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引水渠
長姐當家,我在大明做外貿 作者:種菊南山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人騎在馬上,邊跑邊喊:“住手!縣尊大人到了!住手!不準動手!等縣尊大人來給你們斷公道!”
舜華見到是縣衙來人,心裏鬆了一口氣。她早上出門前,吩咐周二田去縣衙報案,就說鳳凰溪邊的村子,因水源糾紛,將發生械鬥,請知縣大人速來處理。
晚了,就要出人命。
現在,吳知縣終於到了。
即將再次投入戰鬥的雙方,都停了下來,但者不肯後退。
楊家灣的人怕一後退,對方就要衝上來挖掘水壩。
謝袁兩村的人,抱著誓要搶到水的決心,半步不肯後退。
隻過了一刻鍾,吳知縣和幾個隨從,也騎著馬趕到了,知縣大人連轎子也不坐,直接騎馬來了。
三位族長都站到了路邊,等待縣尊大人到來。
吳知縣跑得汗流浹背,烏紗帽也被撲麵而來的風吹歪了,他在衙役的攙扶下,爬下馬來,儀容不整,顯得十分狼狽。
他來不及整理儀容,先沉著臉問三位族長:“怎麽迴事?”
不用問,他接到的報案內容就是爭水械鬥,天氣幹旱,這段時間,他盡跑鄉下,處理這類糾紛去了。
袁族長上前,三言兩語講清了麵前的形勢:楊家灣建水壩,攔截了下遊兩個村子的水,導致下遊兩個村子的莊稼絕收。
楊家灣的族長也很委屈:“縣尊容稟:楊家灣上遊的村子,村村修水壩,有點良心的,在溪邊建一個堰塘,引溪水到堰塘存起來。
有的村子,直接攔了半條溪的水,開溝引到村子裏去。
更有甚者,如楊家灣上遊的曾家壩子,直接在溪上築了一條壩,把水攔了起來。
楊家灣的這點水,也是跟曾家壩子打了一架,對方才同意放點水下來給我們的。”
拚命得來的水,就要拚命的護住,天王老子來也不好使。
情況還真複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把鳳凰溪兩岸的族長、裏正,請到一起聯合辦公。
吳知縣表示壓力山大。
“三位先把人撤了,咱們坐下來協商,總之,打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衙役找來一把椅子,吳知縣整了整衣冠,坐下來吩咐道。
三位族長不做聲,吳知縣看了看楊族長:“你先把水壩挖了,讓下遊用上水。”
楊族長脖子一梗就要反駁,吳知縣又說:“先把此地的事處理了,三位再跟我一起去上遊,本官也不能讓你們脹的脹死,渴的渴死。”
楊族長一聽,這才找來一個領頭的,吩咐他,帶人挖開一半的水壩,另在溪邊圍一個水小壩,先應付了縣尊再說。
那領頭的,不情不願地帶人下河挖水壩。
謝袁兩村的人一看,縣尊下了命令,要挖了楊家灣的水壩,哪還忍得住?不待人吩咐,唿啦啦全湧上去了。
就像無數的螞蟻趴在一條青蟲身上,三五下,就把水壩挖開了,跑在後麵的,都沒輪到下鋤的機會。
望著溪水嘩嘩地向下遊流去,謝袁兩村的人都歡唿起來,楊家灣的人卻抹起了眼淚,那也是他們拚了命才搶迴來的水。
舜華覺得很魔幻,守著長江,幾十個村子卻為了一條溪水大打出手,就沒人想過從長江裏引水嗎?
吳知縣望著下首坐著的三位族長,又好氣又好笑:“去年的重陽詩會,三位還在一起把酒言歡,這時候卻揮戈相向,是何道理?”
那有什麽道理?三人身上擔著一族人的生死,別說是朋友了,就是老爹,這時候也不能退讓半步。
舜華在站在袁族長身後,見吳知縣隻顧責備三人,半天講不到點子上,急得舉起了手,表示她要發言。
吳知縣好奇地問:“袁小姐想說什麽?”
舜華指著北邊,問楊族長:“請問楊族長,從溪水拐彎處,到長江邊,有多遠的距離?”
楊族長見她站在袁族長身後,以為她是棋姐兒,態度十分友好:“三四裏路吧。”
“長江的水位,比鳳凰溪水位,是高還是低?”
“這個不曉得哦,”在坐的人都很好奇,楊族長問,“袁小姐問這個做啥?”
“那,再問一句,往年漲大水時,是鳳凰溪的水往長江流,還是長江水倒灌進鳳凰溪?”
“這個,老夫曉得,是長江水倒灌。”
舜華對他點了點頭,轉身麵對吳知縣:“民女覺得,與其在鳳凰溪裏爭那點水,還不如修一條水渠,從長江裏引水到鳳凰溪。
至少,下遊的三個村子能受益,不必為了搶水發生械頭事件。”
吳知縣眼睛一亮:“是極,有那搶水打架的功夫,三村聯合起來,修一條水渠,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袁謝兩位族長覺得可行,隻有楊族長,覺得修水渠要占楊家彎的地,跟村民不好交待。
旱情不等人,小春減產已成定局,到五月,就要整田栽秧,一旦錯過了,等不到年底,鄉民們就要餓肚子,淪為災民。
袁謝兩位族長,遣散了族人,各迴各家,各找各媽,該幹嘛幹嘛去。
舜華跟在袁族長身邊,與吳知縣、謝族長、楊族長一起,從鳳凰溪往長江邊走,一路考察修水渠的可行性。
舜華算了一下,修一條四裏路長,五尺寬,六尺深的溝渠,需要挖掘近一萬三千方的泥土,光靠鄉民手裏的扁擔鋤頭,工程量還是很大的。
楊族長為難地說:“這水渠好是好,就是征地麻煩,誰都不願意出讓自家的地……”
吳知縣不高興了:“這是官府的規定,誰敢不遵守?”
覺得太嚴厲了,又說:“征地的人家,官府給免兩年的糧稅,這樣總行了吧?”
楊族長暗暗高興,水渠占用的地方,有小部分是他家的,免三年稅,他可節省不少糧食呢。
舜華在旁邊助攻:“楊族長要看到,水渠流過的坡地,都能改成梯田,一年種兩季,多收多少糧食?
還有,就算不修梯田,溝渠兩岸的山坡地,澆起水來也方便啊。”
楊族長被說服了:“縣尊心係百姓,處處為我等打算,小人再不配合縣尊,就不識好歹了。
縣尊放心,小人迴去就說服村民,把修渠的地方騰出來。”
吳知縣點點頭,表示讚賞。
“這工程量不小,”謝族長心中默算了一下,開口道,“怕是趕不上大春插秧了。”
舜華說:“我們在碼頭鎮上,用了一種吊架和手推車,裝卸貨物方便又快捷,可以做些小型的,用於從溝底往上提土,也可用手推車,從鳳凰溪裏推鵝卵石,用來代替石頭壘在水溝的兩岸。”
袁族長曉得吊架和手推車的作用,也點著頭道:“確實比人工快,急用的話,先挖一條溝,把水引過來,等冬天農閑時,再仔細修築這條溝也行啊,有備無患嘛。”
討論了半天,終於取得了統一的意見,吳知縣與三位族長擊掌盟誓:“幹!”
告別吳知縣,舜華陪著袁族長往迴走,一路解釋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隻有解決了水源,袁家村才能擺脫搶水械鬥的命運。”
臨近袁家村,就見一幫村民遠遠地迎過來,七嘴八舌地搶著說:“鳳凰溪水量太小,根本衝不轉那鐵水龍,怎麽辦?”
舜華見到是縣衙來人,心裏鬆了一口氣。她早上出門前,吩咐周二田去縣衙報案,就說鳳凰溪邊的村子,因水源糾紛,將發生械鬥,請知縣大人速來處理。
晚了,就要出人命。
現在,吳知縣終於到了。
即將再次投入戰鬥的雙方,都停了下來,但者不肯後退。
楊家灣的人怕一後退,對方就要衝上來挖掘水壩。
謝袁兩村的人,抱著誓要搶到水的決心,半步不肯後退。
隻過了一刻鍾,吳知縣和幾個隨從,也騎著馬趕到了,知縣大人連轎子也不坐,直接騎馬來了。
三位族長都站到了路邊,等待縣尊大人到來。
吳知縣跑得汗流浹背,烏紗帽也被撲麵而來的風吹歪了,他在衙役的攙扶下,爬下馬來,儀容不整,顯得十分狼狽。
他來不及整理儀容,先沉著臉問三位族長:“怎麽迴事?”
不用問,他接到的報案內容就是爭水械鬥,天氣幹旱,這段時間,他盡跑鄉下,處理這類糾紛去了。
袁族長上前,三言兩語講清了麵前的形勢:楊家灣建水壩,攔截了下遊兩個村子的水,導致下遊兩個村子的莊稼絕收。
楊家灣的族長也很委屈:“縣尊容稟:楊家灣上遊的村子,村村修水壩,有點良心的,在溪邊建一個堰塘,引溪水到堰塘存起來。
有的村子,直接攔了半條溪的水,開溝引到村子裏去。
更有甚者,如楊家灣上遊的曾家壩子,直接在溪上築了一條壩,把水攔了起來。
楊家灣的這點水,也是跟曾家壩子打了一架,對方才同意放點水下來給我們的。”
拚命得來的水,就要拚命的護住,天王老子來也不好使。
情況還真複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把鳳凰溪兩岸的族長、裏正,請到一起聯合辦公。
吳知縣表示壓力山大。
“三位先把人撤了,咱們坐下來協商,總之,打架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衙役找來一把椅子,吳知縣整了整衣冠,坐下來吩咐道。
三位族長不做聲,吳知縣看了看楊族長:“你先把水壩挖了,讓下遊用上水。”
楊族長脖子一梗就要反駁,吳知縣又說:“先把此地的事處理了,三位再跟我一起去上遊,本官也不能讓你們脹的脹死,渴的渴死。”
楊族長一聽,這才找來一個領頭的,吩咐他,帶人挖開一半的水壩,另在溪邊圍一個水小壩,先應付了縣尊再說。
那領頭的,不情不願地帶人下河挖水壩。
謝袁兩村的人一看,縣尊下了命令,要挖了楊家灣的水壩,哪還忍得住?不待人吩咐,唿啦啦全湧上去了。
就像無數的螞蟻趴在一條青蟲身上,三五下,就把水壩挖開了,跑在後麵的,都沒輪到下鋤的機會。
望著溪水嘩嘩地向下遊流去,謝袁兩村的人都歡唿起來,楊家灣的人卻抹起了眼淚,那也是他們拚了命才搶迴來的水。
舜華覺得很魔幻,守著長江,幾十個村子卻為了一條溪水大打出手,就沒人想過從長江裏引水嗎?
吳知縣望著下首坐著的三位族長,又好氣又好笑:“去年的重陽詩會,三位還在一起把酒言歡,這時候卻揮戈相向,是何道理?”
那有什麽道理?三人身上擔著一族人的生死,別說是朋友了,就是老爹,這時候也不能退讓半步。
舜華在站在袁族長身後,見吳知縣隻顧責備三人,半天講不到點子上,急得舉起了手,表示她要發言。
吳知縣好奇地問:“袁小姐想說什麽?”
舜華指著北邊,問楊族長:“請問楊族長,從溪水拐彎處,到長江邊,有多遠的距離?”
楊族長見她站在袁族長身後,以為她是棋姐兒,態度十分友好:“三四裏路吧。”
“長江的水位,比鳳凰溪水位,是高還是低?”
“這個不曉得哦,”在坐的人都很好奇,楊族長問,“袁小姐問這個做啥?”
“那,再問一句,往年漲大水時,是鳳凰溪的水往長江流,還是長江水倒灌進鳳凰溪?”
“這個,老夫曉得,是長江水倒灌。”
舜華對他點了點頭,轉身麵對吳知縣:“民女覺得,與其在鳳凰溪裏爭那點水,還不如修一條水渠,從長江裏引水到鳳凰溪。
至少,下遊的三個村子能受益,不必為了搶水發生械頭事件。”
吳知縣眼睛一亮:“是極,有那搶水打架的功夫,三村聯合起來,修一條水渠,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袁謝兩位族長覺得可行,隻有楊族長,覺得修水渠要占楊家彎的地,跟村民不好交待。
旱情不等人,小春減產已成定局,到五月,就要整田栽秧,一旦錯過了,等不到年底,鄉民們就要餓肚子,淪為災民。
袁謝兩位族長,遣散了族人,各迴各家,各找各媽,該幹嘛幹嘛去。
舜華跟在袁族長身邊,與吳知縣、謝族長、楊族長一起,從鳳凰溪往長江邊走,一路考察修水渠的可行性。
舜華算了一下,修一條四裏路長,五尺寬,六尺深的溝渠,需要挖掘近一萬三千方的泥土,光靠鄉民手裏的扁擔鋤頭,工程量還是很大的。
楊族長為難地說:“這水渠好是好,就是征地麻煩,誰都不願意出讓自家的地……”
吳知縣不高興了:“這是官府的規定,誰敢不遵守?”
覺得太嚴厲了,又說:“征地的人家,官府給免兩年的糧稅,這樣總行了吧?”
楊族長暗暗高興,水渠占用的地方,有小部分是他家的,免三年稅,他可節省不少糧食呢。
舜華在旁邊助攻:“楊族長要看到,水渠流過的坡地,都能改成梯田,一年種兩季,多收多少糧食?
還有,就算不修梯田,溝渠兩岸的山坡地,澆起水來也方便啊。”
楊族長被說服了:“縣尊心係百姓,處處為我等打算,小人再不配合縣尊,就不識好歹了。
縣尊放心,小人迴去就說服村民,把修渠的地方騰出來。”
吳知縣點點頭,表示讚賞。
“這工程量不小,”謝族長心中默算了一下,開口道,“怕是趕不上大春插秧了。”
舜華說:“我們在碼頭鎮上,用了一種吊架和手推車,裝卸貨物方便又快捷,可以做些小型的,用於從溝底往上提土,也可用手推車,從鳳凰溪裏推鵝卵石,用來代替石頭壘在水溝的兩岸。”
袁族長曉得吊架和手推車的作用,也點著頭道:“確實比人工快,急用的話,先挖一條溝,把水引過來,等冬天農閑時,再仔細修築這條溝也行啊,有備無患嘛。”
討論了半天,終於取得了統一的意見,吳知縣與三位族長擊掌盟誓:“幹!”
告別吳知縣,舜華陪著袁族長往迴走,一路解釋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隻有解決了水源,袁家村才能擺脫搶水械鬥的命運。”
臨近袁家村,就見一幫村民遠遠地迎過來,七嘴八舌地搶著說:“鳳凰溪水量太小,根本衝不轉那鐵水龍,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