伏波。
老我未能操史筆,懷思時複動哀歌。”
(注:王冕《悼達兼善平章》
眾人都沉醉於沉鬱雄渾的歌聲中,前方並無人影,茫茫薄霧中隻有杆杆蘆葦,隨風搖曳……
歌聲結束。葦叢中,劃出一隻小船,船上有一書童。船劃到劉基船前麵停下。
書童深施一禮說:“敢問船上綸巾者可是伯溫先生?”
“本官正是。”劉基說。
書童上下打量了了劉基一番說:“哦,我家先生有請。”
白景亮上前問:“你家先生姓甚名誰?為何要請伯溫先生?”
“這……不必多問,”書童說,“見了我家先生便知。伯溫先生,請上船。”
兩船相接,劉基欲上船,白景亮阻攔。
“慢,劉大人,”白景亮說,“一頑童之言,豈可輕信!”
“是呀叔父,”蘇晴兒也上前勸阻,“天色漸晚,前方又看不甚清,怎可輕易前去?”
“不妨,不妨。”劉基笑了笑,欲上船。
葉安上前一步說:“老爺,要去也可,我隨你一起去。”
書童看了看眾人,生氣了,說:“我家先生隻請伯溫先生一人,其他人不許上船。”
劉基微微一笑說:“他家先生就請我一人,你們在此等候,我去會會他家先生。”
“劉大人,不可!”白景亮說。
書童有些不耐煩了,說:“先生上不上船呀,若不敢赴約,小童就迴了。”
劉基向眾人說:“你們稍等片刻,我去去就迴。”
劉基上了船。書童調轉船頭,載著劉基向蘆葦叢中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