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內苑。內苑假山疊翠,湖水盈盈。水中有一宮殿,殿壁以玻璃裝飾,陽光下,迴波倒影,光彩熠熠,燦如水晶。隱隱的仙樂從水晶宮傳來,透過玻璃,隱隱約約可以看見眾宮女在殿內曼妙起舞。
通往湖中宮殿的長廊曲曲折折,丞相脫脫沿著長廊向水晶殿走去,快步如風。來到水晶殿門前,太監樸不花攔住了他。
“右丞大人,何事這麽著急呀?”樸不花問。
“哦,樸公公,”脫脫說,“我有要事須麵見聖上,煩公公為我通稟。”
“麵見聖上?”樸不花說,“右丞大人來的真不是時候,聖上正在觀賞‘十六天魔舞’,你此時進去,豈不掃了聖上的興致?”
“軍機大事,十萬火急,豈可耽擱?”脫脫說,“煩請樸公公通稟。”
“右丞大人,”樸不花說,“咱家已有言在先,若是聖上怪罪下來,你可別怪咱家未提醒。”
脫脫說:“樸公公隻管通稟,聖上怪罪不關你事。”
“好吧,大人在此稍候。”樸不花轉身進入殿內。
水晶殿內,元順帝、哈麻正在觀賞“十六天魔舞”,元順帝坐在龍榻上,龍榻前有一桌案,上麵擺著鮮果、茶碗。哈麻站在龍榻下陪侍。
十六個宮女,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宮女頭戴象牙金冠,肩披紫雲披肩,上身穿金絲短衫,下身纏杏黃纓絡,隨著身體舞動,肌膚若隱若現……宮女中最為嫵媚妖豔的是妙樂奴,一邊跳一邊向元順帝飛著媚眼,元順帝端起茶碗,放到嘴邊又停下,神魂全被妙樂奴的眼神勾去,茶碗一直端在嘴邊,卻忘了喝上一口……
樸不花悄悄來到元順帝的身邊。
“陛下,陛下……”樸不花輕聲地說。
元順帝迴過神來,問:“樸公公,何事?”
“啟稟陛下,”樸不花說,“脫脫大人在殿外求見。”
“又是他!”元順帝生氣地說,“消遣片刻也不讓朕清心,讓他在外候著。”
哈麻湊過來說:“告訴他,陛下正散心呢,不便打擾。”
“奴才也這樣說了,”樸不花說,“可脫脫大人說有軍機大事,十萬火急,不能耽擱。”
元順帝思索了片刻說:“好吧,宣他覲見。”
“奴才遵旨。”樸不花躬身退出。
“停,停,停。”元順帝喊。
樂師停下演奏,宮女停止舞蹈。
哈麻揮了揮手說:“都下去吧。”
宮女、樂師紛紛退下。樸不花引脫脫進入殿內。
“臣脫脫叩見聖上。”脫脫上前施禮。
元順帝說:“愛卿平身。”
“謝陛下。”脫脫起身。
“愛卿急著見朕,有何要事呀?”元順帝問。
脫脫說:“昨日海道都漕運萬戶府加急送來奏折,說江浙行省盜賊滋生,漕運水道皆被阻斷,官糧無法運出。”
“啊?”元順帝大驚,“漕運水道阻斷,我大都豈不要鬧糧荒?”
“正是。”脫脫說,“我大都糧食十之七八依賴漕運,水道阻斷,不僅湖廣剿寇無充足軍糧,我京城也有斷糧之憂。”
“脫脫愛卿,”元順帝問,“依你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
脫脫說:“江浙行省乃我大半糧倉,江浙定,則天下定。臣以為應起重兵前往江浙剿寇,徹底蕩平江浙匪患,以定我江山社稷。”
哈麻看了看脫脫說:“潁淮匪寇未平,湖廣匪患又起,朝廷可用之兵已捉襟見肘,哪有重兵再調往江浙?”
“哈麻愛卿,”元順帝問,“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哈麻說:“臣有一計,即可解漕運之困,又不費我朝廷一兵一卒。”
“哦,何計?”元順帝問,“哈麻愛卿,快快講來。”
哈麻說:“陛下可曾記得剛招降的方國珍?”
元順帝點點頭說:“記得。”
哈麻說:“此人橫行江浙數載,曾為眾寇之首,若將漕運之任交付於他,小股賊寇必懾於其威,不敢相擾,如此以寇製寇,定能使漕運暢通無阻。”
元順帝點點頭說“:嗯,此計甚妙。”
“陛下,萬萬不可。”脫脫說。
“脫脫愛卿,有何不可?”元順帝問。
“此計哪裏是以寇製寇,分明是以寇養寇,斷不可取。”脫脫說,“一旦方國珍掌控漕運,擁兵自重,朝廷必受製於他!”
“右丞大人,你過慮了吧。”哈麻冷笑著說,“方國珍已經歸順,現在是為朝廷效力。”
元順帝點了點頭說:“嗯,朕意已決,就依哈麻愛卿之計。”
脫脫無奈地搖了搖頭。
巡防千戶所。營帳內,方國珍在書案後不安地踱來踱去。劉仁本站在旁邊麵色平靜。
“二將軍已離開多日,怎麽一點消息也沒有?”方國珍說。
“主帥不必著急,”劉仁本說,“未有消息才是好消息。”
方國珍不解地問:“先生之言何意?”
劉仁本說:“未有消息,說明二將軍之計進展順利。”
“嗯,”方國珍說,“先生言之有理。”
劉仁本說:“現在著急的應該是朝廷,漕運阻斷,不僅前線無糧,京城也會人心惶惶。我看,不久即會有消息。”
方國珍點點頭。方國瑛快步走了進來。
“啟稟主帥,朝廷宣敕使已到我營寨之外。”方國瑛說。
“宣敕使?”方國珍有些迷惑,“朝廷派宣敕使來做什麽?”
“嗬嗬。”劉仁本微微一笑說,“宣敕使到來,表明二將軍之計已成。”
“啊,好,好!”方國珍大喜,說,“劉先生,召集眾將軍,隨我去迎接宣敕使。”
“遵命。”
宣敕使與兩個侍從來到千戶所營寨門前,方國珍與義軍眾將叩拜迎接。
宣敕使展開諭牒,高聲喊:“巡防千戶所千戶方國珍聽諭。”
“下官在。”方國珍叩拜。
宣敕使宣諭:“中書省牒:近日江浙漕運水道賊盜猖獗,過往官船屢受滋擾,茲令巡防千戶方國珍沿途巡戒,並協辦漕運之務。此諭。”
“下官領命。”方國珍叩首,從宣敕使手中接過諭牒。
台州府衙。台州路達魯花赤泰不華猛拍書案。
“糊塗!無能!”泰不華憤怒地說。
眾官員望著憤怒的泰不華。
“堂堂海道都漕運萬戶府連官糧都運不出,拱手把漕運之任交給賊寇。”泰不華怒斥,“無能,恥辱!”
“阻斷糧道會不會是方寇的詭計?”李輔德說,“方寇糧餉不足,一直在打官府糧倉的主意。”
“李縣尉說的有理,”赤盞千戶說,“方寇私匿兵力眾多,籌不到糧餉,什麽招數都會使出來。”
李輔德說:“不如奏明朝廷,陳其利害。”
“晚了,”泰不華說,“朝廷諭令已宣,一切都晚了。”
李輔德說:“掌控漕運,方寇再不必為糧餉擔憂。”
泰不華說:“朝廷這是在養虎為患!”
巡防千戶所。營帳內,放著幾張桌子,義軍士兵穿著新軍衣,正圍坐在桌旁就餐。十來個士兵,圍坐一張桌子,桌上擺著菜肴,大塊肉,整條魚,盆大量足,士兵吃得十分暢快。
“來,吃,吃。”一名士兵說,“我們兄弟可好久也沒見過肉了。”
另一士兵說:“別說肉,這麽多天,就連這米飯也沒吃飽過。”
火頭軍頭領為士兵端米飯,走進營帳。
“米飯來了——”火頭軍頭領高喊。
一名士兵說:“兄弟,再來一碗米飯。”
火頭軍士兵,接過碗,為他添加米飯。
火頭軍頭領說:“兄弟們敞開了吃,米飯多的是。”
旁邊的士兵說:“火頭軍兄弟,你們要是早點這樣盡吃盡喝,兄弟們之間也不至於鬧別扭不是?”
眾人哈哈大笑。
“唉,那段時間不是沒米下鍋麽,”火頭軍頭領說,“有米還能讓兄弟們餓著肚子呀,以後放心吧,倉裏有吃不完的米。”
士兵說:“這位兄弟說的不錯,巧婦還愁無米之炊呢,何況他們還是一幫爺們呢,你們說是不是呀?”
眾人大笑:“嗬嗬嗬。”
杭州,劉基府。大雪如漫天飛花,紛紛揚揚,院子裏慢慢積了厚厚的一層。
蘇晴兒獨自一人坐在窗前,靜靜地看著窗外的雪花簌簌飄落,朦朧中,父親的身影浮現在眼前,蘇晴兒的思緒迴到了童年……
雪還在零零星星地飄落,蘇希濂開始忙著在在院中堆雪人。
蘇晴兒歡快地喊著:“堆雪人嘍,堆雪人嘍……”
六歲的蘇晴兒在幫蘇希濂堆雪人,她吃力地端著一鏟雪,倒在雪堆上,臉蛋累得通紅,額頭掛著汗珠。蘇晴兒的母親看著蘇晴兒有些心疼。
“晴兒,累了吧?”蘇晴兒母親幫蘇晴兒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心疼地說。
“不累,雪人堆好了才會累呢。”蘇晴兒說著,又要去鏟雪。
“嗬嗬。”蘇希濂欣慰地說,“晴兒好能幹呀。”
“是呀,爹爹。”蘇晴兒說,“我都六歲了,能幹活了。”
“我的晴兒長大了,”蘇晴兒母親親了親蘇晴兒的臉蛋說,“能幫爹爹幹活了。”
蘇希濂和妻子看著鏟雪的蘇晴兒,臉上洋溢著欣喜和快慰。雪人已堆出了雛形。蘇晴兒又鏟了滿滿一鏟雪,端了過來。
“好了,好了,雪已夠了,晴兒歇息一下吧。”蘇希濂把雪拍結實了,說,“下麵的活交給爹爹吧。”
“好吧,爹爹,”蘇晴兒把鏟子放下,來到母親身邊,說,“你要把雪人雕漂亮些。”
“好的。”蘇希濂說。
蘇希濂用竹刀,雕出了雪人的腦袋,又雕出雪人的鼻子。蘇希濂又直起身,看了看雪人,說:“用什麽做雪人的眼睛呢?”
蘇晴兒跑過去,掏出兩顆杏核,舉在手中說:“爹爹,給,用杏核。”
“好,就用晴兒的杏核。”蘇希濂給雪人按上眼睛,笑著說,“雪人有了杏核眼,還應配上柳葉眉,(思)現在可沒有柳葉呀。”
蘇晴兒母親笑著說:“楊柳還未發芽呢。”
“爹爹,桂花有葉子。”蘇晴兒指院中的桂花樹,跑過去,摘下兩片桂花樹葉,遞給蘇希濂說,“給,爹爹。”
“好,給雪人做個桂葉眉。”蘇希濂說,他把樹葉折好,用竹簽插上。
“我這還有頂帽子。”蘇晴兒母親拿來一個精致的花籃給雪人戴上。
蘇希濂看著雪人,笑著說:“杏核眼,桂葉眉……雪人還是個美人呢,嗬嗬。”
蘇晴兒說:“爹爹,你又多了個女兒——小雪人。”
蘇希濂笑著說:“是呀,一個晴兒,一個雪兒。”
“雪兒,我們玩去了,我們玩去了……”蘇晴兒欣喜地圍著雪人,歡快地跑著。
蘇希濂、蘇晴兒母親臉上的笑容,花一般燦爛……
蘇晴兒從迴憶中醒來,父母的身影漸漸淡去,窗外,大雪依然紛紛揚揚地飄落……蘇晴兒擦去眼中的淚水,猛然站起身,摘下牆上的寶劍,衝向門外,到了門口,她又停下了,她拔出寶劍,劍身映出她充滿仇恨的雙眼……漸漸地,那雙眼睛裏滿是淚水……寶劍又插入劍鞘,重新掛在牆上。蘇晴兒呆呆地坐在窗前,雪下得越來越急……
院門響了一下,蘇晴兒起身,向院中走去,隻見葉安從外麵迴來,走進門廳。
葉安抖了抖了身上的雪,說:“好大的雪呀!”
蘇晴兒迎了上去,問:“迴來了?”
“嗯。”葉安答道。
蘇晴兒向院門口望了望,沒見劉基,就葉安一人。
“葉安,怎麽就你一人迴來呀,叔父呢?”蘇晴兒問。
“老爺聽說一位好友要去仙華山做道士,就匆匆雇輛車去送行。”葉安說。
“哪位好友,”蘇晴兒問,“你聽說了嗎?”
葉安想了想說:“好像是宋先生。”
“哪位宋先生?”蘇晴兒問,“可是浦江的潛溪先生宋濂?”
“正是,正是。”葉安說,“你也認識呀?”
“不。”蘇晴兒搖了搖頭說:“家父倒是認識,我隻是聽說,從未見過。父親常說,叔父、宋濂、章溢和葉琛,四人才華橫溢,名冠當世,四人也是最知心的朋友。要論文章,這位宋景濂先生更是無人能及。”
“是呀。”葉安說,“聽老爺說,聖上還召他做翰林院編修呢,可他沒去應召,現在卻要去做道士。”
“宋先生的心思,你我怎能琢磨得透。”蘇晴兒說,她停片刻,像想起了什麽,問,“哎,葉安,你怎麽沒陪叔父一起去?”
葉安說:“老爺嫌我去了也沒什麽用,就把我攆迴來了。”
“讓你迴來,你就迴來呀。”蘇晴兒責怪葉安說,“你呀,真是沒用!這麽知心的朋友要離開了,叔父一定傷心透了。”
“我當時沒有多想。”葉安說,“那……那現在怎麽辦?”
“怎麽辦?”蘇晴兒說,“走,跟我一起去找叔父。”
蘇晴兒、葉安走出院子。
通往湖中宮殿的長廊曲曲折折,丞相脫脫沿著長廊向水晶殿走去,快步如風。來到水晶殿門前,太監樸不花攔住了他。
“右丞大人,何事這麽著急呀?”樸不花問。
“哦,樸公公,”脫脫說,“我有要事須麵見聖上,煩公公為我通稟。”
“麵見聖上?”樸不花說,“右丞大人來的真不是時候,聖上正在觀賞‘十六天魔舞’,你此時進去,豈不掃了聖上的興致?”
“軍機大事,十萬火急,豈可耽擱?”脫脫說,“煩請樸公公通稟。”
“右丞大人,”樸不花說,“咱家已有言在先,若是聖上怪罪下來,你可別怪咱家未提醒。”
脫脫說:“樸公公隻管通稟,聖上怪罪不關你事。”
“好吧,大人在此稍候。”樸不花轉身進入殿內。
水晶殿內,元順帝、哈麻正在觀賞“十六天魔舞”,元順帝坐在龍榻上,龍榻前有一桌案,上麵擺著鮮果、茶碗。哈麻站在龍榻下陪侍。
十六個宮女,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宮女頭戴象牙金冠,肩披紫雲披肩,上身穿金絲短衫,下身纏杏黃纓絡,隨著身體舞動,肌膚若隱若現……宮女中最為嫵媚妖豔的是妙樂奴,一邊跳一邊向元順帝飛著媚眼,元順帝端起茶碗,放到嘴邊又停下,神魂全被妙樂奴的眼神勾去,茶碗一直端在嘴邊,卻忘了喝上一口……
樸不花悄悄來到元順帝的身邊。
“陛下,陛下……”樸不花輕聲地說。
元順帝迴過神來,問:“樸公公,何事?”
“啟稟陛下,”樸不花說,“脫脫大人在殿外求見。”
“又是他!”元順帝生氣地說,“消遣片刻也不讓朕清心,讓他在外候著。”
哈麻湊過來說:“告訴他,陛下正散心呢,不便打擾。”
“奴才也這樣說了,”樸不花說,“可脫脫大人說有軍機大事,十萬火急,不能耽擱。”
元順帝思索了片刻說:“好吧,宣他覲見。”
“奴才遵旨。”樸不花躬身退出。
“停,停,停。”元順帝喊。
樂師停下演奏,宮女停止舞蹈。
哈麻揮了揮手說:“都下去吧。”
宮女、樂師紛紛退下。樸不花引脫脫進入殿內。
“臣脫脫叩見聖上。”脫脫上前施禮。
元順帝說:“愛卿平身。”
“謝陛下。”脫脫起身。
“愛卿急著見朕,有何要事呀?”元順帝問。
脫脫說:“昨日海道都漕運萬戶府加急送來奏折,說江浙行省盜賊滋生,漕運水道皆被阻斷,官糧無法運出。”
“啊?”元順帝大驚,“漕運水道阻斷,我大都豈不要鬧糧荒?”
“正是。”脫脫說,“我大都糧食十之七八依賴漕運,水道阻斷,不僅湖廣剿寇無充足軍糧,我京城也有斷糧之憂。”
“脫脫愛卿,”元順帝問,“依你之見,此事該如何處置?”
脫脫說:“江浙行省乃我大半糧倉,江浙定,則天下定。臣以為應起重兵前往江浙剿寇,徹底蕩平江浙匪患,以定我江山社稷。”
哈麻看了看脫脫說:“潁淮匪寇未平,湖廣匪患又起,朝廷可用之兵已捉襟見肘,哪有重兵再調往江浙?”
“哈麻愛卿,”元順帝問,“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哈麻說:“臣有一計,即可解漕運之困,又不費我朝廷一兵一卒。”
“哦,何計?”元順帝問,“哈麻愛卿,快快講來。”
哈麻說:“陛下可曾記得剛招降的方國珍?”
元順帝點點頭說:“記得。”
哈麻說:“此人橫行江浙數載,曾為眾寇之首,若將漕運之任交付於他,小股賊寇必懾於其威,不敢相擾,如此以寇製寇,定能使漕運暢通無阻。”
元順帝點點頭說“:嗯,此計甚妙。”
“陛下,萬萬不可。”脫脫說。
“脫脫愛卿,有何不可?”元順帝問。
“此計哪裏是以寇製寇,分明是以寇養寇,斷不可取。”脫脫說,“一旦方國珍掌控漕運,擁兵自重,朝廷必受製於他!”
“右丞大人,你過慮了吧。”哈麻冷笑著說,“方國珍已經歸順,現在是為朝廷效力。”
元順帝點了點頭說:“嗯,朕意已決,就依哈麻愛卿之計。”
脫脫無奈地搖了搖頭。
巡防千戶所。營帳內,方國珍在書案後不安地踱來踱去。劉仁本站在旁邊麵色平靜。
“二將軍已離開多日,怎麽一點消息也沒有?”方國珍說。
“主帥不必著急,”劉仁本說,“未有消息才是好消息。”
方國珍不解地問:“先生之言何意?”
劉仁本說:“未有消息,說明二將軍之計進展順利。”
“嗯,”方國珍說,“先生言之有理。”
劉仁本說:“現在著急的應該是朝廷,漕運阻斷,不僅前線無糧,京城也會人心惶惶。我看,不久即會有消息。”
方國珍點點頭。方國瑛快步走了進來。
“啟稟主帥,朝廷宣敕使已到我營寨之外。”方國瑛說。
“宣敕使?”方國珍有些迷惑,“朝廷派宣敕使來做什麽?”
“嗬嗬。”劉仁本微微一笑說,“宣敕使到來,表明二將軍之計已成。”
“啊,好,好!”方國珍大喜,說,“劉先生,召集眾將軍,隨我去迎接宣敕使。”
“遵命。”
宣敕使與兩個侍從來到千戶所營寨門前,方國珍與義軍眾將叩拜迎接。
宣敕使展開諭牒,高聲喊:“巡防千戶所千戶方國珍聽諭。”
“下官在。”方國珍叩拜。
宣敕使宣諭:“中書省牒:近日江浙漕運水道賊盜猖獗,過往官船屢受滋擾,茲令巡防千戶方國珍沿途巡戒,並協辦漕運之務。此諭。”
“下官領命。”方國珍叩首,從宣敕使手中接過諭牒。
台州府衙。台州路達魯花赤泰不華猛拍書案。
“糊塗!無能!”泰不華憤怒地說。
眾官員望著憤怒的泰不華。
“堂堂海道都漕運萬戶府連官糧都運不出,拱手把漕運之任交給賊寇。”泰不華怒斥,“無能,恥辱!”
“阻斷糧道會不會是方寇的詭計?”李輔德說,“方寇糧餉不足,一直在打官府糧倉的主意。”
“李縣尉說的有理,”赤盞千戶說,“方寇私匿兵力眾多,籌不到糧餉,什麽招數都會使出來。”
李輔德說:“不如奏明朝廷,陳其利害。”
“晚了,”泰不華說,“朝廷諭令已宣,一切都晚了。”
李輔德說:“掌控漕運,方寇再不必為糧餉擔憂。”
泰不華說:“朝廷這是在養虎為患!”
巡防千戶所。營帳內,放著幾張桌子,義軍士兵穿著新軍衣,正圍坐在桌旁就餐。十來個士兵,圍坐一張桌子,桌上擺著菜肴,大塊肉,整條魚,盆大量足,士兵吃得十分暢快。
“來,吃,吃。”一名士兵說,“我們兄弟可好久也沒見過肉了。”
另一士兵說:“別說肉,這麽多天,就連這米飯也沒吃飽過。”
火頭軍頭領為士兵端米飯,走進營帳。
“米飯來了——”火頭軍頭領高喊。
一名士兵說:“兄弟,再來一碗米飯。”
火頭軍士兵,接過碗,為他添加米飯。
火頭軍頭領說:“兄弟們敞開了吃,米飯多的是。”
旁邊的士兵說:“火頭軍兄弟,你們要是早點這樣盡吃盡喝,兄弟們之間也不至於鬧別扭不是?”
眾人哈哈大笑。
“唉,那段時間不是沒米下鍋麽,”火頭軍頭領說,“有米還能讓兄弟們餓著肚子呀,以後放心吧,倉裏有吃不完的米。”
士兵說:“這位兄弟說的不錯,巧婦還愁無米之炊呢,何況他們還是一幫爺們呢,你們說是不是呀?”
眾人大笑:“嗬嗬嗬。”
杭州,劉基府。大雪如漫天飛花,紛紛揚揚,院子裏慢慢積了厚厚的一層。
蘇晴兒獨自一人坐在窗前,靜靜地看著窗外的雪花簌簌飄落,朦朧中,父親的身影浮現在眼前,蘇晴兒的思緒迴到了童年……
雪還在零零星星地飄落,蘇希濂開始忙著在在院中堆雪人。
蘇晴兒歡快地喊著:“堆雪人嘍,堆雪人嘍……”
六歲的蘇晴兒在幫蘇希濂堆雪人,她吃力地端著一鏟雪,倒在雪堆上,臉蛋累得通紅,額頭掛著汗珠。蘇晴兒的母親看著蘇晴兒有些心疼。
“晴兒,累了吧?”蘇晴兒母親幫蘇晴兒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心疼地說。
“不累,雪人堆好了才會累呢。”蘇晴兒說著,又要去鏟雪。
“嗬嗬。”蘇希濂欣慰地說,“晴兒好能幹呀。”
“是呀,爹爹。”蘇晴兒說,“我都六歲了,能幹活了。”
“我的晴兒長大了,”蘇晴兒母親親了親蘇晴兒的臉蛋說,“能幫爹爹幹活了。”
蘇希濂和妻子看著鏟雪的蘇晴兒,臉上洋溢著欣喜和快慰。雪人已堆出了雛形。蘇晴兒又鏟了滿滿一鏟雪,端了過來。
“好了,好了,雪已夠了,晴兒歇息一下吧。”蘇希濂把雪拍結實了,說,“下麵的活交給爹爹吧。”
“好吧,爹爹,”蘇晴兒把鏟子放下,來到母親身邊,說,“你要把雪人雕漂亮些。”
“好的。”蘇希濂說。
蘇希濂用竹刀,雕出了雪人的腦袋,又雕出雪人的鼻子。蘇希濂又直起身,看了看雪人,說:“用什麽做雪人的眼睛呢?”
蘇晴兒跑過去,掏出兩顆杏核,舉在手中說:“爹爹,給,用杏核。”
“好,就用晴兒的杏核。”蘇希濂給雪人按上眼睛,笑著說,“雪人有了杏核眼,還應配上柳葉眉,(思)現在可沒有柳葉呀。”
蘇晴兒母親笑著說:“楊柳還未發芽呢。”
“爹爹,桂花有葉子。”蘇晴兒指院中的桂花樹,跑過去,摘下兩片桂花樹葉,遞給蘇希濂說,“給,爹爹。”
“好,給雪人做個桂葉眉。”蘇希濂說,他把樹葉折好,用竹簽插上。
“我這還有頂帽子。”蘇晴兒母親拿來一個精致的花籃給雪人戴上。
蘇希濂看著雪人,笑著說:“杏核眼,桂葉眉……雪人還是個美人呢,嗬嗬。”
蘇晴兒說:“爹爹,你又多了個女兒——小雪人。”
蘇希濂笑著說:“是呀,一個晴兒,一個雪兒。”
“雪兒,我們玩去了,我們玩去了……”蘇晴兒欣喜地圍著雪人,歡快地跑著。
蘇希濂、蘇晴兒母親臉上的笑容,花一般燦爛……
蘇晴兒從迴憶中醒來,父母的身影漸漸淡去,窗外,大雪依然紛紛揚揚地飄落……蘇晴兒擦去眼中的淚水,猛然站起身,摘下牆上的寶劍,衝向門外,到了門口,她又停下了,她拔出寶劍,劍身映出她充滿仇恨的雙眼……漸漸地,那雙眼睛裏滿是淚水……寶劍又插入劍鞘,重新掛在牆上。蘇晴兒呆呆地坐在窗前,雪下得越來越急……
院門響了一下,蘇晴兒起身,向院中走去,隻見葉安從外麵迴來,走進門廳。
葉安抖了抖了身上的雪,說:“好大的雪呀!”
蘇晴兒迎了上去,問:“迴來了?”
“嗯。”葉安答道。
蘇晴兒向院門口望了望,沒見劉基,就葉安一人。
“葉安,怎麽就你一人迴來呀,叔父呢?”蘇晴兒問。
“老爺聽說一位好友要去仙華山做道士,就匆匆雇輛車去送行。”葉安說。
“哪位好友,”蘇晴兒問,“你聽說了嗎?”
葉安想了想說:“好像是宋先生。”
“哪位宋先生?”蘇晴兒問,“可是浦江的潛溪先生宋濂?”
“正是,正是。”葉安說,“你也認識呀?”
“不。”蘇晴兒搖了搖頭說:“家父倒是認識,我隻是聽說,從未見過。父親常說,叔父、宋濂、章溢和葉琛,四人才華橫溢,名冠當世,四人也是最知心的朋友。要論文章,這位宋景濂先生更是無人能及。”
“是呀。”葉安說,“聽老爺說,聖上還召他做翰林院編修呢,可他沒去應召,現在卻要去做道士。”
“宋先生的心思,你我怎能琢磨得透。”蘇晴兒說,她停片刻,像想起了什麽,問,“哎,葉安,你怎麽沒陪叔父一起去?”
葉安說:“老爺嫌我去了也沒什麽用,就把我攆迴來了。”
“讓你迴來,你就迴來呀。”蘇晴兒責怪葉安說,“你呀,真是沒用!這麽知心的朋友要離開了,叔父一定傷心透了。”
“我當時沒有多想。”葉安說,“那……那現在怎麽辦?”
“怎麽辦?”蘇晴兒說,“走,跟我一起去找叔父。”
蘇晴兒、葉安走出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