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基催促葉安繼續趕路,可葉安仍站在在那裏,一動不動。蘇晴兒瞪了一眼葉安說:“喂,葉安,還愣著呢,叔父催你趕路呢。”
“趕路?可是……”葉安說吞吞吐吐地說,“現在車也沒了,馬也沒了,老爺你……”
“車沒了,可馬不會沒了。”劉基說,“老馬識途麽,它該迴來了。”
一聲嘶鳴,隨著得得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匹棗紅馬順著山道向這邊奔來。
“馬真的迴來了。”蘇晴兒十分驚喜。
葉安跑過去,拽住馬的韁繩,牽著,來到劉基麵前。
“老爺,上馬吧。”葉安說
“好。”劉基說。
葉安扶著劉基上了馬,愛撫地拍了拍馬頭說:“你這腦袋還真好使,比我葉安強。”
“葉安,”蘇晴兒笑笑說,“你這才說了句實話。”
三人齊笑:“哈哈哈……”
劉基一抖韁繩,馬向前馳去。蘇晴兒、葉安在後麵跟隨。
微風吹拂,江水盈盈。江心泊一小船,陳子豪站在船頭,手中魚網奮力一撒,魚網如綻開的花朵,落入江心……
等了片刻,陳子豪慢慢收起魚網,魚兒在網中亂跳……
山道上,劉基騎於馬上,蘇晴兒、葉安在後麵跟隨。山路一轉,青青修竹間現出一個招牌,上書一“茶”字。
“叔父,”蘇晴兒指著前方說,“前邊有一茶社。”
“真的是茶社!”葉安向前邊望了望,迴頭對劉基說,“老爺,我們到茶社歇歇腳吧,走了這麽久,嗓子都冒煙了。”
“好吧,”劉基說,“我們就到前邊茶社歇息歇息。”
茶社很簡陋,山道旁幾間茅屋。屋外搭著涼棚,涼棚下放著幾張茶桌。劉基來到茶社前下馬,夥計迎了過來。
“客官,裏邊請!”茶社的夥計接過劉基手中的韁繩,把馬拴在一棵樹下。
劉基、蘇晴兒、葉安三人向涼棚走去,蘇晴兒忽然停下。
“叔父,你看,”蘇晴兒指著茶社的招牌說,“這招牌上所書‘茶’字,甚是奇怪。”
葉安抬頭看了看,說:“還是晴兒看得仔細,上邊草頭多了一橫,下邊木底少了一點。(笑)嘿,這掌櫃,請個不識字的先生書寫招牌。”
劉基看後笑了笑。
三人來到涼棚下的一張茶桌前坐下,掌櫃的走了過來。
“掌櫃的,”葉安說,“有什麽好茶,報來聽聽。”
“讓三位客官見笑,”掌櫃的笑笑說,“這山野之中不比城裏,小店無甚名茶,隻有山間野茶。”
“隻有山間野茶?”葉安問。
“是的。”掌櫃的說,“雖說是野茶,都是小的親手采摘炒製,味道還算醇厚。”
“哦,”葉安說,“那就沏上三碗來。”
“好,好,”掌櫃的說,“客官請稍候。”
掌櫃的轉身要走,劉基阻攔。
“慢,慢,”劉基說,“多沏上一碗。”
“沏四碗?”掌櫃的迷惑不解地問,“你們三人……沏四碗?”
“嗯,”劉基點了點頭說,“四碗,隻管沏來。”
“好,好,四碗,沏四碗。”掌櫃的半信半疑地說,轉身離開。
“老爺,我們隻有三人,為何要沏四碗呀?”葉安迷惑不解地問,“喝完續水不要錢,多沏一碗可要多費一碗茶錢呀!”
“為一好友所沏,”劉基微微一笑說,“不為多費。”
“好友?”葉安更加不解,問,“老爺好友在哪?”
“是呀,”蘇晴兒也問,“叔父好友在哪呀?”
劉基說:“稍後就到。”
掌櫃的手捧托盤端茶上來,端起茶碗一一放在劉基等三人麵前,端起第四碗不知該放在何處,遲疑了一下。
“這一碗……”掌櫃的問。
劉基指著空座說:“且放這裏,客人就到。”
“客人?”掌櫃疑惑地問。
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劉基微微一笑,說:“好友至矣。”
眾人迴身望去,隻見一位先生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夥計迎過去,接過韁繩。先生向涼棚走來,邊走邊喊:“店家,沏一碗野茶來。”
劉基起身相迎,說:“茶早已沏好,隻等三益弟(注:章溢,字三益)入座。”
“伯溫兄?”章溢愣了一下,他仔細看了看劉基,緊走幾步,來到涼棚下,拱手施禮,“果真是伯溫兄。見過兄長。”
劉基拱手還禮。
蘇晴兒起身問:“長輩莫不是章叔父?”
“正是。”劉基笑著說,“晴兒,拜過你章溢叔父。”
蘇晴兒上前施禮:“拜見章叔父。”
“免禮,免禮。”章溢笑著問劉基,“此乃蘇兄之女吧。”
“正是。”劉基說,“三益弟請坐。”
“請。”章溢說。
眾人落座。
章溢看到麵前的茶碗,很是詫異,說:“茶果已沏好……(掀開碗蓋,呷了一口,點頭)茶溫正適合,(讚)伯溫兄果然神算,佩服佩服!”
掌櫃大驚,問:“你……原來你是青田劉大人?”
劉基微微一笑說:“正是。”
“怪不得呢。”掌櫃說,“都說劉大人料事如神,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小的真算是開了眼界了。”
“伯溫兄之神算弟早已領教,”章溢說,“隻是未曾想到,竟連我進茶社之時辰,都算得如此之精準。”
“今日我倒是未行卜算,”劉基說,“皆是三益弟透露與我。”
“哦?”章溢詫異地問,“我何曾把行程透露與伯溫兄?”
劉基指著招牌說:“此招牌是三溢弟所書吧?”
“正是。”章溢說,“伯溫兄從這招牌上看出些什麽?”
劉基說:“這‘茶’字麽,三益弟所書下半邊木底少了一點,意為‘茶資(字)缺點’;上半邊草頭多了一橫,意為‘廿八來補’。今日正是‘廿八’日,三益弟又是極守信之人,我料你今日必來歸還茶資。”
“兄長真乃神人也,”章溢很是驚詫,說,“兄長所解,正是弟心中所思也!”
“剛才百思不得其解,隻覺得這‘茶’寫得怪怪的,”蘇晴兒豁然開朗,說,“經叔父一解,才明白,原來是這層意思在裏邊呀!”
葉安不好意思地說:“我還以為是哪位不識字的先生所書呢。”
“隻是我還有一事不明,”蘇晴兒說,“章叔父又怎會缺少茶資?”
“說來見笑,”章溢說,“去年閑遊於此,行經山道,遇上悍匪,將我所攜資財盡數掠去,饑渴難耐之時,到此茶社,討了一碗茶水,卻無銀兩來付茶資。幸遇掌櫃通達善良,未索茶資,我無以答謝,便為其書此招牌。”
劉基笑笑說:“看來,三益弟今日是特為歸還茶資而來。”
“不錯。”章溢說,“一為歸還茶資,二來專程答謝。”
“噢,你就是去年為小店留下墨寶的先生。”掌櫃的說,“你不說,小的倒忘了。一碗清茶,何須掛齒。”
“茶資雖薄,而善行價厚。”章溢掏出銀兩,遞予掌櫃的說,“請收下茶資。”
“章先生與劉大人肯光臨小店,就是小的造化。”掌櫃的推辭說,“談何茶資,談何茶資!”
“掌櫃的你就收下吧,”蘇晴兒說,“章叔父專程而來,你若推卻,有負誠意。”
“這……”掌櫃的說,“章先生誠意而來,小的卻之不恭,茶資我收了,這酬謝……我實在不敢收。”
“掌櫃的,你就收下吧。”蘇晴兒說,“這酬謝呀,就權當預付的茶資,兩位叔父常路過於此,日後免不了到你店裏討茶吃。”
“嗯……也好,”掌櫃的說:“小的權且收了,日後還望劉大人與章先生屈駕光臨。”
“好,好,”劉基笑笑說,“看來,我今日茶資也無需付了。”
眾人大笑:“嗬嗬嗬嗬……”
喝過茶,眾人又踏上山道。劉基、章溢騎於馬上,並轡而行,蘇晴兒、葉安在後麵跟隨。
劉基說:“聽說三益弟遍遊江左之山川,頗得以怡情。”
章溢說:“弟性愛山水,近來閑適,得以遂願。”
劉基問:“三益弟此去,欲往何處仙遊?”
章溢說:“上月接到家書,言蘄黃之患已波及鄉邑,心中很是牽掛,暫且歸返。”
“不錯,”劉基說,“蘄黃匪寇禍亂江南半壁,已蔓及龍泉(注:章溢,浙江龍泉人),浙西已無寧日矣!”
“好在有石抹公在,”章溢說,“蘄黃之匪縱然兇悍,亦興不起波瀾。”
“我與石抹公素有詩文交往,觀其詩文,常有求賢若渴之句。”劉基說,“我欲薦你佐其治處州,不知你意下如何?”
章溢推辭說:“弟生性惰怠,恐不堪案牘之勞。”
“浙西情勢日漸峻迫,正值用人之際,以弟之才,足以定之。”劉基說,“珠之有華,夜而灼灼。弟之才華,正為當用之時,若自掩其華,實為可惜。望弟再三思之。”
“我從師所學,不過對句屬文而已,言詩述懷尚可,定疆安邦實不能也。”章溢說,“且不說這些,伯溫兄前赴台州,肩負甚重,為何隻有義女與家仆相隨,未見所率兵馬?”
劉基說:“我有甲兵十萬,三益弟怎說我無兵馬?”
“十萬甲兵?”章溢問,“所在何處?”
劉基指了指胸說:“在此。”
“嗬嗬嗬,”章溢大笑,“人言範文正公(注:範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伯溫兄豈不是當今之‘文正公’乎?”
劉基說:“我雖文不及希文,謀遜於文正,但也頗知‘憂天下之憂’。”
“兄之才略終有所用,甚為可賀。”章溢說,“隻是,那方國珍據海經營數載,羽翼已豐,兼之,所挾之眾皆來自近海州縣,是匪是民,難以驟然明辨,伯溫兄用兵需慎之。”
“平定浙東,安民心為上,興兵戈次之。”劉基說,“我心中自有分寸。”
章溢暗暗點頭。
劉基、章溢來到岔路口,二人勒馬停下。
章溢說:“今日難得一聚,本想再聆聽兄之教誨,無奈台州百姓對兄長早已在翹首以盼。”
劉基說:“龍泉也正待弟迴去以定大局。”
章溢拱手說:“就此作別,伯溫兄多多保重。”
劉基拱手說:“三溢弟也多多保重。”
章溢調轉馬頭,一抖韁繩,沿著另一條山道離去。劉基也調轉馬頭,向前馳去。蘇晴兒、葉安跟隨。
台州街道上行人稀少,有些冷清,偶爾一隊軍士從街上走過。陳子豪頭戴鬥笠,獨自一人走在街上,前方一家飯館,招牌在風中搖擺,很是誘人。陳子豪取下鬥笠,低頭向走進了那家飯館。飯館內,放著幾張桌子,有些破舊。裏邊一張已坐了客人,陳子豪就在旁邊的一張桌子前坐下。他要了兩碟青菜,一碗米飯。菜很快上來了,他夾了一口青菜,又扒了口米飯,吃得很香。
裏邊一張幹淨的桌子,兩個商人相對而坐。夥計端著一盤魚走了過來。
“菜到了——,紅燒黃魚,”夥計邊走邊喊,把魚端到桌上,熱情地說,“客官,請慢用。”
一位客商對另一客商說:“胡掌櫃,你初來台州,有所不知,此店的紅燒黃魚別有風味,你來嚐嚐。”
胡掌櫃說:“林掌櫃客氣。好,我來嚐嚐。”
胡掌櫃夾起魚,嚐了一口,卻蹙了蹙眉頭。林掌櫃發現胡掌櫃的表情有些不對,也夾了塊魚,嚐了嚐,漸漸變了臉色。
胡掌櫃很是生氣,衝帳台大喊:“掌櫃——”
夥計急忙跑過來,說:“客官,你有何吩咐?”
林掌櫃說:“把你們掌櫃的找來。”
“客官,有事你盡管吩咐,”夥計說,“我們掌櫃的正忙著呢。”
“少囉嗦!”林掌櫃大怒,衝帳台大喊,“掌櫃的——”
掌櫃跑了過來,陪著笑臉說:“客官,客官,小店有何不周之處,盡管吩咐。”
林掌櫃問:“掌櫃的,我來問你,今日這紅燒黃魚味道大遜於往日,這是為何?”
掌櫃不好意思地說:“這……這……”
“往日我不少光顧你這小店,也是熟客了吧,”林掌櫃說,“你怎能以鹹魚來冒充鮮魚,糊弄與我?”
“趕路?可是……”葉安說吞吞吐吐地說,“現在車也沒了,馬也沒了,老爺你……”
“車沒了,可馬不會沒了。”劉基說,“老馬識途麽,它該迴來了。”
一聲嘶鳴,隨著得得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匹棗紅馬順著山道向這邊奔來。
“馬真的迴來了。”蘇晴兒十分驚喜。
葉安跑過去,拽住馬的韁繩,牽著,來到劉基麵前。
“老爺,上馬吧。”葉安說
“好。”劉基說。
葉安扶著劉基上了馬,愛撫地拍了拍馬頭說:“你這腦袋還真好使,比我葉安強。”
“葉安,”蘇晴兒笑笑說,“你這才說了句實話。”
三人齊笑:“哈哈哈……”
劉基一抖韁繩,馬向前馳去。蘇晴兒、葉安在後麵跟隨。
微風吹拂,江水盈盈。江心泊一小船,陳子豪站在船頭,手中魚網奮力一撒,魚網如綻開的花朵,落入江心……
等了片刻,陳子豪慢慢收起魚網,魚兒在網中亂跳……
山道上,劉基騎於馬上,蘇晴兒、葉安在後麵跟隨。山路一轉,青青修竹間現出一個招牌,上書一“茶”字。
“叔父,”蘇晴兒指著前方說,“前邊有一茶社。”
“真的是茶社!”葉安向前邊望了望,迴頭對劉基說,“老爺,我們到茶社歇歇腳吧,走了這麽久,嗓子都冒煙了。”
“好吧,”劉基說,“我們就到前邊茶社歇息歇息。”
茶社很簡陋,山道旁幾間茅屋。屋外搭著涼棚,涼棚下放著幾張茶桌。劉基來到茶社前下馬,夥計迎了過來。
“客官,裏邊請!”茶社的夥計接過劉基手中的韁繩,把馬拴在一棵樹下。
劉基、蘇晴兒、葉安三人向涼棚走去,蘇晴兒忽然停下。
“叔父,你看,”蘇晴兒指著茶社的招牌說,“這招牌上所書‘茶’字,甚是奇怪。”
葉安抬頭看了看,說:“還是晴兒看得仔細,上邊草頭多了一橫,下邊木底少了一點。(笑)嘿,這掌櫃,請個不識字的先生書寫招牌。”
劉基看後笑了笑。
三人來到涼棚下的一張茶桌前坐下,掌櫃的走了過來。
“掌櫃的,”葉安說,“有什麽好茶,報來聽聽。”
“讓三位客官見笑,”掌櫃的笑笑說,“這山野之中不比城裏,小店無甚名茶,隻有山間野茶。”
“隻有山間野茶?”葉安問。
“是的。”掌櫃的說,“雖說是野茶,都是小的親手采摘炒製,味道還算醇厚。”
“哦,”葉安說,“那就沏上三碗來。”
“好,好,”掌櫃的說,“客官請稍候。”
掌櫃的轉身要走,劉基阻攔。
“慢,慢,”劉基說,“多沏上一碗。”
“沏四碗?”掌櫃的迷惑不解地問,“你們三人……沏四碗?”
“嗯,”劉基點了點頭說,“四碗,隻管沏來。”
“好,好,四碗,沏四碗。”掌櫃的半信半疑地說,轉身離開。
“老爺,我們隻有三人,為何要沏四碗呀?”葉安迷惑不解地問,“喝完續水不要錢,多沏一碗可要多費一碗茶錢呀!”
“為一好友所沏,”劉基微微一笑說,“不為多費。”
“好友?”葉安更加不解,問,“老爺好友在哪?”
“是呀,”蘇晴兒也問,“叔父好友在哪呀?”
劉基說:“稍後就到。”
掌櫃的手捧托盤端茶上來,端起茶碗一一放在劉基等三人麵前,端起第四碗不知該放在何處,遲疑了一下。
“這一碗……”掌櫃的問。
劉基指著空座說:“且放這裏,客人就到。”
“客人?”掌櫃疑惑地問。
一陣馬蹄聲由遠而近。劉基微微一笑,說:“好友至矣。”
眾人迴身望去,隻見一位先生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夥計迎過去,接過韁繩。先生向涼棚走來,邊走邊喊:“店家,沏一碗野茶來。”
劉基起身相迎,說:“茶早已沏好,隻等三益弟(注:章溢,字三益)入座。”
“伯溫兄?”章溢愣了一下,他仔細看了看劉基,緊走幾步,來到涼棚下,拱手施禮,“果真是伯溫兄。見過兄長。”
劉基拱手還禮。
蘇晴兒起身問:“長輩莫不是章叔父?”
“正是。”劉基笑著說,“晴兒,拜過你章溢叔父。”
蘇晴兒上前施禮:“拜見章叔父。”
“免禮,免禮。”章溢笑著問劉基,“此乃蘇兄之女吧。”
“正是。”劉基說,“三益弟請坐。”
“請。”章溢說。
眾人落座。
章溢看到麵前的茶碗,很是詫異,說:“茶果已沏好……(掀開碗蓋,呷了一口,點頭)茶溫正適合,(讚)伯溫兄果然神算,佩服佩服!”
掌櫃大驚,問:“你……原來你是青田劉大人?”
劉基微微一笑說:“正是。”
“怪不得呢。”掌櫃說,“都說劉大人料事如神,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小的真算是開了眼界了。”
“伯溫兄之神算弟早已領教,”章溢說,“隻是未曾想到,竟連我進茶社之時辰,都算得如此之精準。”
“今日我倒是未行卜算,”劉基說,“皆是三益弟透露與我。”
“哦?”章溢詫異地問,“我何曾把行程透露與伯溫兄?”
劉基指著招牌說:“此招牌是三溢弟所書吧?”
“正是。”章溢說,“伯溫兄從這招牌上看出些什麽?”
劉基說:“這‘茶’字麽,三益弟所書下半邊木底少了一點,意為‘茶資(字)缺點’;上半邊草頭多了一橫,意為‘廿八來補’。今日正是‘廿八’日,三益弟又是極守信之人,我料你今日必來歸還茶資。”
“兄長真乃神人也,”章溢很是驚詫,說,“兄長所解,正是弟心中所思也!”
“剛才百思不得其解,隻覺得這‘茶’寫得怪怪的,”蘇晴兒豁然開朗,說,“經叔父一解,才明白,原來是這層意思在裏邊呀!”
葉安不好意思地說:“我還以為是哪位不識字的先生所書呢。”
“隻是我還有一事不明,”蘇晴兒說,“章叔父又怎會缺少茶資?”
“說來見笑,”章溢說,“去年閑遊於此,行經山道,遇上悍匪,將我所攜資財盡數掠去,饑渴難耐之時,到此茶社,討了一碗茶水,卻無銀兩來付茶資。幸遇掌櫃通達善良,未索茶資,我無以答謝,便為其書此招牌。”
劉基笑笑說:“看來,三益弟今日是特為歸還茶資而來。”
“不錯。”章溢說,“一為歸還茶資,二來專程答謝。”
“噢,你就是去年為小店留下墨寶的先生。”掌櫃的說,“你不說,小的倒忘了。一碗清茶,何須掛齒。”
“茶資雖薄,而善行價厚。”章溢掏出銀兩,遞予掌櫃的說,“請收下茶資。”
“章先生與劉大人肯光臨小店,就是小的造化。”掌櫃的推辭說,“談何茶資,談何茶資!”
“掌櫃的你就收下吧,”蘇晴兒說,“章叔父專程而來,你若推卻,有負誠意。”
“這……”掌櫃的說,“章先生誠意而來,小的卻之不恭,茶資我收了,這酬謝……我實在不敢收。”
“掌櫃的,你就收下吧。”蘇晴兒說,“這酬謝呀,就權當預付的茶資,兩位叔父常路過於此,日後免不了到你店裏討茶吃。”
“嗯……也好,”掌櫃的說:“小的權且收了,日後還望劉大人與章先生屈駕光臨。”
“好,好,”劉基笑笑說,“看來,我今日茶資也無需付了。”
眾人大笑:“嗬嗬嗬嗬……”
喝過茶,眾人又踏上山道。劉基、章溢騎於馬上,並轡而行,蘇晴兒、葉安在後麵跟隨。
劉基說:“聽說三益弟遍遊江左之山川,頗得以怡情。”
章溢說:“弟性愛山水,近來閑適,得以遂願。”
劉基問:“三益弟此去,欲往何處仙遊?”
章溢說:“上月接到家書,言蘄黃之患已波及鄉邑,心中很是牽掛,暫且歸返。”
“不錯,”劉基說,“蘄黃匪寇禍亂江南半壁,已蔓及龍泉(注:章溢,浙江龍泉人),浙西已無寧日矣!”
“好在有石抹公在,”章溢說,“蘄黃之匪縱然兇悍,亦興不起波瀾。”
“我與石抹公素有詩文交往,觀其詩文,常有求賢若渴之句。”劉基說,“我欲薦你佐其治處州,不知你意下如何?”
章溢推辭說:“弟生性惰怠,恐不堪案牘之勞。”
“浙西情勢日漸峻迫,正值用人之際,以弟之才,足以定之。”劉基說,“珠之有華,夜而灼灼。弟之才華,正為當用之時,若自掩其華,實為可惜。望弟再三思之。”
“我從師所學,不過對句屬文而已,言詩述懷尚可,定疆安邦實不能也。”章溢說,“且不說這些,伯溫兄前赴台州,肩負甚重,為何隻有義女與家仆相隨,未見所率兵馬?”
劉基說:“我有甲兵十萬,三益弟怎說我無兵馬?”
“十萬甲兵?”章溢問,“所在何處?”
劉基指了指胸說:“在此。”
“嗬嗬嗬,”章溢大笑,“人言範文正公(注:範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腹中自有數萬甲兵’,伯溫兄豈不是當今之‘文正公’乎?”
劉基說:“我雖文不及希文,謀遜於文正,但也頗知‘憂天下之憂’。”
“兄之才略終有所用,甚為可賀。”章溢說,“隻是,那方國珍據海經營數載,羽翼已豐,兼之,所挾之眾皆來自近海州縣,是匪是民,難以驟然明辨,伯溫兄用兵需慎之。”
“平定浙東,安民心為上,興兵戈次之。”劉基說,“我心中自有分寸。”
章溢暗暗點頭。
劉基、章溢來到岔路口,二人勒馬停下。
章溢說:“今日難得一聚,本想再聆聽兄之教誨,無奈台州百姓對兄長早已在翹首以盼。”
劉基說:“龍泉也正待弟迴去以定大局。”
章溢拱手說:“就此作別,伯溫兄多多保重。”
劉基拱手說:“三溢弟也多多保重。”
章溢調轉馬頭,一抖韁繩,沿著另一條山道離去。劉基也調轉馬頭,向前馳去。蘇晴兒、葉安跟隨。
台州街道上行人稀少,有些冷清,偶爾一隊軍士從街上走過。陳子豪頭戴鬥笠,獨自一人走在街上,前方一家飯館,招牌在風中搖擺,很是誘人。陳子豪取下鬥笠,低頭向走進了那家飯館。飯館內,放著幾張桌子,有些破舊。裏邊一張已坐了客人,陳子豪就在旁邊的一張桌子前坐下。他要了兩碟青菜,一碗米飯。菜很快上來了,他夾了一口青菜,又扒了口米飯,吃得很香。
裏邊一張幹淨的桌子,兩個商人相對而坐。夥計端著一盤魚走了過來。
“菜到了——,紅燒黃魚,”夥計邊走邊喊,把魚端到桌上,熱情地說,“客官,請慢用。”
一位客商對另一客商說:“胡掌櫃,你初來台州,有所不知,此店的紅燒黃魚別有風味,你來嚐嚐。”
胡掌櫃說:“林掌櫃客氣。好,我來嚐嚐。”
胡掌櫃夾起魚,嚐了一口,卻蹙了蹙眉頭。林掌櫃發現胡掌櫃的表情有些不對,也夾了塊魚,嚐了嚐,漸漸變了臉色。
胡掌櫃很是生氣,衝帳台大喊:“掌櫃——”
夥計急忙跑過來,說:“客官,你有何吩咐?”
林掌櫃說:“把你們掌櫃的找來。”
“客官,有事你盡管吩咐,”夥計說,“我們掌櫃的正忙著呢。”
“少囉嗦!”林掌櫃大怒,衝帳台大喊,“掌櫃的——”
掌櫃跑了過來,陪著笑臉說:“客官,客官,小店有何不周之處,盡管吩咐。”
林掌櫃問:“掌櫃的,我來問你,今日這紅燒黃魚味道大遜於往日,這是為何?”
掌櫃不好意思地說:“這……這……”
“往日我不少光顧你這小店,也是熟客了吧,”林掌櫃說,“你怎能以鹹魚來冒充鮮魚,糊弄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