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經曆了兩年多後,來到了一九一六年底,此時德國已經占領了比利時,法國大部國土、波蘭、波羅的海沿岸和白俄羅斯部分地區,摧毀了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如果德國此時能夠再往前推進一步,那麽英法俄協約國就完蛋了,為什麽呢?


    因為戰爭的前線已經離英法俄三國首都特別近了,比利時對岸就是英國本土,德軍已經在法國巴黎外圍,那且德國兵鋒直指俄國首都聖彼得堡。其實這也是為什麽後麵二戰德國能夠快速崛起的原因。


    因為一戰的主要戰場都在法國和俄國,戰爭前線遠離德國。所以說德國本土其實並沒有遭到破壞。而此時,反觀英法俄這邊到目前隻取得馬恩河與凡爾登戰役的勝利,以及俄國所奧匈的勝利,這些和德國所取得的戰績相比,一切都黯然失色。那勝利的天平是不是已經開始向德國傾斜了呢?


    顯然不是,英法俄雖然打不過德國,但他們卻粉碎了德國施裏芬計劃的閃電速勝戰,迫使德國隻能打持久性的陣地戰,從而利用自己雄厚的潛力拖垮德國,拖死德國,因為英國擁有三千四百多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占世界陸地麵積的四分之一,法國擁有接近一千三百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俄國則擁有兩千二百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而德國作為後發國家,殖民地僅有二百五十九萬平方公裏,隻是英法的零頭。


    所以英法俄想憑借這些優勢利用時間,想把德國的血慢慢放幹,那勝利的天平又開始往英法俄三國這邊傾斜了嗎?顯然又不是,雖然形勢對德國不利,英法俄擁有廣大的殖民地人口和資源,但是奈何德國太猛,德國本來是憑借第二次工業革命實力急劇膨脹,實力早就超過了英法俄,短時間內,英法俄三個國家拖垮不了德國,那什麽時候才能夠拖垮德國呢?他們心裏麵其實也沒有底,也沒有什麽把握,隻能苦苦支撐。所以最後的勝利對雙方來講還是很遙遠的,誰也沒有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而在此時,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新的問題又開始爆發了。那到底出了什麽問題呢?那就是經濟凋敝,資源枯竭和國內革命情緒高漲,特別是國內革命,先別說能不能打贏戰爭。如果再把戰爭繼續下去,自己的政權就被國內的革命者推翻了。就像甲午戰爭,清朝其實並不是打不贏日本,隻是怕再繼續打下去,最後被國內的漢人起義推翻,為了自己的統治,隻能屈服,防漢甚於防洋。


    最後的事實證明,因為二月革命的爆發,統治俄國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宣告覆滅,之後資產階級臨時政權,也是因為繼續戰爭的政策,而被布爾什維克人發動十月革命推翻的,德意誌第二帝國也是因為國內十一月革命的爆發,而最終宣告滅亡,所以雙方不得不重視自己在國內政權的統治,問題再打下去可能危及自己的國內統治,怎麽辦呢?那就和談吧。


    於是雙方開始了和平試探英法俄和德國進行和談。德國比較狡猾。他想利用和談來分化英法俄,他覺得隻要法國和俄國當中任意一個國家與自己單獨共和,那麽自己就可以擺脫兩線作戰。這樣的話誰還是自己的對手了,馬上就可以贏得戰爭。


    而此時,英法俄三國之間有矛盾,雙方雖然同屬一個陣營,但是卻互相猜忌,英國把東線視為附屬戰場,要求俄國服從自己西線的戰略利益,漠視俄國戰場的需要,對東線的俄軍坐視不救,俄國一看,你英國也不是什麽好東西,法國也傾向站在英國這一邊,又加上此時俄國國內經濟危機,人民反戰情緒高漲,戰事又不順利,於是就想背著英法單獨與德國和談,你不忍休怪我不義。


    德國此時也想擺脫兩線作戰,也願意和談。而且本來俄國皇後是德國人,俄國國內存在實力較大的親德派。此時,親德派在俄國逐漸占據上風,開始與俄國和談,本來一切進展順利,雙方談的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沒有想到,德國的野心更大。


    在一九一六年十一月五號的時候,發布了波蘭獨立宣言,把從俄國手裏奪得的波蘭幾個省,宣布獨立,這下就直接激怒了俄國,馬上就中斷了和談。德國一看和俄國沒戲了,於是又找到英法,英法雖然不是很懼怕革命,但此時他們國內的生產也遭到了破壞,人力損失,財政危機非常嚴重,也願意與德國和談。而德國想的是,如果自己的和平建議被英法拒絕,那他就可以把戰爭的責任推給英法。然後對全世界說,你們看我是熱愛和平的,英法卻是戰爭販子。


    德國國內不滿戰爭的人一看,原來是英法這兩個混蛋在繼續戰爭,我們錯怪德國當局了,英法兩國的人民一看,人家德國都拿出誠意和談了,你們卻在幹嘛?還想把戰爭繼續下去嗎?這樣的話就會加劇英法兩國政府和人民的對立,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一看,對英法就更沒有好感了。如果你是英法這邊的,此時麵對德國放出的“這一拳二十年的功夫,你們擋得住嗎”?你們擋得住嗎?你會怎麽辦呢?


    但沒有想到英法玩的更絕更狡猾,他們玩弄了一套更狡詐的外交伎倆,你德國不是拿和平問題,讓我左右為難嗎?我接受了你的和談,我那些死掉的人怎麽辦?損失怎麽辦?我不接受吧,你又把戰爭責任推給我。好吧,


    那我就跟你談談什麽是和平,你入侵了那麽多個國家,你先恢複比利時塞爾維亞的獨立,然後再把軍隊從法國、俄國、羅馬尼亞撤走,不然想都別想跟我們和談,德國沒有想到英法會來這一招,讓我把打了兩年多的勝利果實,一下子吐出來,絕對不可能。無論如何,是接受不了的,於是英法又把破壞和平的罪名推給了德國。


    雙方經過一番喧鬧之後,因為利益分歧和分贓不均導致矛盾重重,而且誰也不肯退讓一步。最後發現一切的和談都沒有用,於是又把主和派腳踢開,換上主戰派,繼續打吧。於是,交戰,各國又開始重新立兵秣馬進行新一輪的殊死搏殺。但此時有個國家卻實在承受不住了,直接宣布退出了戰爭。


    那麽這個國家是誰呢?他的退出又會給戰爭帶來什麽影響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洋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太平洋戰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