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武陽村,劉基書房內。劉基仍在伏案演棋,指間的棋子依照棋譜落在棋盤上。日影移位,棋盤慢慢布滿棋子……
葉安走進了書房,問:“老爺,菜準備好了,客人來了嗎?”
劉基放下棋子,抬頭看看窗外。
葉安詭秘地一笑,說:“老爺,要不然,小的把菜給你端書房來吧,老爺你這整日看書真夠累的,也該補補身子了。”
劉基站起身,拿起棋譜,在葉安頭上敲了一下,說:“還在胡言亂語。”
“老爺——”家丁陳升走了進來,說,“老爺,樂清知縣蘇希濂來訪。”
陳升比葉安稍長,他雖也是家丁,卻也算半個管家。府宅內外的守護、家丁的招募和分派、門房的迎送事務都歸他來管。
“啊?真來客人了?”葉安聽說真的來客人了,很驚訝,他轉身向劉基說,“老爺你真是神人,坐在書房就能算出要來客人。”
“還愣著幹什麽,葉安。”陳升衝葉安說,“還不快去把客廳收拾一下。”
“好咧。”葉安欲走出書房,又退了迴來,問,“老爺,剛才夫人問你備什麽酒。”
“酒就不用備了。”劉基說
“不用備了?”葉安又是滿臉的疑惑不解,問,“客人來了,不用備酒?”
“還磨蹭什麽?”陳升說,“依老爺的吩咐去做。”
“是,是。”葉安口中答著,跑了出去。
“陳升,隨老爺出去迎客。”劉基說。
“是,老爺。”陳升跟著劉基走出書房。
劉基府宅門前。樹陰處停著一架馬車,樂清知縣蘇希濂等候在劉基院門外,女兒蘇晴兒腰佩寶劍站在他身邊,眼睛不時瞟向宅外秀美的風光。劉基、陳升從院中走了出來。
“劉大人一向可好。”蘇希濂上前一步,拱手欲拜。
劉基急忙上前阻攔,說:“蘇兄,你可折煞我也!我劉基如今是一介布衣,豈能受蘇大人之禮,還請蘇大人受劉基一拜。”
劉基拱手欲行禮,蘇希濂扯住劉基衣袖,說“罷罷罷,你我本是至交,免了此俗套,還是以兄弟相稱吧。”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劉基指蘇希濂身後的蘇晴兒,問:“這該是令嬡吧?”
“正是小女晴兒。”蘇希濂說,拉過蘇晴兒,“來,拜見你劉叔父。”
蘇晴兒深施一禮,說:“拜見叔父。”
“免禮免禮。”劉基問,“晴兒,芳齡幾何呀?”
蘇睛兒說:“十七了。”
劉基看著蘇希濂,笑著說:“蘇兄,有如此乖巧之女,真是好福氣呀!”
“哎,”蘇希濂歎道,“她娘走得早,無人管束,養的任性乖戾,我到哪,她也跟隨到哪,如影子一般。”
“嗬嗬嗬。”劉基笑道,“還是女兒貼心啊!”
蘇希濂看著身旁的女兒,也開懷大笑:“嗬嗬嗬。”
陳升在一旁說:“老爺菜已備好,何不邀蘇大人到客廳邊酌邊聊?”
“哦,”劉基有些歉意地說,“見到蘇兄隻顧聊,把禮數也忘了……”
“慢,”蘇希濂滿臉詫異地說,“方才聽管家言,伯溫弟已知我今日要來打擾?”
劉基漫不經心地說:“得知蘇兄要來,略備薄宴,請到寒舍一敘。”
蘇希濂更是詫異,問:“伯溫弟怎知我今日要來打擾?”
“哦……”劉基神秘地一笑,說,“夢見的,你我至交,夢中有感,嗬嗬。”
蘇希濂搖了搖頭,笑道:“嗬嗬,都說伯溫弟詭異莫測,果真如此。”
陳升引著眾人向客廳走去。
客廳內,菜肴已在餐桌上擺好。蘇希濂、劉基落座。
蘇希濂看看滿桌的菜肴,說:“看來伯溫弟已算定我今日要來,這菜肴都備好了。”
“嗬嗬,”劉基笑道,“略備薄宴,不成敬意。”
蘇希濂看了看餐桌,又看了看客廳內的四周,突然意識到什麽,說:“伯溫弟,這有菜無酒,怎能成宴呀?”
劉基神秘一笑:“蘇兄,你不備著美酒嗎?我鄉野薄酒哪能比得上你的樂清佳釀呀!”
“哦?嗬嗬嗬。”蘇希濂開懷大笑,“伯溫弟果然神算,連我備的薄酒也能算出,嗬嗬嗬。晴兒,快去車上把酒取來,我與你叔父一醉方休。”
“哎。”蘇晴兒走出客廳,去取酒。
馬棚內,靠外側擺著一排石槽。葉安把草料均勻地倒進石槽,槽前的馬吃得很歡。蘇晴兒走了過來。
葉安抬起頭,忙打招唿:“蘇小姐……”
“別叫我蘇小姐。”蘇晴兒說,“我叫蘇晴兒,你就我晴兒吧。”
葉安有些木訥,低聲說:“晴兒……小姐……”
“你怎麽稱唿?”蘇晴兒問。
“我叫葉安。”葉安說。
“哦,葉安。”蘇晴兒說,“你……喂馬呢?”
“嗯,”葉安說,“這馬拉著你和蘇老爺,跑了這麽遠的路,早該餓了。”
“謝謝你,葉安。”蘇晴兒說。
“應該的,客氣什麽。”葉安說,“哎,晴兒小姐,怎麽一個人跑出來了?”
“爹爹讓我來取酒。”蘇晴兒說。
“取酒?”葉安不解地問。
“是呀。”蘇晴兒神秘一笑,“嘻,你家老爺可夠厲害的?”
“我家老爺……”葉安有些迷惑,問,“怎麽個厲害法?”
“你家老爺呀……”蘇晴兒笑著說,“會掐會算,連我爹爹帶酒來,都算到了。”
“蘇老爺帶酒來了?”葉安詫異地問。
“嗯,”蘇晴兒一指馬車,說,”“在車上呢。”
葉安掀開草氈,露出幾隻酒壇,驚訝地說:“這麽多!”
葉安搬下一壇遞給蘇晴兒。蘇晴兒接過,說:“我先把這壇送進去,叔父與爹爹還在等著呢。你把剩下的幾壇搬進院裏吧。”
“好咧。”葉安,說,“你先進去吧。”
蘇晴兒搬著酒壇,向客廳走去。
葉安看著車上的酒壇暗笑,自言自語地說:怪不得老爺說不用備酒了呢,原來是算定蘇老爺帶著酒來的。
“酒來了——”蘇晴兒抱著酒壇走進客廳。
陳升接過酒壇,啟封,為蘇希濂、劉基斟酒。
“好酒!好酒!”劉基端起酒碗,嗅了嗅,讚道,“蘇兄,一路車馬勞頓,我就借兄之酒來敬兄,請!”
“謝伯溫弟熱情款待。”蘇希濂端起酒碗,說,“請!”
二人同飲。
蘇希濂放下酒碗,無限感慨地說:“一路走來,滿目瘡痍,到了青田地界,才見得山明水秀,一派清平和樂景象。這應是伯溫弟佑護之功吧?”
“蘇兄過獎,青田地處偏僻,有山巒阻隔,才免了幾番兵戈之禍,弟豈敢貪天之功,嗬嗬。”劉基說,看了看蘇希濂,神秘一笑說,“蘇兄此番出行,恐怕不是為覽山觀水吧?”
“什麽也瞞不住你伯溫。”蘇希濂笑著說,“嗬嗬,我是出來籌糧的。”
“籌糧?”劉基問。
“嗯。”蘇希濂點了點頭說,“我樂清縣城瀕臨大海,方寇時常襲擾,城中多備些糧草,才能安民養兵,抵禦賊寇!”
“籌得如何?”劉基問。
“四處碰壁,一粒糧也未籌到。”蘇希濂無奈地說。
“時值天災,又加兵禍四起,籌糧確實不易。”劉基說。
“到處碰壁,無奈之下,我就想到你劉伯溫。”蘇希濂說,“青田連年豐稔,伯溫弟該囤了不少糧草吧?”
劉基微微一笑:“嗬嗬,糧草……倒是略有一些,不知蘇兄要籌措多少呀?”
蘇希濂伸出兩個手指,說:“兩千石。”
劉基說:“兩千石,我劉基在青田還能籌措得到。不過……”
“不過……怎樣?”蘇希濂問。
劉基笑著說:“弟是想問……蘇兄帶了多少銀兩?如今兵戈四起,這糧價可是不菲呀!”
蘇希濂忽然站起身,手指劉基,怒道:“想不到……想不到你劉伯溫,也同那些奸商沆瀣一氣,囤積居奇,哄抬糧價!我一兩現銀也沒有!”
“蘇兄,勿怒,坐,坐。”劉基拉蘇希濂坐下,笑道:“你我雖是至交,沒有銀兩,兩千石糧也不能讓你白白拉走不是?”
“伯溫弟,你也知道,如今我樂清縣府庫匱乏。”蘇希濂無奈地說,“不過我蘇希濂也不是那毫無信用之輩,我立下字據,權且借用,待秋收之後,定當奉還。”
“今秋收成如何,還未可知。不過……”劉基上上下下地打量蘇希濂身上,說,“蘇兄可曾帶著什麽寶貝,質押與我……”
“不用打量!”蘇希濂忿忿地說,“我蘇希濂兩袖清風,除了小女,什麽寶貝也沒有!”
“小女……”劉基上下打量蘇晴兒,說,“嗯,以此寶貝質押,也未嚐不可。”
“劉伯溫,你是何居心?”蘇希濂額上青筯綻出,一甩衣袖,忿而離席,迴頭又怒視劉基說,“你……你竟打我女兒的主意?”
“蘇兄,如何這等看人?”劉基委屈地說,“我豈是那居心叵測之輩?”
“你要怎樣?”蘇希濂問。
“蘇兄,坐,請坐。”劉基拉蘇希濂坐下,說,“晴兒質押我這兒,你有何放心不下?你我至交,蘇兄之女即我劉基之女,你還怕晴兒餓瘦了不成?”
陳升一旁暗笑。
蘇希濂沉思良久,抬頭望著晴兒,說:“晴兒……”
“爹,劉叔父這景致不錯,”蘇晴兒高興地說,“我正想在這多玩幾天呢!”
“罷,罷,就依伯溫弟之言。”蘇希濂望著蘇晴兒說,:晴兒,在這兒要聽叔父、叔母的話,休要闖禍。”
“知道了,爹!”蘇晴兒答道。
眾人齊笑。
劉基端起酒,說:“來來來,蘇兄,繼續飲酒。”
蘇希濂也端起酒,說:“公事已了,你我痛飲。請!請!”
都元帥府。泰不華坐在書案前,正奮筆疾書。書案的一頭還放著那份瑞安送來的軍情文牒。燭光搖曳,軍情文牒上的字跡忽明忽暗。侍僮抱琴端著一杯熱茶走了過來,泰不華擱下筆,接過茶碟,喝了兩口,又遞給抱琴。
“老爺,夜風涼,明天再寫吧。”抱琴說。
“今夜擬好,明早還能趕上驛傳遞往行省。明天擬好,又耽擱一天。”泰不華說。
“何事這麽著急?”抱琴問。
“老爺要上表,起複委用一個,助我剿寇。”
“哦,小的幫老爺再研黑吧。”抱琴放下茶碟說。
“嗯。”泰不華點了點頭。
抱琴蹲在案頭研墨。泰不華提筆,繼續書寫。
武陽村村口,排著一隊馬車,馬車上裝滿了糧草。劉基、蘇希濂等人來到馬車前。蘇希濂望著一車車的糧草,喜不自禁。他向劉基深施一禮,說:“伯溫弟,多謝相助!”
“蘇兄客氣。你我至交,兄之事即弟之事。”劉基急忙還禮,“蘇兄何必急著返迴呢,可否多住幾日?”
“我倒是想伯溫弟多聊幾日,可城裏急盼著這些糧草呢。”蘇希濂說。
“既然蘇兄有要務在身,弟也不好再挽留。蘇兄多多保重。”劉基拱手。
“伯溫弟亦保重。”蘇希濂說。
劉基迴身對陳升說:“陳升,你把這些糧草送到樂清縣城,多帶幾個家丁,路上小心。”
“放心吧,老爺。”陳升說。
蘇晴兒撲到蘇希濂的胸前,喊:“爹……”
蘇希濂拍拍晴兒的肩膀,說:“晴兒,你也長大了,要聽叔父、叔母的話。”
蘇晴兒點了點頭,“嗯。”
“學著做點事,別光惦記著玩。”蘇希濂又囑咐道。
蘇晴兒流下眼淚,哽咽著說:“嗯……記下了,爹。”
陳升在一旁催促:“蘇大人,時候不早了,我們趕路吧。”
蘇希濂點了點頭,“嗯。”
陳升高喊:“啟——”
眾家丁甩響馬鞭,趕車啟程。
“伯溫北,代我再問候太夫人,這兩日多有打攪。”蘇希濂說。
“嗬嗬,蘇兄客氣,招待多有不周。”劉基說。
蘇希濂拱手:“伯溫弟,再會。”
“蘇兄,再會。”劉基拱手還禮。
蘇希濂坐上馬車,隨運糧的車隊消失在綠樹翠竹中。
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泰不華正帶著隨從巡查城牆,他在一處坍塌的城牆前停了下來。地上散亂地堆著磚和石料,寥寥幾個工匠,漫不經心地和灰,砌磚……
泰不華不滿地問:“怎麽就這幾個工匠,這要修到何年何月呀?”
萬戶府經曆上前一步,說:“啟稟都元帥,這段城牆本來是委派東城的張作頭修的,他們修了半月,沒拿到一文工錢,就停工了。現在臨時找幾個工匠修補。”
“沒拿到一文工錢?”泰不華有些不解,“為何不撥付工錢?”
“府庫……府庫……”經曆吞吞吐吐地說,“府庫……已沒有銀兩。”
“行省答應劃撥的銀兩到了沒有?”泰不華問道。
“沒有音信。”經曆說。
“唉!”泰不華歎息,迴頭召喚侍僮抱琴,“抱琴,拿紙筆來。”
侍僮抱琴取出紙筆,鋪放在一塊石料上,泰不華俯身書寫。寫好後,抱琴托起,交給經曆。
“帶上我的書信,即日趕往行省左丞府催辦。”泰不華說
“下官遵命。”經曆答道。
傳令軍士匆匆跑了過來。
“報——樂清縣呈報,方寇圍攻樂清縣城,守城將士傷亡慘重,乞求都元帥發兵援救。”傳令軍士雙手高舉軍情文牒。
”方寇圍攻樂清縣城?”泰不華接過文牒展開觀看,眉頭慢慢緊鎖,他轉向身旁的千戶赤盞暉,喝道:“赤盞千戶聽令!”
“下官在!”赤盞千戶答道。
“命你率所部兵馬即刻馳援樂清!”
“下官領命!”
葉安走進了書房,問:“老爺,菜準備好了,客人來了嗎?”
劉基放下棋子,抬頭看看窗外。
葉安詭秘地一笑,說:“老爺,要不然,小的把菜給你端書房來吧,老爺你這整日看書真夠累的,也該補補身子了。”
劉基站起身,拿起棋譜,在葉安頭上敲了一下,說:“還在胡言亂語。”
“老爺——”家丁陳升走了進來,說,“老爺,樂清知縣蘇希濂來訪。”
陳升比葉安稍長,他雖也是家丁,卻也算半個管家。府宅內外的守護、家丁的招募和分派、門房的迎送事務都歸他來管。
“啊?真來客人了?”葉安聽說真的來客人了,很驚訝,他轉身向劉基說,“老爺你真是神人,坐在書房就能算出要來客人。”
“還愣著幹什麽,葉安。”陳升衝葉安說,“還不快去把客廳收拾一下。”
“好咧。”葉安欲走出書房,又退了迴來,問,“老爺,剛才夫人問你備什麽酒。”
“酒就不用備了。”劉基說
“不用備了?”葉安又是滿臉的疑惑不解,問,“客人來了,不用備酒?”
“還磨蹭什麽?”陳升說,“依老爺的吩咐去做。”
“是,是。”葉安口中答著,跑了出去。
“陳升,隨老爺出去迎客。”劉基說。
“是,老爺。”陳升跟著劉基走出書房。
劉基府宅門前。樹陰處停著一架馬車,樂清知縣蘇希濂等候在劉基院門外,女兒蘇晴兒腰佩寶劍站在他身邊,眼睛不時瞟向宅外秀美的風光。劉基、陳升從院中走了出來。
“劉大人一向可好。”蘇希濂上前一步,拱手欲拜。
劉基急忙上前阻攔,說:“蘇兄,你可折煞我也!我劉基如今是一介布衣,豈能受蘇大人之禮,還請蘇大人受劉基一拜。”
劉基拱手欲行禮,蘇希濂扯住劉基衣袖,說“罷罷罷,你我本是至交,免了此俗套,還是以兄弟相稱吧。”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劉基指蘇希濂身後的蘇晴兒,問:“這該是令嬡吧?”
“正是小女晴兒。”蘇希濂說,拉過蘇晴兒,“來,拜見你劉叔父。”
蘇晴兒深施一禮,說:“拜見叔父。”
“免禮免禮。”劉基問,“晴兒,芳齡幾何呀?”
蘇睛兒說:“十七了。”
劉基看著蘇希濂,笑著說:“蘇兄,有如此乖巧之女,真是好福氣呀!”
“哎,”蘇希濂歎道,“她娘走得早,無人管束,養的任性乖戾,我到哪,她也跟隨到哪,如影子一般。”
“嗬嗬嗬。”劉基笑道,“還是女兒貼心啊!”
蘇希濂看著身旁的女兒,也開懷大笑:“嗬嗬嗬。”
陳升在一旁說:“老爺菜已備好,何不邀蘇大人到客廳邊酌邊聊?”
“哦,”劉基有些歉意地說,“見到蘇兄隻顧聊,把禮數也忘了……”
“慢,”蘇希濂滿臉詫異地說,“方才聽管家言,伯溫弟已知我今日要來打擾?”
劉基漫不經心地說:“得知蘇兄要來,略備薄宴,請到寒舍一敘。”
蘇希濂更是詫異,問:“伯溫弟怎知我今日要來打擾?”
“哦……”劉基神秘地一笑,說,“夢見的,你我至交,夢中有感,嗬嗬。”
蘇希濂搖了搖頭,笑道:“嗬嗬,都說伯溫弟詭異莫測,果真如此。”
陳升引著眾人向客廳走去。
客廳內,菜肴已在餐桌上擺好。蘇希濂、劉基落座。
蘇希濂看看滿桌的菜肴,說:“看來伯溫弟已算定我今日要來,這菜肴都備好了。”
“嗬嗬,”劉基笑道,“略備薄宴,不成敬意。”
蘇希濂看了看餐桌,又看了看客廳內的四周,突然意識到什麽,說:“伯溫弟,這有菜無酒,怎能成宴呀?”
劉基神秘一笑:“蘇兄,你不備著美酒嗎?我鄉野薄酒哪能比得上你的樂清佳釀呀!”
“哦?嗬嗬嗬。”蘇希濂開懷大笑,“伯溫弟果然神算,連我備的薄酒也能算出,嗬嗬嗬。晴兒,快去車上把酒取來,我與你叔父一醉方休。”
“哎。”蘇晴兒走出客廳,去取酒。
馬棚內,靠外側擺著一排石槽。葉安把草料均勻地倒進石槽,槽前的馬吃得很歡。蘇晴兒走了過來。
葉安抬起頭,忙打招唿:“蘇小姐……”
“別叫我蘇小姐。”蘇晴兒說,“我叫蘇晴兒,你就我晴兒吧。”
葉安有些木訥,低聲說:“晴兒……小姐……”
“你怎麽稱唿?”蘇晴兒問。
“我叫葉安。”葉安說。
“哦,葉安。”蘇晴兒說,“你……喂馬呢?”
“嗯,”葉安說,“這馬拉著你和蘇老爺,跑了這麽遠的路,早該餓了。”
“謝謝你,葉安。”蘇晴兒說。
“應該的,客氣什麽。”葉安說,“哎,晴兒小姐,怎麽一個人跑出來了?”
“爹爹讓我來取酒。”蘇晴兒說。
“取酒?”葉安不解地問。
“是呀。”蘇晴兒神秘一笑,“嘻,你家老爺可夠厲害的?”
“我家老爺……”葉安有些迷惑,問,“怎麽個厲害法?”
“你家老爺呀……”蘇晴兒笑著說,“會掐會算,連我爹爹帶酒來,都算到了。”
“蘇老爺帶酒來了?”葉安詫異地問。
“嗯,”蘇晴兒一指馬車,說,”“在車上呢。”
葉安掀開草氈,露出幾隻酒壇,驚訝地說:“這麽多!”
葉安搬下一壇遞給蘇晴兒。蘇晴兒接過,說:“我先把這壇送進去,叔父與爹爹還在等著呢。你把剩下的幾壇搬進院裏吧。”
“好咧。”葉安,說,“你先進去吧。”
蘇晴兒搬著酒壇,向客廳走去。
葉安看著車上的酒壇暗笑,自言自語地說:怪不得老爺說不用備酒了呢,原來是算定蘇老爺帶著酒來的。
“酒來了——”蘇晴兒抱著酒壇走進客廳。
陳升接過酒壇,啟封,為蘇希濂、劉基斟酒。
“好酒!好酒!”劉基端起酒碗,嗅了嗅,讚道,“蘇兄,一路車馬勞頓,我就借兄之酒來敬兄,請!”
“謝伯溫弟熱情款待。”蘇希濂端起酒碗,說,“請!”
二人同飲。
蘇希濂放下酒碗,無限感慨地說:“一路走來,滿目瘡痍,到了青田地界,才見得山明水秀,一派清平和樂景象。這應是伯溫弟佑護之功吧?”
“蘇兄過獎,青田地處偏僻,有山巒阻隔,才免了幾番兵戈之禍,弟豈敢貪天之功,嗬嗬。”劉基說,看了看蘇希濂,神秘一笑說,“蘇兄此番出行,恐怕不是為覽山觀水吧?”
“什麽也瞞不住你伯溫。”蘇希濂笑著說,“嗬嗬,我是出來籌糧的。”
“籌糧?”劉基問。
“嗯。”蘇希濂點了點頭說,“我樂清縣城瀕臨大海,方寇時常襲擾,城中多備些糧草,才能安民養兵,抵禦賊寇!”
“籌得如何?”劉基問。
“四處碰壁,一粒糧也未籌到。”蘇希濂無奈地說。
“時值天災,又加兵禍四起,籌糧確實不易。”劉基說。
“到處碰壁,無奈之下,我就想到你劉伯溫。”蘇希濂說,“青田連年豐稔,伯溫弟該囤了不少糧草吧?”
劉基微微一笑:“嗬嗬,糧草……倒是略有一些,不知蘇兄要籌措多少呀?”
蘇希濂伸出兩個手指,說:“兩千石。”
劉基說:“兩千石,我劉基在青田還能籌措得到。不過……”
“不過……怎樣?”蘇希濂問。
劉基笑著說:“弟是想問……蘇兄帶了多少銀兩?如今兵戈四起,這糧價可是不菲呀!”
蘇希濂忽然站起身,手指劉基,怒道:“想不到……想不到你劉伯溫,也同那些奸商沆瀣一氣,囤積居奇,哄抬糧價!我一兩現銀也沒有!”
“蘇兄,勿怒,坐,坐。”劉基拉蘇希濂坐下,笑道:“你我雖是至交,沒有銀兩,兩千石糧也不能讓你白白拉走不是?”
“伯溫弟,你也知道,如今我樂清縣府庫匱乏。”蘇希濂無奈地說,“不過我蘇希濂也不是那毫無信用之輩,我立下字據,權且借用,待秋收之後,定當奉還。”
“今秋收成如何,還未可知。不過……”劉基上上下下地打量蘇希濂身上,說,“蘇兄可曾帶著什麽寶貝,質押與我……”
“不用打量!”蘇希濂忿忿地說,“我蘇希濂兩袖清風,除了小女,什麽寶貝也沒有!”
“小女……”劉基上下打量蘇晴兒,說,“嗯,以此寶貝質押,也未嚐不可。”
“劉伯溫,你是何居心?”蘇希濂額上青筯綻出,一甩衣袖,忿而離席,迴頭又怒視劉基說,“你……你竟打我女兒的主意?”
“蘇兄,如何這等看人?”劉基委屈地說,“我豈是那居心叵測之輩?”
“你要怎樣?”蘇希濂問。
“蘇兄,坐,請坐。”劉基拉蘇希濂坐下,說,“晴兒質押我這兒,你有何放心不下?你我至交,蘇兄之女即我劉基之女,你還怕晴兒餓瘦了不成?”
陳升一旁暗笑。
蘇希濂沉思良久,抬頭望著晴兒,說:“晴兒……”
“爹,劉叔父這景致不錯,”蘇晴兒高興地說,“我正想在這多玩幾天呢!”
“罷,罷,就依伯溫弟之言。”蘇希濂望著蘇晴兒說,:晴兒,在這兒要聽叔父、叔母的話,休要闖禍。”
“知道了,爹!”蘇晴兒答道。
眾人齊笑。
劉基端起酒,說:“來來來,蘇兄,繼續飲酒。”
蘇希濂也端起酒,說:“公事已了,你我痛飲。請!請!”
都元帥府。泰不華坐在書案前,正奮筆疾書。書案的一頭還放著那份瑞安送來的軍情文牒。燭光搖曳,軍情文牒上的字跡忽明忽暗。侍僮抱琴端著一杯熱茶走了過來,泰不華擱下筆,接過茶碟,喝了兩口,又遞給抱琴。
“老爺,夜風涼,明天再寫吧。”抱琴說。
“今夜擬好,明早還能趕上驛傳遞往行省。明天擬好,又耽擱一天。”泰不華說。
“何事這麽著急?”抱琴問。
“老爺要上表,起複委用一個,助我剿寇。”
“哦,小的幫老爺再研黑吧。”抱琴放下茶碟說。
“嗯。”泰不華點了點頭。
抱琴蹲在案頭研墨。泰不華提筆,繼續書寫。
武陽村村口,排著一隊馬車,馬車上裝滿了糧草。劉基、蘇希濂等人來到馬車前。蘇希濂望著一車車的糧草,喜不自禁。他向劉基深施一禮,說:“伯溫弟,多謝相助!”
“蘇兄客氣。你我至交,兄之事即弟之事。”劉基急忙還禮,“蘇兄何必急著返迴呢,可否多住幾日?”
“我倒是想伯溫弟多聊幾日,可城裏急盼著這些糧草呢。”蘇希濂說。
“既然蘇兄有要務在身,弟也不好再挽留。蘇兄多多保重。”劉基拱手。
“伯溫弟亦保重。”蘇希濂說。
劉基迴身對陳升說:“陳升,你把這些糧草送到樂清縣城,多帶幾個家丁,路上小心。”
“放心吧,老爺。”陳升說。
蘇晴兒撲到蘇希濂的胸前,喊:“爹……”
蘇希濂拍拍晴兒的肩膀,說:“晴兒,你也長大了,要聽叔父、叔母的話。”
蘇晴兒點了點頭,“嗯。”
“學著做點事,別光惦記著玩。”蘇希濂又囑咐道。
蘇晴兒流下眼淚,哽咽著說:“嗯……記下了,爹。”
陳升在一旁催促:“蘇大人,時候不早了,我們趕路吧。”
蘇希濂點了點頭,“嗯。”
陳升高喊:“啟——”
眾家丁甩響馬鞭,趕車啟程。
“伯溫北,代我再問候太夫人,這兩日多有打攪。”蘇希濂說。
“嗬嗬,蘇兄客氣,招待多有不周。”劉基說。
蘇希濂拱手:“伯溫弟,再會。”
“蘇兄,再會。”劉基拱手還禮。
蘇希濂坐上馬車,隨運糧的車隊消失在綠樹翠竹中。
浙東道宣慰使司都元帥泰不華正帶著隨從巡查城牆,他在一處坍塌的城牆前停了下來。地上散亂地堆著磚和石料,寥寥幾個工匠,漫不經心地和灰,砌磚……
泰不華不滿地問:“怎麽就這幾個工匠,這要修到何年何月呀?”
萬戶府經曆上前一步,說:“啟稟都元帥,這段城牆本來是委派東城的張作頭修的,他們修了半月,沒拿到一文工錢,就停工了。現在臨時找幾個工匠修補。”
“沒拿到一文工錢?”泰不華有些不解,“為何不撥付工錢?”
“府庫……府庫……”經曆吞吞吐吐地說,“府庫……已沒有銀兩。”
“行省答應劃撥的銀兩到了沒有?”泰不華問道。
“沒有音信。”經曆說。
“唉!”泰不華歎息,迴頭召喚侍僮抱琴,“抱琴,拿紙筆來。”
侍僮抱琴取出紙筆,鋪放在一塊石料上,泰不華俯身書寫。寫好後,抱琴托起,交給經曆。
“帶上我的書信,即日趕往行省左丞府催辦。”泰不華說
“下官遵命。”經曆答道。
傳令軍士匆匆跑了過來。
“報——樂清縣呈報,方寇圍攻樂清縣城,守城將士傷亡慘重,乞求都元帥發兵援救。”傳令軍士雙手高舉軍情文牒。
”方寇圍攻樂清縣城?”泰不華接過文牒展開觀看,眉頭慢慢緊鎖,他轉向身旁的千戶赤盞暉,喝道:“赤盞千戶聽令!”
“下官在!”赤盞千戶答道。
“命你率所部兵馬即刻馳援樂清!”
“下官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