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爆發。正當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場持久戰時,美軍卻僅用43天就將薩達姆的百萬大軍殺的是丟盔棄甲,斃傷一軍高達十萬人,俘虜約八萬人,而美方死傷僅千餘人,其中近一半人還是非戰鬥傷亡。這是什麽概念?


    相當於伊軍要付出100人的代價才能必傷一個對手,付出300人的代價才能勉強幹掉一個對手。如此誇張的戰損比直接震驚了全世界。那麽,伊拉克為何輸得如此之慘?而美國又是如何做到的呢?這還要從薩達姆侵略科威特開始說起。


    1988年8月,兩伊戰爭結束,這場在事後看來毫無意義的戰爭讓伊拉克背負了700億美元的外債,而當時的伊拉克因為與伊朗的戰爭,油田幾乎全部被毀,石油產量大降。每年的石油收入僅100億美元,也就是說,就算不吃不喝,薩達姆也要用上七年的時間才能把債給還了。


    為了填補窟窿,薩達姆找到了科威特王室,說,我替你們擋住了伊朗的擴張,你們出錢是理所當然的。我現在手頭緊,不如欠你們科威特的140億貸款就一筆勾銷吧。140億美元可不是小數字,這麽一大筆錢,薩達姆想賴賬,科威特自然不同意,最終會談是不歡而散。


    後來,薩達姆又希望歐佩克通過降低石油產量,把國際油價抬到18美元一桶,這樣自己才能多賺點。這個想法挺好,但是科威特和敘利亞不配合,科學兩國當時不僅沒有減產,反而通過擴大產能把油價打到了十美元一桶。這麽一搞,就沒人找伊拉克買石油了。薩達姆賺了個寂寞。見科威特是油鹽不進,薩達姆心懷不滿,你給我等著。科威特是一個隻有1.78萬平方公裏的國家,麵積比北京稍微大一點。


    1990年時,科威特人口僅有167萬,還不到北京的十分之一。但就是這麽一個小國,土地下麵卻全是油氣,其中石油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百分之八。可以說,科威特就是一個浮在石油上的國家。通過油氣出口,科威特積累了一千億美元的國外資產和80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如果吞並科威特,薩達姆不僅可以立即還清債務,他還有一大筆錢能用來揮霍。既然是有利可圖,一個大膽的計劃便在薩達姆的腦中冒了出來。


    1990年7月,薩達姆緊急召見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格拉斯皮。在會談中,薩達姆向格拉斯皮抱怨科威特如何不地道,損害了伊拉克的利益。格拉斯皮當時正準備迴美國休假,心不在焉,聽到薩達姆的抱怨之詞,格拉斯皮還以為他說的是石油減產的事兒,便對薩達姆說,我們對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衝突沒有看法。薩達姆當時一門心思想著如何修理科威特,聽到格拉斯皮的答複也產生了誤會,以為美國不會插手。


    於是,在會談結束不久,薩達姆便派自己的副手,時任伊拉克革命委員會副主席的杜裏與科威特王儲薩巴赫又展開了新一輪談判。談判期間,杜裏咄咄逼人,聲稱伊拉克已經準備動武,如果科威特不想挨揍,就拿出100億美元息事寧人。


    麵對伊拉克的恫嚇,薩巴赫表示可以交錢,但必須打九折,也就是給90億。為什麽要還價10億呢?在薩巴赫看來,坐地起價,就地還錢天經地義。你薩達姆獅子大開口,科威特就得照單全收,傳到國際上,豈不是讓人笑死?科威特需要用這10億美元的還價來維持最後的一絲尊嚴。討價還價,這本來是很正常的行為,然而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薩達姆聽說科威特砍了10億美元後,居然是勃然大怒,說科威特膽敢還價是對自己的藐視,找打!因而在談判結束兩天後,薩達姆便發動了對科威特的入侵。


    1990年8月2日,10萬名伊軍閃擊科威特,科威特隻有2萬軍隊,所以這場戰鬥毫無懸念。當天下午,科威特王室流亡沙特,伊軍占領科威特全境,薩達姆高調宣布科威特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


    8月2日中午,伊拉克吞並科威特的消息傳到美國,美國總統老布什聽後十分吃驚,因為有情報顯示,伊軍正在科威特與沙特的邊境線上集結,大有入侵之勢。伊拉克加上科威特的石油產量,這就已經很恐怖了。如果再讓薩達姆拿下沙特的油田,他就能掌握全球百分之四十左右的石油出口,這是美國政府絕不能接受的。


    為此,不時緊急聯係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並達成共識,發表了聯合聲明,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從科威特撤軍。隨後,布什總統又簽署了“沙漠盾牌”行動計劃,派出兩支航母編隊和一個空降旅,前往波斯灣和沙特威懾薩達姆。


    1990年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1號決議,決定對伊拉克實施經濟製裁。同一天,美國宣布凍結伊拉克的海外資產,並禁止美伊間的所有貿易往來,蘇聯則停止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和軍事援助。至此,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各方麵都陷入了極端孤立的狀態。麵對美國的插手和聯合國的製裁,薩達姆盡顯狂人本色,毫不讓步。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軍隊擴充至百萬之眾,擁有5000多輛各型坦克、8000多輛裝甲車、大口徑火炮3500枚、700多架戰機,還有大量從歐洲進口的先進導彈。更重要的是,薩達姆還花重金請法國人幫忙建設了一套極為完善的防空係統,擁有四個防空作戰中心、16個對空攔截引導中心、70多個防空戰線指揮部、多枚防空導彈,外加7000多座防空炮。


    這些單位並非孤立的,而是通過作戰中心用網絡進行連接,其技術水平在當時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估計是覺得自己手上有些籌碼,薩達姆口放狂言說伊拉克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真要開打啊,就算十換一,也能幹掉10萬美軍,到時候美國會因為無法承受巨大的傷亡而爆發大規模反戰遊行,最終美國政府會因為民意而退兵言和。


    如果以當時的眼光來看,薩達姆的判斷一點毛病都沒有,因為就在不久之前,蘇聯剛在阿富汗吃了虧,而再往前推十幾年,美國也在越南折了戟,兩個超級大國都栽在了小國身上,這在無形之中就給了世人一個錯誤的信號,所謂超級大國也不過如此。薩達姆認為隻要國土縱深夠大,就可以讓超級大國陷入戰爭泥潭不能自拔,認為隻要不怕犧牲,就可以打贏超級大國。


    實際上,當時就連美國人也認為一旦全麵開戰,傷亡必定不小。為此,美國政府在戰前準備了1萬個裹屍袋和數萬個傷病床位,不過我們從中也能看出一點,那就是老布什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要收拾薩達姆,即便戰爭可能會導致數萬人傷亡,也在所不惜。


    1991年1月9日,在經濟製裁的四個多月後,美國國務卿貝克和伊拉克外長阿齊茲在日內瓦舉行戰前的最後一次會晤。不出意外,談判談崩了。


    1月16日,老布什簽署國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在這之前的四個多月,薩達姆篤定美國不敢打仗,美國人怕死,美國承受不起損失,因此伊拉克方麵是毫無作為。當時伊拉克情報部門的負責人曾向薩達姆提交了一份報告,用詳細的數據說明伊拉克將無法承受美國的軍事打擊,並隱晦的建議薩達姆認慫。但薩達姆看完報告後還是堅持己見,我們死得起,而美國人不行。美國是一個很脆弱的國家,他們承受不了大量士兵的死亡。相比薩達姆的碌碌無為,美國人在這段時間裏就很忙碌了,前麵說過,美國政府在戰前其實也是心裏沒底,為了確保穩贏,美國憑借強大的投送能力,日夜不停的向中東送去了43萬大軍。為了減小民意對戰爭的影響,美國國會人權小組還邀請了一位15歲的科威特女孩在國會發表了聲淚俱下的演講。


    根據美國媒體事後的披露,這名科威特女孩的身份並不簡單,她其實是科威特駐美國大使的女兒,他在美國國會發表的演講也是虛構的。但那時候的人並不知道。美國民眾在電視上看到科威特女孩痛斥伊拉克士兵的暴行,如伊軍士兵殘害嬰兒後,無不是義憤填膺,支持布什政府動武的人有百分之三十七,迅速升至百分之五十。


    另外,聯合國安理會還在1990年11月29日通過了第678號決議。根據第678號決議,美國可以以一切必要手段執行第660號決議,也就是可以打著聯合國的旗號合法出兵伊拉克。有了安理會的授權,效果就是不一樣,一些原本主張“在阿拉伯內部解決這場衝突,反對外部幹涉”的阿拉伯國家陸續轉變立場,出兵支持美國。


    海灣戰爭期間,除美國外,還有十幾個國家派兵參戰。聯合國軍的總兵力有多種說法,但至少也有66萬。裝備方麵,聯軍共有九個航母編隊,其中美國六個,英國兩個,法國一個。坦克約3700輛,其中美國20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包括了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59架,b-52轟炸機40架,另有戰艦247艘。安理會的上方寶劍拿到了,國內民意傾向於開戰,前線美軍也部署到位了,薩達姆還是拒絕撤出科威特。


    一切準備就緒。1991年1月16日深夜,隨著薩達姆再一次拒絕撤兵,海灣戰爭拉開了序幕。美軍首先出動24架f-4g電子戰機,對伊拉克邊境地區進行強烈的電磁幹擾。受到幹擾,一眨眼的功夫,薩達姆引以為傲的防空係統便徹底癱瘓。


    然而,這隻是戰前熱身罷了。隨後,大量f-15、f-16戰機進入戰場,清理空域,為後續的轟炸行動掃清障礙。伊拉克人這時候才深刻的感受到什麽叫做絕望。


    1月17日淩晨,十架美軍f-117隱形轟炸機利用夜色掩護,直接飛抵巴格達上空,對下方的指揮中心、發電廠等戰略目標進行了轟炸。作為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擁有極為嚴密的防空網,但因為防空係統癱瘓,看不到對手,伊軍的防空火炮隻能對著空中是亂打儀器。當天,美n電視台駐巴格達的記者向全世界直播了轟炸過程,這也是人類曆史上第一場被實況直播的戰爭。


    借由電視機的普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觀眾看到了這樣一幕。新聞發布會上,美軍指揮官指著電視屏幕上的一棟建築說,現在大家看到的是位於巴格達的伊拉克空軍指揮部,我們會在這裏丟下一枚炸彈,然後鏡頭切換到電視屏幕上。美軍的f-117隱身戰鬥轟炸機投放的激光製導炸彈上裝有攝像頭,可以清楚的看到伊拉克空軍指揮部被命中的瞬間。


    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隻不過轟炸目標由伊軍指揮部變成了機場、橋梁和工廠。除了出動f-117進行轟炸外,美軍還派出700架常規戰機對伊拉克境內的多個戰略目標進行了轟炸,這其中甚至還包括提前從美國本土起飛的b-52戰略轟炸機。這些b-52用15個小時從美國飛至伊拉克完成轟炸後,又掉頭飛迴了美國,來迴近2200公裏的路程,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曆史上距離最長的轟炸任務。


    從16日深夜至17日清晨,美軍戰機不停歇的盤旋在伊拉克上空,由於空域狹小,一度還出現了戰機排隊等候的情況。同一時間,美軍停泊在波斯灣和紅海的軍艦向伊拉克境內發射的122枚戰斧導彈,這種導彈在發射後可以以超過800公裏的時速做超低空飛行,躲避雷達的探測,然後精準命中1000公裏外的目標。美軍高度密集且精準的轟炸讓伊軍是茫然無措,伊軍的防空導彈和防空炮麵對美軍的隱形戰機形同虛設,而伊軍的戰機許多還未起飛就已經被提前摧毀,少部分僥幸飛上天的飛機也因為沒有雷達製導,在天上成了無頭蒼蠅。


    被美軍布置在沙特的防空係統一一精準擊落,美軍的這套打法,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被以色列空軍和美國海軍用於實戰了。如果薩達姆精於軍事,早做準備,不至於開戰之後被打得如此狼狽。


    但很不湊巧,早年挨揍的那兩位老阿薩德和卡紮菲與薩達姆都有矛盾,仇人倒黴,開箱邊慶祝都來不及,薩達姆又怎麽會有閑心研究什麽叫現代化戰爭呢?


    1月17日的轟炸結束後,美軍又持續轟炸了30多天。這30多天的轟炸,被稱作“沙漠風暴”行動。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伊拉克淪為美軍狂歡的修羅場。美軍摧毀完伊拉克的機場、工廠、水廠、發電站、水庫、橋梁等重點單位後,又將目標轉向了伊拉克的地麵部隊,用數萬顆集束炸彈對地麵上的伊軍人員和各種車輛進行了毀滅性打擊。


    據統計,在空襲期間,伊拉克損失了1685輛坦克、950輛裝甲車、1485枚火炮,這幾乎是伊拉克陸軍重火力的半壁江山。麵對美軍的降維打擊,伊拉克人絕望了。


    在一個極端的案例中,伊拉克工人剛剛修複被摧毀的巴士拉發電站,但沒過多久,美軍又將發電站摧毀。之後的30多天裏,巴士拉發電站又被反複轟炸了11次。持續的轟炸意味著拉克沒有任何機會去修複那些遭到轟炸的軍用及民用設施,而受此影響,整個伊拉克斷水斷電,社會陷入停擺狀態。


    不過,薩達姆此時依舊是盲目樂觀,他認為美軍最終是要與自己打陸戰的,隻要打陸戰,自己就有機會翻盤。為此,薩達姆先是向科威特增兵至42個師,而後又向波斯灣傾倒了數百萬桶原油,企圖以整個科威特作為籌碼,逼迫美軍與他在陸地上決戰。然而,薩達姆想多了,即便是陸戰,美軍也能碾壓伊軍。


    1991年2月24日,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發起地麵進攻。正式行動之前,聯軍在科威特近海進行了兩棲登陸演習,以此迷惑薩達姆,讓他誤以為聯軍會從海上實施登陸作戰。但事實上,聯軍真正的主攻方向是沙特與伊科邊境線的西側。聯軍將從這裏北上深入伊拉克境內,然後再掉頭向東,從背後截斷伊軍退路。


    這個進攻路線由於形似拳擊中的左勾拳,因此行動代號便被命名為“左勾拳”。行動開始後,聯軍兵分多路突擊。阿拉伯國家東線,聯合部隊沿海岸向北進攻,占領科威特市。美軍第一陸戰遠征部隊從沙科邊界肘部向北進攻,奪取穆特拉山口,切斷科威特市通往科東北部的道路,將伊軍主力吸引到科威特。阿拉伯國家北線聯合部隊,從沙科邊界西段向阿裏塞米姆機場方向進攻,協同友鄰部隊消滅科威特境內的伊軍。


    美軍第七軍實施主要突擊,從巴庭幹河以西向北推進,直插伊拉克縱深,而後與其左鄰第18空降軍協同作戰,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約八個師圍殲在巴士拉以南地區,美軍第18空降軍實施輔助突擊。從沙伊邊境。出入至右發拉底河岸,控製塞馬沃以東通往巴格達的巴號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內的伊軍部隊,協同美軍第七軍殲滅軍共和國衛隊。麵對多路並進的聯軍,伊軍地麵部隊因為此前的不間斷轟炸,早已經無心作戰,在聯軍的攻勢下一觸即潰。伊軍隻有精銳部隊共和國衛隊對聯軍的攻勢進行了頑強抵抗,但他們的t-72坦克無論是火力,還是射程都不如美軍的m1a1主戰坦克。


    比如2月25日的一場遭遇戰中,美軍12輛坦克被35輛伊軍坦克包圍,最後卻是伊軍坦克全軍覆沒,而美軍這邊零損傷。在另一場戰鬥中,美軍第七軍與伊軍的精銳部隊麥地那遭遇,結果僅40分鍾,麥地那就全麵潰敗,100多輛坦克被炸成廢銅爛鐵。


    貝卡古地戰役期間,敘利亞軍隊使用t-72坦克曾一度搭製了裝備美製主戰坦克的以色列軍。然而時過境遷,t-72這會兒已經落伍了。m1a1上裝備的熱成像係統,使得美軍可以在兩公裏外就能看到敵方目標,加上m1a1的主炮射程也比t-72遠,美軍可以搶在一軍開火之前搶先將其擊毀。


    為了抵消技術的不足,伊軍想出了貼身肉搏的戰法,但即便是近距離開炮,伊軍坦克也無法有效擊穿m1a1裝備的平鈾裝甲。除了用坦克碾壓伊軍外,美軍還出動大量武裝直升機四處遊弋,對伊軍進行獵殺。見白天打不過薩達姆,下令夜戰。


    但到了夜晚,美軍的優勢更大,因為美軍普遍配備了夜視裝置,而伊軍沒有。美軍日夜不休的進攻讓伊軍沒有任何喘息的機會。


    薩達姆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等了那麽久的陸戰竟然也被全麵碾壓。不得已之下,薩達姆隻好命令伊拉克軍隊撤出科威特。在撤出之前,按照薩達姆的指示,伊軍點燃了科威特境內的700多座油井,頓時,整個科威特都籠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


    據當時的聯軍飛行員迴憶:從空中看去,科威特完全就是一個燃燒的地獄。戰後,人們為了撲滅這場石油大火,花了整整八個月的時間,沒有製空權,地麵作戰還被碾壓,伊軍的心理防線徹底動搖。但薩達姆不願意承認失敗,為了挽迴敗局,他又想到一個破局之法,那就是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導彈,隻要惹惱了以色列,讓他出兵報複,到時候整個中東就會亂成一鍋粥,多國聯軍必將分崩離析。


    果然,以色列在遭到襲擊後立即開始著手準備報複。美國政府得知此事非常緊張。若是阿拉伯國家因為以色列的參戰而退出聯盟,戰力損失,倒是可以忽略不計,但如果沒有這些國家提供的軍事基地和港口,美軍這仗就沒法打了。


    為此,美國政府一麵通過外交途徑,阻止以色列不要對伊拉克動武,一麵抽掉多達百分之四十的作戰飛機,在伊拉克西部的茫茫沙漠之中尋找飛毛腿導彈發射車,並將他們摧毀。在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後,美國人總算是保住了聯盟。戰爭繼續。


    2月27日,聯軍對撤退中的伊拉克部隊進行了猛烈攻擊。為了躲避攻擊,伊軍刻意選擇夜間行動,但伊拉克人似乎忘了美軍有夜視儀,而車隊在夜間行動又不敢開燈,速度慢的如同蝸牛一樣,結果,擁擠在公路上的車隊成了美軍的活靶子,炸彈落下後,車輛成了烤箱,伊軍官兵成了人肉燒烤,現場是慘不忍睹,等到天亮,現場的慘象把美軍也嚇了一跳。公路上擠滿了一眼望不到頭的各式車輛,這些車輛全部被炸成了廢鐵。自從海灣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一直強調自己是正義之師,可是在死亡公路事件後,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評估戰爭,因為伊軍實在是不堪一擊,如果繼續打下去,必然會演變成屠殺,而一旦讓公眾看到了戰場上的慘烈景象,勢必又會在美國國內乃至全世界掀起一場反戰浪潮。


    2月28日,在地麵行動開始100個小時後,美軍政府單方麵宣布停火,並決定不再繼續深入伊拉克,推翻薩達姆的統治。布什總統認為,薩達姆在遭受重挫後,其統治已經搖搖欲墜,用不著美國出手。伊拉克境內的反對派就足以顛覆薩達姆政權。


    事實上,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確實爆發了反對薩達姆的暴動。不過,老布什終究還是小看了薩達姆,伊拉克的反對派勢力根本就動搖不了薩達姆的統治根基。由於老布什未能趁勢推翻薩達姆政權,這位12年後小布什入侵伊拉克埋下了伏筆。


    海灣戰爭前後曆時43天,在這場戰爭中,美軍隻有148人在作戰中喪生,算上聯軍的總損失也才千餘人,而聯軍卻消滅了近十萬一軍,令俘虜了八萬一軍,如此誇張的戰損比震驚世界。通過這場戰爭,美國確立了自己在後冷戰時代的全球霸主地位,美軍也一掃越戰陰霾,再次成為美國民眾心目中的英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太平洋戰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喜歡讀書的阿興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喜歡讀書的阿興哥並收藏太平洋戰爭最新章節