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躺在墳墓裏麵,蘇聯人在手術台上痛苦的身影。這是丘吉爾最希望看到的二戰結局。


    丘吉爾表示,要想讓我開辟第二戰場門都沒有。那丘吉爾為什麽要這麽做呢?


    我們上期講到羅斯福在排擠了丘吉爾之後,開始進入了德黑蘭會議的正式內容,但沒有想到,會議剛進入正題沒多久,現場就充滿了火藥味。


    在會議上,斯大林首先介紹了蘇德戰場上的基本情況。緊接著他話風一轉,再一次催促起他的兩個盟友抓緊兌現開辟第二戰場的承諾。


    說到這裏,可能大家就奇怪了。第二,戰場究竟指的是什麽呢?


    原來自從一九四一年德國閃擊蘇聯以來,蘇軍就一直獨自承擔著對德國作戰的艱巨任務。


    可以說,蘇聯當時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斯大林就提出希望盟國英美能夠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從西線對德國作戰,以此來減輕蘇聯的壓力。


    那為什麽要選擇從西線開辟一條戰線對德宣戰呢?因為從法國也就是相對於德國西滅的地方開辟第二戰場,就可以直逼德國的首都柏林。


    這樣一來,原本全身心投入東線戰場,對蘇聯作戰的德國就不得不分散兵力到西線來救自家失火的後院。


    這樣的話,德國就會陷入到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麵,重蹈一戰失敗的後轍。


    但奇怪的是,對於蘇聯提出的要求,作為盟友的英美,卻一拖再拖。


    一九四一年,斯大林就早早的提出了盟國英美能夠開辟第二戰場,從法國登陸。


    但到了一九四二年,英美才答應蘇聯的這一要求。可是從英美答應到做起來,還有漫長的一段距離。


    英美先是從北非登陸,隨後又把開辟第二戰場的時間拖到了一九四三年的上半年,等到了一九四三年一月。


    英美又決定在意大利的西西裏島登陸,從而又拖延了時間。到了一九四三年八月才決定開辟第二戰場,並把時間定到了一九四四年五月,可是到了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份的德黑蘭會議上,丘吉爾又突然變卦了,看到丘吉爾反複無常,出爾反爾斯大林忍不了了。


    斯大林說道,由於你們邦格魯薩克遜人多次說話不算數,我已經對你們不抱希望了了,甚至一度召迴了駐倫敦和華盛頓的大使。


    那麽英美國家為什麽要這麽做呢?這就得談到英美兩國的利益共同點了。


    英美兩國希望蘇聯能夠獨自承擔著抗擊德國的重擔。而他們兩個的話則極力避免與德國主力交鋒,這樣的話就可以積蓄力量到戰爭末期,到時候臨門在提起決定性的一求,拿到最大最多的好處,也就是拿德國來削弱蘇聯的力量和影響力。


    保證戰後,蘇聯不過分強大,用丘吉爾的話來說,那就是德國人躺在墳墓裏麵,而蘇聯則在手術台上痛苦的身影,這才是最符合英美的利益。


    其實關於開辟第二戰場,一九四一年的時候,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確實沒有能力開辟第二戰場的能力。


    因為當時的英國在德國的打擊之下,連自保都成了困難,開辟第二戰場,估計不敢想先活下來再說。


    而美國一九四一年底才剛剛參戰,軍工生產力還沒有完全得到釋放,每一個戰場都在伸手,要軍艦要武器,而且軍隊人數不夠,美國政府正在不斷招募新兵。


    所以此時英美並不具備開辟第二戰場的實力。


    可是到了一九四二年,在接連打贏中途島海戰和瓜島戰役後,英美已經具備了開辟第二戰場的實力。


    可是他們卻不願意這麽做。蘇聯在主要的戰場上抗擊著三百個德國師,而英美的話則在無足輕重的北非戰場上牽製著十幾個德國師。


    但沒有想到,本來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英美兩國卻在德黑蘭會議期間出現了分歧。


    當斯大林在會議中再次要求英國開辟第二戰場,而丘吉爾出爾反爾時,不僅僅斯大林很氣憤,連一向站在英國。


    這邊的美國總統羅斯福也開始受不了了。要知道,美國在此之前在開辟第二戰場的問題上,可是與英國保持著高度的一致。


    那為什麽美國會突然轉變了態度呢?這是因為到了一九四三年,美國的戰略決策出現了兩個重要的變量。


    第一個是改變了過去觀望等待的策略,主張在法國登陸。


    因為當時德國已經在海岸加強了防禦攻勢,如果繼續觀望而不采取措施的話,就會貽誤戰機。


    第二個是美國希望爭取蘇聯,早點參加對日作戰。雖然美國扭轉了太平洋的戰略局勢,但仍然麵臨著巨大的戰爭壓力。


    美國當時還沒有原子彈,無法對日本造成威懾,日本眼見打不贏,於是不要命的和美軍同歸於盡,給美方造成了許多損失。


    雖然美國想來想去,要想讓這場戰爭在更短時間之內,以更少的人力和物力的代價來結束。


    那麽必須依靠蘇聯的力量,讓蘇軍與自己聯手一南一北進攻日本,但國的考慮是這樣子的,不希望開辟第二戰線,太早,也不希望太如果太早的話,就要幫著蘇聯對付德國,此舉會使自身的實力受損,太晚的話,自己就要苦苦對抗。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會造成更多的傷亡。而蘇聯方麵在結束歐洲蘇德戰爭之前不會對日作戰,因為蘇聯軍隊被德國人纏得很緊,蘇聯沒有多餘的力量用來進攻日本。


    所以為了避免在太平洋戰場上造成更多的損失,讓蘇聯對日作戰,美國此時也希望開辟第二戰場,畢竟德國人打起仗來雖然厲害,但是沒有日本人那麽瘋狂,不會想和你玩命。


    當美國總統羅斯福試探性的詢問斯大林,蘇聯能否參加對日作戰時,斯大林卻毫不猶豫的同意了。


    但羅斯福明白,蘇聯願意對日開戰,並不是平白無故的,他肯定是有條件的。


    確實如羅斯福所想的蘇聯表麵上好心幫忙出兵。中國東北對日作戰實際上是為了恢複沙俄時代在中國東北的一切權利。


    但這些是關於美蘇的利益考量,英國自然不會退步,而讓丘吉爾真正下定決心開辟第二戰場的是蘇軍。


    在前線摧枯拉朽的勝利,當時的蘇聯已經贏得了斯大林格勒和庫爾斯克兩大會戰的勝利,蘇聯越來越強大,攻入德國隻是時間問題。


    所以斯大林對丘吉爾說,邱胖子,你聽著明年五月一日之前,你要是不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那麽蘇聯紅軍就不需要你們了,到時候我們完全有能力解放自己的領土。


    我們要解放波蘭,解放德國,解放法國,把紅旗插到英吉利海峽,英國人一聽,那下一步不就是要解放我了嗎?


    我馬上開辟第二戰場,不敢再拖延了英國害怕。再這樣子下去,歐洲大陸都變成蘇聯的自己,到最後啥也撈不到。


    總的來說,第二戰場能夠落實這裏麵有斯大林的努力,還有羅斯福的支持,最關鍵還是形勢的轉變,這就是本期的內容了。


    大家猜猜下一期會講什麽呢?我是韓義與戰國四君子一樣的吉部軍,下期繼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洋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太平洋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