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不華在書房內焦急等待著。劉基一邊看著地形圖,一邊沉思。
許久,劉基抬起頭來,說:“鳳凰山之戰,方寇雖遭慘敗,但並未傷其元氣。再加上這片島嶼,方國珍已經營許久,若想強攻,必難取勝。”
泰不華問:“都事之意是……”
“圍而困之。”劉基說。
泰不華問:“都事的意思是圍而不擊,待其自潰?”
“正是此意。”劉基說,“方寇在此盤踞已久,諳熟地形,必定會利用地形,巧設機關,處處設防,我若冒然進擊,豈不處處受困?不如我們圍而不擊,斷其通道,絕其糧草,將其困於荒島。據我所知,方寇部下雖眾,皆四周鄉民,他們多被裹挾而至,誌皆不堅。圍困半月,賊寇自當潰散。到那時我官軍四下合擊,定能一舉蕩平方寇。”
“嗯,劉大人所言極是。”泰不華說,“你我就依此之計擬定海戰方略,明日議事,傳令各部執行。”
“嗯。”劉基說,“不過我尚有一事憂慮。”
泰不華問:“何事?”
劉基說:“依此計布兵,我兵力尚嫌不足。”
“此事不足憂慮。”泰不華說,“左丞大人已到台州,我已與他相約,夾擊方寇。”
“若如此,便無憂矣。”劉基說。
二人查看地圖,擬定作戰方略。
夜晚,赤盞千戶站於小島高處,密切注視著海麵上的動靜,軍士手持兵器,立於小島四周警戒。陳子豪的小船靠近小島,他跳下小船,登上小島。赤盞千戶看到陳子豪,忙走了下來,來到岸邊,問:“消息送到了嗎?”
陳子豪說:“已經送到。”
赤盞千戶說:“好!你我就在此守候,等大軍一到,就立刻出擊。”
“是。”
都元帥府內。泰不華立於書案後,都元帥府及溫州路官員列坐兩旁。泰不華說:“諸位大人,鳳凰山之戰,眾將士戮力同心,取得大捷。可惜的是,讓那方寇僥幸逃脫。昨夜赤盞千戶差人送來密報,已鎖定方寇隱身的海島,所以急召諸位大人前來聽令,圍剿賊寇。”
眾官員低語:“發現方寇藏身之處,太好了。”
泰不華說:“此次剿寇,不同以往,要海上作戰。水戰乃方寇所長,我官軍所短,況且方寇又擁有地勢之利,不宜強攻,因此都元帥府製定了此戰的方略——圍而不擊,令其自潰,待戰機成熟,四下合擊,一舉蕩平方寇。”
眾官員紛紛點頭:“嗯,此計甚佳。”
泰不華說:“赤盞千戶已經扼守島嶼西麵水道,阻斷了方寇與陸上的聯係。其他各方向也要速速阻斷,以形成合圍之勢。劉都事聽令!”
劉基上前一步答道:“下官在。”
泰不華命令道:“命你帶一隊人馬扼守島嶼南麵水道,四鄉民勇仍歸你調遣。”
“下官遵命!”劉基領命退下。
“薛萬戶、呂總管聽令!”
薛萬戶、呂總管上前一步,一起答:“下官在!”
泰不華說:“命你二人率所部人馬扼守島嶼北麵水道,左丞大人已與我相約,夾擊方寇,現已親帥水師到達台州,待合擊之時,你二人助其從北麵進擊。”
薛萬戶、呂總管一起答道:“下官遵命!”
“夏同知聽令!”
夏同知答道:“下官在!”
泰不華說:“命你帶一隊人馬扼守島嶼東麵水道,防其從東麵脫逃。”
“下官遵命!”夏同知領命退迴。
……
泰不華在上麵部署剿寇方略,薛萬戶、呂總管在下麵竊竊私語。呂總管低聲說:“此番出戰倒也輕巧。”
“是呀。”薛萬戶說,“左丞大人親自出戰,你我二人助陣就是了。”
呂總管暗笑:“嗬嗬。”
泰不華調兵完畢,說:“諸位大人已各領軍令,務必按時趕到指定海域。此戰重在阻斷海島給養,圍而困之,未有軍令,不得出擊。如違軍令,嚴懲不貸!”
眾官員齊答:“遵命!。”
劉基就要海上出戰,葉安傷尚未痊愈,不能隨行。蘇晴兒要留下來照顧葉安,也不能隨行。蘇晴兒很是擔心劉基,她提前來到劉基的書房,幫劉基準備海上征戰所需要的物品。劉基走了進來,蘇晴兒走上前說:“叔父,東西收拾好了,你是否要看看?”
劉基擺了擺手說:“不用了。”
蘇晴兒把包袱係好,說:“這次出戰時間久長,葉安和我都不在你身邊,你要照顧好自己。”
劉基笑著說:“叔父還不會照顧自己呀?”
“海上不比陸上。”蘇晴兒說:“又是風又是浪的,晴兒還是擔心叔父。”
“嗬嗬。”劉基說,“什麽樣的風浪我沒見過?”
蘇晴兒眼睛忽然一紅,說:“可是一走這麽久……”
“放心吧,晴兒。”劉基打斷了蘇晴兒,說,“這次出戰不能帶上你,葉安的傷還未痊愈,你在家好好照顧他。”
“我會的。”蘇晴兒說。
“不可再像以前那樣任性。”劉基囑咐。
“嗯。”蘇晴兒遞上寶劍,說,“叔父,帶上寶劍。”
劉基接過寶劍,抽出劍身,寒光逼人。
蘇晴兒又說:“藥放在包袱裏了,記著按時吃。”
“嗯。”劉基把劍放在包袱旁,說,“一會兒隨行的軍士過來,會把這些東西都帶上船,你不用操心了。走,帶我去看看葉安。”
“嗯。”蘇晴兒事著劉基向葉安的臥室走去。
葉安雖是劉基的家丁,可劉基覺得他更像個兒子,每次離家,都是葉安陪伴著他。這次葉安受傷,不能跟隨,劉基也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麽。葉安正在臥室內偷偷收拾衣物,看到劉基、蘇晴兒走了進來,他急忙把包袱塞在被子下麵。
“葉安,你在做什麽?”蘇晴兒問。
葉安轉過身來,故作鎮靜地說:“沒,沒做什麽。”
蘇晴兒走過去,掀開被子,拎出包袱說:“還說沒做什麽,準備包袱幹什麽?”
葉安低下頭。
“葉安,你這是打算去哪?”劉基問。
葉安說:“老爺,我想隨你出戰?”
“隨我出戰?”劉基問,“你傷好了嗎?”
“老你,我傷全好了,不信你看。”葉安伸出胳膊,用力向外一展,傷口一陣劇痛,他僵直在那裏。
“葉安,別……”蘇晴兒急忙過來扶住葉安的胳膊,幫他慢慢放下。
“別逞強。”劉基說:“快快坐下休息。”
蘇晴兒扶葉安坐下,安慰說:“傷還未好,不要亂動。”
“我能行。”葉安說:“老爺,你帶上我吧。”
“傷未痊愈,怎能隨我出戰?”劉基說,“這次就在家安心養傷。”
“不,老爺,我一定要去。”葉安語氣堅定地說。
“葉安。”劉基說,“你怎麽也變得這般固執!”
“老爺,”葉安說,“你出去這麽久,還是海上,身邊沒有一個人怎麽行?”
“老爺身邊那麽多軍士,怎麽說沒人?”劉基。
“那些軍士?他們哪知道你是冷是暖,是饑是渴?”葉安說,“不讓我去也行,老爺,你帶上晴兒。”
劉基嚴肅地說:“晴兒也不許去。”
“老爺——”葉安有些著急。
“休要囉嗦,在家好好養傷。”劉基轉向蘇晴兒說,“晴兒,你把他看住了,傷不痊愈,哪都不讓他去。”
“放心吧,叔父。”蘇晴兒說。
劉基轉身離開。
蘇晴兒看著葉安,笑著說:“葉安,聽到了吧,這可是叔父下的令,這迴你得聽我的。”
葉安低聲咕噥說:“聽你的,做夢吧。”
“喂,葉安,說什麽呢?”蘇晴兒雖沒聽清葉安說什麽,但是她知道葉安的心思。
葉安支吾著說:“沒說什麽……沒說什麽。”
“沒說什麽?”蘇晴兒一雙眼睛瞪著葉安,“我都聽見了,說什麽‘做夢吧’,是吧?”
“哦。”葉安急忙掩飾,“我是說,就聽你的,天天躺在床上,養傷休息,做美夢。”
蘇晴兒嫣然一笑:“嗯,這還不錯。”
夕陽下,江水翻湧著金色的波浪。江邊停滿了戰船,軍士們忙忙碌碌做著出征前的準備。泰不華、劉基站在船頭眺望,江風吹得船上的旌旗嘩嘩作響。
總管呂世忠指揮著軍士把一壇壇老酒搬進船艙,萬戶薛兆謙走了進來,他看船艙裏一壇壇的老酒,說:“呂大人,你這準備的可夠充足的,你我這是去圍困方國珍,你看你這滿船的老酒,好像你我要被困似的,嗬嗬。”
“薛大人,聽都元帥那話音,這仗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呢。”呂總管說,“準備不足,如何作戰呢?”
“哦,嗬嗬嗬。”薛萬戶說,“還是呂大人,謀慮得久遠呀。”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呂總管說,“再說了,那碧海之上,有清風,有明月,怎可無酒呀?”
“佩服,佩服。”薛萬戶說,“呂大人兩軍陣前還能有此雅興,薛某人真是佩服。”
泰不華已登上戰船,他站在船頭正指揮官軍登船。傳令軍士匆忙跑來,疾步登上泰不華的戰船,上前叩拜:“報——”
“有何消息,快報。”泰不華說。
“左丞大人已於昨日出師,此刻已到達方寇所藏身的海島。”傳令軍士說。
站在一旁的劉基聽了大吃一驚,心說:什麽?左丞大人已於昨日出師?
“是否已與方寇交戰?”泰不華問。
“現在還不清楚。”傳令軍士遞上文牒。
劉基頹然地望著流逝的江水,自語:昨日出師……
泰不華看完文牒,緊鎖眉頭,高喊:“傳我命令,各部即刻出兵。”
船頭的傳令軍士立刻揮動令旗,號令各部立刻起兵。各路官軍,立刻起錨,戰船浩浩蕩蕩離開江岸。
泰不華迴頭看了看劉基說:“看都事神色,甚為憂慮,這是為何?莫非擔憂左丞大人遭遇不測?”
“左丞大人尚不足憂,”劉基說,“下官憂慮,若此戰不能剿滅方寇,以後再無這等良機。”
“都事放心。”泰不華說,“量那方寇一時難以撼動左丞水師,待我大軍趕到,兩處夾擊,方寇豈不可破?”
劉基說:“但願如此。”
官軍戰船浩浩蕩蕩駛離了江口,進入大海。白帆高懸,旌旗蔽日,軍士手執利刃,注視著遠方……
船艙\/內,萬戶薛兆謙、總管呂世忠坐在桌案前,桌案上放著幾樣菜肴,二人正在對酌。呂總管說:“這出兵之令下的好急促呀,不像都元帥府以往行事!”
“能不急促嗎?”薛萬戶呷了口酒說,“左丞大人已經先你我一日出師,說不定正與方寇鏖戰呢。”
呂總管很是不解,問:“不是說好一起出兵嗎,左丞大人怎麽先行一步了?”
“這你還不明白?”薛萬戶說,“方寇已成甕中之鱉,誰不想先下手呢?”
“也是,可笑那都元帥府的人,還在那謀劃作戰之略呢。”呂總管舉起酒杯,“來,你我先莫問這些,喝。”
二人同飲。
“哼。”薛萬戶奸笑著說,“都元帥府的人能琢磨透方國珍,可琢磨不透左丞大人。”
“這樣也好,讓左丞大軍前麵拚命,你我二人白撿了個漁翁之利,既免了廝殺之苦,又能得到助剿之大功。”呂總管搖頭晃腦地說,“美哉,美哉!”
“隻是不再用圍困之計,就沒了清風伴明月。”薛萬戶指著堆滿船艙的美酒,笑著說,“可惜了呂大人的這些酒……”
“也不白費,”呂總管說,“你我可用這酒為左丞大人慶功呀,到那時你我就……嘿嘿。”
“噢,還是呂大人想的周全。”薛萬戶大笑,“哈哈哈……”
海島義軍議事廳內。方國珍坐於書案後,其兄方兄國璋、弟方國瑛、方國瑉,謀士劉仁本等人列坐於兩邊,眾人正在議事。方國珍一臉愁容,說:“我義軍困守此荒島之上,雖能暫時托身可糧草即將耗盡,這該如何是好?”
“主帥,糧草還夠吃幾天?”方國璋問。
“勉強能維持十日。”方國珍說。
“我這就帶人登岸,奪些過來。”方國璋說。
“不可。”劉仁本說,“官軍此刻正在尋覓我義軍蹤跡,此刻登岸,等於自投羅網。”
“那該如何是好?”方國璋問,“難道就在此坐以待斃?”
傳令士兵匆匆走了進來,“報,北麵海上發現官軍戰船。”
方國珍大吃一驚:“什麽,北麵發現官軍戰船?有多少?”
傳令士兵說:“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盡頭。”
“啊!”方國珍瞪大了眼睛。
“這……”方國璋說,“難道我義軍藏身之處已被官軍發現?”
劉仁本說:“看來我義軍藏身之處是已被官軍發現。”
“這該如何是好?”方國珍問。
許久,劉基抬起頭來,說:“鳳凰山之戰,方寇雖遭慘敗,但並未傷其元氣。再加上這片島嶼,方國珍已經營許久,若想強攻,必難取勝。”
泰不華問:“都事之意是……”
“圍而困之。”劉基說。
泰不華問:“都事的意思是圍而不擊,待其自潰?”
“正是此意。”劉基說,“方寇在此盤踞已久,諳熟地形,必定會利用地形,巧設機關,處處設防,我若冒然進擊,豈不處處受困?不如我們圍而不擊,斷其通道,絕其糧草,將其困於荒島。據我所知,方寇部下雖眾,皆四周鄉民,他們多被裹挾而至,誌皆不堅。圍困半月,賊寇自當潰散。到那時我官軍四下合擊,定能一舉蕩平方寇。”
“嗯,劉大人所言極是。”泰不華說,“你我就依此之計擬定海戰方略,明日議事,傳令各部執行。”
“嗯。”劉基說,“不過我尚有一事憂慮。”
泰不華問:“何事?”
劉基說:“依此計布兵,我兵力尚嫌不足。”
“此事不足憂慮。”泰不華說,“左丞大人已到台州,我已與他相約,夾擊方寇。”
“若如此,便無憂矣。”劉基說。
二人查看地圖,擬定作戰方略。
夜晚,赤盞千戶站於小島高處,密切注視著海麵上的動靜,軍士手持兵器,立於小島四周警戒。陳子豪的小船靠近小島,他跳下小船,登上小島。赤盞千戶看到陳子豪,忙走了下來,來到岸邊,問:“消息送到了嗎?”
陳子豪說:“已經送到。”
赤盞千戶說:“好!你我就在此守候,等大軍一到,就立刻出擊。”
“是。”
都元帥府內。泰不華立於書案後,都元帥府及溫州路官員列坐兩旁。泰不華說:“諸位大人,鳳凰山之戰,眾將士戮力同心,取得大捷。可惜的是,讓那方寇僥幸逃脫。昨夜赤盞千戶差人送來密報,已鎖定方寇隱身的海島,所以急召諸位大人前來聽令,圍剿賊寇。”
眾官員低語:“發現方寇藏身之處,太好了。”
泰不華說:“此次剿寇,不同以往,要海上作戰。水戰乃方寇所長,我官軍所短,況且方寇又擁有地勢之利,不宜強攻,因此都元帥府製定了此戰的方略——圍而不擊,令其自潰,待戰機成熟,四下合擊,一舉蕩平方寇。”
眾官員紛紛點頭:“嗯,此計甚佳。”
泰不華說:“赤盞千戶已經扼守島嶼西麵水道,阻斷了方寇與陸上的聯係。其他各方向也要速速阻斷,以形成合圍之勢。劉都事聽令!”
劉基上前一步答道:“下官在。”
泰不華命令道:“命你帶一隊人馬扼守島嶼南麵水道,四鄉民勇仍歸你調遣。”
“下官遵命!”劉基領命退下。
“薛萬戶、呂總管聽令!”
薛萬戶、呂總管上前一步,一起答:“下官在!”
泰不華說:“命你二人率所部人馬扼守島嶼北麵水道,左丞大人已與我相約,夾擊方寇,現已親帥水師到達台州,待合擊之時,你二人助其從北麵進擊。”
薛萬戶、呂總管一起答道:“下官遵命!”
“夏同知聽令!”
夏同知答道:“下官在!”
泰不華說:“命你帶一隊人馬扼守島嶼東麵水道,防其從東麵脫逃。”
“下官遵命!”夏同知領命退迴。
……
泰不華在上麵部署剿寇方略,薛萬戶、呂總管在下麵竊竊私語。呂總管低聲說:“此番出戰倒也輕巧。”
“是呀。”薛萬戶說,“左丞大人親自出戰,你我二人助陣就是了。”
呂總管暗笑:“嗬嗬。”
泰不華調兵完畢,說:“諸位大人已各領軍令,務必按時趕到指定海域。此戰重在阻斷海島給養,圍而困之,未有軍令,不得出擊。如違軍令,嚴懲不貸!”
眾官員齊答:“遵命!。”
劉基就要海上出戰,葉安傷尚未痊愈,不能隨行。蘇晴兒要留下來照顧葉安,也不能隨行。蘇晴兒很是擔心劉基,她提前來到劉基的書房,幫劉基準備海上征戰所需要的物品。劉基走了進來,蘇晴兒走上前說:“叔父,東西收拾好了,你是否要看看?”
劉基擺了擺手說:“不用了。”
蘇晴兒把包袱係好,說:“這次出戰時間久長,葉安和我都不在你身邊,你要照顧好自己。”
劉基笑著說:“叔父還不會照顧自己呀?”
“海上不比陸上。”蘇晴兒說:“又是風又是浪的,晴兒還是擔心叔父。”
“嗬嗬。”劉基說,“什麽樣的風浪我沒見過?”
蘇晴兒眼睛忽然一紅,說:“可是一走這麽久……”
“放心吧,晴兒。”劉基打斷了蘇晴兒,說,“這次出戰不能帶上你,葉安的傷還未痊愈,你在家好好照顧他。”
“我會的。”蘇晴兒說。
“不可再像以前那樣任性。”劉基囑咐。
“嗯。”蘇晴兒遞上寶劍,說,“叔父,帶上寶劍。”
劉基接過寶劍,抽出劍身,寒光逼人。
蘇晴兒又說:“藥放在包袱裏了,記著按時吃。”
“嗯。”劉基把劍放在包袱旁,說,“一會兒隨行的軍士過來,會把這些東西都帶上船,你不用操心了。走,帶我去看看葉安。”
“嗯。”蘇晴兒事著劉基向葉安的臥室走去。
葉安雖是劉基的家丁,可劉基覺得他更像個兒子,每次離家,都是葉安陪伴著他。這次葉安受傷,不能跟隨,劉基也覺得好像缺少了什麽。葉安正在臥室內偷偷收拾衣物,看到劉基、蘇晴兒走了進來,他急忙把包袱塞在被子下麵。
“葉安,你在做什麽?”蘇晴兒問。
葉安轉過身來,故作鎮靜地說:“沒,沒做什麽。”
蘇晴兒走過去,掀開被子,拎出包袱說:“還說沒做什麽,準備包袱幹什麽?”
葉安低下頭。
“葉安,你這是打算去哪?”劉基問。
葉安說:“老爺,我想隨你出戰?”
“隨我出戰?”劉基問,“你傷好了嗎?”
“老你,我傷全好了,不信你看。”葉安伸出胳膊,用力向外一展,傷口一陣劇痛,他僵直在那裏。
“葉安,別……”蘇晴兒急忙過來扶住葉安的胳膊,幫他慢慢放下。
“別逞強。”劉基說:“快快坐下休息。”
蘇晴兒扶葉安坐下,安慰說:“傷還未好,不要亂動。”
“我能行。”葉安說:“老爺,你帶上我吧。”
“傷未痊愈,怎能隨我出戰?”劉基說,“這次就在家安心養傷。”
“不,老爺,我一定要去。”葉安語氣堅定地說。
“葉安。”劉基說,“你怎麽也變得這般固執!”
“老爺,”葉安說,“你出去這麽久,還是海上,身邊沒有一個人怎麽行?”
“老爺身邊那麽多軍士,怎麽說沒人?”劉基。
“那些軍士?他們哪知道你是冷是暖,是饑是渴?”葉安說,“不讓我去也行,老爺,你帶上晴兒。”
劉基嚴肅地說:“晴兒也不許去。”
“老爺——”葉安有些著急。
“休要囉嗦,在家好好養傷。”劉基轉向蘇晴兒說,“晴兒,你把他看住了,傷不痊愈,哪都不讓他去。”
“放心吧,叔父。”蘇晴兒說。
劉基轉身離開。
蘇晴兒看著葉安,笑著說:“葉安,聽到了吧,這可是叔父下的令,這迴你得聽我的。”
葉安低聲咕噥說:“聽你的,做夢吧。”
“喂,葉安,說什麽呢?”蘇晴兒雖沒聽清葉安說什麽,但是她知道葉安的心思。
葉安支吾著說:“沒說什麽……沒說什麽。”
“沒說什麽?”蘇晴兒一雙眼睛瞪著葉安,“我都聽見了,說什麽‘做夢吧’,是吧?”
“哦。”葉安急忙掩飾,“我是說,就聽你的,天天躺在床上,養傷休息,做美夢。”
蘇晴兒嫣然一笑:“嗯,這還不錯。”
夕陽下,江水翻湧著金色的波浪。江邊停滿了戰船,軍士們忙忙碌碌做著出征前的準備。泰不華、劉基站在船頭眺望,江風吹得船上的旌旗嘩嘩作響。
總管呂世忠指揮著軍士把一壇壇老酒搬進船艙,萬戶薛兆謙走了進來,他看船艙裏一壇壇的老酒,說:“呂大人,你這準備的可夠充足的,你我這是去圍困方國珍,你看你這滿船的老酒,好像你我要被困似的,嗬嗬。”
“薛大人,聽都元帥那話音,這仗不知要打到何年何月呢。”呂總管說,“準備不足,如何作戰呢?”
“哦,嗬嗬嗬。”薛萬戶說,“還是呂大人,謀慮得久遠呀。”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呂總管說,“再說了,那碧海之上,有清風,有明月,怎可無酒呀?”
“佩服,佩服。”薛萬戶說,“呂大人兩軍陣前還能有此雅興,薛某人真是佩服。”
泰不華已登上戰船,他站在船頭正指揮官軍登船。傳令軍士匆忙跑來,疾步登上泰不華的戰船,上前叩拜:“報——”
“有何消息,快報。”泰不華說。
“左丞大人已於昨日出師,此刻已到達方寇所藏身的海島。”傳令軍士說。
站在一旁的劉基聽了大吃一驚,心說:什麽?左丞大人已於昨日出師?
“是否已與方寇交戰?”泰不華問。
“現在還不清楚。”傳令軍士遞上文牒。
劉基頹然地望著流逝的江水,自語:昨日出師……
泰不華看完文牒,緊鎖眉頭,高喊:“傳我命令,各部即刻出兵。”
船頭的傳令軍士立刻揮動令旗,號令各部立刻起兵。各路官軍,立刻起錨,戰船浩浩蕩蕩離開江岸。
泰不華迴頭看了看劉基說:“看都事神色,甚為憂慮,這是為何?莫非擔憂左丞大人遭遇不測?”
“左丞大人尚不足憂,”劉基說,“下官憂慮,若此戰不能剿滅方寇,以後再無這等良機。”
“都事放心。”泰不華說,“量那方寇一時難以撼動左丞水師,待我大軍趕到,兩處夾擊,方寇豈不可破?”
劉基說:“但願如此。”
官軍戰船浩浩蕩蕩駛離了江口,進入大海。白帆高懸,旌旗蔽日,軍士手執利刃,注視著遠方……
船艙\/內,萬戶薛兆謙、總管呂世忠坐在桌案前,桌案上放著幾樣菜肴,二人正在對酌。呂總管說:“這出兵之令下的好急促呀,不像都元帥府以往行事!”
“能不急促嗎?”薛萬戶呷了口酒說,“左丞大人已經先你我一日出師,說不定正與方寇鏖戰呢。”
呂總管很是不解,問:“不是說好一起出兵嗎,左丞大人怎麽先行一步了?”
“這你還不明白?”薛萬戶說,“方寇已成甕中之鱉,誰不想先下手呢?”
“也是,可笑那都元帥府的人,還在那謀劃作戰之略呢。”呂總管舉起酒杯,“來,你我先莫問這些,喝。”
二人同飲。
“哼。”薛萬戶奸笑著說,“都元帥府的人能琢磨透方國珍,可琢磨不透左丞大人。”
“這樣也好,讓左丞大軍前麵拚命,你我二人白撿了個漁翁之利,既免了廝殺之苦,又能得到助剿之大功。”呂總管搖頭晃腦地說,“美哉,美哉!”
“隻是不再用圍困之計,就沒了清風伴明月。”薛萬戶指著堆滿船艙的美酒,笑著說,“可惜了呂大人的這些酒……”
“也不白費,”呂總管說,“你我可用這酒為左丞大人慶功呀,到那時你我就……嘿嘿。”
“噢,還是呂大人想的周全。”薛萬戶大笑,“哈哈哈……”
海島義軍議事廳內。方國珍坐於書案後,其兄方兄國璋、弟方國瑛、方國瑉,謀士劉仁本等人列坐於兩邊,眾人正在議事。方國珍一臉愁容,說:“我義軍困守此荒島之上,雖能暫時托身可糧草即將耗盡,這該如何是好?”
“主帥,糧草還夠吃幾天?”方國璋問。
“勉強能維持十日。”方國珍說。
“我這就帶人登岸,奪些過來。”方國璋說。
“不可。”劉仁本說,“官軍此刻正在尋覓我義軍蹤跡,此刻登岸,等於自投羅網。”
“那該如何是好?”方國璋問,“難道就在此坐以待斃?”
傳令士兵匆匆走了進來,“報,北麵海上發現官軍戰船。”
方國珍大吃一驚:“什麽,北麵發現官軍戰船?有多少?”
傳令士兵說:“浩浩蕩蕩,一眼望不到盡頭。”
“啊!”方國珍瞪大了眼睛。
“這……”方國璋說,“難道我義軍藏身之處已被官軍發現?”
劉仁本說:“看來我義軍藏身之處是已被官軍發現。”
“這該如何是好?”方國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