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北京來信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居然是王衍爵寫來的信,蒼勁有力的蠅頭小楷,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六七頁,鼓鼓囊囊的一大包。
舜華兩世為人,第一次收到寫在紙上的信,感覺很奇特。前世,她寫了數不清的郵件,就是沒親手寫過信。
她好奇地打開一看,原來是她想多了。人家關心的,是今年的茉莉花長勢怎麽樣?他那一百畝地有沒有種上花?費用幾何?
還說他準備在六月底迴瑞昌,來信主要是協商:今年的茉莉花茶還是要全部賣給他呀。
最後,簡單提了提,他在京城耽擱的原因:他的族兄王錫爵,還在進京的路上,就被萬曆皇帝升為建極殿大學士,拜為首輔。聖眷之隆,一時無兩,引得許多人羨慕嫉妒恨。
正趕上六年一度的京察,王錫爵一進京,就跳進了政治漩渦的中心,他的政敵們攻擊他,之所以急急忙忙趕往北京,就是為了在京察保住他那一方的人。
王衍爵為族兄東奔西走,四處打點,脫不開身,所以預計會等到此次風波結束,再動身南下。
舜華對王錫爵不太了解,對所謂的京察,她理解為吏部對在職官員的績效評估。
作為一個後世的靈魂,她覺得這個時代,對官員們的考察標準有些本末倒置:執政能力和執政成果放在其次,把道德標準放在第一位。
按這樣的標準來考察官員,誰人合格?孔聖人他老人家也做不到。
其實,看看《大明律》,大明對官員的考察還是挺全麵的,隻不過到了晚明,京察,已淪為官僚們打擊政治對手的武器。
舜華記得,顧憲成、高攀龍等被罷黜的官員,開始在東林書院講學,就是始於萬曆二十一年。
自東林黨開始,朝中先後出現了齊黨、楚黨,浙黨,閹黨等各種派別,他們無不是借著京察的機會,黨同伐異,任人唯親。
晚明的朝堂一片烏煙瘴氣,大明都被他們吵沒了。
萬曆二十一年的京察,是曆史轉折的開始。
舜華把書本上的知識,跟現實對上了,她才確定,自己穿越的大明,是曆史上真實的大明。
那麽,以所的曆史大事件,都將在她麵前重演一遍?
讀書的時候,舜華讀到那句著名的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時候,心裏對這群充滿理想的讀書人,崇拜得不得了。
踏上社會以後才知道,在其位謀其政,各司其職才能使社會良好地運轉,真的要像東林那樣事事關心的話,朝堂就會亂成現在這個樣子。
身為草民,朝堂對舜華來說,是十分遙遠的存在,就像身為一個地球人,在聽火星上的故事一樣。
她提筆給王衍爵迴信,講:湖廣的旱情已經影響到隔壁的江西,鄉民在拚了命的抗旱,搶水械鬥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
講:糧價已經漲了一倍,豪紳和糧商們開始囤積居奇。
以鳳凰溪兩岸為例,今年的小春收獲不到三成,好容易才度過春荒的鄉民,已經開始斷糧,恐慌在鄉村蔓延。
講:袁家村為抗旱所做的努力:修了引水渠,打造了鐵水龍。
講她家的水井,幸運地打到了泉水,用甘冽的泉水澆花,真是暴殄天物。
修了一口山塘,但是很遺憾,第一茬花,隻能保證30畝地的花苗能正常開花。
至於他新租的那一百畝坡地,因為幹旱缺水,種不了苗。如果等到秋季修枝的時候,老天再不下雨的話,今年隻能放棄了。
最後說,京察確實累人,但是,隻要做到像科舉考試一樣公平公正公開,就會減少許多內耗。
還說,外公家的茶葉,也受旱災影響,減產五成,所以今年的茉莉花茶,產量肯定減少,讓王公子有個心理準備。
舜華的迴信,走的是官府的驛傳, 交給吳知縣包郵。
到了六月底,舜華又收到了王衍爵的第二封信。
信上說,五月,河南境內遭遇大水災,河堤潰決,河南山東和南直隸三省交界的地方,淪為澤國。
正待收割的小麥全部朽爛,春播的禾苗也被衝毀,沃野變為江湖,陸地行舟,百姓逃離家園。
受中原水災的影響,黃河,淮河多處決堤,大運河交通中斷,南北隔絕。
中原大水,湖廣大旱,大明的南北大地,冰火兩重天。
他無法南歸,隻得拜托袁小姐,把所產花茶,交給雲間茶樓的張掌櫃,他另有信件,囑咐張掌櫃妥善處理。
舜華嚇了一跳,史書上記錄的都是真的,她忙把這消息告訴了袁族長。
災難才剛剛開始,苦日子還在後頭,社倉裏那點糧食,不能輕動。
現在,她十分慶幸自己當初的堅持,一條簡陋的引水渠,使楊家灣、謝村和袁家村實現了用水自由。雖然小春基本絕收,但大春的秧苗,總算按時插播到了水田裏。
既然交通中斷,舜華不知道,王衍爵能不能收到迴信,出於禮貌她還是寫了迴信,交給吳知縣,官府的驛站,不會因為大水中斷吧?
舜華家的三十畝茉莉花,在精心的管理下,開出了第一茬花。
旱災在持續,斷糧的人家越來越多,今年采收茉莉花的報酬,換成了兩種選擇:銅錢和糧食。
碼頭鎮的稻穀,已經長到一兩五錢銀子一石,小春的小麥、油菜籽,收購價比往年貴了一倍不止,也是有價無市。本次大旱,靠近湖廣的江西,也受災不小。
舜華家摘花的報酬,稻穀一兩銀子一石,相當於在變相的賑濟村民。
楊家灣村和謝村的村民,在挖引水渠的時候嚐到了甜頭,也想到袁家村摘花,掙點糧食和買鹽的錢。
因為沒糧,連雞都養不起了,沒有雞蛋換鹽巴,掙幾個銅板也是好的。
這一次,袁家村的村民不幹了,他們圍著袁族長,堅決不許他,再把本來就減少了的花田,再劃給其他村。這點掙錢的機會,袁家村人不會讓給別人。
作為花田所有者的舜華,還沒說上話,摘花的事情,就被族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由於先天不足,雖然經過全力搶救,茉莉花的畝產量也隻有去年的六成。
陳阿公家的茶葉也受旱災的影響,收成不到往年的一半,今年的茶葉,隻能先滿足茉莉花茶的生產,暫停銷售炒青茶。
頭茬花季結束,陳阿公生產了八百多斤茉莉花茶。順滑留下兩百斤,餘下的,全賣給雲間茶樓的張掌櫃。
托袁紅舟給九江的王安公公送去一百斤,這是一份重禮。
既然這是曆史上的大明,她沒記錯的話,這位王安王公公,最後做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高位,這樣的大腿,有機會為啥不抱呢?
受旱情影響,瑞昌縣今年的夏稅征收受到影響,鳳凰溪上遊,那些搶水的村子,糧食依然欠收,交不上夏稅。
倒是袁家村,因為有摘花的收入,還有長江裝卸的半成股份,夏稅收得很順利,袁族長在吳知縣麵前,大大的露了臉。
吳知縣在給上級的奏章裏,介紹了袁家村的抗旱行動,重點介紹的鐵水龍和引水渠。
袁族長被譽為致仕鄉紳的典範,受到了九江府和江西布政司領導的嘉獎。
袁族長很遺憾,吳知縣的奏折沒有上達天聽,否則皇帝一高興,他重新踏入官場,都是有可能的。
舜華兩世為人,第一次收到寫在紙上的信,感覺很奇特。前世,她寫了數不清的郵件,就是沒親手寫過信。
她好奇地打開一看,原來是她想多了。人家關心的,是今年的茉莉花長勢怎麽樣?他那一百畝地有沒有種上花?費用幾何?
還說他準備在六月底迴瑞昌,來信主要是協商:今年的茉莉花茶還是要全部賣給他呀。
最後,簡單提了提,他在京城耽擱的原因:他的族兄王錫爵,還在進京的路上,就被萬曆皇帝升為建極殿大學士,拜為首輔。聖眷之隆,一時無兩,引得許多人羨慕嫉妒恨。
正趕上六年一度的京察,王錫爵一進京,就跳進了政治漩渦的中心,他的政敵們攻擊他,之所以急急忙忙趕往北京,就是為了在京察保住他那一方的人。
王衍爵為族兄東奔西走,四處打點,脫不開身,所以預計會等到此次風波結束,再動身南下。
舜華對王錫爵不太了解,對所謂的京察,她理解為吏部對在職官員的績效評估。
作為一個後世的靈魂,她覺得這個時代,對官員們的考察標準有些本末倒置:執政能力和執政成果放在其次,把道德標準放在第一位。
按這樣的標準來考察官員,誰人合格?孔聖人他老人家也做不到。
其實,看看《大明律》,大明對官員的考察還是挺全麵的,隻不過到了晚明,京察,已淪為官僚們打擊政治對手的武器。
舜華記得,顧憲成、高攀龍等被罷黜的官員,開始在東林書院講學,就是始於萬曆二十一年。
自東林黨開始,朝中先後出現了齊黨、楚黨,浙黨,閹黨等各種派別,他們無不是借著京察的機會,黨同伐異,任人唯親。
晚明的朝堂一片烏煙瘴氣,大明都被他們吵沒了。
萬曆二十一年的京察,是曆史轉折的開始。
舜華把書本上的知識,跟現實對上了,她才確定,自己穿越的大明,是曆史上真實的大明。
那麽,以所的曆史大事件,都將在她麵前重演一遍?
讀書的時候,舜華讀到那句著名的楹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時候,心裏對這群充滿理想的讀書人,崇拜得不得了。
踏上社會以後才知道,在其位謀其政,各司其職才能使社會良好地運轉,真的要像東林那樣事事關心的話,朝堂就會亂成現在這個樣子。
身為草民,朝堂對舜華來說,是十分遙遠的存在,就像身為一個地球人,在聽火星上的故事一樣。
她提筆給王衍爵迴信,講:湖廣的旱情已經影響到隔壁的江西,鄉民在拚了命的抗旱,搶水械鬥的事情,天天都在發生。
講:糧價已經漲了一倍,豪紳和糧商們開始囤積居奇。
以鳳凰溪兩岸為例,今年的小春收獲不到三成,好容易才度過春荒的鄉民,已經開始斷糧,恐慌在鄉村蔓延。
講:袁家村為抗旱所做的努力:修了引水渠,打造了鐵水龍。
講她家的水井,幸運地打到了泉水,用甘冽的泉水澆花,真是暴殄天物。
修了一口山塘,但是很遺憾,第一茬花,隻能保證30畝地的花苗能正常開花。
至於他新租的那一百畝坡地,因為幹旱缺水,種不了苗。如果等到秋季修枝的時候,老天再不下雨的話,今年隻能放棄了。
最後說,京察確實累人,但是,隻要做到像科舉考試一樣公平公正公開,就會減少許多內耗。
還說,外公家的茶葉,也受旱災影響,減產五成,所以今年的茉莉花茶,產量肯定減少,讓王公子有個心理準備。
舜華的迴信,走的是官府的驛傳, 交給吳知縣包郵。
到了六月底,舜華又收到了王衍爵的第二封信。
信上說,五月,河南境內遭遇大水災,河堤潰決,河南山東和南直隸三省交界的地方,淪為澤國。
正待收割的小麥全部朽爛,春播的禾苗也被衝毀,沃野變為江湖,陸地行舟,百姓逃離家園。
受中原水災的影響,黃河,淮河多處決堤,大運河交通中斷,南北隔絕。
中原大水,湖廣大旱,大明的南北大地,冰火兩重天。
他無法南歸,隻得拜托袁小姐,把所產花茶,交給雲間茶樓的張掌櫃,他另有信件,囑咐張掌櫃妥善處理。
舜華嚇了一跳,史書上記錄的都是真的,她忙把這消息告訴了袁族長。
災難才剛剛開始,苦日子還在後頭,社倉裏那點糧食,不能輕動。
現在,她十分慶幸自己當初的堅持,一條簡陋的引水渠,使楊家灣、謝村和袁家村實現了用水自由。雖然小春基本絕收,但大春的秧苗,總算按時插播到了水田裏。
既然交通中斷,舜華不知道,王衍爵能不能收到迴信,出於禮貌她還是寫了迴信,交給吳知縣,官府的驛站,不會因為大水中斷吧?
舜華家的三十畝茉莉花,在精心的管理下,開出了第一茬花。
旱災在持續,斷糧的人家越來越多,今年采收茉莉花的報酬,換成了兩種選擇:銅錢和糧食。
碼頭鎮的稻穀,已經長到一兩五錢銀子一石,小春的小麥、油菜籽,收購價比往年貴了一倍不止,也是有價無市。本次大旱,靠近湖廣的江西,也受災不小。
舜華家摘花的報酬,稻穀一兩銀子一石,相當於在變相的賑濟村民。
楊家灣村和謝村的村民,在挖引水渠的時候嚐到了甜頭,也想到袁家村摘花,掙點糧食和買鹽的錢。
因為沒糧,連雞都養不起了,沒有雞蛋換鹽巴,掙幾個銅板也是好的。
這一次,袁家村的村民不幹了,他們圍著袁族長,堅決不許他,再把本來就減少了的花田,再劃給其他村。這點掙錢的機會,袁家村人不會讓給別人。
作為花田所有者的舜華,還沒說上話,摘花的事情,就被族人安排的明明白白。
由於先天不足,雖然經過全力搶救,茉莉花的畝產量也隻有去年的六成。
陳阿公家的茶葉也受旱災的影響,收成不到往年的一半,今年的茶葉,隻能先滿足茉莉花茶的生產,暫停銷售炒青茶。
頭茬花季結束,陳阿公生產了八百多斤茉莉花茶。順滑留下兩百斤,餘下的,全賣給雲間茶樓的張掌櫃。
托袁紅舟給九江的王安公公送去一百斤,這是一份重禮。
既然這是曆史上的大明,她沒記錯的話,這位王安王公公,最後做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高位,這樣的大腿,有機會為啥不抱呢?
受旱情影響,瑞昌縣今年的夏稅征收受到影響,鳳凰溪上遊,那些搶水的村子,糧食依然欠收,交不上夏稅。
倒是袁家村,因為有摘花的收入,還有長江裝卸的半成股份,夏稅收得很順利,袁族長在吳知縣麵前,大大的露了臉。
吳知縣在給上級的奏章裏,介紹了袁家村的抗旱行動,重點介紹的鐵水龍和引水渠。
袁族長被譽為致仕鄉紳的典範,受到了九江府和江西布政司領導的嘉獎。
袁族長很遺憾,吳知縣的奏折沒有上達天聽,否則皇帝一高興,他重新踏入官場,都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