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第一次世界大戰遠比第二次世界大戰精彩,一戰充滿了戲劇性,把大國之間縱橫捭闔的外交戰略演繹的淋漓盡致。本來在德國宰相俾斯麥的運作下,整個歐洲包括英國,都被俾斯麥玩弄於股掌之中,拉攏奧匈帝國和意大利,聯合俄國,親近英國,製衡法國,防止法德結盟,英法走近。
德國隻需要按照俾斯麥製定的策略穩步發展,稱霸世界隻是時間問題,可是威廉二世卻把俾斯趕下台,威廉二世拋棄了俾斯麥的大陸同盟體係,推行世界政策,疏遠俄國。
本來俄國非常厭惡法國共和製,但俄國被逼的沒有辦法,隻能選擇和法國結盟,俾斯麥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此外,威廉二世又對英國咄咄逼人,動了英國人最核心的兩個東西,那就是海洋霸權和殖民地。
把英國推向了法俄那邊,本來英法、英俄之間因為殖民地問題矛盾重重,最不可能走到一起,結果在威廉二世的操作下,本來是死對頭的英法俄走到了一起,所以一戰充滿了戲劇性。
本來德國的工業實力強於英法俄,德國的鋼鐵產量更是英法俄三個國家的總和,是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國,可是最後卻輸掉了一戰,所以說充滿了戲劇性。我也會花個幾章的篇幅來講講一戰的曆史,閑話少說,我們開始我們的正文。
如果要發動一場世界大戰,說簡單也簡單,隻需要一個小人物的一槍就可以,不知道各位會不會覺得很奇葩,但是事實就是這麽離譜啊。
1914年,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夫婦參加一次軍事演習,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成員,在沿途安排了七名刺客,最終斐迪南被刺殺。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正是這一槍奪走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人說,就算普林西普沒有開這一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依然會發生,因為當時歐洲各國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化,薩拉熱窩事件隻不過是發動戰爭的借口罷了。
也有人覺得,如果普林西普沒有開這一槍,就不可能有一戰,也不可能有二戰。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呢?不管怎麽樣,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之後,奧匈帝國馬上就向塞爾維亞宣戰。
引發了英法俄和德意奧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所以有的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隻不過是歐洲戰爭,是歐洲皇室表兄弟之間的戰爭,幾個老表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那作為帝國繼承人的斐迪南,就那麽容易被刺殺嗎?事情真的就如表麵上那麽簡單嗎?接下來給大家揭秘。
1914年6月28日,一個來自塞爾維亞的19歲青年,不講武德,開槍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斐迪南大意沒有閃,被年輕人偷襲,當場一命嗚唿。事件馬上就上了熱搜,奧匈帝國朝野震動,紛紛指責年輕人不講武德,害老皇帝失去了唯一的一個繼承人。其實塞爾維亞政府早就察覺到有秘密暗殺行動,立刻就向奧匈做了通報,但奧匈政府對此置若罔聞,斐迪南仍一意孤行。結果一意孤行換來的是一命嗚唿。
原本的計劃是這樣子的,六個年輕人負責暗殺行動,六個人依次躲在一條碼頭的路上,在斐迪南的馬車抵達的時候扔炸彈和開槍,但是 前麵四個人瞬間秒慫,瑟瑟不敢發抖就放斐迪南過去了。隻有一個叫查布裏諾維奇的青年扔了一顆炸彈,這哥們的名字好長,就像那個“我叫娜塔莎·尼古拉耶夫·彼得洛娃”,但是隻炸到了一些隨從和吃瓜群眾。查布裏諾維奇一看沒有成功,馬上跳河,結果水太淺,河水隻到腰部位,沒有死成,於是拿起毒藥吃了下去,沒有想到毒藥已過期,失效了,還讓不讓我死了,最後被撈了上來,之後被審判絞死。
這位哥們用他慘痛教訓告誡我們,以後買東西一定要看商品的保質期,不然會被商家坑死。還有就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眾,首要條件就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在遭遇炸彈的時候,司機加大馬力,炸彈隻炸壞了汽車的尾部,斐迪南逃過一劫。如果此時此刻他果斷連夜跑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應該會推遲。但斐迪南仍然不願意改變行程,反而開著敞篷車招搖過市,在訪問了城市禮堂之後,命令馬車出發,到醫院看望被炸傷的隨從人員。不料這個時候司機開錯了路,拐錯了一個彎,不得不停下來,在另外一個拐角處掉頭。
而此時此刻,那個19歲的普林西普正在等著他們,司機表示,剛剛救你一命,現在是時候還了,普林西普連開了幾槍,槍殺了斐迪南大公夫婦,然後他偷扣動扳機自殺,結果手槍卡殼了。打斐迪南的時候,手槍沒有出問題,結果到自己這裏,哢哢在哪兒卡殼,哢哢哢的一摳,卡殼了,然後馬上把毒藥往嘴裏一塞。毒藥和上一個哥們的一樣,也過期了,失效毒不死,自己最後被當場抓住,結果一審發現還沒有20歲,當時法律規定20歲以下不能執行死刑。
普林西普表示頭暈,我想死,怎麽還死不了啊?手槍不允許,毒藥不允許,法律也不允許。什麽叫生不如死?這個就叫生不如死。最後被關進監獄,裏麵衛生和生活質量太差了,最後在一戰快結束的時候才死於肺結核。
1914年,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在薩拉熱窩的街頭,被塞爾維亞黑手社的刺客槍殺,事件立刻就上了熱搜。奧匈舉國上下都想揍塞爾維亞,但是又怕塞爾維亞找幫手,怕塞爾維亞的老大哥俄國揍自己,又氣又慫,憋在心裏麵很不爽。
於是,他也轉頭去找了自己的老大哥德國。德國心想,現在開戰的話,對德國有利,俄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法國和英國其實也不願意打仗,現在不開戰的話,再過幾年,俄國波羅艦隊和戰略鐵路都已經修建完畢,而站在我這邊的奧匈帝國,實力正在衰退,所以打算準備先下手為強,於是慫恿奧匈帝國去打,大哥給你做主,為你撐腰。
在老大哥德國威廉二世的慫恿下,奧匈帝國皇帝表示:“我唯一的繼承人被殺了,現在我們日耳曼兄弟德國給我撐腰,讓我打。於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你敢殺我皇儲,此仇不共戴天,我跟你沒完,塞爾維亞”。
“就算俄國幫你我也不怕,因為我也有大哥幫我,我大哥比你大哥還厲害。我老大哥德國工業實力歐洲第一,鋼鐵產量幾乎是英法俄三國之和,怎麽樣?怕不怕”?
奧匈帝國一向塞爾維亞宣戰,沙皇俄國就不幹了:“你敢打我們斯拉夫哥們,我不要麵子的嗎?我們全都是斯基諾夫維奇,你敢打他就是打我”。
但是俄國內心還是比較擔心的,於是對法國說:“你可一定幫我,如果和德國、奧匈帝國撕破臉皮,我就隻有你了,你會給我安全感嗎?你會對我不離不棄嗎”?
法國表示:“我對天發誓,一定不離不棄”。
在法國鄭重承諾之下,俄國稍微放心了,心想:“這貨應該不像意大利和英國一樣,兩麵三刀”。
法國還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愛。在俄國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法國人送來了溫暖,法國總統和總理不遠千裏,專門跑了一次俄國:“兄弟,我來給你撐場子”。
於是俄國開始硬氣起來,馬上向奧匈帝國宣戰。
奧匈一聽:“那我也向你宣戰。”
一聽到俄國已經向奧匈帝國宣戰,德國就不幹了:“你想打我日耳曼哥們兒,就是打我啊,你趕緊取消宣戰”。
俄國表示:“我就不取消,你丫的”。
德國表示:“好,算你狠”。
於是德國轉手也向俄國宣戰。這個時候,法國就不幹了,我跟俄國是哥們,我們倆是協約國,而且你德國之前那麽欺負我,連我們家的皇帝也被你抓了,還讓我們賠50億法郎,還割我們的土地,把我們往死裏整,現在又欺負我哥們兒,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敢向我哥們宣戰,我向你們倆宣戰。
於是法國向德國和奧匈宣戰之後,歐洲局勢完全失控。各國都在進行戰爭準備,戰爭一觸即發。
而此時,有個國家卻躲在暗處觀察著這一切,你知道這個國家是誰嗎?這個國家就是英國。
由於薩拉熱窩事件,德奧和法俄互相宣戰,局勢完全失控。而此時法俄的盟友英國卻按兵不動,暗中注視著這一切。英國早就看到德國生產能力比自己強大,海軍早晚要被德國超過,對自己不利,還不如早點下手為強。但是英國又想保存實力,想讓德、奧、法、俄四個國家互相損耗實力,最好能夠四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力。
他表示,這可是我的傳統,所以英國的態度最初是很矛盾的。於是他決定先觀察觀察,先迷惑各方,把自己偽裝成中立,開始挑撥離間。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在開戰兩天前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見麵時說到,英國將竭盡全力保持中立,不卷入戰爭。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自小在英國長大,對英國還是有一些好感,所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話給了他一個錯覺。那就是他覺得英國會中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以為英國對德國的態度是友好的,有同情心的。以前這塊地區(塞爾維亞)發生衝突時,英國也保持中立,這一次應該也會這樣。
於是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兄立就放心大膽的發動對塞爾維亞還有法國、俄國的戰爭。可是呢,英國轉頭又找到法俄,保證給予支持,慫恿他們對德奧作戰,給法俄壯膽。此外,英國外交大臣暗示俄國,德國軍事行動的重心將從西方轉向東方。俄國一聽,東方?哪個倒黴蛋在德國的東邊呢?仔細一看,原來那個倒黴蛋就是自己,馬上緊張起來。英國一看俄國的情緒被自己調動起來了,馬上唆使俄國積極發動戰爭,保衛塞爾維亞。
俄國覺得英國不會倒向德國,結果英國是妥妥的兩麵人。雖然我和你們法、俄兩國是協約國,但是絲毫不影響我坑你們。當所有的大國把手裏的底牌打出去收不迴來的時候,英國才暴露真實的麵目。
英國的真實意圖是,如果隻是俄澳衝突,英國會中立,但是德法卷入的話,他就站在法俄這邊。當威廉二世知道英國真正的意圖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感情被英國佬欺騙了,可以不愛,但是請不要欺騙和傷害。這下德國皇帝的心情更不好了。
威廉二世憤怒的說道,英國是在認為我們陷入絕境而走投無路時才向我們攤牌的,這個下賤的唯利是圖的惡棍,拚命用各種花言巧語來欺騙我們,他還罵英國外交大臣是一隻可惡透頂的狗仔。果然,英國人的嘴騙人的鬼,但此時為時已晚,奧匈帝國已向塞爾維亞宣戰兩天,軍隊都已經開進塞爾維亞境內了,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已經不可能挽迴了。
德國下錯了最重要的一步棋,之後英國也等來了借口。當德國進攻了中立的小國比利時,英國瘋狂艾特德國,比利時國王是我舅舅,你德國打比利時,你這不就是打我嗎?
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還有俄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表兄弟,比利時國王是他們三人的舅舅,等於這幾個外甥打仗拿舅舅說話,你打我舅舅就是打我,就是打我。於是英國也宣戰。那麽狡猾的英國真的願意損耗自己的實力對抗德國嗎?
德國隻需要按照俾斯麥製定的策略穩步發展,稱霸世界隻是時間問題,可是威廉二世卻把俾斯趕下台,威廉二世拋棄了俾斯麥的大陸同盟體係,推行世界政策,疏遠俄國。
本來俄國非常厭惡法國共和製,但俄國被逼的沒有辦法,隻能選擇和法國結盟,俾斯麥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發生了。此外,威廉二世又對英國咄咄逼人,動了英國人最核心的兩個東西,那就是海洋霸權和殖民地。
把英國推向了法俄那邊,本來英法、英俄之間因為殖民地問題矛盾重重,最不可能走到一起,結果在威廉二世的操作下,本來是死對頭的英法俄走到了一起,所以一戰充滿了戲劇性。
本來德國的工業實力強於英法俄,德國的鋼鐵產量更是英法俄三個國家的總和,是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第一的強國,可是最後卻輸掉了一戰,所以說充滿了戲劇性。我也會花個幾章的篇幅來講講一戰的曆史,閑話少說,我們開始我們的正文。
如果要發動一場世界大戰,說簡單也簡單,隻需要一個小人物的一槍就可以,不知道各位會不會覺得很奇葩,但是事實就是這麽離譜啊。
1914年,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夫婦參加一次軍事演習,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成員,在沿途安排了七名刺客,最終斐迪南被刺殺。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正是這一槍奪走了幾千萬人的生命,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有人說,就算普林西普沒有開這一槍,第一次世界大戰依然會發生,因為當時歐洲各國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化,薩拉熱窩事件隻不過是發動戰爭的借口罷了。
也有人覺得,如果普林西普沒有開這一槍,就不可能有一戰,也不可能有二戰。你更認同哪一種觀點呢?不管怎麽樣,薩拉熱窩事件發生之後,奧匈帝國馬上就向塞爾維亞宣戰。
引發了英法俄和德意奧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所以有的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隻不過是歐洲戰爭,是歐洲皇室表兄弟之間的戰爭,幾個老表為了爭奪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那作為帝國繼承人的斐迪南,就那麽容易被刺殺嗎?事情真的就如表麵上那麽簡單嗎?接下來給大家揭秘。
1914年6月28日,一個來自塞爾維亞的19歲青年,不講武德,開槍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斐迪南大意沒有閃,被年輕人偷襲,當場一命嗚唿。事件馬上就上了熱搜,奧匈帝國朝野震動,紛紛指責年輕人不講武德,害老皇帝失去了唯一的一個繼承人。其實塞爾維亞政府早就察覺到有秘密暗殺行動,立刻就向奧匈做了通報,但奧匈政府對此置若罔聞,斐迪南仍一意孤行。結果一意孤行換來的是一命嗚唿。
原本的計劃是這樣子的,六個年輕人負責暗殺行動,六個人依次躲在一條碼頭的路上,在斐迪南的馬車抵達的時候扔炸彈和開槍,但是 前麵四個人瞬間秒慫,瑟瑟不敢發抖就放斐迪南過去了。隻有一個叫查布裏諾維奇的青年扔了一顆炸彈,這哥們的名字好長,就像那個“我叫娜塔莎·尼古拉耶夫·彼得洛娃”,但是隻炸到了一些隨從和吃瓜群眾。查布裏諾維奇一看沒有成功,馬上跳河,結果水太淺,河水隻到腰部位,沒有死成,於是拿起毒藥吃了下去,沒有想到毒藥已過期,失效了,還讓不讓我死了,最後被撈了上來,之後被審判絞死。
這位哥們用他慘痛教訓告誡我們,以後買東西一定要看商品的保質期,不然會被商家坑死。還有就是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吃瓜群眾,首要條件就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
在遭遇炸彈的時候,司機加大馬力,炸彈隻炸壞了汽車的尾部,斐迪南逃過一劫。如果此時此刻他果斷連夜跑路,第一次世界大戰應該會推遲。但斐迪南仍然不願意改變行程,反而開著敞篷車招搖過市,在訪問了城市禮堂之後,命令馬車出發,到醫院看望被炸傷的隨從人員。不料這個時候司機開錯了路,拐錯了一個彎,不得不停下來,在另外一個拐角處掉頭。
而此時此刻,那個19歲的普林西普正在等著他們,司機表示,剛剛救你一命,現在是時候還了,普林西普連開了幾槍,槍殺了斐迪南大公夫婦,然後他偷扣動扳機自殺,結果手槍卡殼了。打斐迪南的時候,手槍沒有出問題,結果到自己這裏,哢哢在哪兒卡殼,哢哢哢的一摳,卡殼了,然後馬上把毒藥往嘴裏一塞。毒藥和上一個哥們的一樣,也過期了,失效毒不死,自己最後被當場抓住,結果一審發現還沒有20歲,當時法律規定20歲以下不能執行死刑。
普林西普表示頭暈,我想死,怎麽還死不了啊?手槍不允許,毒藥不允許,法律也不允許。什麽叫生不如死?這個就叫生不如死。最後被關進監獄,裏麵衛生和生活質量太差了,最後在一戰快結束的時候才死於肺結核。
1914年,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在薩拉熱窩的街頭,被塞爾維亞黑手社的刺客槍殺,事件立刻就上了熱搜。奧匈舉國上下都想揍塞爾維亞,但是又怕塞爾維亞找幫手,怕塞爾維亞的老大哥俄國揍自己,又氣又慫,憋在心裏麵很不爽。
於是,他也轉頭去找了自己的老大哥德國。德國心想,現在開戰的話,對德國有利,俄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法國和英國其實也不願意打仗,現在不開戰的話,再過幾年,俄國波羅艦隊和戰略鐵路都已經修建完畢,而站在我這邊的奧匈帝國,實力正在衰退,所以打算準備先下手為強,於是慫恿奧匈帝國去打,大哥給你做主,為你撐腰。
在老大哥德國威廉二世的慫恿下,奧匈帝國皇帝表示:“我唯一的繼承人被殺了,現在我們日耳曼兄弟德國給我撐腰,讓我打。於是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你敢殺我皇儲,此仇不共戴天,我跟你沒完,塞爾維亞”。
“就算俄國幫你我也不怕,因為我也有大哥幫我,我大哥比你大哥還厲害。我老大哥德國工業實力歐洲第一,鋼鐵產量幾乎是英法俄三國之和,怎麽樣?怕不怕”?
奧匈帝國一向塞爾維亞宣戰,沙皇俄國就不幹了:“你敢打我們斯拉夫哥們,我不要麵子的嗎?我們全都是斯基諾夫維奇,你敢打他就是打我”。
但是俄國內心還是比較擔心的,於是對法國說:“你可一定幫我,如果和德國、奧匈帝國撕破臉皮,我就隻有你了,你會給我安全感嗎?你會對我不離不棄嗎”?
法國表示:“我對天發誓,一定不離不棄”。
在法國鄭重承諾之下,俄國稍微放心了,心想:“這貨應該不像意大利和英國一樣,兩麵三刀”。
法國還用行動證明了他的愛。在俄國最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法國人送來了溫暖,法國總統和總理不遠千裏,專門跑了一次俄國:“兄弟,我來給你撐場子”。
於是俄國開始硬氣起來,馬上向奧匈帝國宣戰。
奧匈一聽:“那我也向你宣戰。”
一聽到俄國已經向奧匈帝國宣戰,德國就不幹了:“你想打我日耳曼哥們兒,就是打我啊,你趕緊取消宣戰”。
俄國表示:“我就不取消,你丫的”。
德國表示:“好,算你狠”。
於是德國轉手也向俄國宣戰。這個時候,法國就不幹了,我跟俄國是哥們,我們倆是協約國,而且你德國之前那麽欺負我,連我們家的皇帝也被你抓了,還讓我們賠50億法郎,還割我們的土地,把我們往死裏整,現在又欺負我哥們兒,是可忍,孰不可忍,你敢向我哥們宣戰,我向你們倆宣戰。
於是法國向德國和奧匈宣戰之後,歐洲局勢完全失控。各國都在進行戰爭準備,戰爭一觸即發。
而此時,有個國家卻躲在暗處觀察著這一切,你知道這個國家是誰嗎?這個國家就是英國。
由於薩拉熱窩事件,德奧和法俄互相宣戰,局勢完全失控。而此時法俄的盟友英國卻按兵不動,暗中注視著這一切。英國早就看到德國生產能力比自己強大,海軍早晚要被德國超過,對自己不利,還不如早點下手為強。但是英國又想保存實力,想讓德、奧、法、俄四個國家互相損耗實力,最好能夠四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力。
他表示,這可是我的傳統,所以英國的態度最初是很矛盾的。於是他決定先觀察觀察,先迷惑各方,把自己偽裝成中立,開始挑撥離間。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在開戰兩天前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弟弟見麵時說到,英國將竭盡全力保持中立,不卷入戰爭。
德國皇帝威廉二世自小在英國長大,對英國還是有一些好感,所以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話給了他一個錯覺。那就是他覺得英國會中立。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以為英國對德國的態度是友好的,有同情心的。以前這塊地區(塞爾維亞)發生衝突時,英國也保持中立,這一次應該也會這樣。
於是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兄立就放心大膽的發動對塞爾維亞還有法國、俄國的戰爭。可是呢,英國轉頭又找到法俄,保證給予支持,慫恿他們對德奧作戰,給法俄壯膽。此外,英國外交大臣暗示俄國,德國軍事行動的重心將從西方轉向東方。俄國一聽,東方?哪個倒黴蛋在德國的東邊呢?仔細一看,原來那個倒黴蛋就是自己,馬上緊張起來。英國一看俄國的情緒被自己調動起來了,馬上唆使俄國積極發動戰爭,保衛塞爾維亞。
俄國覺得英國不會倒向德國,結果英國是妥妥的兩麵人。雖然我和你們法、俄兩國是協約國,但是絲毫不影響我坑你們。當所有的大國把手裏的底牌打出去收不迴來的時候,英國才暴露真實的麵目。
英國的真實意圖是,如果隻是俄澳衝突,英國會中立,但是德法卷入的話,他就站在法俄這邊。當威廉二世知道英國真正的意圖之後,才發現自己的感情被英國佬欺騙了,可以不愛,但是請不要欺騙和傷害。這下德國皇帝的心情更不好了。
威廉二世憤怒的說道,英國是在認為我們陷入絕境而走投無路時才向我們攤牌的,這個下賤的唯利是圖的惡棍,拚命用各種花言巧語來欺騙我們,他還罵英國外交大臣是一隻可惡透頂的狗仔。果然,英國人的嘴騙人的鬼,但此時為時已晚,奧匈帝國已向塞爾維亞宣戰兩天,軍隊都已經開進塞爾維亞境內了,事情到了這一步,就已經不可能挽迴了。
德國下錯了最重要的一步棋,之後英國也等來了借口。當德國進攻了中立的小國比利時,英國瘋狂艾特德國,比利時國王是我舅舅,你德國打比利時,你這不就是打我嗎?
實際上,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五世跟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還有俄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都是表兄弟,比利時國王是他們三人的舅舅,等於這幾個外甥打仗拿舅舅說話,你打我舅舅就是打我,就是打我。於是英國也宣戰。那麽狡猾的英國真的願意損耗自己的實力對抗德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